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被炸死後,日本首相和陸軍大臣為何趕緊辭職下臺?

玩轉智能


民國大部分軍閥的背後都有帝國主義勢力扶持,直係軍閥的背後是英美兩國,皖系軍閥和奉系軍閥的背後是日本。

在張作霖被炸死之前,日本人和張作霖曾經有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合作。郭松齡叛變的時候,張作霖假裝許諾給日本人特權,日本人相信了張作霖的許諾,幫助張作霖擋住了郭松齡的部隊,為張作霖翻盤贏得了時間。然而在郭松齡叛變平定後,張作霖沒有兌現這些承諾,日本人多次派遣大使找張作霖交涉,張作霖是一個外交高手,他把日本人耍的團團轉,始終沒有讓日本人佔到一點便宜。

張作霖的狡猾激起了日本少壯派的極度不滿,少壯派是日本軍隊裡面的狂熱分子,他們的侵略野心十分的大,做事從來不考慮政治影響。在張作霖遇害之前,北伐軍已經進攻到了華北,日本國內還沒有做好侵略中國的準備,這時候的日本非常需要張作霖活著。因為只要張作霖活著,奉軍就仍然是一股強大的勢力,北伐軍就無法完成國內的統一。

日本一直都有侵略中國的野心,他們最想要看到軍閥們打的你死我活,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和平。

假如張作霖不死的話,那麼以張作霖的梟雄作風,在奉軍退回東北後,張作霖肯定要重新整軍再戰。東北是民國時期的重工業基地,憑藉著工業上的優勢,張作霖肯定還有機會再次出關。張作霖和北伐軍拼個兩敗俱傷,恰恰又是日本人最願意看到的事情,因此對於日本人來說,殺死張作霖絕對是一次錯誤的行為。

張學良晚年回憶張作霖遇害的時候,曾經評價說:日本人希望我們繼續打內戰,但是日本人又痛恨他(張作霖)。因為張作霖活著對於日本人沒有多少壞處,張學良一直都不明白日本人為何要殺死張作霖。實際上暗殺張作霖的命令並不是日本首相和天皇下達的,而是一群日本關東軍軍官繞開陸軍部,私下密謀實行的這場暗殺。

1928年6月4日,皇姑屯上方傳來了一聲巨響,一代梟雄張作霖被炸死在皇姑屯。事後日本陸軍部查明瞭事情的真相,田中內閣想要審判殺死張作霖的兇手,張作霖遇害前是北洋政府的領導者,殺死一個國家的領導者,已經違背了當時的《國際法》。田中內閣審判兇手的提案遭到了陸軍部的反對,陸軍部不承認日本關東軍殺人,田中內閣不堪壓力,只能放棄了審判暗殺張作霖的兇手。

張作霖遇害之後,張學良從前線回到瀋陽,日本人派出代表找張學良交涉,想要讓張學良領導東北獨立。張學良拒絕了日本人的拉攏,公開宣佈東北易幟,國民政府形式上統一了全國。關東軍之所以殺死張作霖,主要目的是為了讓東北混亂起來,然後關東軍趁機侵佔東北。然而張學良順利接管了張作霖的地盤,並且公開宣佈東北易幟,打破了關東軍侵佔東北的設想。

在這種背景下,日本的首相和陸軍大臣先後辭職謝罪,殺死張作霖的幾個主謀也都受到了處分,不過在侵華戰爭爆發後,這些人又重新被重用。


歷史總探長


張作霖是當時的中國元首,刺殺一個國家元首的行為,觸犯了國際法、戰爭法則等等,在輿論上處於劣勢,在張作霖被刺殺後,東北易幟,使得日本軍政各界譴責追查殺害張作霖的真兇,田中內閣政府因此垮臺。

