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朝都有帝陵遺蹟,為何至今找不到一個元朝皇陵?

雷鎬


元朝自從成吉思汗在草原上征戰開始,逐步發展成四大漢國雖然後來幾個汗國和元朝脫離了宗主國關係,但是元朝依舊在中國挺立了近百年之久。元朝的真正建立者是忽必烈,他靠著蒙哥在南宋的釣魚城下面意外死亡的機會,成為了元朝的開國皇帝。但是元朝的統治者沒能很好的協調好國內的民民族統治關係,於是元順帝成為了背鍋俠,元朝也是一個在中國歷史上相對神秘的朝代。

我們經常聽說在哪個遺址挖掘出的文物,是屬於哪個朝代的,但是我們卻基本上沒有聽說過元朝的陵墓,那麼元朝的皇帝為什麼沒有皇陵,是因為我們現在沒有找到具體的地址,還是壓根就沒有類似的存在。

1:元朝皇帝獨特的習俗

其一:遊牧民族的民族特性

說到元朝其實是由少數民族蒙古族打下的天下,這也是歷史上第一個少數民族建立起來的政權。在建立起自己王朝之前,他們作為遊牧民族,其實過得是很辛苦的生活。追逐水草的遊牧生活也是讓他們沒有固定的居所,於是人一旦死了之後,就會就地進行掩埋,也不會特意去找一個地方進行統一的處理。和中原的皇帝不同,元朝皇帝不太堅信中原皇帝風水的那一套,也就是隨便挖個坑掩埋自己。

其二:遊牧民族的風俗習慣

作為彪悍的蒙古族,他們有自己的信仰和思想,他們崇尚自由,崇拜那些自由的生靈,於是人死之後在他們的心中是得到了最好的解脫,是能夠在天地間更加自由的翱翔了,而對於死後的埋葬地點則不是很重視,因為在他們的心中靈魂已經得到了解脫,這比什麼都重要。

2:蒙古族群的獨特性格

其一:務實的性格,不刻意追求花哨

雖然作為少數民族,但是建立王朝後,就開始對整個國家王朝的人們十分善待,於是各個民族都是沒有區別的。而一直都是保持豪爽性格的蒙古族還是保持自己的一些特點,根本不喜歡太繁複的東西,更不願意弄一些花哨的玩意,因為他們眼中或許把眼下的日子過好才是最主要的。其他的或許不過是精神層面的昇華,但是顯然並不會那麼的重要。

其二:元朝皇帝的作為

在進入中原之後,元朝皇帝靠著那個著名的番僧盜墓賊楊璉真珈的著名事蹟,盜取了北宋和南宋的多座帝陵。元朝皇帝在看見此類盜墓行為的時候也難免兔死狐悲。考慮到這點,在地面上不封不樹自然是最好的選擇,於是也就很少有元墓的線索。

如今我們經常能夠欣賞到各個時期各個朝代出土的文物,但是卻很少見到元朝時期的物件,更是沒有聽說過元朝的皇陵被髮掘,有可能其實在那個時代他們有屬於自己的祭祀特點,又可能是沒有能夠得到記載,或許有一天真的會被人發現這個神秘朝代的皇陵,或許會給所有人一個不一樣的驚喜,一個不同於其他朝代的驚喜。


歷史課課代表


元朝成立的時間很短,只有不到一百年的時間。同時也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民族入侵中原建立的王朝。崖山海戰以後,宋朝正式的退出了歷史的舞臺。由於元朝為蒙古族,屬於外族入侵,而由漢人統治的江山徹底被外族佔領。陸秀夫揹著少帝跳海以後,很多有氣節的漢人紛紛跳海追隨,眾達十萬之多,於是便有了“崖山以後無中華”這個說法。

歷史總是在融合的過程中前進著。元朝雖然已經佔領了中原的土地,卻佔領不了中原的文化。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強大的統治也會問題重重,也會慢慢的被漢化,最後又消失在歷史的舞臺。元朝入主中原以後,雖然想各個方便遵循他們的統治,但是文化卻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很難操控。元朝的帝王們自然也明白,隨便中原的漢人怎麼想,只要沒有造反就是萬事大吉。但是自己總得遵守祖制。從成吉思汗便實行密葬制度,帝王的陵墓絕對不能被世人所知曉。

