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農民沒有土地,住上了樓房後,以後會怎樣生活?

朙傑


以打工生活吧!

在農村,一部分八零,九零後的小朋友根本就沒有土地,一部分考學後到外地工作了,一部分只能留家鄉種地了,但就象我家鄉地很少,八十年代我家只有六份土地,就六份土地,怎能維持生活!只能以打工為主!

如果農民沒有土地,住上了樓房,以後還是以打工維持生活!在沒別的選擇!

現社會,經濟發展這麼好,只要勤勞,苦幹,過日子是不成問題的!


王興菊979


我同學13年地佔了,房子按面積拆遷,分了兩套樓房,錢兩百多萬。

同學為人熱情,做事踏實,也很能幹,她家原來賣滷肉,一天營業額一千左右,後來拿了補償款以後,剛好村上有個酒店外包,一年租費25萬。當時考慮要做,喊我們幾個同學幫忙去看看地段,地段偏,但店面裝修和幾百個平方大氣豪華,確實讓人心動,尤其是她老公,一心要做,不做不罷休,要做就做老總。

我告訴我同學,現在公款吃喝已經杜絕,靠散客,這地段,懸。但她老公執意要做,前期添置東西,二樓三樓的裝修下來投了五十萬,第一年想著熬,第二年剛好保本。保本了就想著該賺錢了,聘了兩廚師,六個服務員,想著大幹,好好幹。

這期間,幫忙的兒子和朋友合夥開了家火鍋店,也是熬,然後有點微利,後期虧錢,最後關門,投進去的幾十萬也打了水漂。

前幾天聊起酒店的話題,我同學說,現在欠了三年房費,壓力太大,每天開門就是費用,轉不出去,退不回去。

和村上協商了幾次準備退回去,但必須交情三年房費,她現在沒辦法,欠的三年房費掛在賬上,目前的房費貸款在交,一月收入,除了廚師服務員工資,水電費各種費用下來,只夠開支,自己都沒一分錢工資。

這算投資做生意的,錢都打了水漂,也有個別賭博輸光的,總之是錢來的容易,出去的快。

七樓上有家人,房子拆遷,給的現款,在我們小區買了房子,進了城,女的一天沒事幹,早晚都去跳廣場舞,不知道為什麼兩口子打架,砸東西離了婚。

莊戶人家,有地心裡踏實,城裡混不下去,老家還有地,種上幾畝麥子,也能吃飽。

現在經濟社會,那你有錢哪裡好,對土地的感情很淡漠。


文文675057


我講一下真實的事情。

一位老人在40歲守寡將自己的兒子養大,兒子在外經商賺了錢,將60多歲的老母親接到自己的房子裡去住。剛開始去的時侯,老人每天看看電視,出來到娛樂中心打打牌,然後回家吃飯。就這樣過了一個星期,老人就厭煩了這樣的生活,她老覺得自己喘不來氣,心情也越來越暴躁,開始嘮叨個不停,有時還摔東西。她兒子帶她上醫院檢查,醫生說沒什麼生理疾病,可能是心理有點缺乏安全感。在醫生的建議下,她兒子把她送回到了農村,她就開始和鄰居談天說地喜笑顏開,胃口也好了,精神煥發。

這樣的事情就真實的發生在農村走向城市的轉換中,對於農村人而言,能夠走東家到西家的談天,能夠跟老鄰居談談過往,就是一種生活的幸福。


平靜珍惜


地是農民命根孑,我樓下邊老兩口不種地了,又沒文化也沒技術,光住上樓了,老兩口七十八歲每天撿破爛好幾次,農民要種地,有時我去買菜,老兩口離我遠點,看來是怕我笑話他們,有時我問他們幾個孩子,幹什麼工作,所以沒有退休費不能去城市住樓,電錢,水錢還有煤氣錢,每月好幾百呢,農民真的苦呀。


用戶6749300950


我是千里走鄉村,為您解答農民沒有土地以後怎麼生活的問題。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起了當年漁民上岸的問題。當時公路的發展,大型普通輪船運輸業衰落;保護生態,禁漁期逐步確定下來;從事水上作業的要求越來越高等因素,導致漁民等水上工作者不得不棄船上岸,轉行從事其他的職業。

記得,那是2003年左右,當時我還在讀初中。我們那裡原來跑貨船的人,開始陸續上岸,他們有的買了個小貨車,跑公路運輸,有的買小客車,從事客運行業,有的開飯店,從事餐飲業,有的到發達地區進廠打工,有的也發展農業,承包其他地方的土地種糧食、水果等。他們離開了原來賴以維持生活的輪船,改為從事其他行業。十幾年過去了,他們有的已經步入了新的生活,有的還是依然貧困。但從整體來看,棄船改行,還是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新的變化。而他們的後代也通過各種方式留在了城裡,在城裡工作買房生活,原先以船為家的生活已經不再了。

現在農民也是一樣的,隨著城市化擴展,農民的土地越來越少。很多農民被迫離開自己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土地,轉而住進了高樓大廈。生活環境的改變,迫使他們的謀生的方式也發生轉變。有些人開始經商,在城裡開個鋪面,有的人買了小貨車跑運輸,有的去打工,大家都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他們的子女長大以後,也不會再從事農業生產,而是在城市裡發展。

所以,社會在發展,城市在發展。城市化的過程,給農民帶來了新的問題,農民也會通過政府引導、自己創業等方式,不斷適應城市化的發展,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

