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哪些退步?

wangsagi


明朝的退步很明顯,主要體現在大臣地位的急劇下降,以及宦官地位的急劇上升。

明朝一開國,太祖皇帝朱元璋便改革吏制,廢除了丞相一職,由他自己直接面對六部,六部尚書直接對他負責。相當於,他一人兼了皇帝和丞相兩個角色。

在太祖、成祖等強有力的皇帝面前,大臣無力反抗,君對臣的駕馭還是很成功的,能夠驅使他們按照自己的意志辦事。但是到了晚明,嘉靖、萬曆皇帝之後,由於皇帝的怠政,導致大臣漸漸強力反彈,開始抓住機會與皇帝做對。

比如嘉靖時針對嘉靖的親爹興獻王是否進皇帝號、是否入祭太廟導致的大禮議事件,以及萬曆時針對廢長立幼導致的國本之爭,都是大臣對皇帝的有力反擊。

其實這些事情都是虛的,如果皇帝強有力,或者大臣處事靈活一點,都是可以好好解決的,不至於那麼大動干戈。

結果呢,搞得君臣離心離德,皇帝動不動就對大臣梃杖,大臣偏偏硬扛,只為博得一個錚臣之名。

一切都偏離本意了。

所以到了崇禎時,大臣們早就對皇帝和大明沒了忠心,不等大明將亡,便早已做好了改朝換代的準備。

與之對應的是,皇帝開始越來越信賴自己的身邊人——宦官。

某種意義上說,宦官確實是皇帝的家人。因為除了宮裡,宦官沒有別的去處。他們只有對皇帝絕對忠心,才能過得好一點。

皇帝正是因為這一點,對宦官的信任超越了大臣。

於是,這就導致了很多權閹的誕生,比如英宗時的王振,武宗時的劉瑾,熹宗時的魏忠賢。

這些權閹一旦得勢,又會瘋狂地對著大臣下手。導致了大臣對皇帝的怨恨又加深了一層。

明朝之亡,不是亡在內部的李自成,也不是遼東的滿清,而是亡在朝廷之上,亡在君臣離心。


趣談國史


對,明朝“退步太多”,我們來一一列舉

1.史上盛世率最高的朝代。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傳十二世,歷經十六帝,享國276年。劃線的重點,傳國12代,取得了9個盛世或治世的局面,包括:
朱元璋時期的洪武之治
明惠宗時期的建文新政
明成祖時期的永樂盛世
明仁宗和明宣宗時期的仁宣之治
明憲宗時期的成化新風
明孝宗時期的弘治中興
明武宗的正德時期
明世宗時期的嘉靖中興
明穆宗的隆慶新政
明神宗的萬曆中興
明光宗的光宗新政

盛世率=盛世個數/明帝總數*100%=56.25%,這組數據說的應該不是明朝的碌碌無為吧??

2.內閣制的實行

明朝以前,有宰相這個職位,宰相擁有決策權、議政權和行政權,明成祖成立內閣以後,由皇帝掌控決策權,議政權分給內閣,行政權分給六部。地方上分三司,分管司法、軍事、行政,直接對六部負責。現在很多人推崇國外的三權分立,在明朝的時候已經成功實施了。也正是內閣制的實行,遍觀2000年封建王朝歷史,除大明外,有哪個朝代的皇帝敢幾十年不上朝,不理朝政,這能說是退步??

3.重視文化傳播

四大名著有三部是在明朝完成的,《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膾炙人口的《金瓶梅》也是在明朝寫的,這才有了“唐詩宋詞元曲明小說”的說法。這能算是退步??


4.重視海上貿易,建立了海上絲綢之路。

有人會說,明初期是海禁政策。對,沒錯,明前期為鞏固剛建立起來的皇朝的統治,防止海外侵擾,實行嚴厲的海禁政策,規定“片板不許下海”,“敢有私下出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但是

明成祖永樂三年開始到宣宗宣德八年,是明王朝龐大的船隊在“海上絲綢之路”上最為活躍的時期。太監鄭和先後7次率領龐大船隊(五、六十艘),二萬多人(各種專業人員和官校、士卒等),以及饋贈禮物和商品,巡航、訪問南海沿岸三十七個以上的國家和地區。

這能算退步??

