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及其思想被當時一些人稱之為封建糟粕,為什麼在當代社會官方依舊推崇他為中華文明的代言人?

御靈飛


如果從教育理念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並沒有錯,那就有存在和弘揚的理由。即便我們今天的教育特別是道德教育也是著重理想教育為主,就是我們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同樣也是一種情懷的激勵與鞭策。

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其獨特的文化博大精深。社會發展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波瀾壯闊,歷經磨難,九生一死,但終挺過來了!事實無數次證明,中國文化對其世界的認知與求同存異的宇宙觀理念是維繫這個民族的命脈所在,雖說現代化社會與中華文化有許多的不相適應的地方,一些理念是落後的槽粕需要摒除。然而,我們很難理清或極難界定那些是應該保留或應屏蔽掉。就如一顆大樹,剪掉病枝是明智的,但不能因樹有病而砍掉這顆樹。

中華民族的延續和完整性就如同這顆樹,有人比喻是民族的根或魂,即使全球華人不管在哪裡,也會魂牽夢繞地認同中華文化特有的風俗與理念。

如若我們十分認真地去給這個大樹做手術或進行技術嫁接,那麼,可以想象得到,這顆樹會面目全非,以致不倫不類最終奄奄一息。

這~就是主流社會應秉承的理念,儘管有人將小學生課文中的古漢語減之再減之,這兩年有所恢復。

盡全力維護中華民族的文化並不是保留那些槽粕,只能是在現代化的進程過程中,靠主流社會的引導與民眾生活品質和精神面貌的提升逐步地一點點消蝕掉。

慢慢來,給點時間。


一片陽光喲


儒家規定了人際交往的倫理道德底線,比如父子夫妻兄弟上下級之間如何相處之道以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因為中國有孔子!一個國家要長治久安必須有一個主流思想。漢武帝將儒家思想確立為社會主流意識,並用來治國理政以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和長治久安。因為華夏有儒家孔孟之道,漢代因為獨尊儒術而能尊王攘夷保家衛國開疆拓土,保證了華夏兩千多年大一統的局面以及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社會穩定進步,使得華夏族人種沒有被殺光,華夏文明得以連續而沒有像其它幾個文明古國那樣被消滅而間斷。儒家以民為本,其民本主義思想充分尊重勞動人民的創造性和自主性,但凡儒家佔居主導地位的秦漢宋明時期都是科技進步,文化昌盛的時代。孔子功不可沒。


紅星照耀神州


五四運動以前,官方對儒家的態度是一取盡取,同時又加工成自己喜歡的模樣。所以那時的中國人固步自封,奴性深種。

因而引發了一系列的革命運動,打倒孔家店只是其中之一。

五四運動以後,官方對儒家的態度是一棄盡棄,同時又積極學習西方,希望成就一個強大而不受欺凌的中國。

所以,英語成了必學科目,科學技術成了最重要的攻堅方向,中國成了全世界發展最快的國家。

但是,與此同時而衍生出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讓執政黨意識到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性。

西方的文化講究弱肉強食,適者生存,赤裸裸的叢林法則。而儒家文化講究以和為貴,天下一家。

由此可見,中華的思想文化是遠超西方的,故而今天提出全面復興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文明建設方向。

子曰: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對儒學一棄盡棄是錯的,對西方一取盡取也是錯的。正確的做法是取不盡取,棄不盡棄。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復興國學的口號一出,各種讀經班,女德班,國學培訓,國學學校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只是他們教授的內容,百分之九十是在開歷史倒車。

穿儒服,行古禮,念死經。

以復興國學之名,行糟蹋國學之實,這也難怪今天國人會對“國學”產生強烈的牴觸情緒了。

黨中央再深明大義,也抵不住豬隊友們瘋狂消耗的公信力。

國學的精華不勝枚舉,將來我會將其一一展示出來。

子道不絕,我將繼興。


源一


這個問題提的“尖銳”!只是我沒有看到官方把孔子作為文明的代言人!

