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奪門之變明英宗朱祁鎮復位後,徐有貞和石享的結局如何?

廬陵民俗攝影師海明


一,開局


奪門之變的帶頭大哥有三個人,文臣代表徐有貞,武將代表石亨,太監代表曹吉祥。


這三人之所以策劃奪門之變,為的還是倆字利益。


這三人在景泰帝一朝,混的不好不賴,曹吉祥是司設監大太監,這是個啥機構呢?


明太祖朱元璋在立國之初就設立了十二監,分別是:司禮監、內官監、御用監、司設監、御馬監、神宮監、尚膳監、尚寶監、印綬監、直殿監、尚衣監、都知監。


孫悟空呆過的御馬監就是吳承恩根據明朝宮廷制度設立的,孫悟空在天上放馬時大約在東漢時期,這時候根本還沒有御馬監這個官職。


那麼比御馬監高一點的司設監是幹嘛的呢?


就是管管皇帝家的賬冊,雨傘,儀仗等東西,曹吉祥這個司設監大太監,呆的可以說是個清水衙門,他想往上晉升一步大約也困難重重。


這時候徐有貞石亨找他商量,景泰帝病重,他們想擁立英宗復位,希望曹吉祥做他們的內應,曹吉祥覺得這是個機會,如果英宗復位,那麼自己就有了擁立之功,至少可以離開司設監這個淡出鳥來的清水衙門。


文臣代表徐有貞之所以要擁立英宗復辟,因為他的官當得不太順心。


徐有貞這人很有才,天文地理無所不通,但是他這人有問題,怕死。


怕的要命。


當年英宗被俘,瓦剌也先大兵壓境的時候,徐有貞向監國的郕王朱祁鈺上書說:我夜觀天象,發現老天示警了,我們只有舉國南遷,才能保住大明江山。


驗之星象,稽之歷數,天命已去,惟南遷可以紓難。


多虧了當時的兵部尚書于謙一句,誰說要南遷就殺誰的頭。


這才穩住了朝堂的紛亂氣氛。


戰勝瓦剌後,對於徐有貞當年建議南遷的事兒,景泰帝一直耿耿於懷。


有一次國子監祭酒這個職位空缺,徐有貞拜託于謙向皇帝美言幾句。


于謙遞上摺子,景泰帝一看這不就是動員我南遷的那哥們嗎?


我沒讓他回家抱孩子去就便宜他了,讓他在原位上待著吧,升啥官啊。


徐有貞的如意算盤落空,從此就恨上于謙了,認為就是他從中作梗導致自己升官的願望落空了。


他原名叫徐珵,有人建議他改名,這樣皇帝就認不出他來了。


徐珵改名成徐有貞。


改名後,有人再次推薦改名後的徐有貞,他的官運才略微好點。


陳循等共薦有貞,上亦忘其為珵也,遂以諭德驟膺遷擢,於是復起用。


看來改個好名字還真的有用。


徐有貞參與策劃奪門之變,有他的算計。


精通天文地理的徐有貞這次算的很好,只要能擁立英宗還朝,自己就是從龍之臣,雖然擁立未免有危險,但是福貴需要險中求,一旦擁立成功那麼好處是翻倍的,與其在景泰帝手下做官做得半死不活,不如搏一把。