說起這件事,很多人都覺得非常的蹊蹺,當時張作霖可以說是中國合法的首腦,而日本關東軍在沒有通過日本本部許可的條件下,率先對張作霖下手,事先沒有準備好太多的輿論工作,直接導致當時參與此案的很多日本人被迫下野。張作霖為何被炸死以後,日本首相和陸軍大臣趕緊辭職下臺,這是肯定的,刺殺國家首腦,這是赤裸裸的侵略行為,日本田中內閣太明白其中的道理了,因此,被迫辭職,直接導致田中內閣垮臺。

前有狼,後有虎,張作霖還是上了那趟慈禧太后的專用列車

這場震驚中外的刺殺事件,是由日本關東軍高級參謀河本大作一手策劃的,由秦真次、土肥原賢二、村岡長太郎等特務機關一手執行的刺殺行動。

  • 這場刺殺行動的背景

當時國民政府正準備對張作霖進行討伐,軍隊已經到達京津地區,身在北京的張作霖下發撤退命令,跟隨他多年的部下都要回到奉天。

而為此,日本在青島也派出了大量兵力,希望可以幫助張作霖,而張作霖並沒有領情,直接向會談的芳澤下了逐客令。

不能為我所用,日本人想更快的政府東北地區,當時的關東軍參謀河本大作策劃在張作霖返回東北的時候,在路上下手,殺掉張作霖。

  • 過程

1928年6月3日晚6時,張作霖離開北京,乘坐專車準備回到東北。

據當時的情報,日本確實有刺殺張作霖的企圖,但是防不勝防,最終還是在皇姑屯,上演了悲情一幕。

4日清晨5點左右,當專車通過京奉鐵路和南滿鐵路交叉處的三洞橋時,日本關東軍東宮鐵男按下炸彈按鈕,當即,張作霖被炸,後來,奉天省長趕來的時候,張作霖已經斷氣,但是,秘不發喪。

  • 結果

對於日本首相來說,炸死中國首腦,這可是要讓日本人和奉天百姓為敵,這不是他所希望看到的,剩下的只有武裝侵略一條路可以走。

因為國際局勢,政府希望能夠緩和當時的局勢,首相田中義一被迫辭職。而當時最主要的,還是政府對於軍隊的管控能力不夠,乃至日本軍國主義漸行漸遠。

從張學良到東北之日起,這筆血債就已經結下了。東北易幟是什麼概念,就是東北永遠不會獨立,是中華民國的一部分。

日本人想把東北從中國的版圖中抹殺,東北的百姓不會統一,數十萬東北軍將士更不會同意。

服從中央,東北易幟,是最好的選擇。

文/小雪歷史微鑑,古事新說,快意江湖!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的點點關注。

小雪歷史微鑑


張作霖遇害身亡的時候,日本內閣首相叫田中義一,田中義一曾經擔任過日本陸軍大臣,他在對外策略上提出了“滿蒙分治”的口號。“滿蒙分治”就是要把東北和蒙古從中國劃分出去,田中義一的這一主張需要一個代理人來實施,而這個代理人的最佳人選就是張作霖。在張作霖還是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的時候,田中義一曾經在日本軍隊的槍口下救出了張作霖,因此可以說田中義一對張作霖有救命之恩,兩個人私下裡的關係也非常好。

田中義一上臺的時候,英美兩國支持的蔣介石北伐軍已經取得了絕對的優勢,田中義一內閣一方面要求張作霖退回東北,另一方面則積極策劃“滿蒙獨立”,想要讓張作霖在東北地區建立獨立的國家。,以便於日本對東北進行控制。張作霖一方面想要獲得日本人的援助,另一方面又不願意當漢奸,因此張作霖始終沒有答應田中義一的要求。

在郭松齡叛變的時候,張作霖就曾經答應給日本人很多特權,但是在郭松齡叛亂平定後,張作霖又採取了“打太極”的方式,對於這些許諾既不承認也不反對,讓日本人感到十分的無奈。張作霖的狡猾激起了很多日本少壯派的不滿,特別是日本關東軍的一些軍官更是想要殺死張作霖。日本關東軍曾經想要把張作霖的奉軍繳械,但是無奈張作霖在東北有幾十萬大軍,日本關東軍的人數只有東北軍的1/10左右,雙方在裝備上的差距並不大,因此日本關東軍並不敢輕舉妄動。

