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外的家長允許小孩與家裡的寵物親密接觸而我們的絕大多數家庭不允許呢?

雲的流浪記


80後奶爸,家有奶娃萌貓各一隻,熱愛生活,喜歡動物,有同樣興趣的請關注我,大家一起交流。


數據回答


可能是由於沒有看數據報道,題主還不知道現在國內養寵物的人有多少。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我國寵物狗已經有1.4億隻,寵物貓8000多萬隻,剩下還有別的寵物1000萬隻左右。養狗養貓的這個數據已經僅次於美國成為世界第二多。雖然說從人口比例來講還不能跟美國養寵數量想比,但就我國國情來講,養寵人群已經相當龐大,你周圍可能到處都是鏟屎官。

(圖為我家寶寶和貓咪)


基本上國內的家庭絕大多數都有孩子或者會有孩子,所以有大量的小孩其實也是和寵物一起長大的。“揪爸鏟屎去”本人家裡面,也是貓咪和孩子一起養。所以說雖然國內輿論也許不像國外那樣,部分輿論總覺得寵物身上有細菌,會影響孕婦,會導致孩子生病。但絕大多數科學養寵的鏟屎官,已經非常懂得怎樣安全養寵物,同時又當孩子爸媽。


科學養寵- 寵物和孩子


寵物身上的確有些細菌,可能是因為寵物全身是毛的原因,給人的感覺好像細菌很多。其實呢,如果在顯微鏡下面看,寵物身上細菌真的不比成年人多。尤其是天天出門的成年人,外套鞋子上面非常多的細菌,只不過我們自己看不出來。

(深情對視)


孩子不可能在無菌環境中長大,養得太過於精細的孩子,可能更容易患病。所以家裡有一些細菌也是很正常的環境,只要是孩子入口的東西是洗乾淨了的,就沒有問題。孩子從小跟寵物相處,還能有效減少將來過敏的幾率。那麼養寵物怎樣才能科學的與孕婦和孩子相處呢:


1. 家養的寵物貓幾乎不會帶出門,再加上貓非常愛乾淨,所以貓咪身上可以說是非常乾淨的。只需要偶爾洗一次澡即可。寵物狗由於每天要帶出門,所以可以買一個狗狗洗腳器,進屋前就洗一下腿就好了,並且狗狗要做到勤洗澡。


2. 寵物都需要按時接種疫苗,避免人畜共患的病。做好體內外驅蟲。

(貓咪守護寶寶睡覺)

3. 弓形蟲是最讓人擔心的寄生蟲,對孕婦和胎兒有一定威脅。而弓形蟲的最終宿主是貓咪。養狗的寵物主不必擔心,只要狗狗在外面泥土上玩耍後,要注意洗澡就可以。養貓的寵物主在懷孕前,要先給貓咪做一次檢查,查看是否感染弓形蟲。如果感染了弓形蟲,在貓咪的21天排出弓形蟲的期間內不要嘗試懷孕。其實只要貓咪最初檢查沒有弓形蟲,而且有時家養不出門的寵物貓,基本上貓咪就不可能感染弓形蟲,那麼也就不可能傳給人了。當然,寵主懷孕後要立即做TORCH生化檢查,300元左右的抽血檢查,裡面包含了弓形蟲篩查。懷孕期間,為了安全期間,孕婦就不要給貓咪鏟屎了。

4. 在孩子跟寵物相處的初期,一般寵物都能明白這是小主人,表現出超常忍耐力。但是寵物畢竟是動物。所以我們要教會孩子怎樣跟寵物互動,比如不要隨便提動物的尾巴,不要使勁扯動物的毛髮,避免寵物炸毛。當然,我家貓咪對寶寶有很強忍耐力,寶寶剛開始經常抓它的尾巴,它都不會生氣,頂多就是跑開了。總之,教會寶寶如何跟寵物相處,能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將來有寵物相伴,寶寶也更快樂。


最後,祝大家養寵快樂哦,我是“揪爸鏟屎去”,喜歡的請點贊、評論、轉發哦。

揪爸鏟屎去


不瞭解的東西往往最可怕,

比如“鬼神”等“超自然”現象。

我還見過覺得是狗就會咬人的人,後來熟悉了,這個人抱著我家狗說原來狗不一定咬人…仔細問了才知道這個人根本沒接觸過任何狗,不知道“狗都咬人”這個印象是哪裡來的、而且還堅信到她六十歲…