這三人中最不該參與奪門的就是石亨。


英宗北狩,也先大兵壓境。


石亨和西寧侯宋瑛、武進伯朱冕共同守大同,陽和口一戰,朱冕宋瑛戰死,石亨見事不妙轉身就逃。


當了逃兵。


于謙知道他有能力,沒有追究他臨陣逃脫的罪責,破格提升他為右都督掌管五軍大營。


石亨倒也沒讓于謙失望,北京保衛戰打的很出色,戰後被封侯,後來又加封太子太師,也算是位極人臣了。


他參加奪門之變,大約只有一個目的,想要百尺竿頭在進一步。


眼看著景泰帝要死了,自己需要找個新主人投靠,朝臣的意見是立前皇帝英宗的太子朱見深為太子,景泰帝一旦龍御歸天,讓太子即位朱祁鎮監國。


如果事情照朝臣的建議辦,石亨覺得撈不到什麼便宜,不如直接擁立英宗復位,一步到位。


於是他和徐有貞曹吉祥三人一拍即合。


二,結局


開局全靠時間,這三人擁立英宗的時間掌握的很好,一舉成功。


事後英宗對徐有貞石亨曹吉祥也很器重,委以重任。


石亨等人擁立英宗本就是一次政治投機行為,這就像賭場上壓大小,一把梭哈。


勝利者擁有所有,失敗者一無所有。


石亨曹吉祥勝利了,他們覺得自己可以享受勞動果實了。


曹吉祥成了英宗身邊最受寵的太監,權傾朝野。


他的幾個乾兒子也跟著曹吉祥雞犬升天。


石亨更厲害,他被英宗封為忠國公。


七大姑八大姨四千多人來蹭他的熱度,他也來者不拒,給這些親戚們加官進爵。


而徐有貞奪門之變後,擔任內閣首輔。


徐有貞是個有本事有眼光的人,只是為人比較功利而已。


英宗復位後,徐有貞開始有意疏遠自己的兩個盟友。


甚至建議英宗,和這倆人保持距離。


有貞既得志,則思自異於曹、石。窺帝於二人不能無厭色,乃稍稍裁之,且微言其貪橫狀,帝亦為之動。……亨、吉祥大怨恨,日夜謀構有貞。


三人的矛盾激化,曹吉祥石亨聯手開始整徐有貞。


曹吉祥畢竟身在皇宮,耳目眾多,徐有貞和皇帝說點啥,他立刻就知道了。


他讓人把皇帝和徐有貞的密談散佈出去,造成了徐有貞這人狼子野心之像。


慢慢的英宗開始疏遠徐有貞,後來把他一貶再貶,甚至把他關進昭獄。


後來徐有貞被貶為庶民,放回老家。


一生追求功名的徐有貞,落得一身白丁。


不過他卻是三人中下場最好的一個。


擠走徐有貞,曹吉祥石亨更加飛揚跋扈。


石亨曹吉祥聯手整徐有貞時,有一個人也跟著倒了黴,被關進昭獄,這人叫李賢。


李賢是英宗後期著名的重臣,土木堡之變時,曾經跟隨英宗御駕親征,大軍潰敗,他僥倖逃脫性命。


英宗復位後,封李賢為翰林學士,入職文淵閣,和徐有貞一起參預機務。


後來他更被升為吏部尚書、


石亨曹吉祥向英宗皇帝進讒言把徐有貞關進監獄,順道把不聽話的李賢也一起投入昭獄。


還沒等英宗處理他們,忽然電閃雷鳴,冰雹加大雨大風,兩人合抱不過來的大樹被連根拔起。


英宗害怕了,覺得這是老天在示警,趕緊放了徐有貞李賢。


李賢被貶到福建,路上就被召回,官復原職了。


天順三年,也就是英宗皇帝復位後的第三年,石亨越加的位高權重起來。


他侄子石彪和叔叔商議想著謀求大同總兵這個職位,這樣京城內有石亨,京城最重要的咽喉位置有石彪,石家爺們就掌握了朱家父子的生命安全。


朱祁鎮經歷過生死,當然不會再把自己的命叫到別人手上。


於是派人審問,很快在石彪家翻出來了繡蟒龍衣及違式寢床諸不法事。


不知道是石彪家真的有這些東西,還是英宗派人一審就有了,反正石彪很快就被英宗砍了頭。


對石亨,英宗好言安慰,你侄子石彪犯的事兒和你沒關係,你安心在家養病就好了。


但是石亨沒病啊。


石亨養病的時候,朝廷正在議論一件事,那就是曹吉祥石亨等人擁立英宗的奪門之變是否有必要。


曾經被石亨曹吉祥關進昭獄的李賢一語致死:


若郕王果不起,群臣表請陛下復位,安用擾攘為?此輩又安所得邀升賞,招權納賄安自起?老成耆舊依然在職,何至有殺戮降黜之事致幹天象?《易》曰‘開國承家,小人勿用’,正謂此也。”帝曰:“然。”詔自今章奏勿用“奪門”字,並議革冒功者四千餘人。


景泰帝一死,您自然會被群臣擁立,何必用石亨等人的擁立呢?他們又有啥功勞呢。


石亨曹吉祥的所作所為用五個字可以概括:脫褲子放屁。


他們卻把這個屁捧成了自己的不世之功。


英宗一聽,李賢說的有理啊,於是下旨今後不可再用奪門這兩字,並且把依靠奪門起家的四千多人革職。


這就從法理上否定了石亨曹吉祥等人的功勞。


既然奪門這件事不再是一件不世奇功,那麼石亨曹吉祥的厄運也就降臨了。


石彪被殺三個月後,在家奉旨養傷的石亨就被錦衣衛請去協助調查了,很快就被查出了謀反罪,按律法當斬首,不過沒等到挨刀石亨就死了,《明史》中寫他的死用了兩個字:


瘐死。


這倆字的意思是凍餓而死。


數十年前一代聰明人解縉被錦衣衛指揮使紀綱埋在雪裡凍死,石亨大約也屬於那種不想凍餓而死都必須凍餓而死的人。


石亨一死,英宗不再認奪門這件功勞,曹吉祥慌了


曹吉祥拿出大量金錢,結交朝臣,那些靠著曹吉祥起家的朝廷大員也怕他倒了,賣力的維護他,於是形成了一個曹家集團。


英宗大約也覺察到曹吉祥的威脅,開始有意的打壓他。


曹吉祥有個乾兒子叫曹欽,有一天他問一個叫馮益的門客:歷史上有沒有太監後代奪天下成功的?


馮益說:有啊,您老祖宗曹操就是。


曹欽一聽,那還等什麼,我必須成為第二個曹操。


英宗皇帝既然不聽話那就廢了他,大不了再立一個皇帝,反正奪門這事兒一回生兩回熟三回他就是我朋友。


於是和曹吉祥聯手裡應外合預備造反。


但是事兒做的不機密,被人告發,英宗有了事先防範。


曹欽曹吉祥的叛亂也造成錦衣衛指揮僉事逯杲,左軍都督府掌府事吳瑾,左都御史寇深被殺,李賢被砍傷的損失。


叛亂很快被平定,想做曹操的曹欽投井自殺,曹吉祥被捉住後,英宗下令將他凌遲處死。


奪門三傑擁立英宗復位,謀殺于謙,權傾一時,最後落得二死一貶的下場,也算老天有眼吧。




薛白袍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七日,徐有貞、石亨、曹吉祥等通過“奪門之變”擁立明英宗朱祁禛復位,不久又發生了著名的“石曹之亂”,結局是:奪門之變的三大功臣兩死一貶。

三“功臣”奪權,徐有貞被貶

明英宗復辟後,對三位“功臣”大加提拔重用,一時間三人權傾朝野。

  • 誅殺于謙等代宗舊臣

得勢之後的徐有貞、石亨、曹吉祥等人為排除異己,以正英宗復辟為由,計劃除掉于謙等一眾明代宗舊臣。先是誣陷於謙“以定社稷功,為全朝所嫉”,徐有貞緊接著上疏說“不殺于謙,復辟無名!”而於謙為人孤高自傲,不善於結交朝中大臣,此時竟然無人站出來為其辯解,于謙自負可見一斑。明英宗朱祁禛念及于謙等人與社稷有功,不忍心誅殺于謙,在徐、石、曹三人的再三讒言慫恿下,于謙、舒良、石文等代宗的一幫重臣被殺。


  • 三“功臣”為奪權,矛盾激化、水火不容
于謙等人被誅殺後,朝中已是徐、石、曹等三“功臣”的天下,三人開始大肆培植黨羽擴張自己的勢力,石亨侍功自傲,狂妄至極,大肆為四千多名部下冒領軍功,遭到全國各地守將的不滿,還夥同曹吉祥肆意掠奪民田,無惡不作。而此時,徐有貞已被設為內閣首輔,因此受到石、曹二人的嫉妒,二人遂計劃除掉徐有貞。很明顯,三人此時已分為兩派,徐有貞自己一黨,石、曹二人一黨。