在這種背景下,日本關東軍便想要繞開日本內閣和陸軍部,直接將張作霖殺死。在日本關東軍策劃殺死張作霖的時候,田中義一併不知情。1928年關東軍在皇姑屯將張作霖炸死,田中義一聽到消息後十分的憤怒,想要處置日本關東軍的軍官。而日本天皇和陸軍大臣則否認日本關東軍的軍官暗殺了張作霖,田中義一隻能更改的報告,為日本關東軍的軍官進行開脫。早就對田中義一內閣不滿的日本天皇藉口前後報告自相矛盾,將田中義一趕下臺,田中義一被罷免後,日本陸軍大臣也被迫辭職,就這樣張作霖遇刺案最終不了了之。


軍武小咖


其實沒有那麼快,皇姑屯事件發生都一年多了日本首相田中義一才辭職下臺的,不過他的下臺確實於這次事件有直接關係,其中曲折請聽吐槽機慢慢道來。

皇姑屯事件背景——受挫的殖民擴張

從本質上說上個世紀20年代我國的軍閥混戰應該算一種代理人戰爭,那幫軍閥雖然多少都知道點民族大義,但個個離不開外國勢力的支援。比如1924年割據初期的時候,奉系身後是日本,直系身後是歐美,國民革命軍則有蘇聯支持。

但是隨著勢力消長,外國勢力的支持也混變化,1926年張作霖出關的時候取得了歐美、日本的支持。出關後他進展神速,很快成為中國名義上的元首。但這個頗有點民族主義情結的軍閥卻開始對日本陽奉陰違,不太想出賣主權利益。

到了1928年4月,常凱申隊長再次起兵北伐,和奉系軍閥打成一團。在山東鬼子甚至親自下場製造了濟南慘案,於是明白事兒的常隊長下令北伐軍繞開山東,同時引來歐美各國干涉,最後又發表了不會進攻東北的演講,確實刀切豆腐兩面光,誰都不往死裡得罪。

皇姑屯時間背景——總歸要侵略的兩派

自覺權益受損的鬼子在這個時候分成了兩派,以關東軍為代表的急侵派主張直接繳械東北軍,強行佔領東北。反正張作霖也不聽話,與其找代理人那麼麻煩,還不如自己搶地盤划算。

而以首相田中義一為代表的緩侵派則認為中國民族主義運動已經開始興起,此時日本不宜直接下場,還是用代理人的方式徐徐圖之穩妥。於是田中否決了關東軍的提議,還借給張作霖一筆貸款維持軍需,當然,貸款是有代價的。

然而張作霖並沒有抵擋住北伐軍的進攻,鬼子這筆投資又打了水漂,於是關東軍內以河本大作為首的激進派決定刺殺張作霖。以此打亂東北軍的指揮系統,大範圍製造混亂,為直接入侵製造條件。

事件過程

1928年6月3日,覺得打不過北伐軍的張作霖向常凱申通電求和,並於當晚乘坐火車離開北京,準備返回瀋陽。行前他幾次故佈疑陣,變換登車時間,希望能夠確保安全,哪知早把東北軍滲透成篩子的鬼子根本瞞不過。


6月4日凌晨5點30分左右,專列行駛到瀋陽三洞橋附近時被炸燬,張作霖被甩出車外身受重傷,被人抬回大帥府後於21點30分去世。但老辣的張作霖並沒給關東軍任何機會,帥府一直秘不發喪,等到了張學良迴歸。

河本大作等人最失算的地方在於低估了刺殺事件的影響力,一國元首被公然刺殺不止震驚了國內,連海外各國都被嚇懵逼了,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東北。而且這幫傢伙事前沒有通知日本內閣,首相田中也完全處於懵逼狀態。

