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略例話之六:古代亂世中的傑出策劃家

戰國時,策士輩出,其中,最年輕的策士是秦國的甘羅,而最出名的是蘇秦和張儀。

甘羅是秦國丞相甘茂的後代,後被甘茂的政敵排擠,投入呂不韋府中當門客,他自幼聰慧,能言善辯,小小年紀就很有謀略。有一次,秦國計劃聯燕攻趙,打算派大臣張唐出使燕國,說服燕國聯秦攻燕,張唐卻藉故推辭,丞相呂不韋無計可施,小甘羅卻自告奮勇,願去勸說張唐赴任。呂不韋對小甘羅不放心,甘羅理直氣壯地說:“從前項橐七歲就當孔子的老師,我現在已經十二歲了,你就不能讓我一試嗎?”呂不韋只好答應了他的要求。甘羅驅車去見張唐,抓住了漲唐的命脈對他說:“當年武安君白起就因為不服從應侯范雎的命令,拒絕領兵攻打趙國,結果被應侯攆出咸陽,死在杜郵。現在在文信侯呂不韋的權力比應侯大得多,你敢違抗他的命令,看來你的死期不遠了!”一席話嚇得張唐連忙答應出使燕國。

謀略例話之六:古代亂世中的傑出策劃家

甘羅

勸說張唐成功後,甘羅被指派出使趙國,目的是佔領趙國的河間地盤,年輕的甘羅到趙國後,趙王見了就嘲笑他,說秦國為何派個不懂事的小孩來當使者,甘羅對趙王說:“秦王用人,各因其任,年長者任以大事,年幼者任以小事,臣年最幼,故出使於趙耳。”(參看《史記•甘羅傳》)使趙王對甘羅不敢小視,趙王知道甘羅是來到說客的,趙王最擔心的是秦燕的聯盟會給趙國帶來威脅,甘羅抓住了趙王的這一心裡特點,對趙王說:“秦燕聯盟,無非是想佔趙國的河間之地,您如果把河間五城割讓給秦國,我可以回去勸秦王取消張唐出使燕國,斷絕和燕國的聯盟。到時,你們攻打燕國,秦國決不干涉,趙國所得又豈止五城!”趙王覺得有理,非常高興,就把河間五城的地圖、戶籍交給甘羅。

甘羅不辱使命,以他的出色外交活動,讓秦國不費一兵一卒而得河間之地。甘羅12歲就被封為上卿,並得到了當年他的先祖甘茂的封地。在當時,上卿與丞相官階差不多,民間因此傳說甘羅十二歲拜相。這表現了戰國時對智者的尊重。

蘇秦、張儀是戰國時最傑出的策劃大師,也是最為大家所熟知的。蘇秦策劃了“合縱”的謀戰略,成功使魏、趙、韓、楚、燕、齊等六國南北聯盟,對抗秦國,合眾弱以攻一強,他總佩六國相印,總轄六國的兵民,史書說:“天下之大,百民之眾,王侯之威,謀臣之權,皆欲決於蘇秦之策。”蘇秦在當時的地位,相當於今天的聯合國秘書長,而且更有權勢,因為他擁有兵權,可以調動聯盟各國的軍隊。

謀略例話之六:古代亂世中的傑出策劃家

蘇秦劇照

張儀以他出色的遊說,被秦惠王拜為客卿,為秦惠王謀劃攻伐各國的大事,秦國仿效三晉設相位時,張儀是秦國的首任相國,位居百官之首,主持軍事、政治和外交活動。張儀輔助秦惠王,用連橫之術,迫使韓、魏太子來秦朝拜,又遊說魏惠王,不用一兵一卒,得到魏國上郡的15個縣城,並攻下魏國的陝縣,佔領黃河天險,之後,張儀又率兵伐蜀,佔領天府之國,後來,他出使楚國,拆散齊、楚聯盟,成功地遊說楚、齊、趙,燕等國連橫事秦,他成功的外交軍事行動得到了秦惠王的高度賞識,被為武信君。張儀的連橫之術無疑為後來秦滅六國、統一天下準備了基本的戰略。他是當時能最有資格與蘇秦較量的策劃大師。

謀略例話之六:古代亂世中的傑出策劃家

張儀劇照

張儀之前,秦國的另一位策劃大師是衛鞅,後封於商,被稱之為商鞅。他為秦孝公策劃了秦國的變法方略。商鞅“少好刑名之學”,專研以法治國,受李悝、吳起等人的影響,深通法家謀略。衛鞅先是魏國宰相公叔痤的家臣,公叔痤對衛鞅非常看重,他病重時對魏惠王說:“公孫鞅年少有奇才,可任用為相。”可能惠王沒有采納,所以後來公叔痤又對惠王說:“王既不用公孫鞅,必殺之,勿令出境。”惠王還是沒有采納,公叔痤死後,商鞅聽說秦孝公雄才大略,便帶著李悝的《法經》到秦國去,他通過宦官景監三見孝公,為秦孝公講解變法治國的策略,孝公非常高興,令他左庶長,開始變法,後升大良造,主持變法。

