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裡端妃為何收養溫宜公主而不收養無人照顧的四阿哥?

文以韻之


為什麼皇后在後期要殺死齊妃收養三阿哥呢?三阿哥失勢後她又把目光放到了四阿哥、六阿哥身上呢?因為她想宮鬥,她想奪權,她想當太后!!但是端妃不想啊,她就想在宮裡有丈夫、有自己的孩子,這就夠了。



後宮裡要說誰真心愛皇帝,而且沒有所圖的,那肯定是端妃,她對皇帝的愛意都要從眼睛裡溢出來了,她前期要殺了年世蘭那是報仇,假如年世蘭不死,那麼她就會被年世蘭折磨死,而且華妃向來跋扈,年羹堯功高震主,年氏一族必須得死。她聯合甄嬛去掉華妃,也是解決了皇帝的一樁心病。

端妃本人是很喜歡溫宜的,她早前就對甄嬛說過,不過曹琴默這個人多麼狠毒,但是溫宜著實是可愛,她把自己陪嫁的項圈給了溫宜做禮物,在溫宜摔倒的時候抱住孩子,哪怕自己受傷,她對溫宜的呵護真是如同母親。

她早就看出來曹琴默的狠毒,因此也不排除鼓動甄嬛策反曹琴默,然後設計殺母奪女,這也不是不可能的。曹琴默那麼狠毒,在她看來不配為人母,溫宜和曹琴默在一起一定會學壞的。

而溫宜又從小深得皇帝寵愛,只要皇帝記掛著,不管多遠皇帝都能去看。來看溫宜的時候也增進了自己和皇帝距離,一舉兩得的事,為什麼不做呢?

為什麼當初皇帝要端妃送去那碗藥,除了端妃在王府與世無爭之外,還有一個原因:端妃也是將門之女。皇帝這波操作就讓端妃和華妃勢不兩立,如此一石二鳥,雍正這麼老狐狸怎麼會想不到?

端妃沉寂這些年,早就看清楚皇帝對年氏的忌憚,也明白為什麼當初要自己去給華妃端那碗打胎藥,端妃端妃,要是不端給年世蘭那碗藥,自己怎麼能被尊為妃?


皇帝的忌憚是對有軍功的將門忌憚,所以才不讓年世蘭生孩子,這件事情到端妃身上一樣適用,而且端妃也看清楚了,只有讓皇帝覺得自己人畜無害,才能和皇帝的感情跟進一步,因此相比於阿哥,端妃更傾向於收養公主。

四阿哥出身不好,看到四阿哥皇帝就會想起來那段醜事,自己酒後亂性寵幸宮女還讓人家懷孕,因為這件事,皇帝被自己的阿瑪責怪了許久,這麼不光彩而且帶有悲劇色彩的事情,皇帝儘量能不想起來就不想起來,為什麼還要把這個孩子天天擺在眼前呢?把他放在圓明園,也不讓覲見,已經算善待了!


入行娛樂


我們都知道,《甄嬛傳》裡溫宜公主是皇帝與曹貴人的女兒。曹貴人不是什麼好人,先投靠華妃,華妃失勢又想投靠甄嬛。在曹貴人沒了之後,端妃為什麼要收養溫宜公主而不是四阿哥呢?

第一:溫宜公主對皇位沒有繼承權。溫宜公主只是個公主,對於皇位沒有任何的繼承權。但是四阿哥就不一樣了,要知道清朝的和其他朝代不一樣,不是立嫡,也不是立長。因此端妃收養四阿哥政治風險太大。



第二:端妃是真的喜歡溫宜公主。溫宜公主生活在宮內,見面多;四阿哥在宮外,見面少。端妃自己不能生育,特別喜歡孩子,還把自己陪嫁的項鍊送給溫宜公主,看得出端妃是真心喜歡溫宜公主的。


第三:甄嬛的幫助。端妃體弱多病,皇帝又喜歡溫宜,按道理皇帝不會給溫宜讓端妃收養。但是皇帝也架不住甄嬛的耳邊風,就把溫宜公主讓端妃撫養。而甄嬛從此得到了端妃的效忠,這手段高明啊!端妃曾許諾為溫宜公主付出一切,其實是說給甄嬛聽的,表明自己的效忠。

