轎車的軸距是越長越好嗎?

DreamaDream45324013


大部分汽車消費者在買車時更加關注一輛車的整體外觀,所以他們可能對車身的長寬高更加敏感,至於軸距並不在他們的思考範圍內。但還有那麼一部分消費者會事先做做功課,他們對一些技術性的參數有了一定的瞭解,“軸距”這個概念就自然而然地進入了他們的認知範疇。今天就讓我們拋開汽車廠家的宣傳詞和銷售話術,很純粹地來聊聊關於汽車軸距的話題。


買車的時候一定要試駕,而不是看軸距

大家心裡要非常清楚一個因果關係,那就是一輛車的綜合特徵決定了它的軸距長短,而不是反過來軸距決定了它的綜合屬性。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在一款車型的開發流程中,第一步就是敲定它的市場定位、受眾人群、空間要不要大、偏舒適還是偏運動等等特徵點,然後再根據這些特徵點進行量化的關鍵參數設計,比如長寬高、軸距、輪距等等。很多人在買車的時候缺乏試駕的意識,要麼是在網上看看測評,要麼是看看參數表,要麼是問問身邊人的意見就自以為熟悉一輛車了,於是就迫不及待地下訂單。等買回家開了一段時間之後,他才發現和自己當初想象的完全不是一碼事,明明一個長軸距的車開起來並不平穩,明明一個短軸距的車開起來卻並不那麼運動。


大家要想清楚你買車的目的是什麼,你要的是最終的結果,而不是停留在紙面上的參數值。因此試駕非常重要,不僅要試駕你心儀的車型,還要試駕它的競爭車型,試駕的越多越充分,你就越不會買錯。試駕後只要車子的空間、舒適度和操控性都令你滿意,那麼你就根本不用在意它的軸距是多少毫米。套用一句大俗話就是“不管黑貓白貓,能抓耗子的就是好貓”。至於軸距的那個數字,大多隻是網上那些連駕照都沒有的鍵盤車神相互攻擊的彈藥罷了。

大部分人對軸距的認知停浮於表面

其實只要到網上搜索一下“汽車軸距”,就會跳出鋪天蓋地的信息。在很多汽車測評的視頻裡,主持人也經常會一輛車的軸距參數給予點評,因此大家對於軸距的瞭解已經算是比較臉譜化和標籤化的了,比如“長軸距可以增加車內空間”,又或者“長軸距可以提升行駛平穩性”等等。對於一輛轎車而言,車內空間和舒適性又是消費者特別在意的兩個重要屬性,因此一個很長的軸距基本是所有轎車車主都想要追求的東西。


當然了,也有不少追求操控性的年輕車主對這種具有中國特色的長軸距版本車型不屑一顧,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長軸版的寶馬3系,他們的理由也很簡單明瞭:長軸距的操控性不如短軸距,對於主打操控性的寶馬3系而言長軸版是沒有靈魂的。但如果再問他們深一點,為什麼長軸距的操控就不好呢?很多人也許會這樣回答你,比如長軸距的最小轉彎半徑偏大,轉向不夠靈活等等。這些說法看上去沒什麼問題,但真的過於浮於表面了,其實軸距對一輛車的影響並沒有那麼簡單,甚至有時候你會發現一輛車所表現出來的駕駛特性未必和軸距有那麼明顯的關聯,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軸距對操控性的影響並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樣

很多人特別熱衷於說軸距對操控性的影響,所以我單獨拎出來說一說。

首先我們先搞清楚汽車的操控性到底指的是什麼。其實你去翻任何一本汽車理論學的專業書籍,都找不到單獨講“操控性”的章節,因為操控性是個模糊的虛擬概念。我們在討論民用車時講的操控性其實指的是懸架系統、轉向系統和制動系統三者的綜合表現,而討論賽車的操控性時則是和車輪的抓地極限緊密相關。不管如何定義“操控性”這個詞,直接影響它的都是各種調教,即對懸架幾何的調教、對轉向機構敏感度的調教、對四輪制動力的調教等等。


對於民用車來說,軸距其實並不在調教的範疇內,因此它不會直接影響操控。那麼軸距到底影響什麼呢?軸距影響的是調教極限,也就是調教的天花板。這句話怎麼理解?我來打個比方。

很多人都打過籃球,那我就問一個問題:現在有兩個面積一樣的室內體育館,一個層高10米,一個層高8米,裡面都有一個標準籃球場,你覺得在哪個體育館裡打籃球順手一點?答案是兩個都一樣,因為直接影響你打球感受的是那個籃球場而不是體育館,只要籃球場尺寸符合標準,籃筐的高度是3.05米,那麼你打起球來就感受不到區別。所以說體育館的長寬高只是間接地影響你的感受(大多是心理上的),理論上只要它容納的下一個標準籃球場就行。這裡的籃球場就好比是汽車的調教,而體育館就好比是留給調教的範圍,也就是調教極限。