不久,御史耿九疇彈劾石、曹二人非法圈地,英宗對御史的做法非常贊善,這讓一旁的石、曹二人怒火萬丈,曹吉祥建議英宗治御史誣陷之罪,英宗不允,石亨計上心頭,在一旁添油加醋,說御史背後的主使者是徐有貞和李賢等,三人之間的矛盾開始激化。


  • 石、曹再次進讒言,徐有貞等被貶

石、曹二人一不做二不休,指使屬下黨羽錦衣衛指揮使門達、給事中王鉉等人向英宗一同上疏誣陷徐有貞,並指出,御史耿九疇是徐有貞、李賢的黨羽,徐、李二人唆使耿九疇誣陷石亨、曹吉祥非法圈地一事。而曹吉祥更是故作可憐,在英宗面前痛哭流涕:“臣等萬死一生,捨命迎皇上覆位,內閣大臣一定要殺了我等而後快!”心軟的英宗,改變了立場,將徐有貞、李賢等人隨即貶了職,卻依舊重用石、曹二人。

恃寵驕狂,密謀造反,石亨慘死詔獄

  • 石亨闖宮覲見,為部下邀功

失去了徐有貞的制衡,石、曹二人更是無法無天了。有一天,狂妄至極的石亨居然率親信錦衣衛千戶盧旺、彥敬闖宮,直入文華殿,這一舉動讓英宗感到非常驚恐,就問石亨:“這兩個人是幹什麼的?”石亨回奏:“此二人是我的親信部下,在奪門之時功勞最大!”於是趁機要求英宗下旨擢升二人,最終念及石亨迎復有功,擢升盧旺、彥敬為錦衣衛指揮使。



  • 心腹事發,石亨被奪權

天順二年(1458年),石亨的心腹時任兵部尚書陳汝言被御史舉報貪汙受賄而遭抄家,其財產之巨讓英宗非常驚訝,想到于謙被抄家時家貧如洗,聰明的英宗漸漸感覺到自己冤枉了于謙,對石、曹二人也產生了懷疑。

次年正月,石亨侄子石彪因謀反罪被錦衣衛捉拿並下詔獄,石彪不堪嚴刑拷打,將石亨的罪行一併招出,英宗一氣之下,將石亨罷官奪權,令其致士回鄉。



  • 不思悔改,密謀造反,終究慘死詔獄
石亨被罷官後,對英宗心生怨恨,本就打算弒君奪位的他索性將謀反事宜提上了日程,隨即召集石彪兒子石俊、親信童先等密謀起事。此時的石亨,早已不是之前的石亨,英宗早已對其防備有加,很快石亨起兵謀反的事兒就被英宗心腹錦衣衛指揮逯杲得知,立即密報英宗:“石亨心懷怨恨,與其侄孫石俊密謀不軌。”
石亨隨即被下詔獄,禁不住酷刑慘死,侄子石彪被棄市,石亨餘黨盡數被殺。

侄子曹欽造反兵敗,曹吉祥被殺

  • 曹吉祥未雨綢繆,招兵買馬

石亨案發時,英宗並沒有一起追究曹吉祥的罪過,但是曹吉祥心裡明白,很快就會輪到自己頭上。所以曹吉祥也做好了反擊的準備,秘密從蒙古招募兵馬以備不及之需。同時也為這幫人撈到不少好處,致使這些人對曹吉祥死心塌地。


  • 侄子曹欽四處活動,意圖謀反

曹欽在叔叔曹吉祥的授意下,四處拉攏親信,二人準備裡應外合,起兵謀事,篡位稱帝。曹欽大擺宴席,宴請弟弟曹鉉、曹䥧、曹鐸及蒙古降將伯顏也先等親信,商定第二天在宮門大開時,趁機領兵殺死禁衛軍的首領孫鏜、馬昂等人,同時曹吉祥帶領內廷禁衛軍作為內應,之後逼英宗遜位,立曹吉祥為帝。

  • 黨羽密報朝廷,英宗下令逮捕曹吉祥

酒過三巡,蒙古降將完者禿亮途中離席,密報朝房值班大臣吳瑾。此時內城城門已關閉,二人無法進入大內,作為武將不善書寫,情急之下就連寫:“曹欽反”,然後從門縫裡塞進去,讓禁軍守衛通知英宗,英宗聞之後,立即下令將曹吉祥逮捕,並嚴令皇宮及九門將士驗收城門不得開啟。而此時的曹欽對宮內之變完全不知情,還是按原計劃行事。


  • 曹欽按原計劃起兵

按照原計劃,第二天凌晨在開城內之前,曹欽率領親信部下到達東長安門,看到城門久久不開,曹欽心想大事不妙,隨即掉頭轉向錦衣衛指揮使逯杲家,將正欲出門上朝的逯杲斬殺,然後領兵進入朝房,威逼大學士李賢等人給英宗草擬疏章給英宗。

  • 兵敗自盡,曹吉祥被凌遲棄市

見內城門遲遲不開,曹欽隨即命人火燒城門,此時禁衛軍首領孫鏜同兩個兒子以及工部尚書等人率軍趕到,叛軍抵擋不住,逐步撤退,雙方死傷無數,激戰一整天,曹欽眼見大勢已去,準備奪路而逃,奈何皇城九門全部封閉,又天降暴雨,他只好率殘部退回家中做困獸鬥。


此時各路平叛部隊都已殺到,將曹宅團團包圍,禁衛軍攻破曹宅大門,見人就殺,曹欽不堪被辱投井自盡,弟弟曹鐸死於禁衛軍刀下,家中老小無一生還。不久,英宗下令曹家滅族,曹吉祥凌遲棄市,一眾參與反叛人員悉數被殺,受牽連者甚多。