我是千里走鄉村,喜歡我,可以關注哦,謝謝~


千里走鄉村


大勢所趨,我的農民兄弟就別再土地上叫勁了。以我為例,四畝半地,一年收小麥玉米兩季,滿打滿算純收入過不去五千塊錢。可以我花甲之軀,到附近的苗圃或去市裡乾乾綠化,八九個月下來,也能掙兩萬大幾。更不要說年輕人了,只要肯幹,村後的工廠敞著口要人,每月落不下五千塊錢。說這些也不是說要放棄土地,我們可以將土地承包出去,完了全身心的進城去,進廠去,掙得錢來就是硬道理。


老孫頭電話


說心裡話,我爸媽喜歡住自己家的農家小院,可能沒有樓房乾淨,但是現在房子也裝修很好,而且有自己的獨立小院子,可以種種菜種種花,養點雞鴨,再種上幾畝地,雖然沒掙多少錢,但是心裡有期待,沒有事的時候,一堆街坊湊在一起聊聊天,打個撲克,不玩兒錢的,或者一分錢的,不帶走,就純玩兒,比到了單元樓,誰也不認識舒服多了


quiet1201


農民沒有土地?還住上樓房?朋友,你是吃錯藥了,還是神仙劇看多了?

解放後,中國農民直到2005年前,都交公糧,養城裡上班一族?你說沒了土地,住樓房,是要幹嗎?要叫農民都得道成仙了?還是你要養農民?

土地是國之根本,是解肚皮的唯一途經。自己以來,土地是相互戰爭的焦點,糧食是各朝代穩定的基礎。必須得土地利用最大化,產值最大化,擁有最大程度的良田,國家才穩定,人民才安康!

打個比方,要是我國現在沒糧,外國人賣你一百元一斤,請問?你買是不買?現在豬肉看到了哇?以前國外進口量為啥不多?現在為成倍數的增加,這是能掙到錢?因為咱們沒豬,豬肉貴,來掙咱們的錢了?

朋友?這問題提的,你可以神經病院掛號了?





三農採風


如果農民上了樓,好日子到頭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以現在農村科技化水平,還到不了遠程超控種地的這個程度,住在城市樓房在樓頂種地嗎?

第二,現在農村收入接盤不起城市高價房,如果通過漲農產品讓農村收入到了可以接盤房子,估計城市打工的基本全部回家種地了,城市變成空城,農村沒有地的在城市上班的到時候所有收入估計都花在吃的上,房貸和房租都交不起。按照現在豬肉價格漲下去,估計大多城市打工不如回家養豬了。城市就老闆自己工作上班了。

第三,按照現在基礎建設設施發展,農村人沒有必要來城市受罪,在農村有網絡,電,有水,到城市買房錢住幾十平方,不如農村自己造房,上面不讓造就往下挖三層,裝修好一點。不過現在大多數在新農村建設中已經建設很好了。現在很多農村去城市開車半小時內,大城市房子一般去超市去醫院去購物中心也要這麼長,要是在北京,上海大都市加上堵車可能更長。

第四,不要聽投資城市房子忽悠,說城市教育醫療條件好,誰天天生病住院,你城市買了房子醫療也不免費,教育九年義務教育哪裡都一樣,讀的了書都是高智商加後天努力,讀不了書的不努力的就算去美國華盛頓的白宮附近學校和特朗普孫子同班都沒有用,並且農村孩子讀書出來成材和社會適應能力,抗壓能力,社會貢獻能力遠遠超過城市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含著金鑰匙長大孩子強太多。看看現在成才的就知道大多數都是窮苦人家孩子,沒有精力過大風大浪城市孩子在啃老呢,在坑爹呢。


劉華銀mark


如果農民沒有土地,住上了樓房後,以後會怎樣生活?我認為會生活的很艱難。

1.沒有收入,生活變的艱難。

大家都知道,農民都是靠種地為生。他們不僅從地裡刨食,還在地裡找零花錢。

他們很多人都沒什麼文化,也沒有什麼見識,有的是一把子力氣,如果沒地了,零花錢沒了,口糧也沒了,工作難找,養老金也基本沒有,只能住在樓房裡吃老本,靠吃老本能撐多久?必然會回到過去,省吃儉用,這也捨不得吃那也捨不得用。

而且,就算給你地也沒法種,住樓房跟城裡的套房沒啥區別,這麼小的空間,工具放哪裡?沒有工具怎麼種地?


2.身份轉變,局面變的尷尬。

農民沒有土地了,那還是農民嗎?我認為不算,那麼這樣一來,你的身份是什麼?說你是城裡人,那城裡人有的待遇你有嗎?說你是農村人,農村人有的待遇你有嗎?這種局面我覺得是很尷尬的。

其實我覺得跟以前遷移到各地的三峽移民有點相似,他們遷去別的地方也沒有什麼土地,很多老人都要去找活幹生存。不過他們都是遷到各城郊,找工作相對容易,而其他人肯定沒他們好。



3.環境改變,心情變的壓抑。

這種現狀想想就讓人覺得壓抑。上樓活動空間又小,環境又沒以前好,而對於老人家來講,又沒活幹。最關鍵的是沒有錢花而又不得不花,還可能比以前花的更多,這種情況下該如何面對?如何不壓抑?

總的來說,農民沒地,住上樓房以後,生活變的艱難,而身份的轉變,局面很尷尬,農民不像農民,城裡人不像城裡人。最關鍵的是沒收入還什麼都要花錢買,光有力氣解決不了,緩解不了生活的壓力,心情也好不起來呀!當然了,也有少部分條件好的家庭應該很樂意。真正種田的應該都不願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