商鞅從公元前356年至前350年,大規模地推行過兩次變法。第一次變法在公元前356年,主要是頒佈法令,編定戶籍;制定連坐法,輕罪用重刑;獎勵軍功,廢除世卿世祿;重農抑商,獎勵耕織墾荒;焚燒《詩》、《書》,禁止遊說。第二次變法是在公元前350年,主要是廢井田,開阡陌,擴大土地面積,實行土地買賣制度;建立縣級組織,由中央派吏直管,鞏固中央集權;遷都咸陽,便於秦國向東發展。

謀略例話之六:古代亂世中的傑出策劃家

商鞅劇照

商鞅變法十多年後,秦國越來越強盛,周天子也不得不派使者來向秦孝公道賀,封秦孝公為“方伯”,確認他為一方諸侯的首領,中原的各諸侯國,也紛紛向秦國賀喜。商鞅的策劃的變法強國的謀略,使秦國富強,商鞅也受到了秦孝公的高度器重,可惜的是,孝公之後,繼位的秦惠王輕信公子虔等人告發,以謀反罪下令逮捕商鞅,他最後被車裂。秦惠王殘酷對待法家商鞅,起用了來遊說的縱橫家張儀,以“連橫”之計對付蘇秦的“合縱”策略,在對抗六國聯盟的征程中,逐步取得優勢。

後來,秦國還有一個非常高明的策劃家呂不韋,呂不韋是陽翟的大商人,他往來各地,以低價買進,高價賣出的方式積累起千金家產,他在趙國做生意時,認識了在趙國當人質的秦國公子子楚,子楚是秦昭王的孫子,太子安國君的兒子,雖然地位不低,但在王子中子楚年齡居中且其母失寵,所以作人質的子楚在秦國和在趙國都不被重視。可是,對這位潦倒落魄的子楚,有敏銳商人眼光的呂不韋卻看出了他“奇貨可居”,所以,呂不韋極為用心地在子楚身上投資,他為子楚提供資金,幫他疏通關係,甚至把自己的情人也送給他,他以厲害關係說服沒有兒子的安國君的寵妃華陽夫人,收子楚為乾兒子,並讓華陽夫人勸說安國君立子楚為繼承人。呂不韋還花重金幫子楚脫險逃出趙國,回到了秦國。

秦昭王去世後,太子安國君繼位為王,華陽夫人為王后,子楚為太子。原來的趙國人質,現在成了秦莊襄王,莊襄王登基後,尊華陽夫人為太后,任命呂不韋為丞相,並封他為文信侯,以河南洛陽十萬戶作為他的食邑。莊襄王不太走運,即位三年後即死去,他與邯鄲女子生的太子嬴政繼立為王,呂不韋被尊奉為相國,嬴政稱他為“仲父”,大商人呂不韋登上了秦國的權力頂峰,獨攬軍政大權。

呂不韋這個“奇貨可居”的計劃是一個大膽而又成功的策劃,他利用手中的錢財,在趙國與秦國間疏通運作,充分利用各種厲害關係和各種人物,包括趙國的守城官吏、華陽夫人的姐姐和華陽夫人、邯鄲女子等等,終於用自己的投資,讓自己成了強大的秦國的丞相,後來為成為秦始皇的相父。呂不韋任相時,組織了了一個很大的寫作班子,寫成了《呂氏春秋》,這是先秦雜家的代表作,它既強調“天子必執一”的王權思想,主張強化中央集權,同時又繼承了老莊的無為思想,主張鞏固政權在於清靜無為。

《呂氏春秋》還兼容先秦各家學說,吸取了儒家的“貴仁”思想、墨家的“貴廉”思想,以及關尹的“貴清”思想、列子的“貴虛”思想、孫子的“貴勢”思想等。《呂氏春秋》以道家為主體,融合儒家和法家,廣泛採納先秦各家的理論精華,糅合成很有價值的治國方略。其實,這是呂不韋這位大商人和大政治家為秦國策劃的管理國家的理論策略,可惜掌權後的秦嬴政根本不聽這位相父的話,更不會採納他的理論主張,大權獨攬的始皇帝偏激地運用法家的理論來治國,嚴酷的軍政政策,讓秦國的民眾超負荷承受,最後導致了秦國的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