5.對外自衛反擊戰,從不妥協。

(1)成祖徵越南
(2)屯門之戰(明葡)
(3)西草灣之戰(明葡)
(4)萬曆抗日援朝
(5)料羅灣海戰(明荷)明朝末期崇禎年間,明朝方面先後投入戰艦150餘艘,士兵幾萬餘人,而荷蘭方面派遣數十艘最新式帶加農炮的戰列艦,於福建金門東南海岸料羅灣展開激戰
。這場海戰在規模上不亞於鴉片戰爭,最終荷蘭失敗,這次海戰是是中國人第一次在海上大敗西方海軍的戰役。自此之後,荷蘭方面與明朝方面維持穩定的貿易行為直到明朝滅亡為止。
(6)明英戰爭:最終明朝勝利,英國失敗,英國賠償白銀2800兩

6.“天子守國門”

主動擺脫南京舒適區,將都城遷至北京。皇帝親臨第一線,親自守衛北方遊牧民族侵擾。這能算是退步??

縱觀明朝歷史,當皇帝的有骨氣,做官員的有能力,做百姓的安居樂業。文化昌盛,國家富強。如果不是天災人禍一起來,中國民族近代百年屈辱史肯定會重寫。


少校柳下惠


自秦以來,中國實現大一統,二千多年來經歷了或長或短多個朝代的更替,有的為歷史做出了很大貢獻,但是有的卻造成了歷史的倒退。這裡只按照大一統且有較長時間執政運轉的王朝來試著談談。在這個前提下,兩千年來主要的大一統王朝就剩下兩漢、唐、宋、元、明、清。

相對於野蠻落後的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明的進步是顯著的,在此不做過多論述。畢竟蒙古人只是個馬背民族,本身就不具備高度文明,他們建立的政權不會對文明進程有太多的貢獻,反而只會讓文明倒退甚至毀滅文明。拿明去和元比較就如同拿一個正常人去和一個殘疾人比較。類似的還有清,由於清在明後,篇幅所限也不多做討論。因此,可以拿來與明比較的就只有漢、唐和宋。

那麼明朝相對於歷史有哪些退步呢?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

一、政治

秦以來,特別是到漢武帝時,開始形成了高度的中央集權,形成了君主專制,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從這一點看,漢唐宋明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中央集權,主要是通過用郡縣制、行省制代替分封制,並打擊地方豪強門閥的方式解決的。  君主專制,主要通過官僚制代替貴族官制,並不斷拆分臣下權力使其無力危及皇權的方式解決。 

在唐朝,設立中書、門下兩省,若無中書,門下兩省同批,皇帝的旨意也無法下達。

而在明朝,設立殿閣大學士後(也就是內閣),也有了駁回之權力,若無內閣藍批,政令不得發,縱然皇帝亦然如此。咋一看大同小異。

但是,實行了內閣(集體領導),事實上就是分化了宰相的權力。在皇權對待文官的態度上,從朱元璋開始,有明一代,實行特務政治,對大臣實行文化高壓政策,取消了丞相,這樣的制度就完全仰仗皇帝個人,要求皇帝成為全才,這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漢唐宋,起碼文官還是活的有尊嚴,文化還比較開明(比如魏徵之於唐太宗),明代則不顧文官的尊嚴,施用酷刑,動不動就扒下大臣的褲子打屁股。任用太監專政(其實太監就是代表皇帝出頭露面),導致了文官體系無所作為。張居正為了掌權只能和太監聯手,袁崇煥為了守衛山海關不惜巴結魏忠賢。而更多的官僚則是隻說話不辦事,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因此,明朝的內閣只是一個擺設。

明朝整個的官僚集團也不爭氣,內外廷勾心鬥角,黨爭不斷,八股文盛行,使得中國的書呆子越來越多,桎梏精神,死腦筋一條。結果是被太監(實際就是皇帝)利用,拉一派打一派,一個個被治的服服帖帖的。

明朝實行低俸祿,導致官員們捉襟見肘,腐敗成風,人人都貪,不貪就難以生存……這個毛病也被清朝繼承了。

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只是一個農民,是一個心胸狹隘的文盲。一個國家的治理依靠的是精英,依靠的是源源不絕的人才更迭,先秦的軍功制、兩漢的察舉制、隋唐的科舉制正是這方面的努力。而朱元璋卻在骨子裡排斥文人,其實就是源於自己文盲的自卑。