1.孔子是儒家的創始人。儒家思想統治了我們幾千年,也因此使得“,底層階級”始終被壓迫,被剝削,被奴役。而且儒家思想的教育是要尊上,逆來順受,不可抗爭!

2.所以才有以後的反封建的出現。而我們黨就是反帝反封建的傑出代表,也因此才把幾千年來生活在被壓迫剝削中的窮苦人解放出來。怎麼可能官方把孔子當做文明的代表呢?

3.如果把孔子當做文明的代表,那意思是再要回到封建的,被壓迫,被剝削的生活中去麼?顯然不是!

4.但是,我們也不能因為孔子的思想是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就一切都是錯的。偉人說“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去其糟粕,用其精華”!

5.時間與空間造成人對世界的認識受到侷限。認識的錯誤並不奇怪,也不可避免。我們反對孔子的是維護封建禮教的東西,但是他的學習,教育,科學的東西不是一概是錯誤的。過去,現在,未來還是要用的!


衛興潤


孔聖人的思想放在照妖鏡下看,不是完美而積極的,某種意義上來說,儒家思想有詐民理論及絕對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唯大夫論,形成了“ 上智下愚 ”的說教,不得抗辨、抗爭,否則視為不忠、不仁、不孝。中庸讓臣民永遠失去竟爭力和敢為精神。戰鬥民族就不需要中庸仁禮之說,一切依法與利益說話。君不為民謀福利就是混君,特郎普對美國人目前利益來說就是明君。


5719244277572


儒家思想被一些人稱為封建糟粕,為什麼國家當前還推崇?回答這個問題有兩個重點:什麼是封建思想?儒家思想是封建思想嗎?


什麼是封建思想?“封建”的正確含義是“封”土“建”國。在金文中,其字形好似“用手扶樹以埋土”,所以“封”的本義主要是把樹放到適宜其成長的位置,後來延伸為“疆界”之意。從中國歷史上看,典型的“封建”社會應該是周朝的前幾百年,後面的春秋戰國時期,周王已經是個傀儡,所以整體上就無法再認定為封建了。至於周之前的商朝,根據現有資料算作封建,似乎少有勉強,或許可以認為是“封建社會早期”吧。

半個多世紀以來“封建制度”一詞的流行,主要是來自西語的feudal system,其原始意思為“領地制度”,領主們從國王那裡得到領地,然後組織農民進行耕種收穫。由於歐洲一千多年的中世紀被稱為是封建制度,二十世紀的某些中國史學權威就必須在中國歷史上同樣找到“封建社會”,因此就指鹿為馬地把民國之前的中國,尤其是秦-清之間的兩千多年定性為封建社會。從此,莫名其妙地產生了一系列相關詞語,如封建思想,封建意識等等,也讓無數人因為這個無厘頭詞語背上了一生的“黑鍋”。更為嚴重的是,從此這輝煌的兩千年就成為黑暗的,吃人的,愚昧落後的代名詞,直至今天許多國人仍然抱著這一顛倒黑白的觀點。




封建制度 一詞是某些人對待我優良傳統和輝煌歷史的指鹿為馬式錯誤命名。同樣,中國歷史上也沒有西方古希臘羅馬那種“奴隸社會”,即使是周朝之前的商朝時期雖然有一些奴隸,但也算不上奴隸社會。根據專家對殷墟出土的13萬片甲骨的研究,殷商當時累計人牲(祭祀用奴隸)總數只有13052人,兩百多年中只有一萬多奴隸,這當然不是奴隸社會。

孔孟之道是封建思想嗎?封建一詞乃指鹿為馬之作,曾經被用來整治無數人的帽子“封建思想”自然是一個可笑的偽詞語,作為秦-清帝國時期主流意識形態的儒家思想當然不是什麼封建思想。從儒家的奠基者周公,到使儒家發揚光大的孔孟,再到對儒家思想進行發展的理學,儒家先賢們的理想和追求一直是 治國平天下。



