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文字表達能力?

引導

寫作文應該從娃娃抓起!

在孩子讀繪本的時候,家長就應該參與其中,指導孩子說話、創作。

現在家長越來越意識到這一點,很多家長開始引導著孩子編故事,把故事記錄下來。甚至編訂成書。既能給孩子留下美好的回憶,還能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持之以恆,才能逐步提高。


獨木成林1951


青雲國學院為您解答。

怎麼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入手:

1、平時多練習寫作。

從小篇幅寫起,哪怕是一二百字的小短文也可以,多練習,養成良好的用文字來表達的習慣。如果孩子不喜歡寫的話,可以選擇從一些他感興趣的東西入手來逼迫他,比如今天看了一個他感興趣的電影,可以讓他寫個簡單的影評,也可以是對影片中某個人物或者情節的評價,只要他寫,寫什麼都行。

2、豐富的素材庫。

在考試時,臨場發揮,所以平時的積累一定要到位。這就要求學生平時多觀察生活,對於生活中發生的事情要留心。藝術來源於生活,是對生活的加工。當孩子告訴你,他今天發生了什麼有意思的、難過的事情,可以引導他寫個小日記,用日記記錄自己的生活。寫日記也是文字表達,多練習寫日記,不僅可以鍛鍊寫作習慣,同時,也可以幫助他加深對事情的記憶,這就成了他腦子裡的素材了。

3、多讀書,從書中積累經驗。

閱讀一定要做,可以選擇他感興趣的書,書的質量一定要把關。多讀書,不僅可以積累素材,也可以學習別人的寫作手法提高自己。看的書多了,他就明白別人使怎樣寫的了,之後在他需要寫作時,他就會想到這個文章的結構。

4、善於思考,有深度。

一個文章要想脫穎而出,一定是有內涵、有深度的文章。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孩子一定要多去思考。同時也要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只是寬度,更是深度。文章要出彩,一定是要吸引人。

平時可以和孩子交流一些看法,比如說是最近的新聞,或者是一起的看的電視劇的某個情節,多去引導他做一些思考,多交流,給孩子養成多思考的習慣,慢慢地,你就會發現他思考問題會更加全面和有深度。

寫作能力的提升不是簡單的一本書就可以搞定的,所以,在平時就要抓緊練習,但是不能著急,要有耐心。


青雲閱讀寶典


我是一位語文老師,在作文教學這方面積累有一定的經驗,你看是否能為培養你的孩子的文字表達能力有點幫助。

孩子之所以會說而不會寫作文,並不是他沒有素材,而是不知道怎樣將這些材料轉化為文字,孩子缺少這方面的訓練,下面說一下訓練的方法。

你做一個簡單的動作比如抬手、搖頭,讓孩子觀察後把這個動作寫下來,你說一句話,讓孩子寫下來,這些動作和說話開始時一定要簡單,隨著訓練的深入,可把動作複雜一些,最後到一個完整的遊戲,或把話說得長一些,直到有主題的說一件事,還讓孩子寫,孩子能寫了,就給以鼓勵,這時孩子就不會覺得作文難寫了。孩子能寫話就是會寫作文的第一步。然後讓孩子寫自己的想象,也可由易到難。

孩子有了這些基礎之後,可以督促他每天寫觀察日記,注意寫日記的習慣很難養成,開始時每天督促,半個月個兩天催一次,一個月之後三天催一次,讓孩子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孩子會寫日記了,還怕寫作能力不能提高嗎?,



四清園丁


培養孩子的文字表達能力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下慢功夫,著急不得。更不能拔苗助長,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首先得讓孩子有一個知識輸入的過程。

孩子的文字表達,是一個輸出過程,想要輸出,必須得先有一個輸入,那麼什麼是輸入呢?所謂輸入就是指閱讀。從這個意義上說,沒有輸入就沒有輸出,先有輸入後有輸出。答主就發現這樣的現象:凡是文字表達能力強的同學,都是喜歡看書的同學。這就恰好印證了輸入輸出這一辯證過程。說起閱讀,家長還要給孩子以必要的指導。如何指導孩子正確高效的閱讀,由於不在答題的範疇。這裡就不作展開了。