在蒙古一望無際的草原上,早想藏一座陵墓簡直太簡單了。密葬制度是有帝王逝世以後,在草原上深挖陵墓,以後秘密葬入。然後回土填平,再有萬馬踏過,不會樹立任何標誌,來年春天等到草長出來,此處便於其他地方無異,任誰也不會想到腳下就是一個帝王的陵墓。同時,在多處設立衣冠冢,用來迷惑世人的眼睛。所以在高明的盜墓賊也沒有誰能盜元朝皇帝的陵。

由於不樹陵,不封土,等元朝皇帝后代想來祭祀也找不到地方。於是,又有了一個獨特的方法來尋找。即是在填土即將完成的時候,拉來一頭小駱駝,當著母駱駝的面宰殺。小駱駝便永遠地留在了這個地方母駱駝由於傷心過度,會一直記得這個地方。來年祭祀的時候,母駱駝追尋著氣味變能找到地方。等母駱駝老死以後,這個地方變不被世人所知了。由於沒有人知道準備的位置,祭祀便也停了下來。再也沒人能夠打擾一位帝王休息了。於是,直到現在,仍然沒有一位元朝的皇帝陵被發現。


雨中路人


元朝在中國歷史上是迷一樣的存在,從公元1271年至1368年,歷時98年。一想到元朝,我們自然就會聯想到彎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就會想到茫茫草原,金戈鐵馬,還會看見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情景。

由於蒙古民族的生活習性和漢人差異很大,所以馬背上的蒙古人給了我們後人很多謎團,如:成吉思汗的死因到底是什麼?元朝的皇帝陵墓到底在哪裡?對於成吉思汗的死因有很多種說法,一直沒有定論。成吉思汗和元朝皇帝們的陵墓位置至今也還是個迷。

公元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北京,元朝歷經五世,共有十一位皇帝。可這些皇帝去世後彷彿全都消失啦,怎麼也找不到蹤跡。只是傳說這些皇帝全部葬於漠北。漠北那麼大,哪裡才是他們的葬身之地呢?沒有任何標誌可以參考,也沒有找到具體位置,對考古來說是極大的損失,所以元朝在後人看來更加神秘。

為什麼元朝不像唐宋和以後的明清朝那樣,修建規模宏大的皇家陵園,這本身就是個迷團。對於這種情況的發生,我認為主要是由於如下幾個原因造成的:

1、習俗

蒙古人受喇嘛教的影響很大,人在去世後被稱為“成神‘’和‘’歸天”,蒙古人歸天后,也會使用棺槨,不過棺材的大小會根據權勢的大小而定,一般來說也是有錢人才會使用棺材,窮人‘’裸葬”的比較多。蒙古人還有一種叫“馱材”的方式,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把屍體放在駱駝背上,讓駱駝自己漫無目的的走,屍體從駱駝背上掉下來的地方,就是埋葬地,駱駝也會陪伴他的主人,這點很像當年的諸葛亮,抬棺往前走,繩子斷了,棺材掉下來的地方就是埋葬地。

蒙古人的葬禮主要有:火葬、土葬、野葬和水葬等幾種方式。火葬的一般是喇嘛、孕婦和輕生者,土葬主要是家境比較顯貴的人,野葬絕大多數是窮人,屍體扔在野外,讓狼、鷹等吃掉,水葬的比較少。不管採用什麼方式,在蒙古人的觀念裡都是迴歸自然。

2、流動性大

蒙古族是一個馬背上的民族,他們生活在草原上,基本上沒有固定的居住地,隨時都有可能遷徙,而且大漠孤煙,人煙稀少,人去世後立個墓碑也沒有多大的意義,所以蒙古人對身後事處理都比較簡單。

3、密葬

密葬不一定是蒙古族的風俗,但密葬卻被很多蒙古人採用,其原因我也不好說,有很多人說是怕仇家鞭屍,這種說法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我覺得密葬更多是親人們不想死者在另一個世界裡被驚擾。當然作為皇帝,也會有這樣的想法。