洶湧的餘波

其實在河本大作制定暗殺計劃的時候也想到了找個背鍋的,他選擇的正是常凱申上將,反正你們正在打仗,出這損招也正常。所以他們找來了三個大煙鬼穿上北伐軍的衣服,扔在了鐵路邊,想著爆炸時一起炸死,栽贓工作就算完成了。

可萬萬沒想到其中一個大煙鬼命大,在爆炸中幸運的活了下來,直接去找到張學良把這事兒捅出去了。憤怒的小六子徹底斷絕了跟鬼子的合作,開始著手準備易幟統一,鬼子等於偷雞不成還蝕把米。

而事件真相的調查也在國際關注下展開,田中義一就此成了鑽進灶坑裡的耗子。最開始他想借這個事情打擊關東軍,主張嚴懲相關人員,奈何扯不過人家陸軍,去昭和添黃那邊也被噴了一臉口水,讓他重新調查。

折騰了幾個月後他又去找添黃彙報,這次他還是想懲罰相關人員,只是程度輕一些。這貨告訴添黃雖然沒有確鑿證據是關東軍乾的,但是那畢竟是他們防區,還是得負點責任的,好歹給國際輿論點交待。然而添黃表示“這和你之前說的有區別嗎”?言下之意就是這點責任也不認。

苦逼的田中只好又出去折騰了幾個月,然後再次去找添黃,這次他表示暗殺是北伐軍做的,咱們沒啥責任。然而添黃那孫子又說“之前你為啥說我們有責任”?據說田中當場就哭了,沒有這麼玩人的吧?

被在野黨、關東軍加添黃三大傻鳥夾擊的田中義一終於瘋了,這貨在1929年7月2日提出辭職,回家玩蛋去了。可是那幫更瘋的鬼子明顯不準備放過他,當年9月份他突然死翹後,在東京流行起一個傳言,相傳前首相大人以65歲高齡與三俗少女裸身狂歡,最終因馬上風而爽死,當真可喜可賀......


總結起來吧,當時鬼子首相下臺雖然跟皇姑屯事件有一定關係,但並不是主要原因,本質上他的辭職原因是鬼子國內的急侵派壓倒了緩侵派,不代表他們良心尚存。至於陸軍大臣白川義則,這貨完全是因為首相辭職自動下臺好嗎?跟皇姑屯事件更沒關係。


歷史吐槽機


張作霖是民國時期,最著名的大軍閥,被稱為東北王,巔峰時期成為海陸空軍大元帥,進駐北京,統轄全國,手下數十萬士兵,更實在東北興建兵工廠,開採挖礦,興建鐵路,一方面不得不依靠日本人,另一方面又與日本人鬥智鬥勇,積極維護國家統一,但是最後被日本軍國分子炸死,那為什麼炸死張作霖後,日本首相跟陸軍大臣要趕緊辭職下臺呢?

張作霖命喪皇姑屯

日本一直對中國的東北三省存有覬覦之心,東北的鐵路、礦產、肥沃的土地,以及幅員遼闊的大地,都讓本土資源貧乏的日本心裡充滿了無限的嚮往。而當時在東三省的關東軍只有幾萬人,無法掌控龐大的東三省,於是,他們扶持了張作霖,本以為張作霖會甘心的聽命於他們,但是在日本人給張作霖建好兵工廠,學校,挖礦場,鐵路等讓張作霖的人翅膀硬了以後,他們發現,張作霖不聽話了,無論關東軍以什麼接口,什麼方式,想要控制張作霖,取得東三省的掌控權,張作霖都不會讓他們得逞,於是,關東軍內幾個狂妄分子河本大作,土肥圓等人,

沒有請求命令,直接準備搞死張作霖,然後再找一個聽話的親日分子來代替張作霖的位子,便於掌控,於是在張作霖由北京返回關內豐田的火車上,預先埋好的400斤炸藥,將張作霖炸死。

