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第一橋,萬里之路,始於此橋

去過成都的人一定會對流經成都市區的錦江印象深刻,成都是一座因水而起的城市,江水潤澤天府,也造就了這裡一年成邑,二年成都,錦江就是成都市區最重要的一條河流,也是成都市區最美的一條河流。有河就有橋,據清末的《成都通覽》記載,當時成都城區有名可考的橋樑有近二百餘座,現在由於交通發展迅速,成都市區橋樑的數量比起清末時期更多了不少。但是你知道被稱為“成都第一橋”的橋樑是哪一座嗎?


成都第一橋,萬里之路,始於此橋

成都萬里橋位置圖


成都第一橋,萬里之路,始於此橋

清朝末年的萬里橋老照片

現在成都有名氣的橋太多了,九眼橋、安順廊橋、磨子橋、平安橋、玉帶橋,每一座橋都有一幅優美的畫面,向世人展示著成都美麗的風光,尤其是九眼橋附近的安順廊橋更是成為了成都的標誌性建築,但是這幾座橋都稱不上成都第一橋,成都市區歷史最悠久的一座橋就是現在老南門附近的南門大橋。


成都第一橋,萬里之路,始於此橋

九眼橋


成都第一橋,萬里之路,始於此橋

夜晚的安順廊橋


成都第一橋,萬里之路,始於此橋

白天的安順廊橋


2019年春天在四川大學培訓學習時,我在達到成都的第一天就去了南門大橋。當然並非特意去參觀南門大橋,而是在新南門附近的賓館去錦裡的路上遇到了這座成都歷史最悠久的大橋。

南門大橋只是現在的名字,歷史上它一直被稱為萬里橋,更早的時候,它還叫過七星橋,每一個名字的背後都有一個有趣的故事。據說南門大橋的歷史要追溯到戰國時期,當時修築著名的都江堰的水利專家李冰最早修築了這座石橋,為了對應天上的七星,李冰一共在錦江上修築了七座石橋,位於南門的這座橋為七星之首,故名長星橋,因為長星橋的南邊有一個叫篤泉的湖泊,所以當地人也把這座橋叫做篤泉橋。到了四百多年後的三國時期,長星橋已經成為成都南門外最繁華的的水陸碼頭和交通要口。我們都熟知的蜀漢丞相諸葛亮在送別費禕出使東吳時曾在此設宴,臨分別之時對費禕說“萬里之路,始於此橋”,於是後來人們便把長星橋叫做萬里橋。


成都第一橋,萬里之路,始於此橋

萬里橋簡介


成都第一橋,萬里之路,始於此橋

現在的南門大橋


萬里橋在清順治三年(1646年)毀於兵火,二十年後的清康熙五年(1666年)重修萬里橋,在橋上曾建有樓亭一座用於遮蓋石橋,在橋頭刻有“武侯餞費禕處”,橋身上還有當時的成都知府冀應熊題寫的“萬里橋”三字。乾隆五十年(1785年)四川總督李世傑主持修繕了萬里橋,並將其改建為七孔拱橋,光緒年間蜀中紳士馬長卿對萬里橋再次進行修繕。到了清朝末年,萬里橋橋頭南立有一塊石碑,上面刻有四川總督趙爾豐題寫的“萬里橋”三字。到了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為了方便通行,當地政府將七孔拱橋改建成為混凝土平面的橋樑,1995年因為府南河改造,原來的鋼筋混凝土平面萬里橋被拆除,在原址之上重修建造了一座鋼筋混凝土高架橋,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南門大橋。


成都第一橋,萬里之路,始於此橋

萬里號


成都第一橋,萬里之路,始於此橋

萬里號


成都第一橋,萬里之路,始於此橋

萬里號


和現在的九眼橋一樣,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南門大橋再也無法重現歷史上萬里橋的美麗,只有保留下來的一個“萬里橋”的名字供後人浮想它當年的傳奇。反而是南門大橋南面一座遊船模樣的建築成為了南門附近最受歡迎的打卡處。這棟被稱為“萬里號”的建築全長106米,高30米,與錦江之上的豪華遊輪幾乎一模一樣,這棟奇特外形的建築建成於2002年,很快就成為成都城南的標誌性建築,據說萬里號最初是一座餐飲酒店,可能是生意並不怎麼興隆,後來便改建成為茶府和足道的休閒娛樂中心。


成都第一橋,萬里之路,始於此橋

清朝末年的萬里橋老照片


錦江之上的萬里橋還曾是歷史上眾多文人歌詠贊嘆的一座石橋,這也讓萬里橋成為成都名氣最大的一座橋。曾在成都生活過的詩聖杜甫寫過“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里橋”,蜀中四大才女之一的薛濤薛洪度寫過“萬里橋頭獨越吟,知憑文字寫愁心”,有“詩豪”之稱的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寫過“憑寄狂夫書一紙,信在成都萬里橋”。對萬里橋詠歎最多的文人就屬於南宋的陸游了,離開成都前,好友崇慶府學教授譚德稱在萬里橋設宴送行,陸游寫了一首《臨別成都帳飲萬里橋贈譚德稱》詩贈與譚德稱,裡面有“成都城南萬里橋,蘆根蘋末風蕭蕭”,除了這一首寫萬里橋的詩外,陸游還寫過幾首關於萬里橋的古詩,比如《眉州披風榭拜東坡先生遺像》中的“萬里橋邊白版扉,三年高臥謝塵碲”,《感舊》中的“雕鞍送客雙流驛,銀燭看花萬里橋”,《晚步江上》中的“雕鞍送客雙流驛,銀燭看花萬里橋”等等。在這些詩人的筆下,曾經的萬里橋上有風蕭蕭中的蘆葦,有熙熙攘攘的行人,有銀燭煙花,還有傍晚的夕陽,或許所有的風景都不如江面上一座古舊的青石橋有畫面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