至於那苦命的四阿哥,卻一鳴驚人,最終成為了皇帝。


小鎮月明


端妃這個可憐的女人,替雍正背了那麼多年的黑鍋,被華妃那個兇狠毒辣心如蛇蠍的女人像踏板一樣踩在腳下,肆意凌虐,活的生不如死,苟延殘喘。正是因為雍正心裡明白自己才是殺死華妃腹中龍胎的兇手,而又不得不委屈端妃暫受虛名,才會對端妃愧疚不已,所以千方百計保住她的性命,就是為了有朝一日可以加以補償。否則依著華妃那烈火性子早就將她五馬分屍,祭奠那個已經成形的男胎去了。


端妃真的是一個聰慧的有靈性的女人,第一次見到甄嬛,便知道甄嬛一定是年世蘭的剋星,也一定可以救她出火坑,幫她東山再起。所以主動出擊結交甄嬛,或許是緣分,兩人一見如故,十分投契。在華妃倒臺後,端妃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可以有出頭之日了,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那年世蘭的狗頭軍師曹琴默因為被皇上忌諱,暗地裡毒死了,所以就遺留下了溫宜這個玉雪可愛的小公主。

公主年幼,不能沒有母親照顧,所以皇上一定會把溫宜指給一位嬪妃,但是後宮沒有子嗣的女人多的很,不一定就會指到端妃頭上啊!這裡甄嬛就起到作用了:

一來是體恤端妃膝下無依,因為端妃曾經被年世蘭狠毒地硬生生地灌下了一壺紅花,溫實初曾經診斷過她的病症,說即使是華佗在世,她也不可能再生兒育女了。

二來大概也是因為溫宜對端妃有特別的好感,曾經在雪地裡萌萌地親了端妃了一下,這似乎也是母女緣分的前兆。所以甄嬛成人之美,竟然全力玉成了這件好事。


那麼,說完了端妃的前世今生,再回到題目當中,既然自己沒有孕育子嗣的可能性了,反正是要收養孩子作為依靠的,為什麼就收養溫宜,而不收養四阿哥呢?這個時候能不能別隻盯著端妃一個女人,還是那句話,後宮裡沒有孩子的嬪妃那麼多,比如那夭折了孩子的皇后,比如那一直沒有孩子的敬妃,四阿哥一個小孩子孤苦無依地在圓明園生活那麼多年,怎麼就沒有人去撫養他?

這自然離不開四阿哥那可恥的身世,他是一個相貌醜陋的宮女李金桂所生,當時還是康熙帝九子奪嫡,爭鬥激烈的時候,雍正因為和八爺堵氣喝醉了酒,便糊里糊塗地犯了這錯誤,還留下孽根禍胎,就是如今的四阿哥弘曆,因為此事被八爺引為笑柄,所以弘曆便成了雍正恥辱的印記。雍正最是一個心裡記仇,喜歡耿耿於懷又冷酷無情的人,他接受不了弘曆,可也不能殺了他以絕後患,一則虎毒不食子,二則也怕惹來非議。不得已的情況下,乾脆把他寄養在圓明園,眼不見心不煩。

看了四阿哥的身世,那個嬪妃敢那麼不要命地去收養他。收養了他,不就代表拿著這個恥辱的印記來皇上面前羞臊皇上一般? 甄嬛先時因為憐憫之心和弘曆來往甚密,不是也被敬妃明示勸導過嗎?就連皇后宮中的剪秋因為惻隱之心,也曾經勸過皇后宜修把四阿哥收到身邊,好做將來的依靠,而宜修以皇后的地位,和皇上多年的夫妻情分,都沒有這個把握,可以保證不觸怒雍正。所以,誰還敢為了這個卑賤的孩子去觸怒龍威呢? 大概也只有甄嬛有這樣的好本事了,雍正在失去甄嬛三年之後,受盡了相思之苦,終於明白甄嬛對自己的意義,所以為了甄嬛,他竟然願意捐棄四阿哥那段恥辱,讓他名正言順的成為甄嬛的孩子,加以疼愛。


說到這裡,那題目中的端妃收養溫宜而不收養四阿哥的原因就很明瞭了,她也和其他嬪妃一樣,不敢去犯皇上的大忌。 而且,即便弘曆沒有這樣恥辱的背景,是個普通的沒有親生母親的皇子,恐怕端妃也接受不了收養一個男孩兒吧!何出此言?她身受重病,而且年老色衰,能侍寢爭寵的機會都特別少,她現在在宮中唯一的根基就是雍正對她多年的愧疚之情,所以,她已經沒有可以像皇后和甄嬛那樣爭權奪勢的能力了,這種情況下,收養一個男孩子,就有繼承大統的可能,可是她這個養母又沒有可以爭奪儲君的能力,拿什麼來保護孩子,而且連自身也有可能跟著遭殃,那皇后慣用的手段就是殺母奪子,實在不行就母子俱損。所以,端妃埋藏在陰影之下好不容易敖出了點頭,何必再讓自己捲入腥風血雨當中呢! 所以,她能夠收養溫宜公主,母慈女孝,共享天倫就已經是她很大的福氣了,至於四阿哥,要冒的風險是她冒不起的,所以也就收養不起。