4、模仿先祖

鐵木真是元朝的祖宗,他去世後墓地也不知道在哪裡,所以他的後人也會效仿他,去世後無影無蹤。

5、薄葬

這一點是蒙古人的優良傳統,薄葬的習俗在明初學者葉子奇的《草木子》裡有過記載,非常簡樸。

綜合以上幾點原因,因此元朝的皇帝們都沒有給自己建造規模宏大的陵墓,要想知道元朝皇帝更多的歷史真相,只有等到考古發現的那一天。






史道驛站x


中國曆朝都有帝陵遺蹟,但是多年來考古學家一直未發現元朝的皇陵,這是為什麼呢?

原因是蒙古的葬俗決定了元朝皇陵是不容易發現的。

一,死後要葬在故土。 元朝自公元1271年至1368年,共97年,其間蒙文化雖經過漢化,但在葬俗上一直沒有改變。蒙古族的信仰中把故土作為養育的母親,死後要回故土埋葬,入土回到母親懷抱,所以十四世紀之前,主要採用土葬方式。二,墓葬相當簡陋,不修墓室,就是挖一個深深的土坑,棺材是用兩塊木片挖出與死者高矮胖瘦相符的穴,放入屍體後扣起來加以捆綁固定,然後放入士坑,掩埋。

三,墓葬保密。自古以來,蒙古族上至貴族,下至庶民,死後葬在什麼地方是保密的,地上不作任何標誌,這是蒙古族葬俗。據明代的《草木子》記載,元朝皇帝成吉思汗秘密埋葬之後,在墓陵外數千人護衛,幾里路外行人不可靠近,直到第二年草木生長,生態原貌恢復。

四,因為,一是墓葬簡陋,僅一口棺材深埋地下,二是地上無任何標誌參照,在茫茫蒙古草原要尋找元朝皇陵實在是比大海撈針還難,所以至今沒有發現。


本昌談歷史


在中國古代,不論是遙遠的秦朝,還是近代的清朝,它們都留下了帝陵。即使有些帝陵在歷史的打磨下已經殘破不堪,但人們還是可以找到歷代王朝的遺址。唯獨元朝,這個中國的封建王朝之一,卻存在一個詭異的現象:元朝享國近百年,傳承五世十一帝,但後世人們卻找不到一座元朝的皇陵。那麼,到底是什麼緣故,讓元朝皇陵消失不見呢?

其實,出現這種情況,與元朝的喪葬習俗和制度有關。除元朝以外,其他的大一統封建王朝喪葬制度基本上都遵循漢文化,即使是清朝,在入關以後,喪葬制度也是女真人習俗和漢人習俗的融合。可是元朝的喪葬文化卻沒有被漢化,他們一直堅持著蒙古人的喪葬習俗。

元朝的帝王喪葬習俗與其他所有封建王朝都有所不同,他們的喪葬習俗與長期的遊牧生活有緊密聯繫。根據蒙古人的習俗,元朝皇帝不論死在何處,都要將其靈柩運回漠北安葬。安葬的地方據說是成吉思汗指定的,沒有人知道具體的地點,馬可波羅在書中記載,這個地方可能是阿爾泰山。

元史記載,元朝的帝王都葬在一個叫做起輦谷的地方,但由於元朝皇帝“密葬”制度,這個起輦谷到底在哪,無人知曉。成吉思汗去世以前,下令要將他秘密埋葬,不可洩露陵墓地點,而這一傳統被元朝皇室傳承下來。

密葬制度規定,元朝帝王去世以後,由巫師牽著馬將靈柩帶回漠北,帶到合適的地方安葬。元帝入殮以後,深埋於地下,隨後將土填回去。明朝葉子奇在《草木子》中,對元朝的密葬制度有詳細記載:“(下葬以後)以萬馬蹂之使平。殺駱駝於其上,以千騎守之。來歲草既生,則移帳散去,彌望平衍,人莫知也”。