至此,參與英宗“奪門之變”的“三大功臣”被一貶二殺,尤其曹吉祥最慘,被凌遲處死。三人都得到了應有的下場。


古曲古風


徐有貞和石亨這兩個奸臣,為了爭權奪勢,幫助明英宗這個昏庸之君重奪皇位,最後反被朱祁鎮搞死,也算是報應。

在奪門之變中,徐有貞和石亨二人發揮了重要作用。

景泰八年(1457),明代宗朱祁鈺病危,石亨、徐有貞等人秘密商議迎立英宗朱祁鎮復位,最終毀牆進入南城,將朱祁鎮接出來後攻入東華門。這就是所謂的奪門之變。

奪門之變後,也是在徐有貞、石亨的建議下,力主誅殺于謙。這倆人就是個大奸臣。

由於擁立之功,徐有貞封武功伯兼華蓋殿大學士,掌管文淵閣。石亨則以首功封忠國公,一起雞犬升天。

誰也沒想到,好日子沒過幾年,朱祁鎮就翻臉了。

對於石亨,由於他是功臣,所以屢次干預朝政,讓朱祁鎮很是不耐煩,然後開始找他的麻煩。最後被以謀叛罪下獄抄家,石亨死於獄中。他的家屬因為行為不軌,下詔獄,坐謀叛律斬,沒其家資。

徐有貞受到曹石之變的原因,被貶官,並進一步徙金齒衛為民。

總之,這兩個人的行為讓人不齒。當然,明英宗朱祁鎮這種昏庸皇帝,更是讓人不齒。


HuiNanHistory


明英宗朱祁鎮是個奇葩皇帝,他喜歡玩,而且總是玩得驚天動地。喜歡玩的人,身邊總有一幫能讓他玩得開心的人圍著。明英宗身邊就有一個這樣的人,他的名字叫王振,明英宗好鬥,總以威武大將軍自居。於是在王振的唆使下,御駕親征瓦剌,可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明英宗在土木堡被瓦剌擒獲了,成了人家的俘虜。



皇帝是當不成啦,沒有辦法,國不可一日無君,當時太子朱見深還小,於是在大家的擁立下,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登上了皇位。並約定好,在朱祁鈺之後,再把皇位傳給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朱祁鈺做了皇帝后,尊封被俘的朱祁鎮為太上皇。



瓦剌人一看,明英宗成了太上皇,已經沒有什麼利用價值了,養著他還要浪費糧食,於是把他放了。明英宗朱祁鎮回到大明,已不再是皇帝了。皇帝朱祁鈺一看太上皇回來了,心裡老不高興,於是把朱祁鎮軟禁在南宮。

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人,在朱祁鈺病重時,推到南宮圍牆,發動奪門之變,擁立朱祁鎮復辟。歷史總是那麼的精彩迷人,戲劇性的東西太多了,朱祁鎮復辟後,朱祁鈺算是倒了大黴,被朱祁鎮貶得一塌糊塗,連皇帝的名分都沒有了,死後也沒有進明朝的皇陵。



不過有倒黴的,就有走運的,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人,因復辟有功,得到了明英宗朱祁鎮的重用。那麼他們的結局到底如何呢?

石亨(?~1460年)是一名優秀的將領,抗擊瓦剌立下了許多戰功,後來官至太子太師,奪門之變後,得到明英宗的重用,權傾朝野。 於是居功自傲。大肆培植黨羽,干預朝政。讓明英宗朱祁鎮如芒在背,於是罷免了他一切職務,關進了大獄,同時誅殺了其所有黨羽。石亨死於監獄,家屬受到株連。



徐有貞(1407~1472年),南直隸吳縣(今江蘇蘇州)人,1433年中進士,土木堡之變後,曾建議明朝都城南遷,受到眾臣的譴責。徐有貞能力有限,但他見風使舵,是個政治投機分子,後與石亨、曹吉祥等人策劃,發動奪門之變。被明英宗拜為華蓋殿大學士、兵部尚書,封爵武功伯。他陷害名臣于謙、王文等人。後官至內閣首輔,有了權力之後,同石亨、曹吉祥等復辟功臣之間,誰也不服誰,爭權奪利。結果是魚死網破,被貶為廣東參政,後又遭到流放,1472年徐有貞去世。



曹吉祥(?~1461年),永平灤州人,是太監王振的弟子,因擁立明英宗復辟有功,被明英宗任命總督三大營,權勢熏天,有權有勢,腰桿子也硬了,不再把自己當奴才,1461年,曹吉祥的嗣子曹欽叛亂,明英宗朱祁鎮以磔刑處死了曹吉祥。


一本夏


“奪門之變”對於明英宗朱祁鎮來說,其實不是特別有必要。

因為當時明代宗朱祁鈺病重不起,兒子又早早夭折,吏部尚書王直、禮部尚書胡濙、兵部尚書于謙等人已經說服了朱祁鈺,打算復立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為繼承人。

雖然兒子當皇帝和自己當皇帝不是一回事兒,但是對於幽禁七年的朱祁鎮來說,許多事情已經看破,能從南宮中出來,當個名副其實的太上皇也不錯。有什麼政見大可通過兒子去實施。

然而投機政客徐有貞、武將石亨和太監曹吉祥等人,為了搏個擁立之功,發動了奪門之變。

其實他們也沒做什麼,只是打開了南宮的門而已,後續的事情幾乎都是朱祁鎮自己完成的,他到了奉天殿往龍椅上一坐,徐有貞等人帶頭高呼萬歲,這事兒便成了,其他臣子也跟著跪倒參拜。

