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希特勒在最後關頭為什麼不選擇逃走?

宇澤歷史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關於希特勒的死,實際上眾說紛紜,一般是認為希特勒在柏林戰役結束的前夕和老婆愛娃雙雙自殺身亡。

現在通行官方版本

現在通行的官方版本就是希特勒自殺身亡。

這點很好理解,因為當時的情況是蘇聯從德國的東面進攻,德軍已經無法抵擋蘇軍的攻勢,最後集結了幾乎全部的主力防守柏林。而西邊以美英為首的盟軍在1944年登陸諾曼底之後,開闢了第二戰場,很快解放了法國全境,從西面越過了德國邊境,和蘇軍在易北河實現了會師。

當時的德國已經是窮途末路,國內已經沒有多少兵力能夠抵擋盟軍的進攻,而希特勒最終決定死守柏林,戰鬥到最後一刻。

1945年4月16日,柏林戰役打響,這也是二戰期間德國的最後一次大規模會戰了。進攻柏林的是蘇聯,集中了250萬部隊,另外配備了2450架飛機、14200門火炮、15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而德國則集中了能夠集結的所有部隊,共80萬人,10400門火炮和迫擊炮,1500輛坦克和強擊火炮、3300架作戰飛機。

蘇軍先後突破了奧得河、尼斯河防線,25日對柏林形成包圍。經過數天的激烈巷戰,於27日突入柏林中心區,29日開始強攻國會大廈。

也就是在強攻國會大廈的第二天,4月30日,希特勒在總理府地下室自殺,5月2日德軍投降,戰役結束。

按照現在通行的說法,希特勒自殺是很正常的選擇,因為當時來說他已經深陷蘇軍的包圍,不論是被蘇聯還是美英為首的盟軍俘虜,都不會有好下場,而且被俘對於他來說也是自取屈辱。

所以自殺就是一種選擇,這點沒有什麼奇怪的。

即便能夠逃走,當時整個德國被盟軍攻佔也只是一個時間問題,柏林失守之後,當時的德國也沒有多少地盤了,即便再打下去,也只是徒勞無功。

關於希特勒的另一種說法

當然,也有另一個版本。

兩具燒焦的屍體,他和老婆愛娃都是用的替身,並不是他們本人。

他們都再柏林被蘇軍攻佔的前夕逃到了北部的漢堡,從哪裡乘坐潛艇逃到了南美。

對於希特勒的死,他的最大對手斯大林並沒有相信,曾向美國國務卿詹姆斯·比尼斯說到:希特勒沒有死,他逃到了西班牙或者阿根廷。而美國中情局在1947年的一個報告中也曾經說過,希特勒沒有自殺,他藏身在德國的某個地區。不過關於這些,美軍後來也沒有找到相關證據。

負責處理燒焦屍體的是希特勒的管家林格,他曾經說過:只有他清楚希特勒之死的秘密,但他永遠不會透露出去。也許從他的守口如瓶中,人們可以大致判斷出,希特勒之死和那具燒焦的屍體背後一定還隱藏著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

關於希特勒出逃的說法,最有命的是阿根廷作家阿爾貝·巴斯蒂寫的《他欺騙了全世界》,在這本書裡敘述了希特勒在1945年和老婆愛娃逃到阿根廷,在那裡隱居到1964年才去世的情況。書中提到了希特勒自殺時候武器的擺放、死亡方式、希特勒頭骨彈痕、屍體擺放的位置方向、包裹屍體的布料、埋葬地點等等。希特勒屍體焚燬後,通過蘇聯人提供的照片和影像資料,多是現場散落的空油桶。根據這些也有人認為焚燒現場確實用了汽油,但一位曾在那裡工作過的泥瓦匠說,那些油桶裝的是攪拌機混合水泥用的增碳劑,不是汽油。

1970年,蘇聯克格勃曾經挖出埋葬已久的希特勒和戈培爾全家的屍骨,二戰結束25年後蘇聯人為什麼要銷燬屍骨也成為了一個謎。

如果希特勒沒死,那麼他在戰後就只能長期隱居,隱姓埋名,到了現在來說,他應該早就死去了。


老威觀史


很多答案都做了比較詳細的解釋,提出了很多具體的原因。我想從根本的原因來談一下:

根本原因是:二戰與以往人類歷史上的所有戰爭都不同,二戰是一場徹底的現代戰爭。

怎麼理解“現代戰爭”呢?很多人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武器、戰術等現代科技,比如,在30年代的西班牙內戰中曾真正首次出現了空中格鬥;如一戰中高速機槍的應用;如二戰時出現的新武器、坦克“閃電戰”等。

但是,我所說的現代戰爭並不單純指這些物質性的因素,明清時的中國使用紅衣大炮對抗弓箭騎兵的戰爭,並不是現代戰爭呀。現代戰爭要從觀念、理念上去定義。

現代戰爭,意味著戰爭是一種罪惡,蓄意發動戰爭的人是戰犯,是需要被審判的。

在前現代的戰爭中,皇帝、國王打輸了,可以選擇逃走,大不了從頭再來嘛,捲土重來未可知;也可以選擇不走,在歐洲,打敗自己的人和自己都是貴族,有的還是親戚,即使不走,過幾年也會被放回去;或者是因為有氣節在,寧死不屈,寧死不走,這也是一種行為模式。

但古代的戰爭,是沒有“戰犯”這種概念的。

只有到了二戰,隨著法學的深入,這種新的戰爭觀念就出現了。希特勒很清楚的知道,如果逃走了,終究也會被其他國家所遣送,如果投降,那麼一定會上審判席,並且最終也會被判死刑。所以,他是逃無可逃的。

不妨看一下偽滿洲國和汪偽政權,就是很好的例子。偽滿洲國滅亡,溥儀一開始也想流亡日本來著,後來日本投降,他就很清楚的知道,去了日本也會被引渡,乾脆就留下來了,最後被蘇軍俘虜;

汪偽政權裡,汪精衛死後,繼任的陳公博剛當上偽政權一把手沒多久,日本投降了,他就逃到日本去。逃了又怎麼樣,還不是被引渡回來,審判,判處死刑。

所以,希特勒不逃走是無奈之選擇。當然,這其中確實也有他自己的尊嚴等因素。

最後講一個小八卦:

當年俄國女皇伊麗莎白一直打到柏林,德國普魯士國王,也就是著名的腓特烈大都要自殺了,結果,伊麗莎白突然駕崩,繼任的沙皇彼得三世本來就是德國人,更是腓特烈的粉絲,不僅撤軍,還把搶到的地盤還給了普魯士,更與普魯士結盟。這段歷史被德國人叫做:“勃蘭登堡王室奇蹟”。

希特勒在瀕臨絕境的時候,也盼望著奇蹟降臨。

奇蹟確實降臨了,羅斯福突然死了。

但可惜,杜魯門不是彼得三世。

羅斯福死後不到20天,希特勒自殺。


danyboy


希特勒沒有選擇逃出柏林有3個原因:

其一、元首的不服氣心裡在作祟:

希特勒見識到“斯大林格勒”擋住閃電戰的奇蹟之後,對蘇聯的頑強精神五體投地然而對比之下德軍這種絕不後退一步的精神明顯不足,在很多戰線上希特勒都將德軍的陣地比喻成斯大林格勒,比如諾曼底背後的“法萊斯”包圍圈就被戈培爾的宣傳機構吹成是德國的人的“斯大林格勒”,結果這個金池永固的阻擊點不到3個周就被盟軍全殲了。

之後當莫德爾元帥退回到“魯爾”工業區之時,希特勒親自下令魯爾是德國的斯大林格勒,德軍不準後退一步堅持阻擋住美英聯軍,結果不到一個月魯爾守軍投降。類似的事情又多次發生在東線蘇德戰場、南線意大利戰場和北非突尼斯戰場,元首對將軍們不能堅守到最後以身殉國的苟且偷生行為極度不齒,他想在柏林給保羅斯、阿尼姆、曼施坦因、施坦因納等人做出英雄版的示範因此沒有離開。

其二、離開固若金湯的柏林有被俘的危險:

當時的柏林四周都被盟軍間接威脅,凱特爾元帥的救援軍隊被迫沿著易北河向丹麥方向退卻並最終在最北端的赫爾施泰因站住腳,這個重兵集團與元首大本營柏林相隔500公里以上,在沒有制空權和大規模裝甲部隊掩護的情況下貿然突圍簡直就是加速死亡;往南取道捷克首都布拉格前往巴伐利亞也同樣危險,因為蘇軍陳兵西里西亞只要翻過邊界就能攻佔布拉格,元首很有可能還沒到達巴伐利亞就被蘇軍俘虜了,何況那裡還是蘇聯偽軍“弗拉索夫”的基地保不準會拿自己去尋求蘇軍原諒呢!

其三、元首逃走有可能導致德軍譁變快速向盟國投降就像一戰那樣,而自己也不會有威廉二世的好運:

元首一直在強調堅守陣地到最後一個人,他堅持奉行德國軍隊打到哪裡就應該堅守在哪裡,在這種指導思想之下無數本可以反敗為勝、扭轉戰局的戰役都以慘敗收場,陸軍軍官團早已經對希特勒恨之入骨各種政變和暗殺層出不窮,因此一旦希特勒自己選擇放棄柏林跑路很難給死守柏林的官兵一個滿意的交代,在這種情況下除了堅守在柏林期待奇蹟發生之外沒有更好的選擇了。

同樣是首都即將陷落,遠東的中華民國總統蔣介石以及自己的富人宋美齡就做出了不一樣的選擇,它們在接受法國著名媒體《畫報》的記者採訪時還義正言辭的表示要與首都一起抗擊侵略者,並鼓勵個個防線上的官兵全力以赴保衛南京,但是說完這些話的當天就乘坐自己的專機飛離了南京機場,法國記者用充滿鄙視的語言在歐洲報到了這一消息,民國國際形象一落千丈。希特勒和蔣介石孰優孰劣!作為看官你有什麼看法呢?


兵器世界


你以為希特勒真的是自殺了嗎?

還是太年輕啊!

二戰過後,世界各地陸續發現的UFO,幽靈潛艇等,你以為真的是外星人嗎?錯,其實是出自希特勒的手筆!

因為早在1945年4月30日,蘇聯紅軍攻入德國總理府之前,希特勒就已經喬裝逃跑了,還有人曾猜測,希特勒當年能夠順利出逃,是花費了1000億美元鉅款的結果。

想必不少朋友都看過一個電影叫做《影》,裡面將的就是重要人物培養的與自己長相相似的分身,以達到金蟬脫殼的目的。

而人們之所以斷定希特勒已經自殺而亡,是通過在那堆燒焦的屍體中發現了幾顆假牙,希特勒的牙醫告訴盟軍,假牙是他給希特勒安的,他認識,這個屍體就是希特勒。

也就是說,盟軍一方,並沒有人親眼看到希特勒自殺。

後來巴西和阿根廷都有學者出書稱希特勒是逃到了南美洲,並在南美洲隱居,直到死亡。

其實,希特勒是逃往了南極,二戰時期,德國的潛艇技術是十分先進的,希特勒正是通過潛艇到達南極,那個早已建造完畢的秘密基地。

自從德軍在歐洲戰場陷入不利狀態後,希特勒就已經開始為自己安排後路,而南極,就是那個神不知鬼不覺的地方。

希特勒帶領眾多忠於他的德軍士兵及科學家前往南極,在這個秘密基地中,他們研發出更為先進的飛行器和潛艇,用於監視盟國的發展情況。

於是,世界各地的UFO和幽靈潛艇事件不斷髮生,直到希特勒去世後,那些追隨他的人,才不得不放棄希特勒反攻的計劃。

離開南極那個極寒之地,來到南美洲,那個二戰時德國的盟國阿根廷定居生活。

至此,秘密基地被廢棄。

世間關於不明飛行物和幽靈潛艇的新聞,也立馬少了,甚至消失不見。


Mr這史香


在歷史電影《帝國的毀滅》中,希特勒面對著那些勸他逃出柏林的高官們說過這樣的話:

“我不會逃跑,就算逃跑也終究不過是在荒野中死去或被俘虜,我要堅守柏林!”。

這句話其實就說明了希特勒不逃跑的直接原因——逃跑並沒有什麼意義。

到1945年5月的時候,無論是同盟國還是軸心國,哪怕是最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也看出了戰爭的走向:同盟國必勝,軸心國必敗。

希特勒的死,根本不取決於柏林戰役的勝敗。蘇軍兵臨柏林城下,就已經標誌著納粹帝國的徹底崩潰。

在柏林戰役發生時,德軍已經完全是強弩之末,而且實力已經消耗殆盡。柏林戰役中,德軍集結了八十萬人,這已經是當時德國能夠集結在柏林城下的所有軍隊了。但蘇軍集結了超過250萬人!實力三倍於德軍,又掌握有絕對制空權。而且蘇軍的士氣高昂,軍隊多為百戰之師,而德國很多部隊由於減員嚴重,都是臨時徵調的普通百姓組成的。

除此之外,蘇聯還有源源不斷的後方補給,整個蘇聯都在盡全力支援柏林戰役。在柏林之外一百多公里還有盟軍部隊隨時可以支援柏林。而德國的彈藥補給等完全依靠儲備,最後階段幾乎彈盡糧絕,柏林外圍的德軍集團全部被盟軍分割包圍或者打援,無法支援柏林。



除了實力的巨大差距之外,希特勒的個人戰術指揮也很有問題。希特勒可以說在戰略上尚有可取之處,但戰術指揮的確糟糕。他完全不支持“敵進我退,敵疲我打”的運動戰,講究死打硬拼,讓部隊過分消耗。即使在柏林戰役中,希特勒還命令已經精疲力竭的第九集團軍支援柏林,在得知第九集團軍已經喪失戰鬥力之後才徹底喪失希望。

希特勒知道自己的戰爭必敗,自己早晚要死。而且一旦他被俘虜,等待他的必然是無盡的羞辱與嚴厲的審判。與其狼狽的被捉住或被打死,不如自己選擇一個“體面”的死法。

而且在希特勒死後,納粹迅速結束了戰爭。這場戰爭完全是希特勒自己在驅動。日本投降之時,天皇尚且可以免於審判,但德國投降的話希特勒絕不會免於審判,這是希特勒自己明確知道的,何況他這樣一個極端主義者,對“懦夫”如此鄙視,又怎麼會投降呢?

這裡說一句,對於法西斯的同情,在任何時候都是不可接受的。納粹帝國是人類歷史上最邪惡的政權,是全人類的敵人,希特勒是惡魔,他死有餘辜。

《帝國的毀滅》極為貼近史實的講述了納粹帝國最後的兩個星期,很值得一看哦!


小約翰


自古人們對英雄式的人物都會有一種緬懷之感,尤其是那些戰爭中落敗的戰鬥英雄,常常帶有惋惜和淡淡的責備之意。“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就是人們對西楚霸王的懷念,甚至思考如果項羽過了江,歷史是不是會要改寫?

今天我們來說一下另外一位歷史上有名之人----阿道夫·希特勒。或許在很多人的心中希特勒根本算不上英雄,如何能與項羽相比擬。

但是,撇開他的那些不人道的屠殺政策,希特勒本人是一位非常了不得的軍事家。他有著雄辯的演說口才,政治能力十分扼腕,他甚至還是一位不錯的畫家、優秀的高級機械設計師、建築師。這樣的曠世奇才如果在二戰最後的緊要關頭逃走, 那麼歷史是不是會變得不一樣呢?而希特勒又是為什麼在最後沒有選擇逃走?