其次巧用寫“說明書”潛移默化的培養提高孩子的文字表達能力。

無論什麼樣的孩子在他成長過程中,總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針對孩子的錯誤,答主的具體做法是:同樣的錯誤不能犯第2次,也就是說,不能被同樣一塊石頭絆倒兩次。並跟孩子事先溝通並制定制度,讓這一條成為處理孩子犯錯誤的鐵律。具體來說就是孩子在第1次犯錯誤的時候,家長只是進行簡單的提醒,但第2次還犯同樣的錯誤的時候,就必須寫出說明書。



寫說明書的格式和要求是:

1.字數要求。隨著孩子的年級上升,字數逐步增加。比如三年級寫300字,四年級寫400字,五年級六年級就要寫500字以上…。

2.內容要求。一般要求寫三段,第1段簡要說明自己犯了什麼錯誤,第2段寫為什麼犯下這個錯誤,重點描述清楚兩種思想鬥爭的過程,第3段,寫今後應該怎麼辦。

3.時間要求。說明書必須當天完成,截止時間是當天夜裡12點,如果超過這個時間交,每超出一天,增加100字。

這些要求不是家長隨便定的,認真看看就知道,這些要求正好是和孩子中考高考的作文要求相吻合的。

答主的孩子就有一大本說明書,還保存到至今。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只要同樣的錯誤犯第2次,就要按規定寫出說明書,根本不用家長催,他會自覺的按時完成。這樣做一方面培養孩子的規矩意識,另一方面,潛移默化的提高孩子的文字表達能力,至少說他不會沒有東西可寫。寫的多了,孩子的寫作能力,也就水漲船高了。



最後,培養孩子,提高孩子文字表達能力,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切忌簡單粗暴拔苗助長,恨鐵不成鋼,這樣只會招致孩子的逆反,結果必然是事倍功半,欲速則不達。

總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先讓孩子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而後逐步引導孩子勤於動筆。不論使用什麼方法,他只要寫,就成功了一半。


教育ABC


不知道這位家長的孩子有多大,在讀幾年級?但是如果家長明白了加強表達能力的要素後;家長就可以按照這個方向,給孩子適當的輔導即可。

文字表達方式,可以有兩種 --- 寫成文章和講話,這兩者只是表徵,實際上來說腦部的思維活動,才是我們的表達能力最關鍵的要素。

何謂表達能力強?就是能夠抓住重點,表達起來邏輯有序地,一步一步有層次的表達出來,讓受眾能明白你想要表達的意思,能感同身受,能產生共鳴。這些是表達最基本的目的。

表達能力再細分一下,可以體現在1)說話/文章的流暢度,2)說話/文章的內容、內涵,3)表達時的用詞、模式、語氣,4)表達時的條理、邏輯,能否容易給對方聽得懂。

1)說話的流暢度 --- 培養與人溝通時的自信,不害羞,能跟不同層次的人(包括陌生人、朋友、上司、下屬、同事)自然地談話、聊天。一般來說,只要以下幾點做到了,這一點就容易達到。

2)說話/文章的內容、內涵 --- 這個必須要多吸收不同知識:天文、地理,經濟、政治、本國新聞、國際大事等等,而且還要有個人獨特見解;與人聊天時,才能有話題,有說服力。

3)表達時的用詞、模式、語氣 --- 這就與個人的文化、修養有關,多看一些有素質的文學作品,注意自己說話的語氣,不緩不疾,多點聆聽,適時回應一些重點意見。會對交流水平有所提升。

4)說話/文章的條理、邏輯 --- 這與個人的思維模式有關,需要練習對所有問題思考、分析,不要人云亦云;把問題的重心抓出來,剝絲抽繭,理出其因果關係。若能培養出這種思考模式,說話時就會條理分明,聽者自然容易明白。

以小編的意見,要提升寫作/語言表達能力,鑑賞優秀作文肯定會有幫助;但是用怎樣的角度去看,是非常關鍵的。其實

在鑑賞別人的優秀文章時,就是要套用老師教我們寫作時的要點,一點一點的去觀摩、對照、分析、印證,參考別人處理、表達的方法,這些都是我們要學習的內容。

除了看文章還要多看時事新聞(這個也可算是優秀文章來源之一),多瞭解社會上、在你周遭發生的、遇到的人和事;最好能夠找到正、反兩面的社評對照,並且加以思考不同立場觀點,去加強個人對這些事的判斷能力。這樣你寫作或聊天時才可以有題材、有觀點的寫出好的文章。=>所以廣闊的題材累積是寫作必須的基本功夫。