這大概是史上輕鬆容易的政變了,此後這一干復辟功臣都得了重用。

那麼徐有貞、石亨結局如何呢?不怎麼好。

先說徐有貞

朱祁鎮在歷史上的一大汙點是殺忠臣于謙,但實際上他一開始並不想殺,認為于謙有大功,但徐有貞說“不殺于謙,此舉為無名”,意思是不殺于謙,復辟之事師出無名。

世人都知道,朱祁鈺是于謙擁立的。朱祁鎮想要否定朱祁鈺登基的正統性,就必須連帶于謙一起否定。可能是考慮到這一點,朱祁鎮聽了徐有貞的建議,處斬于謙。

天順元年(1457年)三月,徐有貞被封為奉天翊衛推誠宣力守正文臣、武功伯,兼任華蓋殿大學士,掌文淵閣事,賜誥券,子孫世襲錦衣衛指揮使,後來更成為大明首輔。

經歷了土木堡之變和南宮幽禁,朱祁鎮再無初次為帝時的雄心壯志,無心朝政,徐有貞權傾朝野。

但是,雖然當初徐有貞和石亨、曹吉祥等人聯合起來搞事情,他們之間卻也是有矛盾的。權利就這麼多,有人得到的多,有人得到的就少。徐有貞並不樂意分權給他們,成為首輔後更是有意識的疏遠,對他們的一些不法之事很看不慣,常在朱祁鎮面前說他們的壞話。

石、曹二人大怒,從此只要一抓住機會就詆譭他,在他們的各種構陷之下,朱祁鎮以“圖擅威權,排斥勳舊”的罪名逮捕了徐有貞。

恰在此時,天有異象,雷電閃個不停,朱祁鎮認為這是上天示警,放了徐有貞,貶為廣東參政。

石亨並不罷休,自己作了一封痛罵朱祁鎮的投書,嫁禍給徐有貞。朱祁鎮大怒,將走到德州的徐有貞抓回下了詔獄,沒多久,又有異象,承天門被燒,朱祁鎮大赦天下,也有放徐有貞出來的跡象。

石亨又加了一把勁,再次中傷徐有貞。

最後,朱祁鎮將徐有貞貶為庶民,流放金齒(今雲南瀾滄江一帶),天順四年(1460年)被赦免回鄉,成化元年(1465年)恢復了官員身份,但因饞殺于謙一事,遭到世人的仇視,未能再入官場,成化八年去世。

跟徐有貞比起來,石亨野心更大,下場更慘

石亨是真正的心腸狠毒之人,于謙對他各種提拔重用,讓他有機會接近權力中心,朱祁鈺對他也很是信任,重病時命他守候在旁。

可他卻翻臉無情,一切從自身利益出發。看出朱祁鈺命不久矣,立刻就為自己打算,“擁立太上皇復辟”這種奇葩思路就是他首先想到的,說服了曹吉祥,然後才找到了徐有貞。

他對朱祁鈺狠,對有知遇之恩的于謙也毫不手軟,力主殺于謙。

朱祁鎮登基後,石亨以功臣自居,囂張跋扈,整個家族都飄了起來,《明史》上的記載是“其弟侄家人冒功錦衣者五十餘人,部曲親故竄名‘奪門’籍得官者四千餘人。”

徐有貞在的時候,對他還有一些制衡,徐有貞倒下後,他為所欲為地干預朝政,將朝廷文職巡撫全部撤換成忠於自己的武將。最過份的是,他對朱祁鎮並無多少尊重之心,把皇宮當自家,哪怕沒有傳召,他想去就去了。

朱祁鎮起初還忍讓,後來受不了了,對另一個心腹大臣李賢埋怨道:“閣臣有事,須燕見。彼武臣,何故頻見?”意思是石亨是武將,怎麼有資格隨時入宮來見朕?

之後敕告左順門:“非宣召,不得放進武官。”

石亨的入宮次數這才變少了,他卻似乎不明白皇帝已經對他不耐煩,專橫如初。

他的侄子石彪封定遠侯,家裡有數萬猛士,後來涉及謀反及凌辱親王被治罪,石亨也受到牽連削官為民,其黨羽全被罷黜。後又被人以“謀反罪”告發,石亨病死獄中,侄子石彪、侄孫石後也被處斬。

史書上關於此事的記載很簡單,但我們完全可以想像其中的腥風血雨、殘酷鬥爭。

總之,徐有貞和石亨擁立朱祁鎮是出於私慾,他們本身並不是正直忠義之人,有這樣的結局大快人心。順便一說,那曹吉祥也沒好下場,被磔刑處死。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奪門之變的主要“功臣”有御史徐有貞、武將石亨及太監曹吉祥,這三人看似是明英宗復位的功臣,實則是三個為各自利益走到一起的投機者與宵小之輩。

明英宗復位後,這三人聯手致兵部尚書于謙於死地,之後官運一路扶搖直上。徐有貞升任內閣首輔,石亨獲封忠國公,曹吉祥總督三大營,三人不可一世。

但好景不長,三人因內訌互相傾軋,首先倒下的是徐有貞,在石曹二人的攻訐下,徐有貞被貶流放。接著曹石之變失敗,石亨病死獄中,曹吉祥被處磔刑。

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在土木堡之役中被瓦剌俘虜,明軍最精銳的三大營被殲,數十名朝中重臣戰死。半個月後,郕王朱祁鈺被扶上帝位。

正值危難之際,于謙被任命為兵部尚書,經過一百天的浴血奮戰,于謙成功的打贏了京師保衛戰,迫使瓦剌退軍。九個月後,太上皇朱祁鎮回京被囚南宮。

景泰八年(1457年),徐有貞、石亨、曹吉祥等人成功發動奪門之變,迎英宗朱祁鎮於奉天殿復位。代宗朱祁鈺被廢為郕王,功臣于謙被此三人陷害致死。

明英宗復位當日,即對參與奪門之變的“功臣”封官進爵。徐有貞進內閣任首輔,加兵部尚書。石亨被封忠國公,曹吉祥獲京營軍務權,二人子侄皆獲封。

至此,三人踏上飛揚跋扈之路,其結局又如何呢?