希特勒早年生活十分艱苦,他出生在一個離異頻率很高的家庭,居無定所,換校多次,父母本身既不能給他很好的教育,也沒有給過他多少的關愛,那時候希特勒的夢想就是做一個畫家。可是父親不支持,希特勒初中沒畢業就輟學了。可以說希特勒的原生家庭並沒有給他帶來很多積極的影響。

在他父母去世,離開家裡之後的一段很長時間都是靠賣畫為生,為了能夠生存下去,他甚至去做僱傭工,生活有時候窘迫到要在街頭流浪行乞。

少年時期,希特勒喜歡上讀書,閱讀了很多與德國相關的歷史書籍,同時對日耳曼民族產生一種狂熱的喜愛,因此討厭甚至憎恨所有的非日耳曼民族,這也是他成為一個極端愛國主義者的開始。也是他要大肆屠殺猶太人的原因之一。

希特勒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就已經加入戰爭,但是隻是作為一名很普通的步兵之一。而後他在戰爭中的勇猛表現不斷被領導器重,並委任他一些更機密的政治任務,希特勒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被德國工人黨看中,並邀請他加入該黨。

在加入德國工人黨後,他滿腔熱情的演說讓士兵倍感親切,他生動的演講內容,飽滿的演講才華和雄辯的演講論據都為他圈粉無數,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隨他,信仰他。納粹黨在他的帶領下不到一年就迅速壯大起來。

他就這樣一步一步穩紮穩打,靠著眾多的擁護者,和自己的政治口才坐上了德國的最高領導者之位。對於一個曾經窮困潦倒的人來說,在獲得巨大的榮譽感和使命感之後突然得知這一切就要結束了,又要回到從前碌碌無為,一無所有的生活時,大部分人都無法接受命運這樣的捉弄,更何況是自負的希特勒。

如果在逃走過程中被俘虜,等待他的將是數萬萬靈魂的嚴厲審判和最慘烈的刑法致死。如果僥倖逃脫,等於他親手創建的第三帝國毀於一旦,這是他畢生心血,沒有了它,要希特勒該如何有價值有意義的活下去?所以他在最後的關頭選擇自殺來體面的結束自己的一生。


無筆


希特勒作為對歐洲造成最大傷害的男人,即便是他死後,歐洲人居然也放心不下。

一直還有什麼希特勒未死的傳聞,以至於在1972年的時候,有個反納粹主義者,硬是把已經埋葬的希特勒遺骸挖了出來,一把火燒了個乾淨。

可以說歐洲人對於希特勒,幾乎是一種恐懼的存在,這種恐懼在戰後的幾十年時間裡,都一直存在。

那麼希特勒真的在柏林被攻克時自殺了嗎?我認為應該是自殺了,無論如何當時希特勒已經沒有了逃脫的可能。

最後一次希特勒出面,正是蘇軍兵臨城下的時候,此時的希特勒也明白戰爭即將結束,而面對他的將是正義的審判。

希特勒不願意被當作戰犯審判,故而也就只有自殺這一條路能夠選擇。

作為一名狂熱的民族主義者,其實就意味著希特勒這個人不會選擇逃跑,他的性格極度自負,加上其精神方面存在一種極強的偏執性。

所以希特勒不會選擇出逃,即便是最後一刻,他也還是覺得會有奇蹟出現,不過當奇蹟不出現的時候,他也就只有開槍自殺了。

曾經看過戰後不少關於希特勒的傳聞,說希特勒是個禁慾主義者,還是一個素食主義者。

從很多方面來看,都證明了希特勒這個人,其意志非常堅定,是那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存在。

而且希特勒這個人,演講天賦十分出眾,所以他的“人格魅力”之下,才能匯聚一大批的信眾。

這種人的性格確實是領導型的,符合領導型的一切標準,然而希特勒這個人性格中最大的缺陷就是過於自負。

極度的自負就意味著暗地裡的自卑,希特勒曾經不斷的墊高自己的鼻子,以證明自己是純正血統的日耳曼人。

極度自負之下的希特勒,遇事是剛愎自用,而且充滿著冒險性,準確的來說希特勒進攻波蘭都是一場冒險。

就像戰後披露的秘密檔案中就顯示,德軍在進攻波蘭之前,曾經有過信心不足,其高層也認為波蘭百萬大軍,似乎不是短時間能夠拿下的。

但是德軍還是進攻了,原因就是希特勒不願意停止腳步,希特勒渴望戰爭和擴張。

當柏林被圍困之後,希特勒依舊認為蘇軍將會在柏林城下遭遇慘敗,但是當情況越來越糟糕的時候,希特勒也就開始了精神崩潰。

在地下室的希特勒,得知所有希望破滅之後,不願意像一個失敗者一般接受審判,於是就開槍自殺了。

他不想逃跑,也沒有辦法逃跑,因為無論怎麼逃,他都是死路一條!


