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貴州人口有6000萬,更多一點8000萬,你覺得貴州經濟會怎麼樣?

夜郎志大


現在貴州的人口是3600萬左右,如果有6000萬或者8000萬,那就是翻倍了,有一句話叫做,人多力量大,一般來說,

有人的地方就有繁榮的經濟,比如貴陽現在最熱鬧的商圈花果園CBD就是,居住的人多,所以各種業態的商業也就很繁榮,消費力巨大。

△貴州黔中核心

但是,就算是人口有6000萬或者8000萬,也要看這些人口是分佈在哪些地方,就好像四川一樣,整個四川,最大的城市是成都,成都有1600多萬人口,而貴州的省會貴陽,2018年末也才只有488萬左右的人口,如果未來貴州人,更多地往貴陽及其周邊的黔中城市群集中,那麼未來在黔中這個版塊的潛力,是無可限量的。

現在貴州的經濟體量,相比其他沿海省份而言,並不算大,但是貴陽的人均GDP在西南地區還是排得上名次的,貴陽的消費高,人均收入在全省來看也是最高的,但是創造的GDP也是不小的。

△貴陽花果園的繁華盛況

貴州現在常住人口體量最大的城市不是貴陽,而是畢節,就連遵義的都比貴陽的更多,在省內,貴陽的常住人口只能排名第三位。

如果未來有一天,別說6000萬和8000萬,就是只要貴陽的人口規模超過了遵義和畢節,那也是很了不起的,勢必會帶來省會城市的更加繁榮,省會城市的首位度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航線路徑,成都為四川帶來的人流量不可小覷

看看現在的四川就知道,成都作為四川的代表城市,那麼多人口,那麼多資源,現在甚至有了“六環”,可見其規模之大,資源得到集約化高效利用,現在成都已經開始向周邊地市擴張了,比如資陽、簡陽,比如眉山等,都有得到大省會格局的輻射和紅利。

未來的貴陽,如果人口能夠突破1000萬,那將是一個非常繁榮的景象,如果按照自然增長,貴州的總人口短時間內,估計很難達到6000~8000萬這麼大的規模,但只要省內目前的3600多萬人的分佈上,再多向省會城市貴陽靠攏一點,那麼未來的經濟肯定是會更好更快的,畢竟,資金、技術和人口流量等資源,集約化利用起來,總比分散攤開來的利用效率更高,總之,還是比較希望貴州的貴陽,也能成為四川成都那樣的大都市區。


貴陽小數據


如果貴州人口有6000萬乃至8000萬,那麼貴州經濟總量會比現在高,但也比現在更貧窮。有人的地方就會創造價值,提高生產總值,但並非人越多就越好,它也會拉低人均嘛!就拿印度來說,它的人口很快就會超過我們國家了,印度還是世界第七大經濟體,但人均GDP只有2000美元左右,發展水平低,貧困人口總數就有好幾億。

貴州地處我國西南地區,全省90%以上的面積為山地和丘陵,是中國唯一一個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受地理條件等因素影響,貴州經濟發展水平長期處於落後狀態。2018年貴州人均GDP只有4.14萬元,全國倒數第三。目前貴州人口也就3580萬左右,還有很多人外出打工,由此可見,如果貴州有6000萬甚至8000萬人口,那麼外出務工的人口將會更多。因為人口多了,經濟產業配套跟不上,那人們為了更高的收入,自然會往工資高的地區轉移。

不可否認,貴州這些年來經濟發展迅速,已經取得了長足發展。貴州雖然是全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但卻是我國西部地區唯一一個實現縣縣通高速的省份。貴州的基礎設施建設、大數據、電子信息、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和山地旅遊業等蓬勃發展,相信繼續發展下去,貴州會逐漸改變貧窮落後的面貌。


錦繡中源


人口紅利是基礎,也需要制度的配合

貴州近些年來的經濟發展速度非常快,排名前三,在重慶實現增速下滑後,就直接接過第二的增速了,僅此於西藏。

2018年貴州的GDP是1.48萬億,增速為9.1%。

貴州GDP增速僅次於西藏,排名第二。

貴州GDP總量排名全國25位,僅高於新疆、甘肅、西藏、青海、寧夏、海南。在全國排名是比較靠後的。

貴州的人口為3580萬,排名第19位

貴州人均GDP為6233美元,排名29位,僅高於雲南和甘肅。

貴州總體發展水平較低

貴州無論從總量還是人均來講,經濟發展水平都比較低,這是一個現實,不過貴州增速比較快,貴州在大旅遊、大數據、大生態三大板塊的投資和增速都比較快,2018年貴州旅遊總收入達到9471億元,吸引外省投資首次突破1萬億人民幣,與信息、軟件技術相關的投資同比增長49%,與旅遊相關的投資增長24%,與生態相關的環保產業投資增長26%。

