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發生疫情是怎麼消滅的?那時候沒有疫苗和基因技術?

今世有緣522520


其實消滅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隔絕傳染,只要沒有了傳染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會消滅。

在古代如果有疫情發生,首先做的就是防止發生疫情區域的人員和家畜流動,就是封閉起來,死亡的屍體大多是焚燒後掩埋,還有處在河流附近的還會對下游進行管控。那時候相對殘忍在於基本疫區封鎖結束,裡面的生命也基本沒什麼了,然後火燒,疫情基本就結束了。

這個難點就是在於如何有效的封鎖,很多時候不是如何有效的治療,只要感染者都死完了或者痊癒了,那麼就結束了。


豬兒樂


所有的疫情,歷史上都靠我們人體自身免疫系統。

黑死病

元朝,雖然是蒙古人的朝代,但是並不是亡於蒙古人的統治錯誤。有一個普遍的觀點,元朝是因為當時肆虐亞歐大陸的黑死病肆虐。也就是鼠疫。這種疾病起源於蒙古草原,一開始以為是老鼠帶的,後來發現其實是老鼠身上的跳蚤病菌。

在歐洲,先是在西西里島,西西里島死亡1/3人口,1347年,鼠疫出現在熱那亞,為了防止疫病,熱那亞人用弓箭趕走靠近港口有人得病的船隻,但是太遲了,1/3的熱那亞人死亡,接下來,威尼斯、羅馬,意大利、法國、西班牙、英國、俄羅斯。3年期間殺死2500萬人,佔歐洲總人口也是1/3。歐洲平均壽命下降到20歲。

在亞洲,元順帝是元朝的倒黴皇帝。1352年,翼寧、保德州瘟疫,同年夏天,龍興瘟疫,1356,河南大瘟疫,1357年莒州瘟疫,1358年,汾州。1360年,元大都埋了20多萬人。由於中國人口基數龐大,1200年,中國1.23億人口,由於戰亂和瘟疫,1400年只剩下6500萬人。有人口歷史學家統計。1333年一年,中國至少得病死亡1300萬人。1344年,朱元璋全家瘟疫,死得就剩下朱元璋一個孩子,埋家人的錢都沒有,賣身黃覺寺。

從鼠疫傳播的現實可以看出,任何瘟疫都有一個病死率和存活率。鼠疫的病死率是1/3人口。也就是剩餘的2/3要麼沒有被感染,要麼感染了免疫系統成功防守反擊。達爾文稱之為“進化選擇”。黑死病也就是鼠疫並沒有消失,但是這種病毒本身對於人類的殺傷力已經基本喪失,因為活下來的人類大多數是經歷過選擇。有抵抗力的人類。

事實也證明了這種基因選擇。歐洲人後來侵略美洲,印第安人遭遇了再一次的鼠疫和天花。印加帝國的國王被歐洲人帶來的病菌害死,1529年,阿塔瓦爾帕的父親瓦伊納·卡帕克病逝,阿塔瓦爾帕和同父異母的兄弟瓦斯卡爾競爭中勝出。而印加帝國幾乎沒有其他繼承人的情況下,阿塔瓦爾帕想要和西班牙侵略者和解。結果168個西班牙人擊潰了10萬印加帝國大軍,用突襲的方式,並且俘虜了阿塔瓦爾帕。

很多人類學家發現,每一次人類征服那些未被開發過的領土的時候,都會帶來新的病菌,將那些地方的人類消滅一次(或者叫做篩選)。總會有人活下來,然後產生新的抗體。

黑死病就是這麼一種疾病,沒有任何人為的作用。在古代根本沒有預防醫學。中國人和歐洲人,都要靠自己的抵抗力。而抵抗力實際上遵循物競天擇。人類的基因差異性決定了,有些人可以抵抗某種病毒。

天花

天花算是預防醫學的第一次勝利。典型的做法是種牛痘,天花會感染人類,也會感染牛,但是牛的反應不強烈,所以牛痘的提取液感染一次人體,不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但是人體接觸過天花病毒就能夠實際抵禦天花。這就是最早的疫苗。

在中國,乾隆年間治理天花,那時候中國人還沒有牛痘,所以預防天花用土方法。就是得過天花的孩子的衣服給沒得過的人穿。其實也是一種疫苗,但是這種疫苗是有風險的,20%的小孩子會為此得天花。

中國早在宋真宗時代即發明了人痘接種法,也就是上面20%發病率的種痘方法。英國醫師愛德華.詹納發現擠牛奶的婦女感染牛痘後不再感染天花,1796年試用牛痘預防天花,獲得成功。以後牛痘接種在世界範圍內推廣,對消滅天花起了巨大作用。1980年10月世界衛生組織宣佈全世界已消滅天花,種痘也就取消。(乾隆一代,的確治理了中國的天花,用人豆的方式。因為乾隆皇帝死於1799年,而英國人牛痘是1796年,要是早一點,可能中國人口更多)