無知帶來恐懼,

越無知,越恐懼。


王大可🌸愛吃肉


這就跟文化、養寵現狀、養寵觀念的不同有很大的關係了。

1.養寵觀念

國外大多數人覺得養寵物是養了個孩子,等於多了一個家人。一定程度上喵汪對於他們來說是家庭的一份子。那麼與家人有親密接觸,例如經常親親、抱抱、一起睡覺洗澡等等的行為就變得非常正常了。但是國內大多數人養寵物還是覺得這個動物是來愉悅我的,我覺得它萌,很開心,它依賴我,我得到了滿足,而沒有將寵物視如自出、視為家人,所以就會跟它保持一定的距離,畢竟只是一個有生命的“物品”。

2.養寵現狀

國外的寵物、獸醫行業發展到了黃金時期,可以說各方面都比較完善。人們會覺得幫寵物打疫苗、驅蟲、定期帶到醫院檢查是必須的事項,因此國外的寵物會更加健康、長壽。因此人獸共患病的發生率就很低了,所以親密接觸也不會對人類造成很大的影響。但是國內,幫寵物做打疫苗、驅蟲等醫療保健項目的主人其實只佔少數,所以喵汪身上會有大量的寄生蟲甚至是病菌,所以與之親密接觸是比較高危險的事情,因此就很少人會如此做了。

3.文化

歪果仁(特別是歐美的)出了名是豪放熱情派,很善於表達愛意,所以經常會去親密、擁抱他人甚至是寵物。但中國人一向是比較內斂的,與人的親密行為都比較少,更不要說是跟寵物了~


有寵


西方以遊牧民族居多,在歷史的發展長河中,狗為西方狩獵、護羊助手,由於條件的不許,人狗雜居,混雜在一起,已成習慣、自然,也巳適應,而東方我國農耕社會比遊牧社會先進得多,富裕得多,人狗有條件分開,且狗被看成六畜之一,可食用可看家,人狗關係遠非西方密切,認為畜牲就是畜牲,哪有人狗不分,吃住在一起,與狗為伍,與狗為伴,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狗聞屎聞屎,很髒,極不衛生,且相互撕咬,病毒病菌,寄生蟲,交叉感染……。養狗家的病毒病菌是狗加上人,是疑難雜症的高危家庭,高危人群,所以中國反對孩子與狗在一起,是以生理衛生、人倫為依據的,正確的……。

現代西方繼古代遊牧生活習慣,人狗不分,人狗雜居……。又因現代西方只注重考慮自己物質生活高度享受,不願因生孩孑而降低自已的生活標準,不生或少生孩子……,為擺脫無兒無女的孤獨、消愁、解悶、慰安……將狗當兒子養孫子抱,以養狗代養孩孑,人狗共渡晚年,儘管斷子絕孫也無所為,這是西方“無奈”……。但奇怪的是西方“無奈”倒成為東方崇洋者學習的楷模,榜樣,也自動的實行 起“計劃生育”來,不生兒不養女,而養起狗來,與狗相依,共渡夕陽紅……。

養狗代子,不符合我國人口政策,也不利民族展振興,養狗浪費龐大的優質資源,引來狂犬病、傷人、咬死人的嚴重的社會安全威脅,引發民間嚴重、尖銳、對立的矛盾!


波茨開羅


在國外,孩子很小就可以跟動物親蜜接觸,可以有一隻屬於自己的寵物陪伴。聖誕節給孩子們的禮物中,有的家長就會給孩子送來一隻小狗或者小貓。其實,這樣的行為,是在從小發掘人性中的善和愛,是在培養孩子形成對外界友好平等的觀念和品質。



中國人一般沒有這個行為,在中國,貓狗都一如既往的歸為畜類,人們將它們看作的是肉,或者是看家護院逮老鼠的工具。我們對貓狗等動物的認識,還仍然停留在功利的行為上,只有利用的需要,沒有陪伴的觀念。