二、經濟

大家都知道,宋朝雖然弱,但是宋朝的經濟卻是我國封建時代發展的最高峰。很多人會說明朝的糧食產量比宋朝高了多少多少,糧食畝產比宋朝增長了50%,明朝的稅收實際上不比宋朝低等等等等,但是考慮過沒有,一個年人均糧食1700斤的王朝竟然是被一群飢餓的農民給推翻了。其實這主要就是朱元璋開始實行的重農抑商,宋的大部分財政收入來源於商業納稅,而從朱元璋開始,大肆分封自己的兒子去各地當王,終明一代,封了87位親王,924位郡王,這些封地都是用來供養這些王爺的,不用給國家繳納錢糧。明代的士族是不用納稅的,這就造成很多商人攀延士族藉以逃避稅收。結果造成明朝83%的收入來源是農業,再加上豪紳士族的強取豪奪,飢餓的農民還有活路嗎?李自成進北京,為什麼嚴刑拷打那些士族大夫索要錢糧,因為他知道,他們農民沒有錢糧,崇禎皇帝沒有錢糧,那些都在這些土豪劣紳手裡。

三、文化

明朝文化上倒退的一個顯著標識就是八股取士。所謂八股,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等八個部分組成,通稱“八股文”。又規定在科舉中,應試考生也要按八股文體做文章,後來連字數都有了限制。

趙秉忠,萬曆二十六年狀元,那一年他年僅25歲,寫下這篇《問帝王之政與帝王之心》。

這種文體格式死板,內容空洞,束縛人們思路。可是讀書人為了考功名,都只好學習八股文,很多人連書都不讀了,只研究怎樣寫好八股文,於是這樣發展出來的知識分子,很多也是毫無思想,可見對文明的發展八股文起了多大的破壞作用。隋唐時期開創科舉,其目的是為國家延攬人才,而明朝八股取士所得的只是一群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書呆子。而真正的人才比如李時珍,羅貫中、施耐庵卻是屢試不第。所以,明朝的顧言武才說出了:“八股之害,甚於焚書。”

明代科舉考場

四、對外交往

很多人津津樂道大明朝不議和、不賠款、不和親,覺得比強漢盛唐還牛逼。可是英法德俄這些強國都懂得,打累了總得談判談判緩口氣然後再接著打不遲,老百姓都懂的道理朱家人就是不懂,只能因為他們是農民文盲的後代。大明朝只會丟地,丟了就丟了,也沒有想著去收回來。再弱的宋朝起碼還出來個岳飛(如果不是宋高宗,岳飛還真有可能把失地收回來)。

明朝建立之初就是它最強盛的時期,打敗蒙元建立明朝後周圍幾乎沒有什麼致命強敵,向西,雖然打通了河西走廊,但是不知道重新奪回西域。向東,憑藉上千年的科技技術工藝優勢,中國那時的航海技術大大超越西方,可結果是,去搞了個鄭和七次下西洋的面子工程。既不佔地,也不搶東西,又不殖民,哪怕退一步,好好搞搞貿易也行啊。不說去佔了非洲當殖民地,怎麼也得把馬六甲斯里蘭卡納入版圖吧,本來就是越南的宗主國,那麼再佔領菲律賓就保障了側翼安全。結果現在被美國控制的馬六甲成為了我們進入印度洋與世界開展貿易交往卡脖子的地方,給今人造成多大的困難。在倭寇騷擾東南沿海後,明朝進一步實行“海禁政策”,就此扼殺了我國當時還是世界最領先的航海事業,中華日不落帝國就此成為泡影。更主要的問題是,形成了閉關鎖國的狀態,由於那時侯歐洲的近代科學逐漸起步,中國的故步自封便失去了及時獲得最新的科技知識的機會,失去了通過對外交往保持科技進步進而繼續領先世界的可能。滿清這個操蛋繼續延續了明的政策,一直到被炮火打開國門。


越說越氣,就此擱筆。


我淡如菊


經過蒙元的暴力摧殘,能恢復就不錯了,滿清之後,就不多說什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