貴州人均GDP排名全國29位,比人口的全國排名低了10位,顯然人口不是制約貴州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

貴州地處西南,交通不便,地勢屬高原山地,可用耕地少,也不利於發展工業,山好水好,利用資源優勢發展旅遊業,利用水好發展釀酒業,利用空氣好,現在發展大數據產業,互聯網企業都把服務器搬到了貴州。

西南一隅發展經濟困難大,不是貴州才有的,臨近的雲南、廣西都是如此,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有5個因素:地理位置、人才(人才決定了技術水平)、制度、人口、資源,過去20年是外向型經濟,沿海地區佔盡了地理優勢:方便出口做外貿,地勢平坦也更便於建立交通網絡,而工業的發展也是依賴於此,在早期的地區競爭中就落下一籌。人口,全國人口排名前五的省份分別是廣東、山東、河南、四川、江蘇,廣東、山東、江蘇都靠海、地勢也平坦,是傳統經濟大省,河南地處中原,並未把這兩個優勢發揮好,省會鄭州現在發展也不錯,四川人口雖多,地理位置同樣是弱勢,經濟發展水平一般,不過省會成都在西南地區是很有影響力。資源,全國自然稟賦資源比較好的省份有東北三省、內蒙、山西,有的土地肥沃、森林植被茂盛,有的是煤礦多。東北三省一向富庶,至少是餓不著,既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又是國企重鎮,雖然近年發展緩慢,但是底子還可以,人均生活水平是不低的。

制度是沒有地理優勢、人口優勢和資源優勢的地區發展經濟最好的發動機

其實制度才是經濟發展的動力,準確的說是市場經濟制度,這是經濟發展多年的成功經驗,浙江的人口、福建的人口並不多,他們的先天的優勢是靠海,有地理優勢,但是憑藉地理優勢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市場經濟制度,商品經濟制度才是他們現在的核心競爭力,浙江和福建不少地區在當地也是屬於“窮山惡水”,早期就外出走街串巷做小生意,然後建小加工廠,一步一步做起來,到如今的商品交易中心,製造業基地等等發展起來了,當時很多地方都限制這種做法,先放開的發展起來的就有了優勢,後面跟上的就難,因為競爭維度不一樣了。

中西部的很多地區近年來承接了很多沿海的低端制造業,獲得了一波發展速度,這波紅利用完了,下一步的發展動力來自於哪裡?稅收、營商環境、招商配套。

對貴州我有一點體會,在2014年做投資的時候,曾經把全國各省份的招商政策都梳理了一遍,貴州讓我很印象很深,因為他們的招商網站上有很清楚的產業規劃,和產業集聚區,招商的優惠政策,更重要的是每一項都有負責人的電話,打過去有人接,你馬上就能找到負責人進行溝通,大大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效率。一個省份的經濟發展是依靠投資的,尤其是工業投資、固定資產的投資,這是工業化的必經過程,也是製造業的必經過程,一個幾千萬人口的省份沒有製造業做基礎,單單依靠消費、服務業是很難發展起來的,依靠消費首先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居民的收入達到一定水平,才能依靠消費驅動經濟;服務業,服務業就那麼幾類,不在海邊,沒有港口;經濟水平低,更不能發展金融,交通不便,物流貿易更發展不起來。只有發展旅遊業,但是旅遊業是獨木難支啊,全國那麼多省,每個城市都有景點,真正能有影響力的,吸引全國人口的景區寥寥無幾。

以更大的優惠、更全的配套,吸引投資,把製造業做起來,有了投資才有工作崗位,才有稅收、才有居民收入,才能在本地消費,經濟的循環才能起來。沒有經濟發展本地的人才都流失了,更別說吸引外地的人才,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我是壹號股權,中國併購交易師

主做股權設計、併購,業餘股民,愛好搏擊


壹號股權


2019年全年,貴州全省實現GDP總值16769.34億元,同比上年增長8.3%,實現GDP增量1962.89億元。貴州省的經濟增速在全國各省中排名第一,大家很激動,但我覺得更應該看到,貴州省經濟雖然增速不錯,但GDP總量在全國排名依然靠後。

與鄰省四川相比,貴州GDP只有四川的35.8%,差距依然明顯。貴州省總人口為3600萬,有人說貴州經濟不發達,是不是因為人口少,如果貴州有6000萬人以上,經濟會怎樣?

