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部分汽車輪胎出現里程數不到10萬就要換新的情況?

日月風雲之江湖


根據大多數車主的經驗,輪胎10萬公里更換比較正常。為什麼現在有些汽車的輪胎不到10萬公里,甚至才6萬公里就更換了,主要原因有以下幾種:

1. 道路環境差

不知道您所在的城市是怎樣的,我所在的城市經常修路,道路情況並不好。加上經常跑郊區路段,輪胎確實撐不到10萬公里就很難看了,基本上跑了6、7萬公里就換了。


2. 靜音輪胎不耐磨

現在不比早些年,大家越來越關注整車的NVH表現。我們知道胎噪是極為影響整車NVH表現的,特別是中高速駕駛情況下,除了風噪就是胎噪最讓人煩心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越來越多的車型開始使用靜音輪胎,不過靜音輪胎因為側面整體較偏軟、輪胎表面和胎冠處的胎塊設計很多,普遍都不耐磨,雖然獲得了更好的靜音效果,但使用壽命會打折扣。


這是靜音輪胎的天然特性,即便是一些大牌子(比如米其林)都是如此,說明靜音和耐磨就是一對很難調和的難題(就好像駕駛感和舒適性一樣)。

3. 4S店要求輪胎更換

輪胎在什麼時機更換,現在的說法其實並不統一。用硬幣檢測胎紋有一定的參考意義(一般在輪胎花紋吃掉一半時大家就開始換輪胎),但像龜裂(由於橡膠老化引起)、裂紋、鼓包、漏氣之類的也得考慮進來,說白了,輪胎的隱傷也不是小事。

基於這種情況,4S店為了盈利,有時候即便輪胎還能再多跑一萬公里也會推薦你更換輪胎。如果你的輪胎還經歷過修補,我想只要4S店堅持推薦你換,你大概率還是會換的。


東拉西車


我覺得老化是最大問題,在老化前跑夠公里數把輪胎磨平的少,都是在三四年出現比較嚴重老化提前換掉的。

下面是我的車的輪胎照片,幫我看下我這輪胎是不是要更換了,用了兩年半,算出廠時間再加一兩個月吧,瑪吉斯的HPM3,225/60 18的胎,跑了31000多公里,看胎紋沒少掉多少,但老化的裂紋不少,四個胎都差不多,為了磨損均勻,中間兩萬公里時候前後交叉換過一次。平常都是跑的鋪裝路面,高速國道居多。




57316122


對於汽車上這些消耗品來說,如機油、輪胎等等,更換條件並不僅僅是單純憑藉使用里程來判斷,而都是通過里程/週期組合來進行判斷,哪個先到就以哪個為準,比如某輪胎設計壽命8萬公里/5年,那麼只要率先達到任何一個條件,就需要進行輪胎的更換了,畢竟兩個標準同時達到的可能性很低,所以當代乘用車的輪胎實際使用里程很難達到10萬。。。


車子的輪胎除了受到設計壽命、設計週期的限制外,還會受到一系列源於用車時的不可控因素制約,比如常在油汙環境下行駛導致橡膠提前老化;開車不注意、經常硬往馬路牙子上頂導致鼓包;因為一些意外情況,導致爆胎等問題。。。當然其它的意外情況還有許多,而這些意外也是導致輪胎提前退休、不能用到10萬公里的原因;我們的理想總是好的,但在實際上乘用車輪胎甭說用到10萬公里,即便是能用到5、6萬公里的都很少見,鄙人見過很多里程僅在1、2萬公里的輪胎因為鼓包而被換掉,甚至新車50公里都有爆胎的!所以理論壽命、週期永遠是理論,實際上達不到。。。



輪胎的設計使用週期為5年左右,而5年的時間能跑多遠?

做輪胎生意的朋友都清楚,輪胎並不是只受到正常使用的磨損里程制約,它還受到橡膠材質的老化週期制約,即便一個從未使用過的嶄新輪胎在庫房放5年也等同於廢了,5年的週期足以令橡膠產生老化、龜裂,所以即便它的實際里程是零公里,但它也已經達不到正常使用的標準了;我們結合實際情況來思考下,對於一輛民用買菜車而言一年能跑多少里程?其實對於大多數民用車而言,一年的平均里程都很難超過1.5萬公里左右,而比這個里程還少的更是比比皆是,所以按照這個平均里程去跑、跑個五年,里程充其量不過

七萬公里!所以家用車輪胎想跑到10萬公里真的很難,這還得是在不出現意外的情況下,跑五年,輪胎會補幾次各位心裡都有數,補過多次的輪胎從理論上看也早該換了,所以絕大多數的乘用車輪胎更換里程都在10萬公里以內,鄙人最常開的一輛車子,跑了接近4年,里程僅有4.2萬公里,難道鄙人得堅持著麼使用10年,讓里程超過10萬公里後才能換麼?這個道理是很簡單的!