小司馬遷論史


大家好,我是希特勒,我要死了,或者說我終於要死了,在柏林戰役的最後一天,我深感疼痛,堂堂的德意志帝國、尊貴的日耳曼民族盡然會輸,更是輸得一敗塗地,被打到了柏林,打到了離指揮室五十公里的地方,我不知道這是為什麼?也不知道這是什麼原因,但我知道的是...我們失敗了,從橫掃歐洲大陸到現在,他們一直把我當做一個小丑,一個滑稽表演的小丑,直到現在,他們才顯露了出來,這些人並不是別人,而是我的將軍們,一個、兩個...全都是...




愛娃·布勞恩,對不起,我要走了,去一個很遠的地方,走遍滿是荊棘的土地、越過無法跨過的高山,去夢想初始的地方,一個沒有其他人的地方,我想帶你一起去,可是我不能,我...我無能為力,我不能就這樣把你帶走,但是我...愛你,不論在什麼地方...


黃昏下的曙光

照耀在我的身上

我要走了

走到夢想初始的地方

只有自己

沒有悲傷

...

我的驕傲、我的自負、我身上的一切都會隨我前去,我並沒有輸,也永遠不會,我將帶著我的榮耀繼續征服另一個世界,希特勒...萬...歲...

砰~


歷史伶俜者


2017年6月,曾有一名自稱赫爾曼·瓊瑟伯格的阿根廷人,在阿根廷薩爾塔市對媒體發聲,自己就是德國前領袖希特勒,當時此人已經128歲高齡。

大家都哈哈一笑,就連以色列的摩薩德,也不屑一顧。

答案很簡單,真正的希特勒早就死了,所有一切故作神秘的假設與分析,說老希在最後關頭神秘遁逃,然後藏匿在遙遠的南美洲云云,都是講故事而已。

但在最後一刻,確實有一個希特勒的死忠分子試圖將老希救走,她便是女飛行員漢娜萊契。而且,她的飛行技術也真的了得,成功地從慕尼黑穿越層層包圍,降落在希特勒的最後堡壘附近,並受到了老希的嘉獎。

這個時候,如果老希搭上漢娜萊契的飛機,確實有成功逃離柏林的機會,而且很大。因為三天之後,漢娜萊契又駕著一架教練機,成功地飛離了柏林。當時蘇聯紅軍擔心老希就坐在這架飛機上,集中了大量炮火全力攔截,然而——她還是走了,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點片雲彩。

所以,老希是可以走的。

但他還是不走,因為他知道:走了也沒啥用。離開柏林,前往慕尼黑,難道慕尼黑不會被盟軍攻陷嗎?

事實上,希特勒也明白,他已經沒有任何可以延續下去的可能,滅亡,便是他唯一的結局!

在這裡我們可以提一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德國皇帝威廉二世,他在戰爭結束之際選擇了退位,永久放棄一切作為普魯士王國國王以及兼有的德意志皇帝所擁有的權力,前往中立國荷蘭隱居。

凡爾賽條約第227條,明確規定將他定為戰犯,指他所犯的罪行侵犯了國際道德及條約的聖潔 (如入侵永久中立的比利時) 。但荷蘭女王拒絕引渡他受審,不理會協約國的上訴。威廉甚至還得到一座小城堡——多倫莊園度過餘生。英法最終也放棄了將他送上審判臺的權力。

那麼為什麼希特勒就無法得到這種待遇呢?因為他不但入侵了永久中立的比利時,也入侵了永久中立的荷蘭、丹麥、挪威,換句話說,他已然徹底破壞了參戰國對中立國保持尊重這一信條。大家可以想一下,連德國的親戚荷蘭都被你入侵了,遇難之際,誰還願意拯救你?