徐有貞被貶流徒,最終病死

徐有貞在被英宗封賞的同時,原兵部尚書于謙打入昭獄。三天後于謙被英宗處死,徐有貞是于謙被殺的主要推動者之一。兩月後,徐有貞再次被英宗加賞。

徐有貞獲封武功伯,其子孫世襲錦衣衛指揮使。原內閣大臣皆被斥逐,徐有貞輕易成為內閣首輔,明英宗對其寵信有加,可隨時進見。《明史》記載如下:

事權盡歸有貞,中外鹹側目。而有貞愈益發舒,進見無時,帝亦傾心委任。

徐有貞上位後,逐漸冷淡石亨與曹吉祥,與二人矛盾激化。石亨與曹吉祥屢次在英宗跟前抨擊徐有貞,而徐有貞又指使御史上書揭露石曹二人的不法事件。

曹吉祥憑藉宦官身份,指使小太監探聽英宗與徐有貞的談話,之後又陷害徐有貞洩露談話,英宗開始對徐有貞疏遠。隨後石曹二人又以哭鬧手段迷惑英宗。

英宗最終以“排斥勳舊”的罪名將徐有貞逮捕,接著將其貶為廣東參政。但石亨並未善罷甘休仍不罷休,繼續嫁禍徐有貞,最終徐被貶為庶民,流徙雲南。

三年後,徐有貞被英宗赦免,返回鄉里養老。成化元年(1465年),徐有貞被恢復官員身份,賦閒在家。成化八年,徐有貞病逝,享年66歲。

石亨因侄子謀反,病死獄中

石亨被英宗定為奪門之變的首功之臣,英宗對其特加恩寵,言無不從。石亨位極人臣之後,驕狂和貪婪本性暴露無遺,一度驕橫跋扈。《明史》記載如下:

上皇既復辟,以亨首功,進爵忠國公。眷顧特異,言無不從。

石亨雖為武將,但心思縝密,權力慾極大。他為五十多位家人弟侄冒功進官,為四千多部下冒領功賞,致使地方守將抱怨橫生。朝中許多人被其提拔升官。

石亨在提拔他人的同時,還大興冤獄,打擊異己。即便英宗不召見,他也會隨心所欲出入宮中。石亨根本不把英宗放在眼裡,一旦言不合意,便會甩臉子。

利慾薰心的石亨,竟然私自帶部將入宮,還讓英宗給封官。天順三年(1459年),石亨侄子、大同總兵石彪意欲謀反,英宗派錦衣衛將其逮捕並關入昭獄。

石彪被嚴刑拷打後,供出石亨,最後石亨被罷免職務,告老還鄉。但石亨並不甘心,極力策劃造反,很快被逮捕入獄。次年石亨被判處斬首後,病死獄中。

曹吉祥因嗣子叛亂,被處磔刑

奪門之變後,曹吉祥協理京營軍務。其嗣子曹欽任都督同知,封昭武伯,其侄子曹欽等人被封為錦衣衛世襲指揮僉事。一時間,依附曹吉祥的門客有千人。

曹吉祥一時權勢傾天,他與石亨被時人稱為“曹石”。石亨死後,曹吉祥便成為驚弓之鳥。天順五年(1461年),曹欽發動叛亂,意欲廢黜英宗,終失敗。

最終曹欽投井自盡,曹鐸被殺死。曹吉祥下獄,於次日被磔(zhé)刑(碎剮),其餘家族成員被殺或流放。至此,奪門之變的三大“功臣”,一貶二死。


野史也是史


明英宗時期,徐有貞是個有能力的小人;石亨是愚蠢的武將。他們倆人都憑“奪門之變”為明英宗朱祁鎮立下不世之功,卻又有著不同的人生軌跡,一個全族被誅,一個流貶至終老。

明英宗朱祁鎮是明朝唯一兩次登基的皇帝,他這輩子做皇帝不咋的,運氣卻實在太好了。

朱祁鎮生下來的時候並不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嫡子,他的生母是貴妃孫氏,也就是《大明風華》裡的女豬腳孫若微,孫氏只是貴妃,她所生的皇子並不是嫡子,庶出的皇子朱祁鎮並沒有繼位的可能。

但是朱祁鎮運氣很好,他老爹明宣宗朱瞻基為了他能夠成為嫡長子,廢了正牌皇后胡氏(《大明風華》裡面的胡善祥),立了孫氏為皇后,朱祁鎮就從庶子變成了嫡子,這時候朱祁鎮連奶都還沒斷,就成了太子。運氣實在太好。

朱祁鎮登基的時候只有9歲,一般人還在滾鐵環,他已經當了皇帝,而且這個皇帝當得很滋潤,有太監王振陪著玩,無憂無慮,因為朝中的有老爹明宣宗朱瞻基留下的明朝最強內閣“三楊”輔政。運氣實在是好。

朱祁鎮成年後,三楊也死完了,受到了太監王振的蠱惑,居然要御駕親征草原瓦剌部,在“土木堡之變”中,二十多萬明朝精銳大軍死得個乾淨,他居然活了下來,被瓦剌俘虜後,還深受瓦剌的優待。運氣不錯吧。

朱祁鎮被俘虜,親弟弟郕王朱祁鈺登基繼位,和大明第一忠臣于謙力挽狂瀾,抗擊瓦剌,保衛了北京城,沒過多久,朱祁鎮居然被瓦剌給禮送回來了,運氣不錯,運氣更好的還在後面。

回來後的朱祁鎮雖然不受弟弟景泰帝朱祁鈺待見,但景泰帝不但沒有要了他的命,而且還讓他居住在皇宮內,只是居住的南宮破落點,好歹有京城的戶口,關鍵是離皇宮太極殿很近。

朱祁鈺病重要死了,無人繼位,幾個選擇投機的朝臣打算擁立明英宗朱祁鎮重新復位,發動了“奪門之變”,朱祁鎮在眾人的擁立下,兵不刃血的重新當了皇帝,這TM什麼運氣,有的人為了皇位奮鬥一輩子最終落個身首異處,而他居然混混僵僵的當了兩次皇帝。