雙子座視角


文字表達能力,一個是說的訓練,一個是寫的訓練,兩種能力的訓練本質都是一樣的。我們家長要學會從本質上去訓練孩子的文字表達能力

第一,文字表達時刻,內心要保持正確的心態

孩子在說或者寫的時候,心態放鬆才能正常發揮。像我們在平常交流的時候,尤其是嘮嗑、話家常的時候,說什麼都是非常容易的,因為沒有任何的心理壓力,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行為,就像呼吸一樣自然。

我們第一要訓練的就是讓孩子感覺在不同的場景下說話都是一個心態,無論是在家裡與家人談話,還是在臺上進行表演、演講,都要把說這件事當做是一樣的,不要因為場合的不同而覺得有所不同。這是一個重要的練習題,家長平常多多引導,並進行適當的訓練就可以。

第二,訓練孩子說和寫的能力

我們的孩子除了心態要平穩正確以外,還要進行正確的輸出訓練,也就是用恰當的方式訓練孩子說和寫的能力。說和寫的能力需要遵循自然之道,自然就是要輸出孩子自己熟悉的,輸出與他們有緊密聯繫的內容。無論是誰,只要我們一談到自己就會非常的容易,一談到陌生的、不確定的就會支支吾吾。所以,我們說或寫一定要圍繞自己來進行,輸出自己的感覺、自己的感想、自己的體悟、自己的心情,文字表達就會變得非常簡單。

只要是說自己、寫自己,保持一顆平常心,就能輕而易舉的進行語言文字的表達。

可能有些孩子在寫的時候,還是很難突破對寫作的恐懼,我再分享一個實用的方法:

1、不許停

我們寫作的時候,拿起筆來就不要停下來,堅持不斷地進行語言的輸出。這個訓練可以用15分鐘的時間來進行練習,在這段時間內,必須動筆,時間沒有到一定不能停筆。有的孩子說不知道寫什麼,那就寫“不知道該寫什麼了,但是不能停下筆來,可是腦袋裡卻是一片空白,還是要寫下去……”就是把我們當下的空白的狀態寫出來,然後不停地寫下去了,有想法了又把這些想法寫出來就可以了。

遇到不會寫的字寫拼音,甚至可以畫圖,一定不能讓思維停下來。必須要讓手動起來,讓我們的大腦在動作中進行持續不斷地思考,這一點比寫作本身更重要。

2、不許想

不許想並不是要求大傢什麼都不想,而是讓大家想的速度不要太快,要與寫字的速度保持一致。如果我們想的太快了,手寫字的速度跟不上,就會因為跟不上想的速度而停下筆來不寫。

3、不許改

有很多孩子要追求完美,甚至我們父母、老師都在要求完美,導致孩子在寫作的時候經常會受到腦袋的審判,這裡不對要修改,那個字寫錯了要修改……孩子的精力大量浪費在修改的過程中,而腦袋就只會想這個要改,那個要改,卻沒有參與到寫作的過程中進行寫作的思考。

孩子用大量的時間進行修改,實際是對寫作思維的破壞,時間長了根本就不知道該寫什麼。

小結:用這三個方法,可以快速地訓練孩子寫作輸出的能力,只要家長按這個原則去堅持,孩子的寫作能力就會快速訓練起來。

第三,訓練孩子構思的能力

孩子到達四五年級以上,就可以訓練孩子的構思能力。構思就是在一定的結構下進行思考,就是要引導孩子建立一定的語言文字結構,進行整體的邏輯思考能力。

這個我們可以分三步走:

1、發散與主題相關的信息。大量的發散與主題相關的內容,不停地進行信息的發散。

2、找出各相關信息之間的邏輯聯繫。發散出來的信息之間是有邏輯聯繫的,這種聯繫我們要梳理出來,哪些是較大類別,哪些是較小類別,哪些彼此聯繫,哪些毫無關係。

3、確定寫作方向。在這些邏輯關係中,有一個是與主題相關,而且自己有強烈感覺的那個聯繫,我們就可以把它確立為寫作的方向、寫作的主旨。然後以此為文章中心,進行整體的思考邏輯,迅速建立起整篇文章的寫作結構。

結束語

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訓練不復雜,關鍵是要按正確的邏輯進行訓練。我提倡的是科學訓練,抓住事物的本質,我們就可以按部就班的訓練。

我們古人提倡巧練和勤練,今天分享的方法就是巧練,勤練就是每天都要練習,時間不用太多,15分鐘就可以。堅持每天的練習,水滴石穿,功夫到了自然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