日本首相和陸軍大臣趕緊下臺

因為關東軍的這次行動並沒有事先請示,日本作戰部,軍部,甚至是日本天皇都不知道,但是由於炸死張作霖這一消息迅速擴開,引得國際輿論大熱。而當時日本陸軍部和政治黨派之間的矛盾也由來已久,所以這件事一發生後,日本的其他黨派實力就集中向日本軍部,以及內閣發難,矛頭首先直指河本大作,但是由於當時軍部很多都是狂熱分子,很多都支持河本的做法,所以內閣不得不出來替河本開脫,但是一眼就被政敵識破,當場揭露,所以為了平息輿論,

日本首相趕緊辭職下臺,而同時,由於當時日本在國際輿論中也口誅筆伐,為了平息輿論,不讓自己處於被動狀態,所以不少陸軍大臣也相繼下臺。


丫丫說史


1928年6月4日,張作霖乘坐的火車在經過皇姑屯時,被日本關東軍埋下的火藥炸翻,張作霖也在這起事件中身亡。

當這起由關東軍高級參謀河本大作策劃的謀殺事件,傳回日本國內後,日本首相田中義一十分震怒,他接連感嘆:“一切都完了”。

“陸軍幹出這種事來,將使我們的一切計劃化為泡影!”

同樣震怒的,還有昭和天皇,天皇在意的當然不是張作霖的死,而是誰未經他許可,就擅自策劃了對張作霖的刺殺。

1、出人意料的結局

昭和天皇的憤怒配上首相的憤怒,兩人下定決心要徹查此事,好找到是誰膽子這麼大,敢做這種事情。

調查出來的結果,讓田中大為吃驚,竟然是關東軍高級參謀河本大作一手策劃。

田中很憤怒,他向天皇報告了這件事,並且表示一定會對河本軍法處置。

但田中這個舉動碰了石頭,陸軍中少壯派板垣徵四郎、東條英機、土肥原賢二等人,加上陸軍大臣白川義則及陸軍上層人物荒木貞夫聯名反對田中的提議。

面對這些位居陸軍高層的實權派,田中慫了,他選擇了妥協。

於是,在第二次給天皇的上書中,田中寫到:此事和陸軍無關,是南方革命軍乾的

昭和天皇這下子更生氣了,你是把我當傻子吧,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操作真實秀。

感覺被田中當成傻子的天皇,把怒火發洩到了田中身上,1929年7月2日田中被迫辭職。

2、田中和張作霖的關係

田中義一和張作霖之間,是救命恩人、朋友和合作夥伴的關係,同時張作霖也是田中策劃從中國分裂東北、蒙古的重要棋子

1904年,日俄戰爭期間,張作霖和田中義一都還未成長起來時,張作霖率領的土匪被日本人抓住了。

由於當時正處於日本的國運之戰時,日本很敏感,把張作霖當做了俄國探子,打算槍決示眾。

危難關頭,是時任陸軍參謀的田中義一向福島安正少將求情,才保住了張作霖的性命。

兩人自此之後,多次合作,關係融洽。

誰也不知道,僅僅二十年,張作霖就成了東北王,手握三十萬大軍,坐擁中國最先進的兵工廠,硬是讓日本在東北限制住了。

按照田中義一的佈局,他試圖拉攏說服張作霖,幫助自己完成分裂任務,所以河本大作的行為讓他覺得自己理想破滅了。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將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


腦洞趣味歷史


1928年6月4日,由於前線戰事緊張,張作霖被迫退往奉天統籌大局,在返回奉天的路上,正是經過皇姑屯這一段時,鐵軌突然發生爆炸,與張作霖同車的人不少當場死亡,即使是張作霖,也在爆炸中僅剩一口氣。

如果仔細分析當時日本方面局勢的話,就能發現,其實日本內閣一直都不太想要與中國開戰的,日本內閣的想法是韜光養晦,先發展。與此同時,日本方面的激進派則持有完全不同的意見,日本激進派主戰,希望通過戰爭侵略中國,甚至將爪牙伸到整個亞洲大陸。

