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糖尿病的飲食控制,有的人態度是“寧可吃到死,也不死不吃”,你怎麼看?

宜糖健康


我陳述一個觀點,吃碳水有癮。

這是所以很多人戒不掉米麵糖的原因之一。

吃完碳水化合物後,我們人體會分泌一種叫多巴胺的物質,這種物質能讓人感覺很愉快,長期吃就容易上癮。

但可怕的不是上癮,是很多人壓根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所以,想要身體健康,先要控制自己的食慾。

控制不住,多年以後就會承擔相應的後果。

人生的自由,是在合理的規則下任其發展,而不是放飛自我,不顧一切。




處世國學


糖尿病古稱消渴症,現代醫學證明糖尿病是缺乏胰腺分泌的胰島素而引發的糖代謝異常,有學者認為它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個綜合症,因此醫學上提出;控制飲食熱量,是治療糖尿病的根本方法。當你發現多飲、多食丶多尿、體重減少,必須馬上去醫院看醫生,檢查確診是糖尿病,除採取必要的治療外還要在內分泌醫生或者營養師的指導下制定一份糖尿病患者膳食攝入。總的來說,糖尿病患者應該控制總熱量,合理配餐,少量多餐,高纖維飲食,口味清淡,不沾菸酒。糖尿病雖沒有絕對不能吃的食品,但高糖食品儘量少吃或不吃。至於有的糖友說,寧可吃到死,也不死不吃。我看這話應該一分為二,一種吃是有目的性、選擇性的吃的,把人吃健康吃長壽,一種吃胡吃海喝,把人吃生病吃沒命,糖尿病患者不注意飲食,那是跟自己身體過不過去。人身體很大的一部分傷害是飲食不當造成的,病從口入,不是說給小孩子聽的。管住嘴,該吃的吃,不該吃的決不吃。良言一片,能否聽進?!


飛六886


糖尿病是一種與飲食有關的慢性疾病,得了糖尿病也依然可以享受生活,不需要悲觀到破罐子破摔的地步。有糖友對飲食抱有的態度是“寧可吃到死,也不願意不死不吃”,這是對糖尿病飲食控制的理解有誤,再有就是過於悲觀負面了。

得了糖尿病,並不可怕。只不過是我們的身體在藉助“糖尿病”提醒我們,讓我們知道我們之前的生活“方式”(飲食、睡眠、情緒、運動等)並不利於我們的健康,或者說此前的生活方式已經傷害到了我們的身體,我們需要接受“血糖”的提醒,認真反省,糾正我們以往的不良生活方式,重新重視自己的健康!

糖尿病患者並不是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能吃的食物還很多,無非是要豐富膳食結構,粗細搭配,飲食多樣化,注意量的控制。即便是健康人群也越來越注重養生,也會控制飲食,他們並未因此而覺得人生乏味。

糖尿病患者無需將自己的生命過得太急促,調整飲食結構,規律作息,穩定情緒,注意運動,把血糖穩定在安全範圍內,不要自暴自棄似的繼續損傷身體,避免一些嚴重的糖尿病併發症發生。

只有對生活絕望和失去勇氣的人,才會放棄擁有,繼而懦弱的走向毀滅。別以為破罐子破摔的行為是一種看淡了生死的快意和豪氣,那其實是無法自律的弱者為自己找的藉口,如果連患病後的自律都做不到,憑什麼渴望健康?

糖尿病患者要在飲食及睡眠作息方面自律,在運動上積極,情緒上樂觀,依然可以享受生活的美好。


控糖俱樂部


有人說過,降糖和減肥是一個路數,想降糖就減肥,肥胖是因為血裡有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