而幫助朱祁鎮奪門成功的有三個非常重要的人:徐有貞、石亨和曹吉祥。

這三個人可謂十足的小人,為了投機政治,完全不顧景泰帝病重在床,皇帝還沒斷氣兒呢,趕緊破南宮門,擁立朱祁鎮重新復位,以期得到更大的政治回報,關鍵是他們那麼蹩腳的政變居然成功了。

朱祁鎮登基後,對前朝重臣進行了清洗,包括殺了忠臣于謙、王文等重臣,對擁立他復位的三人是非常的看重和封賞。石亨被封為忠國公,徐有貞被封武功伯,曹吉祥未被封為公、爵,那是因為他是個“死太監”

徐有貞和石亨憑“奪門之變”上位後,盡掌朝中大權,而他們又各有不同,簡單的說,徐有貞是個有抱負的政治家、野心家;而石亨卻完全是個不知進退的暴發戶。

石亨得到明英宗朱祁鎮寵信後,愈發的囂張跋扈,行事越來越張狂,有時候連皇帝都不放在眼裡,不但朝中大臣深與為恥,甚至連他的老戰友徐有貞更是不屑與之為伍。石亨越囂張,心裡卻越心虛,居然要謀定造反,後來被人告發,被朱祁鎮下詔入獄,沒多久就死在了監獄裡,那些攀附他的石氏族人幾乎都被明英宗朱祁鎮殺了個乾淨。

徐有貞其實是個很有作為和能力的官員,只是品行不怎麼樣,他的政務能力很強,特別是地方管理方面很受景泰帝推崇,而徐有貞善於水利,幾次黃河鬧水災,都是他出面搞定的。

徐有貞的品行不好,其實根源在於他與于謙政見不同,這也是他想通過“奪門之變”奪取比于謙更大的政治資源的初衷。朱祁鎮復位後,對徐有貞非常的重用,不但是華蓋殿大學士,還兼任兵部尚書,擔任內閣首輔。

徐有貞期望在明英宗二次登基後大展身手,他也的確是那麼做的,他除了在殺于謙這個事情上出於私心外,其他的很多政務上都出於國家和朝廷考慮,也為明英宗朱祁鎮做了很多的事情。

朱祁鎮後來明白了“奪門之變”實為投機分子對他的利用,大為光火,立刻處置了那批奪門功臣,其中就有徐有貞,他被流放廣東。

徐有貞沒有被朱祁鎮殺了,並不是念在他幫助其復位,是的確此人很有能力,為國家做出過很多的貢獻,後來他還曾經被啟用過,但是由於他是殺于謙的勸言者,一直得不到朝中大臣的待見,他也就在朝中沒有多少作為了。直到成化七年過世。

石亨之死是死有餘辜,而徐有貞的人生經歷卻讓人唏噓不已,卿本佳人,奈何一步之錯,導致史書上徐有貞只有過而無聞其功。


沉墨I方之城


景泰八年正月十六的晚上,左副都御史徐有貞、武清侯石亨、太監曹吉祥等人,砸開南宮大門,拜伏在已經退位七年的太上皇朱祁鎮腳下,請求太上皇復位登基。他們擁著朱祁鎮入東華門、進奉天殿。早晨大臣們上朝發現,此時大殿皇位上坐的已經不是景帝朱祁鈺,而是已經做了七年太上皇的朱祁鎮。群臣先是驚愕,隨即入殿稱賀。這樣英宗成功復辟。復辟後,英宗冤殺大臣于謙、王文等人,此外還有一大批當時收到朱祁鈺信任的文官武將太監收到株連。同時,英宗大封哪些在奪門之變中的有功之臣,徐有貞封武功伯兼華蓋殿大學士,掌文淵閣事;石亨封為忠國公;曹吉祥封司禮太監,協理京營軍務 。

徐有貞、石亨、曹吉祥三個投機分子逐漸把持了朝政,開始了為所欲為,但是利慾薰心、各懷鬼胎的小人們是不可能走到最後。而且現在的朱祁鎮也早已不是土木堡之前的朱祁鎮,面對這些小人的所作作為他把他們一一剔除出了政局。

徐有貞,可謂奪門之變的主謀。在復辟成功後,正是他一手促成了于謙的被殺,他成功進入內閣,成為首輔,完全控制了內閣和朝政大權。但很快就與石亨、曹吉祥產生了矛盾。雙方開始互相彈劾,最終徐有貞不敵,讓兩人構陷入詔獄,不久英宗皇帝的處罰決定下來,徐有貞被降為廣東參政。而這一切僅四個月。但是石亨、曹吉祥仍然不肯干休,繼續發動言官彈劾徐有貞,最後,再次把他抓進詔獄,新的處罰下倆,徐有貞這次被流放到了雲南。在流放地過了四年後,因為石亨的倒臺,他被允許返回家鄉,最終浪跡于山水十餘年病逝,終年六十五歲,也算是善終。

石亨,與徐有貞同是小人,但其才能與徐有貞相差甚遠。如果說徐有貞還有讀書人的理想,石亨身上就只能看見貪婪和野心,他將朝廷文職巡撫全部撤換成武將,石亨的弟侄、親戚、下屬冒領軍功,得到官爵賞賜的達四千多人,並且讓他的侄子石彪駐守軍事重鎮大同。石亨所有的一切都被英宗深深忌憚,可嘆的石亨居然茫然不知。天順四年,錦衣衛指揮使逯杲上奏石亨心懷叵測,與其侄孫石後招權納賕、肆行無忌,並與術士鄒叔彝等製造妖言,蓄養無賴,伺機察看朝廷動靜,圖謀不軌。於是石亨下獄,侄子石彪、侄孫石後被處斬。

曹吉祥,作為一個太監,卻比徐有貞、石亨有更高的追求,竟然想做皇帝。在石亨倒臺後,心理開始惶恐不安,於是大力籠絡蕃將,以此掌握了一支頗有戰鬥力的軍隊。於是他與侄子曹欽開始策劃謀反。由曹欽擁兵入,曹吉祥率領禁軍接應。計劃確定,立即實行。僥倖的是蕃將中有個指揮使害怕,偷偷向懷寧侯孫鏜、恭順侯吳瑾告密。兩人急忙將消息上奏給英宗。英宗聞訊立即下令關閉各個宮門,並逮捕曹吉祥。但這時叛亂已經發動,他們殺死了錦衣衛使逯杲,恭順侯吳瑾,砍傷了大臣李賢,最終叛亂被孫鏜的援軍平息。曹欽見大勢已去,投井自盡。事後,曹吉祥被英宗下令磔刑處死。


