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內循環流水養魚模式有何優勢?

秦瀟銘


內循環流水槽養魚系統由美國奧本大學設計,通過美國大豆出口協會引入中國,因為沒有統一規範的命名,又被稱為“池塘內循環養殖系統”、“池塘工廠化養殖系統”、“流水養魚”、“流水道養魚”“跑道養魚”“流水槽養魚”等等。

該系統通俗來講,就是把魚類進行“集中圈養”,也就是把大水面的養殖魚類放在2%面積的水體中集中養殖。這樣便於飼養管理和收集處理魚的糞便和殘留的餌料等汙染物,“魚群”在圈養的水槽中不斷運動,線條美、身體棒,品質好,價錢更高。

系統運行原理:

該系統由養殖通道、氣提推水設備、底增氧設備、集汙設備、水質監控系統、水處理系統等幾部分組成。

草魚、鱖魚、鮰魚、鱸魚集中養殖,殘餌、糞便集中收集、處理後,用於澆灌稻田。集約化“漁稻聯作”水產養殖模式,具有養殖產量高、水稻品質好,環境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的良好效果。

每條養殖通道長22米,寬5米,深2.5米,可建造水泥結構,也可用玻璃鋼材料。魚就集中放養在養殖通道中,氣提推水設備安置在通道的進水端,推動水體向通道另一端流動,同時為水體增氧。由於水體在不斷循環中供氧充足,通道內養殖密度可達300公斤/立方。

通道的尾端設置集汙區,魚類的排洩物以及剩餘餌料隨水流衝到集汙區,由集汙設備抽送到水處理系統,通過沉澱、過濾以及魚菜共生系統淨化以後,再排入大塘內使用。如此往復循環,可始終保持養殖水體的潔淨。智能化監控系統可24小時監控養殖水體的溫度、溶氧量以及PH值等重要指標,管理人員可隨時通過手機APP實時掌握並操縱設備運行狀態。

流水槽系統優點:

1、提高產量:節約資源,不新增水面,大幅提升養殖產能和可控性。每5畝水面可以建設一個水槽,可產魚4-7萬斤,產量比傳統養殖提高3-5倍。

2、多品種養殖:一個單一水體可以實現多品種養殖,有利於集約化管理、適應市場變化需求,及時調整品種結構、可實現水產品訂單生產。能有效降低水產養殖的市場風險。

3、養殖週期縮短:可以設計一年養殖2批以上。達到一個生產季節,可以實現多週期生產,提高效率,增加養殖總產量。

4、實現養殖汙染物接近零排放:養殖水體單元實現魚類生長水體與水源供應水體科學分離。生長水體中的養殖汙染物(殘餌、糞便)自動抽離,還可以進行固液分離處理,回收利用。保護環境,真正做到低碳高效健康養殖。

5、風險可控:降低養殖風險實現可控養殖。養殖環境優良,氨氮、亞鹽、硫化氫、溶解氧等可控。大大減少病害發生,養殖全程達到少用藥甚至不用藥。保障水產品質量,保障食品安全。

6、智能化控制:生產過程是實現全程智能化控制、信息化管理,整個生產過程可追溯。促進傳統漁業向互聯網+水產方向發展,提升現代漁業經營管理水平。

7、輕鬆管理:便於管理、節省人工、更容易實現精細量化管理。

該系統目前已在江蘇、浙江、安徽等地得到水產及環保管理部門的認可,並被大力推廣。目前,湖北省水產局也在計劃向全省範圍推廣。

社會效益:不增加養殖水面可以提高水產品產量供應,節約水資源和土地資源,保障糧食安全;提供生產全程可控可追溯的安全水產品,保障食品安全;增加養殖戶收益,帶動周邊養殖戶致富。

生態效益:改善養殖環境及生態環境。實現養殖汙染物零排放,養殖排放物固液分離、回收利用,真正做到低碳、高效、健康養殖。


高效養魚老張


池塘內循環流水養魚,

優勢多多,可以大大提高魚群密度,改善水體水質,增氧,出糞,淨化周圍空氣,

可使用水輪增氧機水車,把水車到高處,飛瀑流下,增加溶氧量,激起水底殘渣產生池塘內水流,讓魚用上跑步機泳道,密度大,含氧量高,可以加濾水網濾過魚糞便。保持水體質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