其實貴州的經濟根本就不是人口問題,我自己就是土生土長的貴州人,從出生到現在,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貴州生活。別說人口有6000萬,就算人口達到1億人,貴州就能像日本一樣發達嗎?這種純人口論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


貴州就算現在人口總量不多,還是有大量人口到處面打工,每年到溫州、義務打工的多的是,也就是說,貴州人口是輸出的,貴州本身的客觀條件決定了只能養活這麼多人,那麼把貴州經濟落後的原因歸於人口不足,邏輯顯然是不通的。

我們貴州人民是勤勞的,但是地理條件不好啊,貴州全是山,除了個別地州稍平坦點外,其他地方全是大山,大山裡交通不方便,就算是務農,生產效率也是很低下的。我小時候就在農村,地都在山上,為了種半畝的玉米,需要挑著糞水爬到坡上去,上下都要一個小時……沒種地的體會不到這種苦。


你比如說貴州省安順市,下加轄五個縣,其中關嶺縣、紫雲縣、鎮寧縣、普定縣,這四個縣都是貧困縣。關嶺有多少大山大崖的,上面能種東西嗎?沒用的,這些山它既不能種莊稼,也不能辦工廠,就只能一直立在那裡,能利用的只有旅遊,但旅遊又因沒有良好的宣傳,搞了幾年又改變戰略。

雖然很多介紹都會說貴州物產資源豐富,但實際情況,貴州的自然資源並不豐富,除了六盤水有些煤礦外,唯一充足的資源就是水資源,但能建的水電站都已建了,沒有什麼增量潛力去挖掘。

前些年,國家打造了貴安新區,這是國家級的新區,蘋果公司、華為公司、騰訊、阿里巴巴都來了,但他們其實只是把機房設在這裡,因為貴州氣候不錯、電費便宜、很少地震,給大型公司做機房那是很合適的,但要想靠這個全面帶動貴州經濟,我覺得難度還是比較大。

而且,貴州整體的教育和發達省份還是有一定的差距,貴州有70所高等院校,其中本科院校29所,專科院校41所,但僅有貴州大學一所211工程院校,貴州高考,凡是能考得好的都往外走了,畢業後很多就不回來了,在人才儲備上與其他省份差距較大,這使得貴州在以科技創新為代表的新興產業方面較為落後。

再加上貴州很多中小學都是山區,條件惡劣,沒有多少教師願意去,造成整體師資力量落後。教育水平的整體落後又帶來了大眾文化素質與其他省份的差距。

所以貴州窮,這是有歷史原因的,有客觀原因的,並不僅僅是因為貴州人少,也不是貴州人懶,貴州人民是勤勞的,我非常熱愛我的家鄉,希望未來政策能給予貴州更多的扶持,找到真正適合貴州的經濟發展模式,提高貴州的整體經濟水平,提高貴州的教育水平,這樣在外打工的就會回來,同時會有更多高新企業入駐貴州,那麼貴州的潛力必然就能激發出來。

我愛我的家鄉,我希望她變得更好,正視問題而不應盲目沉浸在自豪感中!


財經宋建文


貴州人口達到8000萬以上,那是無法生存的。論農業,貴州全是山地,切石漠化非常嚴重。論工業,基礎非常薄弱,國內競爭力非常弱。現在3000多萬人口都養活不了,農村大量外出務工,城市人口也流往發達地區。今後全國發展趨勢是,東部地區強者恆強,西部地區差強人意,與東部地區發展差距會進一步拉大。別看貴州近幾年GDP增速較快,其主要原因一是基數較低,增長比例高,但增量不大。二是大量負債投資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貴州負債率在全國遙遙領先其他省,負債總量超過四川省。在貴州,一個縣負債幾十億,一個鄉鎮負債幾個億,是很正常的事。我真不敢想象這些政府債務今後怎麼償還。