萬馬踏平地面以後,待來年長出青草,人們便無法知道帝陵的位置。不過有人可能會疑惑,他們的後人想要祭祀豈不是也找不到祖先的陵墓位置?對此,元朝皇室有他們的辦法,他們在將帝王下葬以後,會牽來一頭小駱駝和母駱駝,然後當著母親的面將它的孩子殺死。母駱駝看到孩子死在這裡,會十分痛心,並記住這個地方,而人們就可以通過它們找到帝陵位置。母駱駝死後,帝陵的位置就會無人知曉,但蒙古人的祭祀時間最長只有三年,而朝廷會任命專門的祭祀人員生活在帝陵附近,祭祀三年。所以,母駱駝即使去世,也沒有多大的影響。

除此以外,蒙古人還盛行火葬和天葬,這種喪葬模式下基本上沒有陵墓,自然不會存在什麼帝陵。所以,元朝雖然也有十幾位皇帝,但由於他們的密葬制度和喪葬習俗,人們一直找不到元朝的帝陵。


歷史戰爭


據《元史》記載,成吉思汗死於1227年8月18日,在平涼之西的清水和龍德附近的避暑營盤中溘然長逝。喪葬的隊伍隨後運送靈車返回蒙古,一路上所有不幸撞見靈車的人,都被無情的殺死,“在另一個世界服侍他們的主人”,還可以讓成吉思汗死亡的消息不被傳播出去。

抵達蒙古本部並接受各親王和統兵將領的哀悼後,成吉思汗被安葬於不兒罕山與斡難河、客魯漣河和土拉河的河源,這是他自己生前挑選的地點。

“有一天,成吉思汗來這裡狩獵的時候,成吉思汗休息於一棵孤立的大樹下,靜靜地思考片刻之後,宣佈將來要安葬在這裡。”

不兒罕山是傳說中蒙古人的發源地,“蒼狼”孛兒帖赤那與“白鹿”豁埃馬闌勒在這裡結合,他們所生的兒子名叫巴塔赤罕的,便是蒙古人的第一代祖先。

不兒罕山也是成吉思汗父親也速該埋葬處,也是他特別崇拜的神山,當他從劫持了妻子的蔑兒乞人中逃脫時,他就是到這座山上避難的。

當他決定對金國發動戰爭的時候,也是到不兒罕山朝聖,“他解下腰帶搭在脖子上,然後跪拜九次”,祈求長生天幫助他對金國發起的復仇戰爭。

所以,成吉思汗最終選擇這裡作為他的安葬之處。

不過,“葬後任青草叢生墳上,無從辨別其準確方位。”

接著,1000名騎手在這片土地上踐踏,消除埋葬的痕跡,一代人之後,這裡就將被新長出來的草木所掩蓋,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征服者——成吉思汗的葬身之處,就這樣永遠地隱藏在這片大草原之中。

成吉思汗之後經歷窩闊臺、貴由父子後,汗位轉到拖雷一系,由其長子蒙哥繼承汗位。

根據《多桑蒙古史》記載,1258年8月,在位八年,52歲的蒙哥死於合州城東十里的釣魚山,靈柩返回蒙古本部後,被葬於不兒罕山,成吉思汗和拖雷墓一側。

和中原漢地農耕社會的喪葬文化不同,遊牧的蒙古人沒有固定的家鄉概念,他們長年在草原上游牧,逐水草而居,相信萬物有靈,崇拜至高無上的長生天(騰格里),死後也選擇迴歸草原。

無論生前的事業多麼輝煌,身後照樣默默無聞。

忽必烈,是第一位君臨天下的遊牧人皇帝,他除了蒙古大汗的身份以外,還有一個廟號即元世祖。

不過,即便是當了十多年的中原皇帝之後,當他死去後,靈柩依舊千里迢迢拉回蒙古草原。雖然地址沒有人知道,但很大可能是像蒙哥一樣,埋葬在祖父和父親哥哥身邊。

蒙哥的另一個弟弟,率領大軍西征並建立伊利汗國的旭烈兀,也葬在遙遠的西亞。

第三次蒙古西征結束後,旭烈兀在伊朗和伊拉克的土地上建立了著名的伊兒汗國,但是沒過多久,旭烈兀便去世了,他在死前要求子孫將他葬在烏魯米耶的那座小島上,並且使用了活人進行陪葬,旭烈兀也是伊兒汗國曆史上唯一一個使用活人陪葬的君主。