如果把儒家與當今流行的西學主流相比,最主要的特點是儒家主要面對的是人類社會,而西學(含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則重點在自然界,而人類只是自然界中的一類。因此,在西學中,人與一草一木一蟲,或一臺機器,沒有本質不同,莎士比亞所高喊的“多麼了不起的傑作”,至今仍然只是在口號中,理論上,而非現實世界裡。

一個世紀之前,由於中國發展進入低谷,又恰遇西方國家獲得葵花寶典並且練功小成,結果就出現了這樣一個局面:一個羸弱多病的老大帝國面對多個身健爪利的新長成虎豹,中國的確處於兩千年不遇之大變局。之後的一百年中,由於藉助科技等寶典,歐美強大到獨步世界,西風吹遍全球,西方的一切都成為最好最強最佳。按照那些人的高論,落後捱打的中國則一無是處,上溯三千年,都是落後的、愚昧的,應該馬上拋棄,而且要掘地三尺肅清流毒。按那種高論,三千年的歷史上,中國一直是愚昧落後於歐美;而造成這種局面的罪魁禍首就是:封建制度,孔孟之道。



在這裡,我們真正理解了,什麼是“指鹿為馬”,什麼是”說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幸虧近幾十年來,中國主流認清了上述論調不過是無知無禮之徒的胡言亂語,端正了對中國歷史,對儒家思想的認識,才給了我們今天討論這個問題的可能。


無中生有hz


儒家文化的精華與糟粕

作者/董海發

如何區分儒家文化的思想精華與封建糟粕呢?

我們說儒家文化有封建糟粕是特指公元前134年儒家文化成為封建社會國家指導思想之後被篡改、閹割、歪曲的儒家文化,並不是泛指春秋戰國時期原汁原味的孔孟之道。因為儒家文化的思想精華一一仁義禮智信的做人文化,孝敬父母的孝親文化,推已及人的泛愛文化是超越時空、超越階級、超越國界的普世家庭倫理道德。 只要有人類,儒家文化的思想精華就不會過時;只要人是父母養育的,不是工廠機器批量生產的,家庭倫理道德就永遠不會過時。

由此可見,儒家文化的思想精華是永恆不變的真理,儒家文化的封建糟粕是漢後封建統治者及御用文人附著於其上的封建糟粕,是新文化運動應該真正打倒的“孔家店”。

我們今天發揚光大的儒家文化是春秋戰國時期原汁原味的孔孟之道,並不是漢代以後被歷代封建社會統治者及御用文人篡改、閹割、歪曲的儒家文化。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兼容幷蓄。中華文化是儒釋道“三位一體”的綜合文化,從公元前134年開始儒家文化就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流文化、主體文化、主脈文化。明代大儒王陽明說過,如果把中國文化比作房舍的話,儒家是正堂,佛家、道家就是廂房。

公元前134年漢武帝時期儒家文化從民間流行文化提升為國家正統文化,從百家爭鳴中的一種學術思想,上升為獨尊儒術的國家指導思想。從此儒家文化作為國家意識形態長達兩千零四十五年(公元前134——公元1911年)

以公元前134年儒家文化成為國家指導思想為標誌,儒家文化劃分為春秋戰國時期原汁原味儒家文化與漢後封建社會國家指導思想儒家文化兩種類型:

一、春秋戰國時期原汁原味的儒家文化是百姓修身齊家的道德文化

所謂春秋戰國時期原汁原味儒家文化——就是春秋戰國時期在百家爭鳴中脫穎而出的民間文化——儒家文化,其精華思想就是以“仁者愛人”為精髓而依次展開並遞進的三句人文主義的人本思想:

第一、國以人為本的民本思想——管子曰:“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為本。本治則國固,本亂則國危”,“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第二、人以德為本的貴德思想——曾參曰:“德者本也,財者末也”。俗話說“人無德不立”

第三、德以孝為本的重孝思想——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俗話說“百善孝為先”。

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文化因為是民間文化所以堅持家庭倫理道德為主,突出以姻緣血緣為紐帶的孝親文化,突出以德治國的泛愛文化,主張以孝立德、以德立人,以人立國,從而建立人人相親相愛、以禮儀為用、以和諧為貴、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的大同社會。這就是儒家文化的思想精華,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發揚光大的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的思想精華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1、儒家仁義禮智信的做人文化。這是中國人塑造健康人格的立人之本。沒有這個立人之本,人就成為有人形、披人皮、穿人衣卻沒人性、沒人格、沒人品的衣冠禽獸!

