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容器的漏電流是什麼意思?

電路設計技巧盤點


對於直流電來說,電容器的兩個引腳之間是絕緣的,在剛接入直流電源的瞬間流過電容器的電流(即電容器的充電電流)最大,約10個時間常數之後,流過電容器的電流便趨於零。若10個時間常數之後仍有一定的直流電流流過該電容,那麼這個電流即為電容器的漏電流。

電容器漏電流的測量方法。

對於不同種類的電容器,其漏電流的大小也不一樣,一般雲母電容或聚丙烯電容的絕緣電阻極大,漏電流極小(nA級以下),而漏電流最大的電容就是鋁電解電容,它們的漏電流大的可達μA級。

電容器漏電流的大小可以用直流電流表來測量,方法如上圖所示。測量時,將一個直流電流表(可以用數字萬用表的直流電流檔)與被測電容串聯後接入一個可調穩壓電源(要求電源的輸出電壓要低於電容的耐壓值),剛開始電流表會顯示有一定的電流,約10個時間常數之後,電流表顯示的讀數即為電容器的漏電流。採用此法測量漏電流時,對於那些長時間放置未用的鋁電解電容,最好先通電工作十幾分鍾然後再測量,這樣可以獲得較準確的測量結果。

上述方法亦可以用來估測電容器的耐壓值,假定測量一個耐壓值未知的鋁電解電容在20V電壓下的漏電流為0.1μA,當電壓增加到25V時,漏電流達到數十μA以上,則該電容的耐壓值在25V左右。

高壓瓷片電容。

使用電容器時,我們希望其漏電流越小越好。若用於電源濾波的電容的漏電流過大,則電容工作時容易發熱,並且會使整個電路的耗電增大。以前筆者設計了一款待機耗電僅2μA的微功耗電路,結果實測耗電達6μA,一直懷疑是所用的IC質量差所致,後來發現是220μF∕16V的鋁電解電容漏電流太大所致,更換合格的電容後,待機電流降至設計值。


創意電子DIY分享


電容器的漏電流時電容的一個負面的指標。在理想的情況下電容兩個極板間是不能夠有電流流通的,但是哲學裡面講任何的事物都不是絕對的(哈哈)所以電容的兩端會存在電流,這種電流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漏電流。

漏電流的計算公式:I=k*C*V(K是係數,V是電容的額定電壓,C是電容的容量)根據公式我們知道,漏電流的大小和電容的額定電壓,係數,和他的容值有關,所以我們在電路設計選取器件的時候通常要滿足需要的情況下儘量選擇電容小,電壓小,係數小的電容。

影響電容的漏電流的因素:一個是他自身的主觀因素即電容的工藝,隨著製造業和科技的進步這一個影響現在也漸漸的減少了。第二個因素是電容的使用條件。因此我們有時要想減少電容的漏電流還是可以通過控制其使用環境來改變。


如果有所幫助希望大家點贊哦,歡迎評論轉發謝謝。


電子設計學堂


通俗講,電容是由二個相互絕緣的金屬片各引出一根線便形成了電容。電容的容量與其絕緣介質和兩金屬截面積與距離相關,距離越小面積越大容量越大。對於電解電容則在圓鋁殼中充入了電解液,並與鋁殼隔離後引出正電極,鋁殼外做為負電極。由於電解液與鋁殼發生化學反應,因而形成正負電子,失去電子帶正電,得到電子帶負電。絕緣介質的材料、溫度和生產工藝是形成電容漏電流的根本原因。理想狀態下絕緣介紙的阻值為無窮大,但這很難做到,特別是電解電容。由於電解液與金屬形成化學反應,其內電場中會形成穿透電流,我們把這一穿透電流叫漏電流,一般電阻越大漏電流越小。中級水平只能如此認識了,見諒。


劍雲28


就是漏電吧!小心啊


麻煩蜀黍


漏電流分為四種,分別為:半導體元件漏電流、電源漏電流、電容漏電流和濾波器漏電流。


數碼愛好者達人


小心用電,安裝地線就安全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