近現代

如果有抗生素,黑死病根本不是問題。因為黑死病雖然死亡率這麼高,其本質還是細菌,鼠疫桿菌。所以有抗生素之後你不會正眼看他。對於病毒,一種是疫苗預防,如今的疫苗研發是流水線模式的,當然,難點在於臨床數據獲取很難。動物是動物,人是人。萬一安全性有問題呢。另一種是隔離,只要確定傳染途徑,物理隔絕完全沒有問題。

而治療方面,其實主要是激發人類自身的免疫系統。或者干擾病毒複製,讓病毒得不到原材料。所以,一方面是激發,一方面是抑制。對於死亡率不超過10%的疾病,實際上不用特效藥,也不必過度恐慌。因為死亡率很低。美國流感1300萬人感染,死亡6600人。看上去很恐怖,你除法,也就是0.05%的死亡率。

而細菌,現在都有廣譜抗生素,抗生素髮明之後,人類平均壽命才上了70。毋庸置疑,這是最偉大的發現,而深罐發酵技術,則是突破抗生素製備數量的最偉大的發明。輝瑞在二戰的時候,讓青黴素成為便宜藥。

病毒依然是有危害的,比如埃博拉病毒,比如艾滋病病毒。但是現代預防醫學可以瞭解其傳播途徑,比如艾滋病血液和性傳播,比如埃博拉病毒,可以通過淨化水源等方式。而肝病毒,則可以通過疫苗的放水。我們這麼多的疫苗,都對應著一種病菌。大多數病毒和人類共生。

古代還是靠天生免疫。現代醫學才是偉大的。


財經紙老虎


隔離一直是防止疫情蔓延的最佳方案,對感染者用中藥進行調理,對感染致死的人畜屍體及其用品進行焚燒掩埋,其他人喝薑湯進行預防。

 

當然,古代的醫學水平畢竟有限,如果趕上像如今新型冠狀病毒這樣在潛伏期就可傳染的疫情,那死亡的人數可就多了去了,比如在東漢末年爆發的瘟疫,蔓延了大半個中國,關於死亡的人數,有記載說是2000萬,更有說是5000萬,幾千萬人的死亡導致中國人口出現了斷崖式下跌。

再比如在明末爆發的大鼠疫,也造成了上千萬人的死亡。





得之


首先中國古代有幾次疫病大流行,由於疫病的發生發展規律不同,古方無法治今病,於是當時頂尖的醫生們就提出新的醫學理論和診療方案,從而推動了中醫學的發展。可以說,沒有發生大疫病時,中醫就是不停地總結。等發生靠總結的經驗無法處理的疫病時,反而迫使中醫出現跳躍式發展!

第一次:東漢末年。《傷寒雜病論》作者張仲景就說:餘宗族素多,向餘二百。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訓,博採眾方,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藥錄,並平脈辨證,為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雖未能盡愈諸病,庶可以見病知源,若能尋餘所集,思過半矣。

本書提出的六經辨證治療傷寒,就是中醫學的一大創舉!並且至今還在指導中醫臨床。

第二次:金元時期的寒涼派。

1.劉完素。當時河間地區疫病流行,用溫燥的傷寒方無法治療,反而容易加速病人的死亡,於是劉完素提出用寒涼藥治療熱性病。主要代表作:《玄機原病式》、宣明論方、傷寒直格。2.張從正。張從正應該是屬於劉完素寒涼派的分支,但他新增了攻下法。

第三次:明清兩代,由於城市發展,這一時期疫病發生主要集中在富庶的江南,死亡率極高!那個時代的醫師們發現無論是傷寒辛溫方還是寒涼攻下方,都無法有效治療這個時期的疫病,於是江南的名醫大家總結並提出了衛氣營血辨證和三焦辨證治療溫病。這一學派又稱為溫病學派。這一時期主要的疫病診療指南是吳有性的《瘟疫論》。尤其是吳有性身為名醫,尚能深入疫區接觸病人,還提出戴口罩可以有效防止傳染,並提出了通過隔離病人、焚燒屍體及病人用品等方法以阻止疫情擴散等等觀點,可謂推除出新,也確實起到了一定作用。

事實上中國古人對於疫病是非常關注的,從宋代,就成立了公辦的醫療機構,按成方製成湯劑丸散劑以惠民。當然這是和平發展時期。戰亂年代,瘟疫一起,就全靠家族內部互助互救。往往到最後就真的十不存一了。


100分電影


任何一個時代都有瘟疫的爆發,古代的時候因為醫療水平比較落後,防範手段比較低級,一旦發生瘟疫之後傳染還有致死的率都非常高。

因此在史書上記載,每一次發生瘟疫都會造成數十萬人甚至一個地區的滅亡,一個村死的一個人都沒有也是常有的事情。

古代的瘟疫如此厲害,那麼古代是通過什麼辦法來控制疫情的呢?他們都是由什麼手段來治療得瘟疫的人的呢?