軸距這個參數決定的就是調教極限,汽車工程師在調教懸架、轉向機構和制動系統的時候都是在一個這個極限內進行的。而且我還告訴你,所有民用車的調教其實都遠遠小於調教極限,就像所有籃球場的籃筐都要遠遠矮與體育館的天花板一樣。

舉幾個調教比軸距更重要的例子

長軸距的車子就一定轉彎半徑大嗎?當然不,工程師可以給後輪也加上轉向角度,並且同時增大前輪的轉向極限角,這樣長軸距的車一樣可以獲得很小的轉彎半徑,奔馳S瞭解一下。

長軸距的車子就一定平穩嗎?工程師可以通過增加避震阻尼係數,減小輪胎胎壁高度,讓車子變得很“硬”。

短軸距的車子就一定操控好嗎?前後橋懸架形式是什麼、前束角、主銷後傾角分別是多少、轉向機極限位置在哪裡、避震、防傾杆等等一系列的參數如何設定,這些都直接影響一輛車的操控。SMART軸距夠短吧,你可以問問它的車主們這輛車到底好不好開。


總而言之,真正決定操控和舒適性的是工程師的調教,而不是軸距。同樣軸距的汽車,工程師既可以把它調教成舒適的車,也可以把它調教成運動的車。作為消費者,親身去試駕一輛車,親自感受它的空間、舒適度、操控性才是王道。

只講真話的硬核系說車,關注“馬頭人車庫”


馬頭人車庫


汽車的軸距是指通過車輛同一側相鄰兩車輪的中點,並垂直於車輛縱向對稱平面的二垂線之間的距離。簡單的說,就是汽車前軸中心到後軸中心的距離。通常將軸距做為區分汽車級別的依據,比如軸距在2400mm以下的車型定義為微型車,軸距在2400-2550mm之間的車型定義為小型車,

軸距在2550-2700mm之間的車型定義為緊湊型車,軸距在2700-2850mm之間的車型定義為中型車,軸距在2850-3000mm之間的車型定義為中大型車,軸距在3000mm以上的車型定義為豪華車軸距在3300mm以上定義為超豪華車。

一般將軸距作為判斷車輛內部空間大小的指標,它決定的是汽車前後排的空間大小。軸距越大,車廂長度越大,乘員乘坐的座位空間也越寬敞,抗俯仰和橫擺性能越好,提高了汽車行駛的穩定性和舒適性。但是軸距過長,會使汽車的轉向靈活性下降、轉彎半徑增大,汽車的機動性也比較差。不過由於中國人都喜歡長軸距、大空間,所以很多車型進入到中國以後都會加長,比如奔馳、奧迪等,甚至以操控性著稱的寶馬也不得不入鄉隨俗,生產了很多加長型的車型,比如瀋陽寶馬生產的絕大多數車型都是加長版的。


老侯解車


軸距,簡而言之就是前輪圓心到後輪圓心之間的距離。軸距不是越長越好,但是相同的車輛長度,軸距越長越好。這就像是同樣一個人,腳岔開站著比腳併攏站著更加穩當。車也是一樣,相同車長,軸距越長這個車越容易操控。

自主品牌汽車軸距為什麼普遍會很短?

由於身在汽車行業的原因,經常回去看一些汽車的參數,我會發現很多國產汽車的車雖然很長,但是軸距卻比合資品牌,尤其是豪華品牌短很多,即使國產車更長,尺寸更大。比如說長安的CS95,一款很大的SUV,車長是4949毫米,軸距是2810毫米。而寶馬3系短軸版版的車長是4650毫米,軸距也是2810毫米。相同軸距,車長卻差了這麼多,是不是很不可思議。究其原因是因為,自主品牌的車子大多是逆向國外品牌的車子,一般不是很高端的車,為了節約成本只能選一些韓系低端車來逆向,軸距自然而然不會太大。

高端品牌車子,軸距普遍較長,奔馳A級軸距比本田思域長

本田思域的軸距是2700毫米,奔馳A級的軸距是2789毫米。相比一般品牌來說,豪華品牌在軸距上似乎都要更長一些,我覺得有主要原因是豪華品牌的操控性比一般的品牌都要好一些。再者是因為同樣長度的車子,軸距越長越給人穩當的感覺,車子也更加協調。但是軸距增加會使車輛成本增加,顯然軸距越長對車身的剛性要求越高,就像是搭一個橋,橋的跨度越大就要求橋的剛性越強。

相同軸距,長度越長,車輛姿態越不協調

這裡要比較的就是同是凱迪拉克品牌的XTS和ATS-L,兩者的車長相差370毫米,XTS的軸距卻比ATS-L短23毫米。我們來看看兩者的側面便知道,軸距太短會造成什麼視覺效果。