難道瑞士會嗎?

所以,希特勒惟有一死,當蘇軍逼近之際,他下令德軍統帥部撤離柏林,本人則留下“與柏林共存亡”。軍事機關的所有參謀和文職人員都毫無例外地參加戰鬥,並決定對按兵不動的指揮官要在5小時內處決。

從戰術上講,柏林確實是德軍精心設防的城市,防禦體系完整,工事非常堅固。越是接近市中心,蘇軍前進越艱難。蘇軍在進攻前首先用火炮和飛機對目標地域進行轟擊,步兵在坦克和配有噴火器和爆破器材的工兵掩護下,一小段一小段的前進,從後院、地下室甚至地下鐵道和下水道滲透進去,攻佔每一條街道,每一座樓房。

也就是這個時候,柏林守備司令魏德林向希特勒提出了守軍從首都突圍的計劃,並保證“國家元首安全撤離柏林”。陸軍總參謀長克萊勃斯將軍支持魏德林的突圍建議,認為從軍事的觀點看,這個計劃是有可能實現的。

還是那句話,離開柏林又有什麼用?希特勒意識到他已徹底輸掉了到這場由他發動的戰爭,他拒絕離開柏林,惟有在此堅持到最後一刻。

於是,在那一天的凌晨,希特勒宣佈與等了他12年的愛娃·布勞恩舉行婚禮。婚禮之後,希特勒口述了他的遺囑,指定海軍元帥鄧尼茨為他的接班人,他決定自殺並希望他們夫婦的遺體在總理府進行火化。30日下午3點30分,希特勒與結婚才一天的妻子在地下暗堡的寢室裡雙雙服毒自殺,並且,希特勒在服毒的同時,還舉槍對自己的太陽穴扣動了扳機。接著,戈培爾等人將希特勒和愛娃的遺體抬到總理府花園的一個彈坑裡,澆上汽油進行火化。

一切就此結束。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一支德國科考隊在北極進行勘察,在一處冰川下有一個洞穴,他們進入洞穴後,走了大概有3個小時,越走感覺氣溫越高。

就在幾人精疲力盡的時候,映入眼簾的卻是另外一副場景,這裡氣溫溫和,草木茂盛,有許多沒有見過的動物,或飛,或遊,或爬。

這個時候,只見一隻霸王龍緩緩走來,好像早就已經發現了他們。這隻霸王龍身上坐著一箇中年男人,沒錯這個人就是希特勒,原來他沒有死,而是逃到了北極,過著逍遙快活的日子。

醒醒,快醒醒吧,不好意思,有點兒走神了,哈哈!

話說希特勒在二戰結束前夕,在總理府和他的情人飲彈自殺,讓很多人疑惑不解。

因為在當時,德國在北非和德國境內,還有數百萬的軍隊,加上手下已經為他準備好了逃亡路線,按理說他不應該這麼結束自己的生命。

在同盟軍包圍柏林時,希特勒一開始寄希望於各地的守備軍,讓他們到首都柏林,繼續進行戰爭。


可是,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各地的軍隊無暇顧及首都安全,他們被同盟軍牽制在各守備要到,有的被圍剿,有的選擇了投降,根本沒有軍隊可以支援柏林。

陷入重重包圍的希特勒,已經對戰爭勝利不抱有任何希望,他已經有了接受失敗的心理準備。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和愛娃選擇了自殺,他的手下遵守他的遺囑,把屍體進行了銷燬處理,避免同盟軍對他進行侮辱,也算有點兒骨氣。


當時整個歐洲已經在美,英,法的控制下,希特勒無路可走只能選擇自殺。

有些報紙曾經報道過,說當時的希特勒逃到了南美洲,過著隱姓埋名的生活,但筆者認為不可靠。

筆者相信不可一世的希特勒,不會選擇這種平凡的生活方式,更不會苟且偷生,在他的人生格言中,似乎只有勝利或死亡。

希特勒當時自殺雖然可疑,但卻是最為合理的解釋,因為他似乎在宣告,只有自己可以審判他自己,別人不行。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