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太佛繫了,無慾無求,不願意和人打交道,怎麼辦,愁死我了?

鐵樹開花在來年


無慾無求、不願意跟人打交道,如果是真的佛系那就不需要愁,不需要擔心。。。需要擔心的是孩子不是真正的佛系,,而是逃避現實。。。1:“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不清晰,“人生的目標”沒有,也會無慾無求。2:不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沒有辦法與人相處,也會造成不願意和人打交道。。。這2點才會讓父母擔心。。。作為爸爸媽媽,認真看看是什麼情況,然後才可以做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羅桂田心理諮詢


佛系?多麼好的一個詞彙。

可以無慾無求,可以與世無爭,可以低欲的去生活,去對待問題處理問題。

這種佛系的人或者佛系的生活,其實也不能說不好。

不願與人打交道,可能偏內向,甚至害羞不知怎麼突破說話的這條界限,也是長期給自己的這種生活模式讓自己變成這種性格。

可以帶你兒子出去旅旅遊,可以跟他聊聊心裡話,傾聽一下他內心的聲音,我相信他內心可能有自己的一個世界,一個小宇宙,說不準還挺多姿多彩。

佛系,無慾無求,在我看來其實挺好。

如果不佛系,慾望太高太大,達不到那種慾望狀態,反而很難受。



那就老蔡咯


我今年二十八,男。但我是真的返璞歸真了,吃喝拉撒都不比較,每天都正能量,無慾無求,愛好不明,就喜歡畫畫吧,看天上的雲作畫。


暗夜初源


我想你理解錯了吧,無慾無求不是放棄和人們的正常相處,而是對自己的要求低了不盲目的最求華而不實的東西,而不是放棄生活裡的快樂。一個有朝氣的人生才會更精彩嗎?不是死氣沉沉生活嗎?心大了事非少了,包容多了朋友和了,愛多了家就更溫馨了,這才是真的無慾無求,懂得付出關愛他人啦!


用戶妙音水蓮


男孩子不必太擔憂,沒有太大的年齡劣勢。畢竟當他有錢有事業時,會有大把女孩子撲他而來。

目前你最主要是搞好親子關係、家庭關係,讓他體會到家庭的溫馨和父母相依相伴的美好,並且心生嚮往。

況且有時說佛系,只是一種順其自然、不急不徐的態度,並不代表他不處對象。

一般來說,當男孩子工作順利、心情愉快時,才會嚮往愛情。所以讓孩子先開心先輕鬆,等瘋玩之後,他自然會憧憬和嚮往甜蜜二人世界的。


xx花開又一年


首先要看孩子多大了?如果孩子已經成年或者已經成家立業了,這個時候家長髮現孩子們表現出佛系,我覺得父母如果也勸不動就儘量看開吧,兒孫自有兒孫福,讓他們自己掌握自己的人生吧,只要他們能有基本的生存技能餓不死就可以。

如果孩子孩子還未成年甚至是幼年時期,父母肯定要嘗試引導或糾正孩子的這種心態。當然我們也要分不同的情況去幫助孩子。

一般理解下,佛系應該是一種看破世事的灑脫境界和豁達淡然的心態。而作為一個未經世事的孩子和學生表現出“無慾無求,不願意和別人打交道”等特點。這樣會對外界漠視、對成績無視,落入頹廢虛無的精神荒漠,失去了學習的目標和興趣,以致影響孩子的一生。

家長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來應對孩子的這些“佛系”行為。

1.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是學習的出發點,也是學習的最終歸宿。

目標越明確、越切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孩子學習行動的每一次努力越能夠獲得成功。當孩子在成功中體驗到了學習的喜悅和收穫,以後的學習更能充滿動力,也就不會出現“無所謂”的態度了。

目標不用太大,可以循序漸進,也可以分割成一個一個具體的小目標來完成。比如,第一步預習課文;第二步認真聽課;第三步課後好好複習;第四步多讀多看課外書,以拓展知識面。

每實現一個目標,孩子也就多了一份自信,這一小步的進步,對於大目標來說,就是最好的努力。

2.家長要學會欣賞孩子的優點,相信孩子的能力

很多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比較高,一旦孩子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就會不停地指責孩子。在長期得不到認可的情況下,孩子的內心會焦慮和自卑,最後演變成用“你高興就好”的無所謂態度來回應父母。

家長不以偏概全、能理解和接納不是十分完美的孩子,這樣才有助於孩子的學習態度和動機向積極的方向轉變。

3.做好時間管理,擺脫內心的慵懶

不少孩子無法專注投入到學習任務中,或者學習效率總是極低,常常做作業到半夜三更,原因就出在不會進行時間管理。對時間觀念的模糊認知,會導致孩子越來越拖拉,對待學習也越來越懶散。