2、儒家孝敬父母的孝親文化。這是中國人構建和睦家庭的齊家之本。沒有這個齊家之本,父子就變成父不像父,子不像子的互恨仇人!

3、儒家推已及人的泛愛文化。這是中國人構建和諧社會的修身之本。沒有這個修身之本,人與人就變成我害人人、人人害我的互害仇人!

儒家文化這三個思想精華是超越時空、超越階級、超越國界的普世家庭倫理道德!

綜上所述,

仁義禮智信是做人的樹苗,

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樹根,

推已及人是做人的樹枝。

樹苗要長成參天大樹,首先要給樹根施肥澆水,否則,再優良的樹苗也會枯死。所以,只有根深,才能葉茂!只有根深葉茂,才能成長為參天大樹!否則,就是永遠長不大、長不高的低矮灌木!

二、漢後儒家文化是變汁變味的皇帝治國平天下的政治文化

所謂漢後儒家文化 ——就是公元前134年漢代以後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的國家指導思想。從公元前134年到1911年辛亥革命長達2045年。其核心思想是以“人人效忠皇帝”為中心而依次展開並遞進的三句封建主義的帝王思想:

第一、國以帝為本的皇權思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第二、帝以刑為本的法治思想——秦法規定路邊倒點垃圾就要剁手,“五人盜,贓一錢以上,斬左趾,又黥為城旦”即五人一同偷盜,偷盜一枚半兩錢以上的罪犯,要被斬掉左腳趾,同時還要在臉上刺字後判四五年徒刑去修築城牆。

第三、刑以殺為本的暴政思想——商鞅以“謀反罪”而被五馬分屍,呂不韋以“操國事不道罪”,被逼自殺,李斯以“謀反罪“,“腰斬咸陽市”。秦二世甚至提出“以殺人眾者為忠臣”。 漢後儒家文化因為是國家文化所以堅持政治倫理道德為主,突出忠君愛國的忠君文化,突出以法治國的嚴刑峻法,主張以忠立德,以德立人,以君立國,從而建立人人效忠皇帝、以刑罰為用、以皇家為貴、天下為私、世代沿襲、中央集權的封建社會。

綜上所述,我們今天發揚光大的儒家文化,就是春秋戰國時期原汁原味的儒家文化思想精華——仁義禮智信的做人文化、孝敬父母的孝親文化,推己及人的泛愛文化,並不是漢代以後被歷代封建社會統治者及御用文人篡改、閹割、歪曲的儒家文化。


董海發


有兩個大緯度,一個是以農耕文化為基礎的金字塔社會。一個是以海洋遊牧為基礎的海洋文化鬆散式管理的社會。兩者出發點不同。

農耕文化以守為攻,遂漸向外擴張,以自已的價值核心影響周邊,從而形成有核心力的社會機器。

海洋文化遊牧文化是以自己不足以掠奪方式獲取食物和財富,在價值觀上崇拜叢林法則,強者為王。由於個體的分散性鬆散式管理,極易分裂,由於沒有形成象中國的儒家體系,所以西方國家混戰不已,最終形成了以某一民族為主體的國家。西方國家正是這種流動性相當大,資本的活力就隨著財富的增加,很容易地就突破了封建枷鎖,在技術革命推動下,將二元體制發展成三權制約的社會框架,這種框架對推動社會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

西方文明起源於宗教勢力的發展,這種勢力企圖用思想控制人類,而且也取得很大成功,在西方歷史上教皇的權力大於世俗權力,教皇體制類似於中國的皇室權力,在封建社會未期,世俗力量增強,原有的貴族在資夲的衝擊下崩潰,引發了啟蒙運動,形成現代化的理論體系,這樣一個維護資夲政權的思想家集團產生了,隨之而來的是技術體系建立,技術革命使社會又向二元化發展,直到今天。