可以明顯感覺到凱迪拉克XTS(下圖)的車屁股吊的很長,整個車從側面看有種小腳老太太的感覺,難怪有人說開起來像開船,而ATS-L就不一樣了,整個車看起來非常協調,側面很精幹,開起來完全不一樣。

軸距影響接近角、離去角和通過角

其實除了上面說的幾點之外,相同長度的車子,軸距越長其接近角和離去角就越大,通過性也就越好,但是也犧牲了一部分通過角,這個看一張圖就很好理解了。


道遠說車


普通轎車來說,軸距越長,空間越大,但是也不能永無止境的長下去,這個是需要符合設計比例的。軸距太長的車,不單止難開,日常使用中的條件限制也更多。例如:加長版悍馬,加長版XX等。好看但是不好用。

從設計角度講,軸距是一個很重要的參數,它與汽車的性能息息相關。軸距決定了汽車重心的位置。因此汽車軸距一旦改變,就必須重新進行總佈置設計,特別是傳動系和車身部分的尺寸,重新調整懸架系統中的彈簧及吸震器參數,轉向系中的轉向梯形拉桿尺寸。同時軸距的改變也會引起前、後橋軸荷分配的變化,從而必須要考慮這些因素對汽車制動性、操縱性及平順性的影響。所以在汽車技術性能表裡肯定會注有軸距這個參數,這足以說明了它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作用。
從實際使用看,軸距的長短直接影響汽車的長度,進而影響車的內部使用空間。微型轎車軸距一般都在2200mm以下,它的後座的腿部空間較小,如果是成人坐在後座上的話,通常是膝蓋要頂在前面的座位後背上,腿根本伸不開,坐在車裡給人一種壓抑的感覺,就更甭提將其作為公務車和出租車使用了。相對於微型車的軸距短小,普通型轎車和中級轎車軸距一般較長,因此後座空間相對大了一些,成人可以比較寬鬆地坐下軸距,所以這一級的轎車無論是做家庭用車、還是做出租車和公務車,都深受人們歡迎。  確定車長度後,軸距是影響乘坐空間最重要的因素。長軸距使乘員的縱向空間增大,將大大增加影響車輛乘坐舒適性的腳部空間。雖然軸距並非決定車內空間的唯一因素,但卻是根本因素。
同時,軸距的長短對轎車的舒適性、操縱穩定性的影響很大。一般而言,轎車級別越高軸距越長。軸距越大,車廂長度越大,乘員乘坐的座位空間也越寬敞,抗俯仰和橫擺性能越好,長軸距在提高直路巡航穩定性的同時,轉向靈活性下降、轉彎半徑增大,汽車的機動性也越差。(Bee)

青主評車


關於軸距從以下3個方面解答:

一是車輛等級,如緊湊型車,中型車等是按車身長度和軸距區分的,車身越長,軸距越長,級別越高。車輛的配置,動力性能也會做的更好,當然也更貴。

具體參考下圖:

二是關於空間,一般認為,軸距越長,車內空間越大。但也跟車輛佈置有關,並不完全這樣,具體空間大小要去看實車,試乘試駕感受一下。

三是關於操控,軸距越長,相對來說要求駕駛員有更高的駕駛技術,因為軸距越長轉彎半徑越大,同時對路面的要求越高。

最後提醒一點,駕駛車長超過6米的車輛,需要B本駕駛證。

關於軸距大家怎麼看。



文書小崔


軸距不是車長,這個很多同學容易搞錯,像A4L這種中型車,車長有4.8米,但軸距只有2.8米。也就是這款車的前輪軸到後輪軸的距離有2.8米。

通常軸距長的車在直線行駛時,擁有良好的穩定性,軸距短的車則擁有較好的靈活性。於空間而言,軸距長,則縱向空間就會更大,乘坐時的膝部空間和腳步空間也更加寬鬆。

空間優勢是國人對於長軸距偏愛的重要原因。但是凡事有利就有弊,長軸距的車轉彎半徑明顯要大,在車輛調頭時,可能需要不斷調整,才能擠出狹窄空間;此外,由於軸距大的車,縱向通過角小,所以在不平路面有託底的情況出現。

【典典小結】:綜上所述,如果軸距與車輛的用途定位有關,並非是一味追求越長越好。


新司機必備寶典


不是,長軸距的車通過性不如短軸距,容易託底。


比如:

在同樣離地間隙下,軸距越短,縱向通過角越大。通過性就越好。

咱們就拿經典的短軸小王子——吉姆尼,和老美肌肉男——悍馬H2,來個小對比吧。

全新一代吉姆尼,在尺寸空間有所縮減(長寬高3550*1645*1730,軸距2250mm)下,但卻獲得了36°/28°/50°的更大的接近角/通過角/離去角,以及最低210mm的離地間隙。

說人話就是——全新一代吉姆尼通過性更好了!