不同品牌、類型、用途的輪胎設計壽命本就存在不同。。。

其實從題目上看,題主的這個問題問的有些偏離方向;的確有部分輪胎的設計壽命在10萬公里以上,但並不是所有輪胎的設計壽命都在10萬公里以上,所以您用10萬公里作為更換標準是不客觀、不嚴謹的,場地賽車用的熱熔胎可能跑個幾百公里就到壽了,您能讓它跑10萬公里麼?早就磨沒了!對於輪胎而言,抓地性能越好的輪胎、越軟、越不耐磨、設計使用里程就越短;反之抓地性能越差的輪胎、越硬、越耐磨、設計使用里程就越長,所以不同類型的車子、不同性能的車子、不同價格的車子所配備的輪胎類型也完全不同的,所以拿10萬公里作為統一的標準來使用是不準確的!
每一個輪胎上都會設置極限的磨損線,當輪胎的胎面與磨損線齊平時,就應該及時對輪胎進行更換!這個時候就不要在

教條的按照設計壽命來判斷了,因為理論不代表實際,而通過輪胎極限磨損標誌來判斷是最實際的方式,完全沒有必要非得等輪胎達到設計里程後再進行更換,那樣無異於給自己製造風險;輪胎廠家之所以提供這個磨損標誌也是為了防止那些過於教條、刻板的用戶因為過分依賴理論壽命而造成不必要的傷害!而現如今乘用車輪胎設計壽命超10萬公里的很少,因為沒有實際意義,設計壽命超10萬,五年之內沒幾個能跑到,而超過五年,橡膠老化加速,也就沒有使用下去的必要了,所以乘用車在10萬公里內換輪胎是很正常的、合理的。。。

乘用車商用車不同,乘用車的年平均里程很少,所以輪胎更容易受到使用週期的制約,而里程長短影響很少;但商用車則不同,比如大貨車一年能跑出十幾萬公里(甚至更多),所以對於大貨輪胎而言,使用週期對輪胎的制約很小,反而是設計里程變的尤為重要,所以商用車一般配備的輪胎設計里程都高,因為它平均每年跑的里程多,所以不必去考慮使用週期的限制,週期再短,也是設計里程先一步被達到,所以這就是乘用車、商用車輪胎的不同之處;而對於大多數乘用車而言,基本都在四年左右時更換了新輪胎,這還算好的,各別因為一些特殊情況導致更換的更早!還是那句話輪胎用個4、5年,對於一輛家用車而言,能跑多遠?充其量6、7萬公里最多了,所以家用車很少有10萬公里以上換胎的,大多數都是在6、7萬公里時就完成了更換。。。


非專業車評


汽車輪胎的平均行駛里程基本在10萬公里以下,靜音型和高性能胎耐磨性還要差一些,這點沒有什麼奇怪的。

汽車輪胎有很多品牌、類型也有很多種,一般家用車使用的子午線輪胎中低端車型會以耐磨性為主,碳黑比例較大胎冠橡膠堅硬厚度也比較高,這是耐磨的主要原因。但這種輪胎雖然耐磨但橡膠硬度高濾震能力差,所以舒適性也較差;而且行駛中摩擦產生的噪音也比較大,所謂的胎噪高多指使用這類輪胎。

耐磨性比較強的輪胎如:佳通(真硬)、普利司通、鄧祿普、倍耐力等,這些品牌的輪胎性價比較高適合大部分需要控制用車成本的普通家用車。


不耐磨的輪胎一般為靜音型和性能胎,這類輪胎的胎冠橡膠材質硬度較低,輪胎與地面的接觸比較柔和,不像是硬度極高的佳通等輪胎感覺像是在轉動中胎冠的花紋直接砸向地面一樣。

而且材質硬度低不僅濾震效果好、彈性更理想能提高靜音和舒適,胎冠與地面的接觸面大磨損也會加劇,所以這類輪胎的使用里程往往比耐磨胎短1~2萬公里。

靜音型或性能型輪胎一般為:米其林、馬牌、朝陽、回力、固特異、倍耐力等,這些輪胎品牌裡除國產品牌價格還算合理其他品牌要貴一些,一般用在中高端車型上。


不過即使是耐磨胎能使用10萬公里的品牌也很少,按照“汽車輪胎道路磨耗試驗方法”的平均數值計算溝槽低於1.6mm在7~9萬公里之間都是正常的,低於1.6mm已經達到不建議使用的限值。

當然達到這一限值一般在城市路面仍可以繼續使用,在達到輪胎最低限值指示標誌後就不能再用了,這一限值比建議值還要低且輪胎並不會完全垂直於地面所以還會偏磨,到這一程度後已經接近光面胎,排水能力很差在雨雪天氣幾乎沒有抓地力會造成危險。(輪胎磨損最低值參考下圖指示標誌)如行駛里程很多可以選擇耐磨型的品牌,如家用車年均里程僅為1~2萬公里可以選擇靜音型輪胎,因輪胎的自然老化會在4年左右出現龜裂,即使磨損程度不高但老化問題出現也有更換必要,所以如何選擇輪胎以實際行駛里程決定吧。個人建議、僅供參考。



