孩子為什麼對閱讀不感興趣?

張路Vacant


關於讀書說一下自己的閱讀培養感受,我的孩子今年六年級了,三年級前對閱讀的興趣不大。

而我的作法是先了解當下這個年齡段孩子流行看什麼書,如《查理九世》《芝麻街》等等,然後自己大約瀏覽一下內容。作出自己的判斷,哪些是可以讓孩子讀的,因為現在市場上的書籍太雜了,有很多書有暴力、遊戲甚至軟色情這些都不適合孩子閱讀。

當你在網上看好了書籍後,先不要急著購買,把自己看過的內容講給孩子聽,看看他對這本書是不是感興趣。如果感覺有興趣了選擇購買紙質書,因為閱讀還是要以紙質書為好,避免孩子對電子產品產生閱讀以外的興趣。

購買回書籍後要對孩子進行前期強制性閱讀,我們知道孩子的性情沒有養成,所以他可能今天對這本書感興趣,明天又會覺得厭煩了。所以要有個過程讓他讀下去,但方法不要太生硬以免孩子對書籍產生厭惡情緒。如你可以讓他把看過的內容在晚上講給你聽,那對孩子也是一種閱讀激勵。

有了閱讀興趣才可能培養成閱讀習慣,而有了閱讀習慣後才可能對自己不感興趣的書籍也有閱讀的可能。這一切的前提是家長是不是也有閱讀習慣,如果孩子在看書你在身邊玩手機,那你要求孩子對閱讀感興趣不太可能。

作家長也是一種修煉,請努力成為孩子的榜樣。


喜歡書和慢生活的人


書籍是人類知識和智慧的源泉。讀書,是人們接受新知識、獲得新信息,提高思維水平和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人們擴大視野、愉悅身心和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多讀書,知識就可以為我們所用。

孩子是國家的未來,也是我們的希望希望。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培養孩子閱讀,父母們也越來越體會到閱讀的重要性,越來越重視對孩子的教育。許多父母從孩子還沒有出生的胎兒階段就開始進行“胎教”,孩子出生後,父母更是不遺餘力地鼓勵孩子讀書,把自己的理想和希望寄託到孩子身上。雖然,父母希望孩子多讀書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也需要講究策略方法。只有讓孩子體會到讀書的樂趣,孩子才會主動地去讀書。試想,如果孩子從書中獲得了快樂和成功的體驗,又怎麼能不愛上閱讀呢?

良好的閱讀習慣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後天的積極培養。孩子生來就有學習的潛能,只要父母掌握科學的方法,對孩子多加引導,挖掘孩子的閱讀潛能,就能讓孩子熱愛讀書。

孩子出生後,懵懂地睜開雙眼,對外部世界毫無所知,同時也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利用孩子的天性,每天給孩子念故事,從一個個小故事開始,每次念上十分鐘,長期堅持下來孩子也會慢慢愛上閱讀。

隨著閱讀的深入,我們也應當為孩子選擇適合他們閱讀的書籍,現在市場上的書籍種類繁多,大體上可以分為四大類:一是值得精讀的,二是可供參考的,三是沒有參考價值的,四是誤人子弟的。對於前兩類書籍對我們產生價值影響,是有深遠意義的書籍,一流的書籍,是上乘之作,是經典名篇,是經過了漫長時間的考驗所留下來的著作。讀了一流的書,可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擴大視野。

書籍猶如朋友,必須慎重選擇。大哲學家叔本華說:“讀好書的前提條件在於不讀壞書,因為光陰似箭,生命短促。”因而我們應該為孩子選擇一本好書!

當孩子怎麼勸都無法集中注意力閱讀的時候,我們不能強迫孩子進行閱讀,應當在孩子身心放鬆的情況下引導孩子讀書,作為父母,我們也應當作為表率,經常在孩子面前閱讀,不應該在孩子面前玩電子產品。

哈佛大學的研究表明,如果孩子隨處都能接觸到書籍,那麼他的閱讀興趣就容易被激發。所以,讓孩子的身邊充斥著不同種類的印刷品,報紙、雜誌、書籍、辭典……是讓孩子愛上讀書的一個好方法。所以,不要把你家的書籍束之高閣,而是放在孩子隨手可以拿到的地方,餐桌、床頭、沙發靠背甚至汽車後排座位上。從孩子很小開始,你就可以給他一些舊報紙、舊雜誌,任憑他把它們撕得七零八落。慢慢地,在家裡確立一個看書或者講故事的時間,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並且讓孩子從中感受到樂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