我們再看悍馬H2,官方數據,軸距是3118mm,最小離地間隙246mm,但下圖顯示,它的的通過角只有23.5°。(新一代吉姆尼是28°)

那麼,這意味著什麼呢?就是說,軸距越短,通過角越大有什麼優勢呢?


甩兩張動圖給大家感受一下:

很顯然,優勢是:

軸距越短,通過角越大,跨過坡頂、翻越大石頭等障礙物時,發生託底的幾率就越小。

你看,下圖的短軸版牧馬人,啃石頭就很帶勁兒:

相反,長軸距越野車通過角較小,在翻越障礙時,很容易掛底。當然啦,長軸距也有自己的優勢。比如,再看一組對比動圖:

在一些特定的短坡上,長軸能化陡坡為緩坡。比如,下圖中的短陡坡,對於吉姆尼而言難於登天,但悍馬就能憑藉超長軸距輕鬆化解。

所以,不要絕對的說誰好與不好呀~


TMAX越野


軸距越長帶來的最直觀的就是車內乘坐空間的加大,對於乘坐實時性來說肯定是提升的。軸距加大對行駛穩定性有幫助,但同時也導致轉向靈活性下降、轉彎半徑增大,汽車的機動性也越差。平時車輛使用遇到的問題你也可以上車質網專家答疑模塊進行提問,網站專家會給你回覆。


用戶3265642827931


轎車軸距當然不是越長越好了。

我們知道長軸距帶來的直接優勢是可以增加車內空間。具體來說,根據主流的設計情況看(保留車頭處的尺寸,加長中底板的尺寸),增加的空間會主要貢獻給後排,後排乘客的乘坐舒適性會有所提高。


不過長軸距並不是絕對完美的設定。

就好比挑扁擔一樣,在同樣的前後水桶負重下,如果扁擔過長,肩部需要承受的壓力會更大。走起路來會更費勁,身體更容易產生疲勞感。

對應到汽車上也是如此,軸距可以理解為扁擔,前後輪可以理解為前後水桶,過長的軸距會導致車身中部受到的衝擊力增大,因為結構變得更薄弱了,它的耐疲勞能力會下降。


長此以往,我們會發現長軸距的車更容易出現車身側傾、晃動、異響等問題。所以針對長軸距的車型,廠家是要做結構加強的。不過即便如此風險依然存在,而且考慮到這些會增加成本的設計細節並不容易被發現,還得看廠家是否良心。

除以上這點外,長軸距的車會降低操控性。由於軸距加長,必然會導致轉彎半徑增大、轉向靈活性下降等問題。比如寶馬3系長軸版的操控性表現就不如標軸版。


不過好在題主說的是“轎車”,軸距加長對操控的影響還要相對小一些,如果是SUV(特別是注重越野的SUV)那就更不能接受了。面對陡峭不平整的路面,軸距太長會導致發動機的輸出達不到最高效率。

總之,適當的增加軸距能增加車內空間,提高駕駛舒適性,不過過長的軸距會降低汽車的操控表現,所以轎車的軸距並不是越長越好。


東拉西車


當然不是!

軸距,是汽車前軸中心到後軸中心的距離。通過汽車同一側面相鄰兩車輪中心,並垂直於汽車縱向對稱平面的兩垂線之間的距離。

從設計角度講,軸距是一個很重要的參數,它與汽車的性能息息相關。軸距決定了汽車重心的位置。因此汽車軸距一旦改變,就必須重新進行總佈置設計,特別是傳動系和車身部分的尺寸,重新調整懸架系統中的彈簧及吸震器參數,轉向系中的轉向梯形拉桿尺寸。同時軸距的改變也會引起前、後橋軸荷分配的變化,從而必須要考慮這些因素對汽車制動性、操縱性及平順性的影響。所以在汽車技術性能表裡肯定會注有軸距這個參數,這足以說明了它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作用。

軸距是影響乘坐空間最重要的因素,因為佔絕大多數的2廂和3廂乘用車的乘員座位都是佈置在前後軸之間的。長軸距使乘員的縱向空間增大,將大大增加影響車輛乘坐舒適性的腳部空間。雖然軸距並非決定車內空間的唯一因素,但卻是根本因素。不否認軸距短的車可以通過某些設計對內部空間狹小的問題加以彌補,但總的來說還是有限的。

軸距加大對行駛穩定性有幫助,但同時也導致轉向靈活性下降、轉彎半徑增大,汽車的機動性也越差。

試想一下這種加長的禮賓車轉彎、掉頭是一種怎樣的痛苦!

為了使汽車在各項性能中達成平衡,在各國制定的不同級別其車輛都做了基本的規劃和設定。

一輛車增加了軸距就變成了級別升高,相應的成本也會大幅增加,除了特種車輛外,D級車軸距也基本會控制在3000mm上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