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臨滄雙江勐庫鎮——藤條茶之美

走進雙江縣勐庫鎮,在許多村寨的古茶園可以看到一種形態很奇特的古茶樹,這種古茶樹葉片非常少,主幹和岔枝裸露可見,岔枝上長著幾十根甚至上百根又軟又細長的細細藤條。這一根根細藤的下端也是裸身無葉,只有藤條頂尖長著幾個嫩芽和幾片嫩葉,整棵茶樹看上去帶有一種柳樹般低垂的姿貌。雙江人將這種樹上盡是長藤而葉片很少的茶樹稱為藤條茶。

走進臨滄雙江勐庫鎮——藤條茶之美

雙江的藤條茶是靠人工培養出來的。藤條茶的樹形要經過很多年細心的修整留採才能長成,經人工修整的藤條每年上升4-5寸,年歲越久藤條越長。茶樹成排成行時藤條相搭相纏形成篷網狀,而單株茶樹藤條短的遠看形如一巨大的鳥巢,藤條長的則似柳樹垂飄,風吹來時細藤搖甩,於是又得一美稱:會跳舞的茶。

走進臨滄雙江勐庫鎮——藤條茶之美

其實培養藤條茶不容易,茶農需要有匠人之精工和對茶樹年復一年的守護採能獲得成效。每年初春,茶樹開始發萌,茶農首先要對茶樹進行修整培養,必須將每條藤條的中下段的殘葉、包衣清除抹去,僅僅留枝條頂尖部發出的幾個芽孢,這種修整的目的是讓茶樹的養份都輸送給頂端的芽頭,預整修培後約一個月,待茶樹大發,頂端的幾個芽頭長開後各自成一簇表,每一簇上都有幾片嫩葉託一芽頭,每個芽頭都圓實肥碩,茶農採摘時頭春只採一芽一葉,大芽葉先採下,小芽葉第二輪再採摘。這種留採的方法產量很低,但採下的鮮葉又嫩又規整,無老梗老葉,曬乾後一個個芽頭茸毛厚密,顏色銀亮,壓制成餅餅面銀光閃爍,做成沱茶外表盡嵌銀絲,美崙至及,人見人愛。

走進臨滄雙江勐庫鎮——藤條茶之美

藤條茶樹的修培採養的方法是漢人發明的,雙江勐庫公弄得布朗族大寨和小戶賽拉祜族大寨都沒有這種採養方法。古人為什麼要將茶樹培養成藤條狀,找不到起因,但是有當地的茶農說,藤條茶樹不長蟲,因為茶樹葉片少,枝條間有空隙,太陽光可以照射到每根藤條與枝叉,那些幾十年上百年的茶樹,樹高藤長,開春前風很大,山風吹來,藤條搖晃不停,小蟲就站不住樹上,所以藤條茶樹成山成片的也不發生蟲害。

走進臨滄雙江勐庫鎮——藤條茶之美

古人的智慧不可低估,一片藤條茶園,不僅帶有園林藝術之美,還有生態平衡相互調和的理念在內,藤條茶是茶中的奇葩,值得研究的東西還很多,期盼有更多的茶人,學者們來關注。

比較有名的藤條茶有昔歸、壩糯、忙糯。

走進臨滄雙江勐庫鎮——藤條茶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