從表面上看,之所以會出現陸軍大臣以及內閣首相下臺這種情況,原因無他,主要原因便是日本不同黨派之間的政治鬥爭。

彼時的張作霖,作為奉系軍閥的頭領,已經佔據了北京,可以說,在中國範圍內,張作霖絕對是數一數二的風雲人物,但張作霖再是風雲人物,也不過是中國軍閥之間的事情而已,對於日本人來說,張作霖只不過是和平侵略中國的一個傀儡而已,儘管是個傀儡,但張作霖卻也一天比一天不聽話。

張作霖之所以能夠成為東北王,這與日本人在其背後的大力支持不無關係,直奉戰爭日本人曾經給過張作霖巨大的幫助,郭松齡反奉時,若非日本人的大力幫助,或許張作霖都可能挺不過去。對於日本人來說,張作霖雖然在中國位高權重,但也在他們的控制之中。

炸死張作霖的行動,並非日本內閣方面下的命令,而是關東軍中主戰派的擅作主張,作為實施者的河本大作,更是如此,其實無論是這一次張作霖被刺殺,抑或是後來的九一八事變,都有關東軍自作主張的意思。

彼時的日本首相,田中義一,當即向天皇提出了不滿,提出這件事是軍部的擅作主張,但後來迫於國際上的壓力,田中義一又表示並不知道到底哪一方勢力才是這件事背後的始作俑者。

因為這件事,盛怒的日本天皇直接將田中義一與日本陸軍高官紛紛下放,明面上是日本天皇迫於國際上的壓力,被迫將這些人下放,實際上,下放他們也是天皇的手段之一。

有人說河本大作刺殺張作霖其實就是昭和天皇暗中指使的,不管真相如何,這件事以後,日本高層又一次大換血,激進派的勢力更加強大,一直到1936年廣田內閣上臺,日本正式法西斯化。


魏青衣


1927年4月17日,日本陸軍大將田中義一組建了政友會內閣,田中義一兼任外務大臣,陸軍大將白川義則為陸軍大臣。田中義一一上臺就召開了東方會議,提出了所謂的“田中奏摺”。田中義一的其中一步就是侵佔中國的東北。



東北是奉系軍閥張作霖的地盤,日本政府的目的是扶持傀儡政權張作霖,使其控制中國東北。但是張作霖明裡答應,暗地裡卻不合作。而日本軍人卻主張幹掉張作霖,從而武裝佔領中國東北。在這種情況下,日本關東軍中的激進派軍人河本大作親自策劃了炸死張作霖的皇姑屯事件。


日本首相田中義一向日本的昭和天皇報告說製造皇姑屯事件的犯人為日本軍人。首相田中義一的做法很快得到了批評,認為陸軍出身的田中義一不為日本軍人說法。迫於日本軍人強大的壓力,田中義一推翻之前的報告,並報告日本昭和天皇,皇姑屯事件的真正主謀不是日本軍人。

田中義一兩次報告的巨大出入,激怒了日本天皇。日本天皇的震怒對於田中義一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以田中義一為首的內閣並沒有維持多久就垮了臺。


歷史軍魂


導讀:這個問題非常有欺騙性:其實雖然日本首相和陸軍大臣辭職下臺和張作霖被炸有點關係,但是主要原因還是日本統治集團高層的顳部紛爭造成的。說白了,就是日本天皇以這個為藉口和理由對當時的首相田中義一和陸軍大臣解職。

張作霖被炸的歷史背景

首先咱們現說說張作霖,如果咱們聽過單田芳老爺子的《亂世梟雄》那麼我們基本就知道張作霖從幹保險隊的時候就和日本人有接觸。當然那個時候是日俄戰爭前後,日俄雙方都需要當地的大小土匪武裝幫助自己控制地方。

當然隨著張作霖的步步高昇,日本也加大了對他的拉攏和資助。其實這個時候的日本估計資助的也不是張作霖一個人,這跟現在的風投類似。多方下注,如果有一個能做大就有機會從中獲益。但是張作霖多精明,如果不是必要基本都是把日本人的糖衣吃進去炮彈吐出來。並且嘴上一個勁的應承,就是不賣國。