有雪片片57321


你這話說的,這兩個孩子,可不是端妃想收養誰就收養誰的,需要皇帝的同意。

溫宜自小得雍正疼愛,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他遲遲不對出賣舊主的曹貴人也就是溫宜的生母下手,但是華妃被貶為答應後,曹貴人屢屢向皇帝進言要誅殺年答應,讓雍正深深覺得曹貴人的陰險狠毒,但是苦於溫宜年幼,這時候太后進言,後宮中可以將溫宜給後宮無子女的妃子照看,並且太后還給出了人選,端妃和靜妃。



回頭再看看端妃的事,端妃和華妃都是將門之女,為怕以後外戚逼宮,皇帝是萬萬不能讓他們生下自己的孩子的,於是她想出了一個一石二鳥之策,讓端妃端墮胎藥打掉了華妃的孩子,華妃一怒之下,餵了端妃紅花,絕了她的生育能力。畢竟死的是自己的孩子,其二人對自己也是真的有感情,皇帝內心也是很歉疚的。



恰好有這個契機,皇帝把溫宜給端妃撫養,也算圓了端妃做母親的願望。

端妃這一邊,其實對溫宜是特別喜愛的,溫宜過生日那天,端妃把自己的陪嫁首飾都給了溫宜,皇帝也是看在眼裡的,溫宜呢跟端妃也有緣分,有一次,好像溫宜差點摔倒,端妃扶住了她,溫宜就親了端妃一下,端妃好不歡喜!

再看看四阿哥是皇帝醉酒寵信宮女所生,並且因此被兄弟在康熙面前告了一狀,再加上四阿哥生母粗鄙醜陋,更惹得雍正不高興,四阿哥一出生就被流放在圓明園,這成了宮裡的禁忌,端妃怎麼可能會去觸這個眉頭。



再加端妃身體不好,男孩子比較淘氣,端妃也照顧不了,而溫宜溫順可愛,是端妃的貼心小棉襖。


一指馨陽


眾所周知,《甄嬛傳》裡端妃是將門之女,出場率並不多,因與華妃的恩怨給觀眾的印象是一副病怏怏的樣子,但她能成功活到最後還成為皇貴妃自然有她的一套生存法則,那就是智慧。

端妃無子,又無法生育,至於她為何不收養一個男孩子四阿哥,而收養曹貴人的女兒溫宜公主,我們的端妃娘娘可有著大智若愚的境界呢,原因主要為:



1.忌憚皇權,弱化權勢

端妃和華妃一樣都是將門之女,母家都是大清武將,雖說是鎮定保國的功臣,但自古兵權與皇權都是相生相剋的,處理得當就如宋朝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處理不當那就是此人的“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了。因此皇家最忌憚手握重兵的臣子,皇上不想華妃生子,自然端妃也是如此,皇后更不想後宮嬪妃有子嗣,藉助端妃之手把她調配好的滑胎藥端給華妃,這樣皇后就可以坐山觀虎鬥,華妃無子端妃亦如此,至此倆人結怨已久。



深宮數載的端妃自然明白此間關竅,很想有子嗣的她當然希望有個孩子可以寄託希望,但她不會選四阿哥,即便四阿哥無生母,無人照顧,

也不是皇上不喜歡的意思,重要的是他是個男孩,將來很有可能陷入爭奪皇位之事,皇后更不可能放過她,她母家的背後勢力決定了她不能有男孩,威脅到皇權皇上更不會心慈手軟,華妃就是例子。端妃如此聰慧怎會不知,她並不想再陷入權利的漩渦之中,更不想把自己置於危險境地。

2.贈送貴禮,促成心願

在溫宜公主的週歲禮上,端妃第一次出現(這是關鍵),看得出她是有備而來,


她非常喜歡溫宜公主,而這份喜歡並不是因為她的母親曹琴默,相反曹琴默是華妃黨的軍師,也是她的敵人。贈送溫宜公主她陪嫁時的項圈,可謂十分貴重,

俗話說“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端妃非常捨得,因為她知道在她扶持下甄嬛搬倒華妃是遲早的事,曹琴默自然受牽連,到時溫宜順水人情自然歸她撫養。為以後收養溫宜做了鋪墊。

撫養公主一則了卻她做母親權利,打發深宮寂寞。二則不參與權利爭鬥,保存自我與母家,安穩度日。何樂而不為?然智慧者,端妃也!