中國的發展不同於西方,以農耕文明金字塔社會,為源頭,到西周未中國也處於分散式管理模式,這時由於皇室的權力弱化,諸候勢強,為霸天下各諸候招攬人才,思想活躍,出現的春秋戰國時期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人才輩出,達到了頂峰,但由於農耕社會的特點,又逐漸趨於集中,最終百流歸海,形成儒,道,法三個主流道德觀,道家以思想控制社會,儒家以體制控制社會,法家以法制控制社會,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三者是相輔相承又相互牽制的社會模式,這種體制一直維護到封建社會滅亡。正是由於農耕社會自給自足的體制,限制了社會的流動性,同時也限制了思想的發展,資夲是推動社會的動力,由於資本發展緩慢也就沒有了技術發展的溫床,兩者疊加中國在西方資夲推動技術革命的競爭中落後了下來。

當社會發展到西方國家普遍發展到資夲主義社會的時候,中國封建社會己進入末期,西方資夲的侵入極大地動搖了封建社會基礎,資夲的掠奪性,也決定了對封建社會的破壞性,中國又一次進入多元化時代,馬克思主義的在中國傳播,是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在分析了資夲主義發展模式,和其帶來的破壞性,參照蘇聯成功的經驗,制定了中國式的社會革命之路,從清未一直到現在反對的並不是儒家的道德觀,反對的是僵化教條式的封建殘餘勢力,僵化教條式的封建主義束縛了人們的思想,比如在教條化的封建殘餘中有限制婦女權力,甚至殘害婦女身體,如婦女縛小腳,女孩子十幾歲正是長身體時,用布縛住腳變成小腳,不準婦女隨意改嫁,如果今天有人說,請全國婦女裹腳和不準婦女離婚改嫁那他一定會成眾矢之的,因此到現在為止我們並不反對中國優秀的道德傳統,而是反對不適合現代文明的陳規陋俗!


狼煙一九三一


從奴隸社會到到封建社會是人類社會文明發展一大進步,它解放了奴隸,調動了農民發展生產的積極性。同樣,儒家對於維護封建制度起到積極的作用,在社會文明史上著不可取帶的地位。有人想把儒家思想搬到現在的社會制度中固然不對,但是站在現在的角度否認儒家的歷史作用也不對。(首)


惠舒旅社老闆


什麼叫‘‘封建糟粕’’?就是流行在封建社會的思想,但在現代社會的人看來已經不合適,並對人性有明顯的束縛和損害的思想。如將再嫁的女人視為不貞潔,甚至沉河,這在封建時代也許都覺得合理,能淨化社會風氣,但這是歧視女性的典型做法,而這種思想的根源,也能從儒家經典找到依據,‘‘惟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孔子就是把女人當成要養的私人財產之類。後世儒家更發展出‘‘三從四德’’的觀念,這是封建社會形態決定的。

然而,孔子以其《論語》為代表建立的儒家思想,總的來說植根於中華大地的土壤,封建社會也是祖先經過的社會,維繫一個社會體系必須有強大的思想體系,孔子被歷代封建帝王加以尊號,如‘‘大成至聖先師文宣王’’,絕非偶然,‘‘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這些字哪一個不是經典之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把個人修身放在首位,即使今天的文明社會又豈有二致?‘‘半部論語治天下’’,孔子的思想的確博大精深,合理的成分佔多數,而且又產生於二千年前,極為難能可貴,要知道,二千年前,希臘有了希波拉底,亞里斯多德,柏拉圖,他們的思想也堪稱輝煌,但以孔子為代表的先秦諸子百家那時在東方大地上也搞得風生水起,一點也不比西方遜色!作為炎黃子孫應為此感到驕傲,並將他發揚光大!以孔子作為中華文明的代言人,舉雙手贊成!

認真翻看一下《論語》,你就會不僅贊同孔子的深刻思想,還會發覺孔子本身就是一位可敬的智者,可愛的長者,不愧為‘‘聖人’’的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