伊兒汗國滅亡之後,烏魯米耶湖上的那座小島已經無人問津,當地人也說不出旭烈兀具體埋葬在小島上的何處,也有人說旭烈兀墓地在一次地震中沉入到了湖底,已經從陸地上消失了。

其實,蒙古人的這種喪葬觀念在古代很流行,叫“不封不樹”,《周易•繫辭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於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唐孔穎達疏:“不雲上古,直雲古之葬者,若極遠者則雲上古,其次遠者則直雲古,則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猶在穴居,結繩之後,故直雲古也。不封不樹者,不積土為墳,是不封也;不種樹以標其處,是不樹也。喪期無數者,哀除則止,無日月限數也。”

《周易•繫辭下》的原文和唐代經學家孔穎達的解釋的大致意思是:古代的葬制,都是給遺體覆蓋厚厚的木柴,埋葬於曠野,不建封土堆(墳丘),也不種樹以標明其位置,

由此,“不封不樹”——既沒有封土堆,也不種植樹木以為標誌,便成為後世人們談論西周墓葬的基本原則。

墳丘墓的出現已到了春秋晚期,而其普及則是戰國時代的事了。

在這以後,相對於普通人的墳墓,帝王的陵墓則越修越奢華,經歷了從堆土為陵轉變為依山為陵的轉變,而且不管如何,帝王們內心的期盼,無一例外的是江山萬年,陵墓高聳。

他們在位的第一件事,往往便是為自己選擇陵墓地址,並大興土木。

所以,元朝皇帝們的做法反而顯得異類。

其實,我們今天之所以找不到元朝帝陵,就是一種先入為主的觀念,總是用歷代王朝的宏偉帝陵來想象元代帝陵,以為會有一個個巨大的陵墓隱藏在不兒罕山,等待考古發現。

事實上,元朝皇帝們根本沒有大興土木修建陵墓,他們在塵世最後的歸宿,或許就是一個小小的深坑而已。

甚至,也不可能有價值連城的寶物。

這就是我們今天找不到元朝帝陵的根本原因。


小奔說史


中國曆朝都有帝陵遺蹟,為何至今找不到一個元朝皇陵?

一般來說,皇陵都會修的相當具有氣勢感,規格會很大,讓人一眼就能看出它的與眾不同。所以歷朝歷代的帝陵,咱們都很容易就能發現。但是奇怪的是,在眾多朝代裡面,有一個朝代的帝陵從來沒有被發現過,這個朝代就是元朝。為什麼至今為止都沒能找到一個關於元朝的帝陵呢?



這是因為元朝帝王們的習慣特殊。這個朝代是一個由少數民族治理的朝代,這是北方草原的民族入建立的王朝。這樣的民族,其習性和中原人的習性有很大的差距,他們實行的是密葬制度。顧名思義,這樣安葬的制度就是秘密的安葬,不會大張旗鼓。



如果有帝王去世,那麼他們的屍體就會被運回大草原。然後在草原中挖一個墓,將其安葬進去之後,會在上面埋上土,讓馬兒將這片土再次踏平。接下來,就會有守陵人在這裡守陵,直到墓上面開始長出了草,完全和大自然融為一體,再也找不出墓穴的痕跡後,守靈人才能夠離開。而守陵人回去覆命之後,就會被下令處死,這樣一來,就不會再有人發現墓穴的位置。



其次,他們除了採用秘密安葬的制度以外,還會多個地帶設置下衣冠冢。這其實也是迷惑世人的一種方式,用同樣的方式在多個地方建下墓穴。這就有很大的隨機性,就連送葬的人也分不清他們安葬的是不是真的帝王。