說到觀念,中國人與外國人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外國人走進教堂,除了祈禱,就是懺悔,他們將自己看成一個不完美的,有缺點有過錯的人,需要對自己的缺點和過錯作出懺悔以時時檢點自己的行為。中國人走進廟裡,除了祈福,就是求財,幾乎沒有對自己內心的審視,完全受著功利心的驅駛,是一種功利化的行為。受功利化左右的意識,會將所有除我之外的其他東西都看作是利用的對象,只看重它們的價值,而不看重它們的存在。甚至認為它們的存在就為我所用,就是滿足我吃、喝、拉、潵的需要。試想,以這樣的心去看待貓狗等動物,還會將它們當作是生命嗎?那是會走路的肉,更不願去區分陪伴性動物和農場動物之間的差別。有什麼樣觀念就會有什麼樣的行為,觀念會影響人對外界的認識與判斷,中國家庭少有孩子跟寵物的接觸,受觀念的左右是其願因之一。



長久以來,中國人將身邊的所有動物都視為畜生。畜生嘛,當然就是髒、臭、賤的,不清潔不衛生的,自以為愛清潔講衛生的人,怎麼會讓孩子去接觸不潔之物呢。另外,前些年一些抱有類似觀念的愛清潔講衛生的專家,在媒體上也大大宣傳寵物的不潔性,甚至放大寵物的危害性,弄得科學知識貧乏的人如驚弓之鳥,更不敢靠近寵物了。一些家中有孕婦的家庭,更是寧可信其有,懼怕得不得了,忙不迭的將寵物送走,甚至拋棄。可以想見,一個連孩子還沒出生就恐懼寵物的人,還願意讓孩子去接觸寵物嗎,恐怕連任何動物都不敢接觸了吧。其實,寵物只要打理得好,比你天天使用的錢還乾淨。雖然近幾年,專家們在講到家中的寵物時,也較以前理性得多了,但是由於中國人長久形成的觀念,人們仍對寵物心存戒備,這樣的心態不可能不影響到人們對寵物的態度。

中國人不願讓孩子接觸寵物,與中國人的觀念和由此造成的環境蜜切相關,是功利觀念行為化的結果。實際上,讓孩子與動物接觸,對於孩子的性格塑造和人格培養,都是有裨益的。有助於讓孩子明白生活的空間不是自己獨有,讓孩子從小懂得關愛與分享的道理。


笑月6


國外和國內家長對於小孩與寵物的親密接觸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異?

對於這個問題,並不是建立在從媚洋外的基礎上,但是對於這種現象,相信大家都早有見聞,並不是虛構的,也並不是在讚揚外國的教育先進之類的,但是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差異呢?

  1. 觀念不一樣

自古以來,寵物這個概念在人們心中沒有特別的清晰,在以前,狗狗是用來看家護院的,而貓是用來捉老鼠的,每一種動物都有它的作用,各司其職。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那時候生活艱苦,也沒有多餘的糧食,也就談不上寵物這一說了。所以這樣就造成了貓貓狗狗在人們思想上是低人一等。而在國外,人們是把它們當成了自家的家庭成員,是家裡的一份子,這樣對比下,地位就不一樣了。

2.防疫問題

一直以來,由於防疫問題上,有些人養狗並不會給狗狗打疫苗、驅蟲。也就最近幾年開始有人養名貴的狗才給狗打疫苗,在人們的觀念裡,狗狗發病起來很可怕,特別是狂犬病,還有在觀念上覺得狗狗不是天天洗澡,而且到處鑽,身上細菌也多,不知道狗狗身上有沒有其他病毒,在這樣的前提下,你還敢讓狗狗和你的孩子有親密接觸嗎?答案是肯定不敢的,而外國的人並沒有這樣的顧慮,狗狗在出生不久都會打疫苗,人們購買狗狗都是通過正規渠道,有發病的狗狗少見,而且外國寵物醫院盛行,寵物有病立刻去寵物醫院,定期去寵物醫院檢查,所以這也是原因之一。

3.教育方式不一樣

國內的教育方式和國外差距很大,國內會把孩子當寶,生怕孩子受一點傷害,那孩子和狗狗一起生活,最令人擔心的就是怕狗狗咬孩子了,而國外的教育比較開放式,讓孩子和狗狗相處,讓孩子建立愛心和責任感。