清風明月157924553


首先我是貴州人,講講我個人的看法,上天對誰都是公平的,他為你關閉了一扇門,但又會為你打開一扇窗,我們省先天不足,它沒有平原,同為西部的成都平原就發展的很好,高山河谷開發難度就很大,只能做旅遊,在中央領導的眼裡,中國每一寸土地都不是多餘的,客觀分析,有效利用,天眼和大數據,因此就在貴州,世界自然遺產貴州就有四個,從中國版圖上看,貴州省就在中國地圖的腹部,中央領導的眼光很毒,全國一盤棋來看,四川,重慶,雲南下兩廣必過貴州,華東,珠三角的貨商品貨物運往東南亞比過貴州,必須要打通貴州的交通,因此才有12年國發二號文件的下發,不得不佩服中央領導的眼光,搞大生態大旅遊大數據,因為底子薄,資金薄弱,感謝中央領導對貴州省的支持和關懷,為貴州省所做的一切,這幾年搞了一個網紅,這幾年在快速發展之中,百姓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再次感謝中央領導對貴州所做的一切。


兩巴掌抽死噴子


人口有紅利,但不是萬能的。

貴州,地處中國西南內陸地區腹地,總面積17.62萬平方千米。

地貌屬於中國西部高原山地,地貌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全省地貌可概括分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種基本類型,其中92.5%的面積為山地和丘陵。

這樣的一個區域,顯然不適合人口密度太高。截至2017年末,貴州省常住人口3580萬人。

如果貴州人口有6000萬,那麼差不多在現有人口的基礎上翻一倍,從資源配置來講可能實在有限,包括可耕地,以及可發展工業的用地,還有建設基礎設施需要的地。如果再到8000萬,幾千萬的人口增加,需要很多的就業機會。

貴州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地方。2018年上半年,貴州以10%的經濟增速全國第一,顯示了極強的發展後勁,大交通、大旅遊、大數據的構建,都是貴州發展的亮點。不過與發達地區相比,差距仍然較大。2018年,貴州GDP總量是14806.45億元,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30元;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16元。

一個地方要發展,人才、資金是非常重要。新加坡人口只有500多萬,不過中國一個二線城市的人口規模,確實世界上很有影響力的一個小型國家。加拿大人口與貴州人口差不多,但加拿大卻已經是全球最發達的國家之一。

人口並不是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人才則是,資金也是。要把人才留住,要把人才引進,要把資金招來,是需要配套政策、公共資源及產業發展的優勢確立起來。否則,對沒有區位優勢的地方來說,太多的人口,連就業都沒辦法解決。


波士財經


貴州的經濟發展依靠什麼?走什麼樣的路才能使貴州經濟快步發展?一直以來中央關注,兄弟省市關注,貴州自己本身也在努力。老夫子在貴州生活工作了一輩子,對此有所瞭解。貴州之所以經濟總量低,大約有下面幾個原因。

第一,資源豐富但投資開發不足且以初級產品為主。貴州的礦產品主要以初級產品為主,產品的產業鏈基本上還是在原生態狀況。以年產數十萬噸的電解鋁為例,上世紀八十年代後,貴州由於電力豐富,電解鋁產量曾躍居前列,以鋁錠為主的鋁材產業本應順勢而起。但是由於投資不足,一列又一列的鋁錠運往省外加工,貴州自身所需的鋁線材又一列一列的運進。九十年代後,省外的電解鋁產業崛起,貴州的鋁產品很快失去市場,一個重要原因是過高的運輸成本。鋁產品也就風光不再。優勢產品難以在省外正常競爭也是一個制約產業發展的因素。總之,產業深加工不足,或缺乏價格手段失去市場與投資不足相互影響。是上世紀貴州發展緩慢的主因。由於交通不便,在投資上難以收到吹糖見米的收益是吸引投資乏力的原因。一個三千多萬的資源大省,老百姓所需的日化產品,如肥皂,洗滌劑,牙膏都不能維持生產,足見第二產業的狀況,是板塊型的落伍。

第二,地理因素不利於產業集群的形成。貴州的第二產業依託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三線建設"。除了幾十家軍品工廠內遷設廠到貴州外,幾乎沒有大型投資。究其原因,貴州是一個不沿海,不沿江,不沿邊的"三不沿"內陸省。而且是唯一沒有平原的省。出省,沒有便宜的通道,省內則是凸凹不平。在貴州是山連山,溝連溝,河谷連河谷,群山靠群山。所謂的平地或者叫壩子,也不過幾平方公里或者是數量可數的百十平方公里。而且是現有的城市所佔地。鐵路公路的貫通百分之七十依靠橋樑墜道實現。其餘的路基則是高填方或高開挖方。這十七萬平方公里的地理狀況根本沒有第二產業發展的空間,更不用說發展產業集群。