變“隨便”為“不隨便”,在乎時間的高效利用,努力提高學習的效率才是擺脫“佛系學生”的重要方式。

有規律的學習節奏和有條理的時間安排,讓孩子知道什麼時候要做什麼、什麼時候能做自己喜歡的事,生活中每時每刻就有值得期待的“小確幸”。

“佛系”孩子的無所謂,應該引起家長足夠的警惕。不僅要規避可能造成孩子“無所謂”態度的方式,也要在發現孩子“無所謂”態度之後,採取積極的“應對”措施。

“不甘平庸,努力奮進”才是孩子該有的姿態,上進、堅毅、好學的秉性才能陪孩子過關斬將、安度一生。





笑可胖胖媽


一、煩惱:

是怎麼來的,多是如您胡思亂想而生。怎麼才沒有煩惱,煩惱像頭皮屑,看不見不亂想就沒有。

二、信仰:

個人淺見,不管你信什麼(佛,道,基督),信仰就是風帆,人好比舟船,沒有風帆的舟船,它經不住狂風暴雨驚濤駭浪,也繞不過激流險灘。

偉大的毛主席領導著無畏的紅軍戰士靠什麼推翻帝國主義,從無倒有,從弱到強,靠的是信仰。

信佛就是學佛的慈悲,學佛的智慧~

三、放下:

您家孩子無慾無求那是好事,總比遊手好閒不務正業惹是生非的好。

不要總是有牽掛,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不分貧賤高低,都是有他自己的使命。

每個孩子都是一粒種子,自有他的花期,只是綻放的早與晚而已。

各有各的因緣,各有各的福報,盡到你的責任和義務就好了。

四、隨緣:

世人之所以累,想得到的太多,放下的太少。當你什麼都隨緣的時候,一切就順利了。什麼都無慾無求時,才會無所不有。



秋2018


孩子多大呢?佛系這個詞說實話如果是描述6歲以下的小孩子,有點想象不出來。小孩主要玩為主,沒有什麼慾望也正常。

不願意與人打交道是什麼程度的呢?起碼的問候能不能做到?是對陌生人不喜歡打交道,還是親戚朋友也很少理會?在家裡,和家人相處如何?是否與親密的朋友或家人能夠經常溝通?有沒有一樣自己特別喜歡沉迷的事情?不與人打交道,那平時自己在做什麼呢?


如果說孩子平時日常交往沒問題,只是少言,大部分情況沒什麼事,可能只是性格安靜內向而已。平時可以多帶孩子出去玩一玩,多接觸外部世界,並善於發現他的愛好,培養孩子對一件事情的興趣。無慾無求的人大多沒什麼特定的喜好,不知自己要什麼,自然也不知道要求什麼,所以重點是要發現並激發他的興趣、潛能。


但是以下異常情況要注意:

1、孩子日常交往都欠佳,不只與外人,與家人也極少對話,與人交往缺乏眼神交流,喜歡沉迷在自己的小世界,喜歡重複地做一件事情。這樣要注意是否有自閉症傾向。


2、大一點的孩子,寡言少語,每日興致不高,沒有自己的興趣,覺得生活意思不大,做事經常慢慢吞吞沒有精力,這樣要注意孩子是否有抑鬱傾向。


兒童健管師蔣桂雪


佛系不好嗎?可能你的觀點是要讓孩子成為某個職業的精英吧。

1.其實我想說的是,孩子是什麼樣的材料,你應該明白的,你想做什麼孩子並不一定就喜歡,孩子的未來我們在培養的同時,也要看孩子自己的。

2.360行,行行出狀元,都可以的,佛系的孩子,不惹事非,心地善良,也有好的一面,所以不用太鬧心了。

總結,孩子3歲就可以看出他的性格來了,所以不用太擔心了,子孫自有子孫福。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如果你不反對,點個讚唄



相信未來一直都在


無慾無求就是佛系嗎?就能和佛教、佛法劃等號嗎?這純屬對佛教的無知二和褻瀆。也能輕易地從語氣中解析出對佛教的輕蔑。

佛法上講,佛、菩薩是有欲有求的,無窮劫以來,佛菩薩為苦海中眾生的解脫和安樂剝皮折骨、流血殞命無有休息,無怨無悔,這不是欲不是求嗎?真正的佛弟子們欲脫苦海,上求菩提、下化眾生,這不是求不是欲嗎?你憑什麼認為無慾無求就是佛教呢?

不願和人打交道也能和佛扯上關係嗎?真正的佛門修行人是要廣結善緣的。佈施愛語利行同事等佛門課程難道就是把自已孤立起來完成的嗎?我看這種孩子很大程度上是意志消沉,不求上進,自甘墜落的表現,與佛扯不上半毛錢關係,請不要抹黑佛教了,好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