縱觀相關歷史資料,人類歷史上發生瘟疫的次數還是比較多的。比較知名的兩大瘟疫,一個是歐洲的黑死病,另外一個就是大明年間的鼠疫,有學者稱這兩個疾病都是蒙古軍隊從草原帶出來的一種流行傳染病。

這個流行病在歐洲造成了2500萬人的死亡。而在明朝史料記載,明朝的鼠疫造成山西,直隸,河南三省人員大量死亡,當時三省在爆發之前的人口多達2560萬,但是等到8年瘟疫過去之後,人口剩了不到1300萬,死了將近一半的人。

正是因為在古代的時候瘟疫沒有什麼好的治療方式,而且致死率非常高,所以人們對於瘟疫都非常的害怕。

古人將瘟疫會看成是老天發怒在懲治人間,因此在瘟疫爆發之後,家都會重點治理貪官汙吏,而各地官員也會躬身自省,並且趕快祭拜上天,希望上天能夠饒過百姓。

也會認為是有哪位官員審了冤假錯案,導致上天震怒,國家會將之前審過的案子重新梳理一遍,如果要是用冤假錯案儘快平反。

所以中國古人對抗疫情一個手段就是通過國家和官員們集體反思,但這也是一個沒有用的方式。

當然在發生疫情之後,地方政府還會免費發放預防作用的藥品,比如說會將一些藥品直接投入到井水裡面,讓老百姓打井水喝從而達到一定的預防效果。

在古代也有一些專門抗病毒的中藥方,比如說現在很多抗病毒口服液都是純中藥製劑,通過提前飲用這些藥品來達到預防的目的。

對於那些已經得了瘟疫的村子,會讓軍隊強制隔離封鎖村子,儘量不讓村子裡的人出來,以防疫情到處傳播。

當時人們已經意識到凡是接觸的那些得過瘟疫的人都會被傳染,所以會強制將得了瘟疫的人給隔離開來。

當時人們也非常自覺,若是村子裡有人得了瘟疫,其他的人都會藏在家裡不出來,除了必要的打水或者說買一些必要的生活用品之外,其餘的時間都待在家裡。

對於一些因瘟疫死亡而且無人埋葬的屍體,官方也會按照一定的程序進行處理,比如說火燒或者說用生石灰掩埋放水殺毒。

疫情爆發期間,國家也會組織相關醫生趕快進行相關的人體實驗,測試不同的藥方,找一些輕症患者或者重症患者進行實驗治療,在這個過程中當然也會有很多醫生因此染上瘟疫去世。

由於古代沒辦法研究這些瘟疫病毒的特性所以在測試藥方的時候成功率非常低,而且因為人的體質不同所以很難找出一個能夠治療所有瘟疫的藥方。

不過無論在任何一個時代,醫生總是衝在對抗瘟疫的第1線,這一點是無可否定的。





歷史回放機999


提起疫情我覺得令人最深刻的就是幾百年前肆虐歐洲的黑死病,當時無數人因之喪生!

雖然黑死病最終停止了,但不是被消滅的,它是自己突然消失的。

黑死病的消失是西方疫病專家、歷史學家長期爭論的問題,直到現在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定論。

但通常認為與當時西歐各國家有組織的集體性抗黑死病行動有關。在這些行動中,隔離是最有效的手段。

黑死病是指從13世紀一直持續到17世紀的歐洲大瘟疫,因患者晚期的皮膚會因皮下出血變黑而得名。它在14世紀中期殺死了接近三分之二的歐洲人。也是在那個時期,各個西歐國家先後開始採取集體防疫措施。從最早的各個國家自顧自的到國際間相互合作。這些措施最有效的就是嚴厲的隔離制度:患者隔離、村莊隔離、往來人員隔離、往來貨物也隔離。每個國家的隔離都舉全國之力全力而為,從國家機構到宗教,到平民百姓,最終,在1656至1721年間,西歐諸國就先後走出黑死病的陰影。


在歷史中尋找生活


古代吃水是大家共用一口井,記得歷史上發生疫情時當地政府在人民吃水的井中投入藥材,這樣可以集中診治。達到比較好的效果。


清風破曉123


我國曆史上所發生疫情,當時沒有疫苗和基因技術,都是中醫消滅的。如,傷寒論就是漢朝在抗擊傷寒過程由中醫張仲景總結經驗書寫而成。


一時5


無論何時間段發生疫情時,均視為自然災害對人類的襲擊,無不可抗因素。


菀雲418


順其自然,自我消失。總會死一部分人而活一部分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