說實話,雖然中西教育有點不一樣,但是在我看來,要孩子與寵物有親密接觸還是要孩子長大一些,小孩子身體還沒發育成熟,所以和狗狗親密接觸會接觸到很多細菌,搞不好很容易得病,所以接觸完狗狗之後要洗手,保持衛生。還有一點就是狗咬人的問題,寵物畢竟是寵物,就怕那天狗狗不小心咬傷孩子了,對於小孩子來說打狂犬疫苗是很傷身體,會影響到成長的,我以前鄰居的小孩,在沒有打疫苗之前身體很棒,但是經過那次被狗咬了,打了疫苗之後,身體就差了,經常感冒發燒。

以上僅我個人的見解,有不同意見可以在下方留言探討,共同學習。


島和風


這是和國情有關係的,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


現在很多人有錢可能去過國外,也可能沒有去過國外。但是不瞭解國外的國情是肯定的。

因為這樣的問題要是瞭解國外的國情的話,就不會有這樣的疑惑了。

我有個認識的哥哥在國外留學四年。後來姐姐也常常去國外的乾爹乾媽家,對外國的民俗風情瞭解的還是很多。


比如在中國,有人生了病。家裡人都會去醫院瞭解照顧,很多時候就是忙的實在抽不開身,也會擠出時間去看望病人。

但是在外國不是這樣的。外國人如果生病了,家裡去看他。他就明白是很嚴重的病了。

或者說,家裡人有被通知說xx生病了,那就說明這個病人的病是非常嚴重了。


可能會是最後一面之類的,所以會告訴家人。

一般不是什麼要命的病,家人都是不會互相告知或者看望的。

所以,你可以看出外國人的社會現狀就是這樣的。

平時都是各自生活,很少互相干涉。所以一般都會養只狗。

打發時間也可以看家護院。因為很多國

家都是人稀少,有隻狗更安全。

孩子長到大概十八歲左右或者最晚結婚的時候就會單獨居住。

而且外國一般都不是生的很多,一個最常見,絕大部分家庭都會養寵物,這也是很主要的原因。

比如在中國,誰家有了小孩子,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七姑八姨的很多人關心你。

而且中國很多家庭都是不分家的,都是住在一起比較多,可能近幾年有所改變。

這時候,陪伴孩子的人多了,當然是人陪伴孩子最好啊。 外國的家庭是孩子有了小寶貝,長輩會來看看。


但是僅此而已,絕大多數是不會幫孩子帶小寶貝的。每個人都是獨立的,我撫養你長大,你撫養你的孩子長大。

他們覺得應該這樣,所以會更多的去安排自己的時間,而不是被孫子或者外孫安排。


當然,偶爾孩子求助,需要幫忙一段時間什麼的可以很好商量。

在這樣的情況下,當然為了孩子不孤單,培養孩子的愛心,和責任心等等,能有隻狗或者其他寵物陪伴孩子是最好的選擇。

總比孩子孤單的和玩具說話強啊。

所以這些都是社會環境造成的,當然還有各方面的小原因。

現在很多中國人也養狗養寵物,也逐漸看到寵物陪伴孩子長大的家庭,這也是中國的社會原因造成的。


獨生子女家庭日漸增多,老一輩的更懂得享受生活。年輕的夫婦需要自己帶孩子養孩子,就會有很多家庭養寵物,最突出的就是狗了。

所以,有時候不要看表面的東西,有狗狗陪伴好安逸。那是因為別人沒有選擇,真正有老人幫忙難道不是更加幸福嗎。

不要懷著幸福去羨慕別人,其實也許別人正對你羨慕不已。


寵愛之道


這個問題還是挺有意義的,我就根據我的理解稍微聊聊

首先是社會環境的原因。我沒怎麼養過貓,就拿狗來說說吧。狗在我們國家最早是做看家護院、協助牧民放牧、跟隨獵人打獵的工作。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建設的飛快、農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狗開始更多進入家庭內部,提供情感上的陪伴。但是這個時間還是太短了,很多人對於狗的印象還是停留在“狗改不了吃屎”、“四處翻垃圾堆”、“不洗澡,很髒”、“狂犬病殺死好多人”等等之類的印象中。一些家長腦海裡對於狗是這樣的印象的時候,不允許孩子接觸狗也就不奇怪了。