當張作霖經過直奉大戰坐上北洋海陸空三軍大元帥的時候,日本加大了對他的壓迫。尤其是在在北京,日本公使希望他接受日本在東北開礦和修鐵路的特權。張作霖雖然作為軍閥辦過很多壞事,但是堅決不賣國。日本首先田中義一和張作霖死角還是不錯的,況且在兩次直奉戰爭以及郭松齡叛亂的時候日本人都給了張作霖巨大的支持。所以田中滿以為張作霖會答應日本的條件的。但是當張作霖坐專列返回奉天的過程中,在皇姑屯被日本關東軍中的激進派軍人河本大作炸死。


皇姑屯事件後續

其實這次炸死張作霖並不是日本官方的行動,日本二戰前盛行下克上的傳統。那就是現幹了再說,河本大作就屬於這種情況私自所為(也有人說河本大作是日本天皇的人)。總之張作霖被炸死之後,情況並沒如同他們之前的設想東北陷入崩潰。反而是少帥張學良迅速接管東北,並在之後易幟。

先說張作霖被炸死以後,輿論濤濤。日本做了事情卻沒有收到預計的效果。日本天皇下令調查,結果首相田中義一很憤怒提交的報告說是日本陸軍中的關東軍負責策劃實施的。你也許覺得這個名字耳熟,沒錯這個老鬼子就是那個提出以朝鮮為跳板,先佔領滿蒙再佔領中國的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摺的起草者田中義一。他認為是日本關東軍壞了他的事,所以向天皇告狀。


日本陸軍對田中首相非常不滿,說這不是他們陸軍乾的,是河本大作自己的行為。也有一種說法是河本大作的後臺很硬,涉及到日本關東軍的高層甚至是日軍國內的高層。田中這下坐蠟了,究竟處理不處理河本大作,如何處理都成了問題?沒有經過天皇授權發生了這麼大的事情,天皇火冒三丈。相當於田中加在了陸軍和天皇之間,兩面為難?


由於日本陸軍在那個年代勢力非常大,所以田中義一就再次提交了內容不同的報告。這下天皇火了,你這改來改去的究竟是怎麼回事啊?日本首相田中義一和日本陸軍大臣先後辭職。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歷史縱橫帝


“皇姑屯事件”爆發的時候,日本的首相是陸軍大將田中義一。田中義一是十分支持日本侵佔中國東北的,但是他的做法不是利用武力,而是想通過控制張作霖來實現。在最開始實施這個計劃的時候,田中義一將此事報告給了昭和天皇,昭和天皇對此是持同意態度的。

當時的東北情況複雜,各種勢力糾結在一起。作為東北實際的統治者,張作霖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也出於名族大義,他一方面在表面上同意與日本合作,一方面在暗地裡處處阻擾日本的計劃,甚至最後騙了日本人大筆的經費和物資。

張作霖的做法當然使日本軍中的激進分子十分不滿,這些激進分子一向是以武力佔領東北作為首選,所以他們對於田中義一的做法十分不滿。在這些激進分子當中,關東軍高級參謀河本大作有著與田中義一完全不同的想法,在田中義一謀劃控制張作霖的時候,河本大作已經開始制定計劃刺殺張作霖,從而迫使日本政府使用武力佔領東北。

1928年6月4日,“皇姑屯事件”爆發,聽聞消息的田中義一嚇得說不出話,他知道一切都完了,他也知道這意味著日本軍中已經公然開始對抗他了,這對於作為陸軍大將的他,無疑是沉重的打擊。田中義一將此事彙報給天皇,天皇對他很不滿,認為他首尾不一,有欺君的嫌疑,於是把他從皇宮趕了出去,還告訴他以後不想再見到他。

就這樣,田中成為了兩頭受氣的老鼠,軍中無法控制,天皇也對他不信任,他只要辭職下野,不久之後鬱鬱而終。可以說,河本大作的一包炸藥,炸掉了張作霖和田中義一兩條人命,也讓日本激進主義逐漸得勢,加速了侵略東北的步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