喜歡的可以點擊關注


文以韻之


我們從《甄嬛傳》這部電視劇演的來分析,原因有三:

1.年齡

後宮嬪妃收養別的妃子的孩子,一般會緊著年紀小的,這樣在一起的時間長,感情也更容易培養。曹貴人被賜死的時候溫宜還是個孩子,加上生前因為華妃的阻擾跟溫宜在一起的時間也不長,所以溫宜公主和其生母曹貴人的感情應該也一般。而那個時候的四阿哥早已經成年,對人對事也有了自己的價值觀和判斷力,所以端妃要收養的話,當然首先會選擇溫宜小公主。

2.性別

端妃自打生病後就主動退出了後宮勾心鬥角的“群組”,但在競爭堪稱慘烈的後宮,即使你無意爭有時候也會被強迫捲入。如果端妃收養了四阿哥,勢必會引起華妃、皇后等人的忌憚,因為在她們這些人眼裡,“一個妃子+一個阿哥”這樣的一個組合,就形成了競爭儲君的資格,而且那時候的皇后和華妃膝下都沒有一兒半女,端妃那麼聰慧一人,這個道理怎麼可能不明白。

3.感情

溫宜公主從小生長在後宮,加上長相可人,性格乖巧,所以端妃自打溫宜週歲生日宴上第一眼看到時就打心眼裡喜歡這個孩子,所以才會有第一次見面就送出孃家陪嫁項圈這一幕。而四阿哥從小生活在圓明園,長這麼大基本沒跟端妃有過接觸,見沒見過都難說,這樣一個一點兒感情基礎都沒的人端妃怎麼可能去收養呢?



娛樂圈內那點事


端妃和華妃一樣,也是將門之女。皇上不能讓華妃生下孩子,因為害怕將來手握兵權的年家裡應外合逼宮。放在端妃身上也是一樣的,同理可證。

端妃可是後宮的老油條了。當年華妃喝的那碗墮胎藥,就是藉由端妃的手送到華妃面前的。所以大家調侃說,皇上擬定封號“端妃”,是因為端了一碗墮胎藥。所以到底是誰害死了華妃的孩子?誰才是真正的幕後黑手?端妃比誰都清楚真正。她自然也知道皇上為什麼不讓這個孩子出生,為什麼不能讓華妃懷孕。

當年皇上和太后策劃的這起事件,事後仔細想想,可不就是一舉兩得,一石二鳥嗎!皇上看著這兩個將門之女在那裡鬥個你死我活,到後來兩個人都失去了生育能力,皇上對這個結果是很滿意的。逼宮的威脅消除了嘛。

所以,端妃怎麼可以收養四阿哥呢?她若是收養了四阿哥,那之前的折磨屈辱就都白受了。皇上就得好好琢磨琢磨怎麼除掉她以及她孃家的人和勢力了。

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收養一個公主,既不會威脅到皇上的政權,又能給自己找個依靠,找個情感上的寄託。所以收養誰比較好呢?華妃是端妃最恨的人,而且年家人功高蓋主,飛揚跋扈多年,端妃早就料定年氏一族遲早要完。所以她留著一口氣等著那一天。要想讓年妃倒臺,一方面是等著皇上收拾年羹堯,另一方面就是要拔掉華妃的利爪——曹琴默。所以,曹琴默被除掉之後溫宜公主就成了沒孃的孩子了,正好可以被端妃收養。這是個連環套,這一切端妃早就算計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大家仔細回想一下,端妃的出場絕大部分是跟溫宜有關的。溫宜公主過生日,蟄伏了許久的端妃出來了,還把自己最珍貴的嫁妝送給了溫宜。木薯粉事件,表面上看起來是救了甄嬛,可她的行為也在告訴眾人:她關心疼愛這個孩子,她和這個孩子有情感上的羈絆。還有一次為了不讓溫宜摔倒,不惜自己摔倒在地上。端妃的這些行為表面上是溫情,可實際上少不了精明的算計和步步為營。