我國的養狗的門檻太低了,低到幾乎沒有。導致一些養狗的人,也往往就是一時衝動就幾百塊或者幾千塊的買了一隻狗回來,也不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是不是適合養狗,自己的脾氣、生活方式能不能接受的了這樣一個小動物。其結果就是養了幾天就發現受不了了,或者因為沒有任何經驗導致被騙、不文明飼養。進而造成了很多的棄養、丟棄寵物,導致流浪狗的出現。這些流浪動物也變成了一個社會問題,滋生出一些民怨,有怨氣的人見狗避而遠之也很正常。

說到國外養狗比較嚴格的國家,就不得不提號稱是“沒有流浪狗”的國家——德國。德國對於寵物管理有著相對十分完善的法律,比如:棄養狗是要負法律責任的,而且禁止寵物店出售狗。想要養狗基本就只有2個途徑,第一種是去收容所收養寵物。第二種就是向專業的繁育者購買,而且對於繁育場的監管力度非常嚴格。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的收容所的認養幾率高達80%以上,也就是哪怕偶爾出現了流浪動物,也會很快就被新的家庭認養。

不管願不願意承認,我國在近代是落後於一些西方發達國家的。但是近年來中國在以讓全世界都瞠目結舌的速度發展起來,我們不怕承認暫時比不上別人,只要迎頭趕上就好了。


豆花奶爸


我們國家寵物興起才幾十年。而且就看國外一些國家對寵物的研究是有專門的研究團隊在支撐整個科普大數據。而我們沒有。我們只能靠自己學習並從寵物醫生那裡得來可靠的知識(這裡不包括庸醫)。或是一些對這個領域有深入研究的人事指點。會看英文原文的人士,會自行查找國外研究的數據,並學習。

但更多的人,是聽風就是雨。一談到弓形蟲就聞之色變。一談到吃生骨肉就如洪水猛獸。一談到懷孕養寵物,感覺人口得滅絕了呢。。。。無知也很無奈。

社會在進步,寵物知識在今後的社會發展中會越來越規範。因為現在已經有人有意識的在正確宣傳科普。

而且已經有很多的人懷孕期間養貓養狗養蛇,照樣生了健康寶寶,寶寶從小和寵物玩耍長大,沒有哪裡不好的。

反觀,那些不養寵物懷孕導致胎兒畸形或養寵物導致胎兒畸形的人,他們是否注重過寵物衛生和自家環境衛生?

小孩和寵物一起成長沒毛病。注意科學餵養就好。

我好像一直在偏題。。。[捂臉][捂臉][捂臉][捂臉][捂臉][捂臉]


禽小獸有隻貓


關於這個問題,一直 讓本人比較苦惱,之所以苦惱是看到現近我國爺爺奶奶或者父母對孩子接近狗的那種負面情緒傳遞,其實這件事本身就有這極為緊密的聯繫。下面來說說我的看法

文化不同,在我國首先我我要承認的是,確實有狗傷孩子的情況。但是不能因為這一點而忽視孩子的天性。在我所在的小區有的爺爺奶奶,看到一隻狗還和孩子離得很遠就趕緊對孩子說。趕緊躲開,狗來了咬你之類的言語。我不否認出發點是保護孩子,但是這種保護在天真的孩子心裡就慢慢的形成了一種概念,狗=咬人。這種概念會一直伴隨孩子成長。直到成年後,有的孩子依然會受這種種概念影響。等自己有了孩子又會在一次傳遞。就這樣這種概念就一輩輩的傳播下去了!

而國外則不同,一般孩子從小就可以接觸到狗,父母和祖父母也會用合理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如何的接觸狗,狗是家人也是朋友是不會傷害我們的,所以狗在國外並沒有被魔化,所以很多孩子大小就就接觸狗,慢慢的就延續了下來。

至於說狗狗髒有細菌我承認,但是這種理由在我看來過於牽強,實際上空氣中的細菌要比狗狗身上多得多,只要孩子接觸空氣就會接觸細菌,另外國際知名科學醫學院院刊也表示了孩子接觸狗狗的好處,大家想過沒有,農村的孩子比城市孩子,抵抗力強。院刊表示農村孩子自小接觸狗狗,所以其環呼吸道疾病的概率明顯低於城市孩子。所以總的說來孩子從小接觸狗狗對於孩子來說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其實總的說來,我國對孩子接觸狗狗的教育是完全錯誤的,其實教育孩子接觸狗狗,並不應該傳遞負面的情緒,而是應該教會孩子如何正確的接觸狗狗,不要讓狗狗在孩子心裡被魔化,您說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