第三,不能走人口紅利的路。貴州山多坡陡。三農的主要特點是大分散,小群居,氣候差異大,優勢農產品難以形成規模。糧食產量歷史上就一直不能自足,是百多年來"積貧積弱"的省。就現在的消費水平看,每增加一萬人就需從省外運進三千噸糧食。(含配套的肉禽蛋飼料原糧)如果增加三千萬人,光糧食的運輸就是一個不得了的量。更不要說這新增三千萬人所產出的產品運輸了。

第四,貴州快步發展大有希望。貴州經濟發展的難度有時令人難以想象,以省會中心城市貴陽市為例,誰見過為解決市區街道聯繫開挖了十多座,長達數十公里的穿山墜道?這數十億的投入,對其它數百萬人口的城市來說,根本不用花費這筆錢。貴州在努力,近十年來貴州的發展已進入快車道。無論從基礎建設還是能源建設上看,無論從旅遊文化建設還是山區脫貧建設上看,無論從高端的科技產業圈建設還是因地制宜的小產業群看,都有快步躍上的趨勢。經濟總量的提升速度就是一個證明。貴州目前的發展路子,依老夫子看,是適宜而符合貴州實際。這也許是老夫的淺見。因暫時在鎮江手頭上沒有資料,不然還可以多說幾句。


趙老夫子1


人口對經濟很重要,但並無必然關係。如果多出的人口以農業和零售業為主,那麼只能增強當地的商業以及貨幣流動性,卻不能給GDP帶來多少貢獻。

為什麼江蘇人均GDP全國第一,人均收入卻不及浙江呢?因為江蘇大企業多,並且都是要貢獻GDP值的,人均GDP自然也高。而浙江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佔比更大,這種規模的企業大部分都不在GDP統籌範圍,但老闆數量基數大,人均收入也就看起來更豐厚。

所以具體情況具體看待,如果增加的這部分人口都是從事生產加工行業,並因此推動了當地產業蓬勃發展,那麼經濟體量會隨著商業、收入一起提升。反之則不會給經濟帶來多大變化,倒是有可能降低人均經濟數據。

說到人口,河南是全國戶籍人口最多的省份,更是中西部地區GDP體量最大的省份,但是不論人均收入、人均GDP、商業繁榮度都比不過湖北,甚至比不過湖南。所以說人口對於經濟固然重要,但未必是絕對因素。主要還是基於城區人口以及資本流動性的提升來看待對經濟的影響。


城市發展報告


現在貴州人口規模是3600萬,GDP總量是1.68萬億元。貴州的人口規模在南方省份來說算是比較少的,大部分南方省份的人口都在四五千萬以上。為什麼那裡的人口那麼少?既有自然環境的原因也有經濟的因素。那裡的環境容量和經濟水平只能存在這麼多人口。

如果貴州人口增加到6000萬乃至8000萬,那麼他的經濟會變成什麼樣呢?是會變好還是變壞?個人更傾向於後者。

首先,貴州地處雲貴高原,生存和發展的自然的條件並不算太好。“地無三尺平,天無三日晴”說的就是貴州的地理環境。在這種環境之下,能夠承載三四千萬人口就已經相當不錯了。如果在這種環境之下,人口達到六七千萬,自然環境是承受不了的。最重要的就是耕地資源嚴重不足,會導致糧食短缺。

其次,貴州的經濟水平不高,尤其是沒有大型產業。要養活那麼多人口,除了要有優渥的自然環境因素之外,還需要一個不錯的經濟規模。人除了要生存還要發展,生存靠自然因素,發展就靠經濟因素了。在古代,貴州是我國最窮的地區之一。窮的原因,就是物產不豐富。糧食、食鹽、布皮、鐵器都不夠,怎麼養活那麼多人口?

如果簡單的認為增加人口就能使得經濟水平更高的話,世界上所有的國家要想富裕的話,就拼命生孩子就夠了。實際上是,全球大多數人口大國,基本都是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相反,那些人口中等甚至較小的國家,很多已經成為發達國家了。比如加拿大、澳大利亞、冰島。

所以如果單純的認為增加人口就能獲得經濟產出的話,那是農業社會的觀點。工業社會並不如此。在工業社會,生產率才是決定一個經濟體富不富裕的最根本性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