奧巴馬他本家


端妃真的是一個聰慧的有靈性的女人,第一次見到甄嬛,便知道甄嬛一定是年世蘭的剋星,可以幫她東山再起。所以主動出擊結交甄嬛,或許是緣分,兩人一見如故,十分投契。既然自己沒有孕育子嗣的可能性了,為什麼就收養溫宜,而不收養四阿哥呢?
這自然離不開四阿哥的身世,他是一個宮女所生,當時雍正因為喝醉了酒,便犯了錯誤留下禍胎,就是如今的四阿哥弘曆,所以弘曆便成了雍正恥辱的印記。雍正接受不了弘曆,也不能殺了他以絕後患,不得已的情況下,乾脆把他寄養在圓明園,眼不見心不煩。

嬪妃收養了他,不就代表拿著這個恥辱的印記來皇上面前羞臊皇上一般,所以,沒人敢為了這個孩子去觸怒龍威。雍正在失去甄嬛三年之後,受盡了相思之苦,終於明白甄嬛對自己的意義,所以為了甄嬛,他捐棄了四阿哥那段恥辱,讓他名正言順的成為甄嬛的孩子。

看到這裡,不知道大家有什麼看法呢?歡迎踴躍留言,小編在下方等你們哦~

時間的朋友JZW


端妃齊月賓,武將世家,性情穩重、端莊、冷靜、隱忍,與世無爭,頗受皇帝的敬重。她的一生忍辱負重,淬鍊鋒芒,被華妃灌下紅花再也不能生育,後撫養襄嬪之女溫宜公主。

我認為端妃之所以撫養溫宜公主第一與時機有關,四阿哥長期受皇帝忽視,單獨在圓明園撫養,當時的端妃受華妃怨恨壓制,自保已是勉強,更別說撫養皇子了,而襄嬪離世時,華妃已然倒臺,撫養溫宜公主順理成章。

第二,從端妃本身性格分析,端妃因被灌紅花無法生育,宮中日子孤悶,端妃看清人情冷暖,很希望有個孩子陪伴終老,從這點來說,公主比皇子會更加貼心,更能給端妃以安慰。

第三、從孩子來看,溫宜公主深受皇帝喜愛,又因其母襄嬪之死,皇帝對溫宜公主多少心懷愧疚,會對她給予更多的關注和補償,而四阿哥因其生母問題,從小不受皇帝待見,撫養四阿哥反而有可能引起皇帝的不滿。

第四,從外部環境分析,端妃進宮多年,深知宮中複雜。撫養四阿哥會對皇后造成威脅,使自己成為皇后的眼中釘,沾染很多是非和危險。而撫養公主對她人無威脅,更容易在宮中自處。


曉蕾深藏


溫宜公主對皇位沒有繼承權。溫宜公主只是個公主,對於皇位沒有任何的繼承權。但是四阿哥就不一樣了,要知道清朝的和其他朝代不一樣,不是立嫡,也不是立長。因此端妃收養四阿哥政治風險太大。

  • 端妃真的是一個聰慧的有靈性的女人,第一次見到甄嬛,便知道甄嬛一定是年世蘭的剋星,也一定可以救她出火坑,幫她東山再起。所以主動出擊結交甄嬛,或許是緣分,兩人一見如故,十分投契。在華妃倒臺後,端妃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可以有出頭之日了,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那年世蘭的狗頭軍師曹琴默因為被皇上忌諱,暗地裡毒死了,所以就遺留下了溫宜這個玉雪可愛的小公主。

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收養一個公主,既不會威脅到皇上的政權,又能給自己找個依靠,找個情感上的寄託。所以收養誰比較好呢?華妃是端妃最恨的人,而且年家人功高蓋主,飛揚跋扈多年,端妃早就料定年氏一族遲早要完。所以她留著一口氣等著那一天。要想讓年妃倒臺,一方面是等著皇上收拾年羹堯,另一方面就是要拔掉華妃的利爪——曹琴默。所以,曹琴默被除掉之後溫宜公主就成了沒孃的孩子了,正好可以被端妃收養。這是個連環套,這一切端妃早就算計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四阿哥出身不好,看到四阿哥皇帝就會想起來那段醜事,自己酒後亂性寵幸宮女還讓人家懷孕,因為這件事,皇帝被自己的阿瑪責怪了許久,這麼不光彩而且帶有悲劇色彩的事情,皇帝儘量能不想起來就不想起來,為什麼還要把這個孩子天天擺在眼前呢?把他放在圓明園,也不讓覲見,已經算善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