天和Auto


目前按照國內的路況條件,輪胎基本行駛6萬公里左右,就已經快磨損到極限了。所以即便是輪胎沒有破損的情況下,出於安全考慮,也需要更換新輪胎。無論車輛的馬力再大,舒適性再高,與地面接觸的只有輪胎,所以輪胎直接決定了車輛的安全性和行駛穩定性。在輪胎上面,千萬別盲目圖省錢,該換就換,因為人身安全比錢更重要。


很多朋友覺得自己的輪胎雖然已經行駛了6-7萬公里,但是既沒有扎過釘子,也沒有損傷,看上去好像還不錯,沒有換新輪胎的必要。其實不然,輪胎的主要材質是橡膠,橡膠因為天氣冷熱交替,雨水腐蝕,氧化,以及不同程度的磨損,時間長了會發生老化現象,輪胎的側壁很可能會發生龜裂。

那麼一旦產生龜裂,就有很多潛在危險。這種潛在危險或許在當時沒有暴露出來,假如有一天在高速路上行駛,輪胎因為內部氣壓上升和溫度過高,導致爆胎,後果不堪設想。尤其是天氣較熱的時候,地面溫度較高,輪胎因為旋轉速度較快,與地面摩擦力加大,內部的溫度和氣壓也會上升。所以夏天和溫度較高的時候,爆胎的現象會大幅增加。


巖哥的觀點:建議各位,在輪胎上千萬不要盲目圖省錢。因為輪胎的安全性直接關係到我們的車輛和人身安全。就算您的輪胎沒有傷,行駛6萬公里左右的時候,也建議您更換新輪胎。

我是巖哥,如果您有關於汽車方面的任何問題,歡迎隨時向我提問,記得關注和點贊!


巖哥侃車


任何零部件都有相應的使用壽命,特別是車體內的橡膠部件,理論壽命不可作為參照,因為它容易受到使用環境、溫度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從而導致壽命的有不同程度的縮減,如果經常走非鋪裝路面底盤的橡膠襯套的老化程度會加劇,經常暴曬的車輛車窗和外部膠條也會老化從而影響密封性等,而車輪作為全車最大的橡膠部件,即使你不使用(備胎),也需要定期進行更換,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橡膠老化之後失去了彈性變得硬脆就容易發生危險。

每種輪胎會根據定位、產品特性和消費者訴求通過不同配方實現不同性能取向,例如抓地力好的輪胎它的耐磨係數就很低,偏向舒適性、靜音的“軟胎”也會比某些“硬胎”更加不耐磨,所以即便在相同使用環境和相同駕駛習慣下,不同屬性的輪胎磨損狀況也不同。再者,一般情況下前置前驅的車型前輪的磨損都要比後輪更大,因為它不僅負責驅動,還要負責車輛轉向,負荷遠比後輪更大,為了防止不均勻磨損提高這套胎的使用週期都會在1萬公里左右進行“對角線換胎”調換。

每個輪胎都會在胎紋溝槽處以及胎壁上標註最低磨損下限,這也是消費者參照的唯一標準,這類標準適合車輛使用率非常高的消費者,因為很多情況下因為跑得里程少,胎紋磨損並不多,但風吹日曬又導致胎面的橡膠早已發生老化龜裂,這種情況就不能以磨損來作為換胎的唯一依據。

10萬公里對於任何一款胎都屬於難以達到的極限里程,就好比有些人的電瓶可以用4-5年,而有些人2年左右電瓶就需要更換了,好的習慣可以延長部件的使用壽命,但卻不能超越其自身設計的生命極限。輪胎和制動系統同樣重要,它是車體與地面的唯一接觸,如果它出了問題,最嚴重的後果將是致命的。(botzi)


DearAuto


鄧祿普跑了十三萬才換



安靜的蝸牛25


某品牌輪胎廣告說的是:“在正確使用的前提下,確保行駛8萬公里”

這個正確使用指的是:輪胎氣壓充足,車上載人載物均勻,不急起步不急剎車,不上路牙,不走碎石路,不長時間停放……所以說,日常用車,是很難做到的!

輪胎不要追求用了多少萬公里,而是要從安全的角度看,該換就換,別將究。

現在很多人買車就是個誤會!買的起用不起!


木牛11


一個是輪胎不耐磨;二是專門做的不是很耐磨,為了加快輪胎的更新速度,不然大家都用鐵輪胎,一輩子用一套,輪胎廠都倒閉完了;三是為了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為政府解憂。輪胎壞的多,就創造了更多的衍生行業,比如修胎,換胎,補胎等;四是市場需求,大家又想輪胎耐磨,又想靜音,輪胎廠表示臣妾做不到啊


茶博士6581143


輪胎里程長不一定是好事啊!目前的物理和材料科學水平決定了輪胎在安全性和長壽命之間無法做到兼顧,換句話說長壽命的輪胎比較硬,在溼路上剎車距離不會太好,這時候片面追求長壽命就必須冒一點下雨天緊急情況下的風險。目前一般能兼顧各方面性能的全能選手輪胎壽命也就是3-6萬公里,超過這個數,基本上都是偏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