另外,將去世的帝王安葬好了以後,後人不會再去拜祭他們。一是不想擾了他們的安寧,二是因為找不到他們的墓穴在哪了。這些帝王的墓穴已經被大自然完美地隱藏起來,用眼睛根本找不出差距。而且他們也不會在任何的書籍裡面記載帝王們的位置,所以後人們也沒有辦法依照記載找到這些地方,那自然,祭拜就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不得不說,元朝皇帝們這樣的密葬制度,還真的是盜墓賊們的剋星。到目前為止,即使這些能力出色的盜墓賊們也從來沒有找到過一座元朝帝王的陵墓。不過這也不能怪他們能力不到家,這主要還是因為這些墓穴藏的太深了,草原上面如此的廣闊,想要藏下幾座帝王的墓穴,那還真的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恐怕只有將草原全部翻個底朝天,他們的墓穴才能夠被找到了吧。


江上孤舟


當我們現在環視中國封建社會歷朝歷代皇家陵寢,會發現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沒有被盜墓賊盜過的很少,幾乎都被盜賊所光顧,而且損失慘重,如清東陵和西陵,除了順治帝的陵寢,其餘全部被盜掘。這些曾經不可一世的天子,沒想到死後陵寢被盜,屍骨被拋出,慘狀不可直視。

清東陵


而當別的朝代皇家陵寢被瘋狂盜掘的時候,有一個朝代的陵寢卻安然無恙,這就是大元朝諸位皇帝的陵寢,並不是因為他們修建的陵寢多麼堅固,而是你根本找不到他們陵寢的所在。所以,至今他們的陵寢依然安然無恙。


原來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大統一的封建王朝,因為蒙古族是遊牧民族,最大的特點就是流動性,牧民因牧草的變化而逐草而居進行放牧,而各部落雖然有固定的統轄區域,但是卻不是始終駐紮在一個地方。

所以當年漢朝攻打匈奴的時候,為何找不到他們的老巢就是這個原因。

成吉思汗


雖然最終他們統一了全國,但是他們很多時候依舊保持著遊牧民族的習慣,尤其是墓葬,依然遵循著遊牧民資的傳統。他們不像漢族封建王朝那樣,在皇帝活著的時候,就開始為自己修建陵寢,勞民傷財,而又擔心被盜。元朝的皇帝陵寢要經濟很多,他們都埋在了一個叫“起輦谷”的地方。蒙古汗國和元朝的歷代皇帝都被秘密地埋葬在蒙古高原的起攆谷之地。


起輦谷大概位置


“起輦谷”一詞,是蒙古語“古連勒古”,而古連勒古正在不兒罕合勒敦山之南,其準確位置為東經109度,北緯48度,即今蒙古國肯特省曾克爾滿達勒一帶。而為什麼成吉思汗會選擇這裡為他的陵寢呢?原來成吉思汗第一次稱汗,建立自己的牙帳——斡兒朵,就在古連勒古(起輦谷)地區,這裡可以說是成吉思汗崛起的神聖之地。

而元朝的皇帝秘密下葬與此,一起下葬的棺槨和陪葬品也非常的簡單。在《元史》卷77《祭祀志》中明確記載:

棺用香楠木,中分為二,刳肖人形,其廣狹長短,僅足容身而已。殮用貂皮襖、皮帽,其靴襪、繫腰、盒缽,俱用白粉皮為之。殉以金壺瓶二,盞一,碗碟匙筋各一。殮訖,用黃金為箍四條以束之。


當棺槨下葬掩埋之後,如果有多於的土要傾倒到十分遠的地方,而且不留墳頭,墳上面要恢復草地的樣子。而且在這之後的祭祀中,都要遠離棺槨所埋的地方,這一切都是為了保密。慢慢隨和春夏秋冬四季的轉變,草原上的青草枯萎後又生機勃勃,一眼望去,根本就看不到任何墳墓的樣子。就連皇室自己都夠嗆能夠找到,何況是盜墓者了。


於是,元朝歷代皇帝都遵照祖制,在去世後子孫都長途跋涉將棺槨運送到“起輦谷”進行秘密下葬。所以,至今我們根本就找不到一處元朝的皇陵,那只有一望無際的大草原。



元朝蒙古人流行“密藏”

由專門送葬人員護送,途中遇到人就會滅口

送達地方後,先是殺掉駱駝(駱駝認路),護送人員待下葬後就在那裡放羊居住,直到草長出來,才會回去,基本回去後也沒有什麼好下場。

所以至今都沒發現元朝皇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