奪門中的三個“功臣”就這樣一一以可悲的下場退出了歷史舞臺,英宗完全掌握了朝政大權,他任用李賢、王翱等賢臣,減免各地賦稅,發展經濟,應該說此時比正統後期的政治要清明得多,而且還釋放了建文帝次子,廢除了殉葬制度,實行了一些仁政,但是卻也不能阻止大明王朝逐漸走向衰落的趨勢。


一壺清茗品春秋


1457年明代宗朱祁鈺出巡郊外疾病發作,而且病勢很重,石亨陪伴在代宗身邊,便與張軌、曹吉祥等人商議,準備迎接被軟禁7年的太上皇朱祁鎮復位,後派人與徐有楨接洽,彼此一拍即合,於是最終發動了軍事政變。

實際上這種軍事政變完全是這幾位大臣出於對自己將來的前途著想,而非從大明王朝的角度思考問題。如果一旦明代宗病逝,他所立的太子已早逝,沒有其他的兒子,大權最終還是要回到明英宗這一支的手裡,如果他們不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插手發動政變,最終他們的前途依舊沒有什麼大發展,也許英宗復辟後也像代宗一樣重要于謙等人,所以,

為了自己的前途利益,再加上明代宗病重的時機,先發制人,主動出擊,發動了奪門之變,只要成功,他們必然會受到重用,前途自然是無可限量。

所以,正如他們所設想的那樣,明代宗病重毫無反駁之力,而且事發又非常秘密和突然,太上皇朱祁鎮自然是感激涕零,被弟弟關了7年,雖然名曰太上皇,但是吃不飽、穿不暖,簡直非人的待遇,早都希望自己能夠再一次出去掌握大權,而明代宗的病重給了他重生的機會,於是這些人簇擁著朱祁鎮前往大內,一邊還不忘問這些功臣的名字,以便日後好另行封賞。

明英宗復位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大封功臣,徐有楨和石亨是功臣中的功臣,徐有楨兼任翰林學士,進內閣參預機樞政務,又加兵部尚書,後又封為奉天翊衛推誠宣力守正文臣、武功伯,兼任華蓋殿大學士,掌文淵閣事,賜誥劵,子孫世襲錦衣衛指揮使封石亨為忠國公。

徐有楨和石亨被封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剷除于謙

,因為他們知道于謙知道自己的底細,如果他在皇帝面前揭穿他們的德行,也許皇帝就不會如此寵幸他們。於是兵部尚書于謙、大學士王文被逮捕入獄,以“更立東宮”“謀迎立襄王子”等罪名,定為謀反罪判處極刑,英宗認為于謙有大功,但是徐有楨進言道:不殺于謙,復辟之事師出無名。最終於謙等大臣被殺。

明英宗復辟後最大的敗筆就是殺了為公不為私的大臣于謙,而重用了為私不為公的徐有楨和石亨,既然二人均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打動奪門之變,自然在大功告成之後兩個人必然會走上背道而馳的路上。於是雙方你來我往,都想致對方於死路。

徐有楨逐漸疏遠石亨和曹吉祥,與二人的矛盾日益激化,經常在英宗面前提及石曹二人的不法行為,挑起英宗對二人的不滿情緒。石曹二人知曉後,當然是十分生氣,也不示弱,收買英宗身邊的太監將英宗與徐有楨之間的秘密對話傳出宮外,再反饋給英宗,暗示英宗徐有楨表面上對你是忠心耿耿,實際上對你是不忠,將你們之間的秘密對話傳告給各個大臣,這讓英宗十分氣憤,但還沒有達到徐有楨,最終還是曾經的好搭檔石亨咬文嚼字、挖空心思找到徐有楨曾經寫的文章中有不臣之言,最終英宗將徐有楨流放,最終死在流放之地。


石亨在自己得勢之後,更是驕縱,他的弟侄家人冒功進官者50餘人,其部下親戚、朋友等騙官者多大4000餘人。獨攬大權,京師大臣常被他藉故逐出朝廷,而且收受賄賂,私自提拔官員,大興文字獄,打擊異己等等,總之時壞事做盡。1549年石亨受其侄子謀反和凌辱秦王罪株連,停止上朝參見,削官為民,其朋黨悉數罷黜。1460年錦衣衛指揮使逯杲上奏石亨心懷叵測,與其侄孫石後招權納賕、橫行霸道,並與術士鄒叔彝等製造妖言,蓄養無賴,伺機朝廷動靜,圖謀不軌。朝中眾多大臣早已對石亨恨之入骨,紛紛上書嚴懲石亨,於是英宗下令石亨入獄,以謀反罪處斬,沒收家資,後期病死獄中,石彪、石後皆處斬。


所以,損公而肥私的徐有楨和石亨最終都沒有落得個好的下場,這是自古以來必有的規律,好人也許一時得到冤屈,但是壞人終將得到報應。



歷史上有一個定律,首鼠兩端的小人一般都不會有什麼好下場。石亨、徐有貞、曹吉祥背叛了景泰皇帝,在危難之際重新擁立明英宗復位,實際上是心懷叵測,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出賣舊主。所以他們的結果也不大好。

石亨在奪門之變後被封為忠國公,史書記載:“其弟侄家人冒功錦衣者五十餘人,部曲親故竄名“奪門”籍得官者四千餘人。兩京大臣,斥逐殆盡。納私人重賄,引用太僕丞孫弘,郎中陳汝言、蕭璁、張用瀚、郝璜、龍文、朱銓,員外郎劉本道為侍郎。時有語曰“朱三千,龍八百”。勢焰燻灼,嗜進者競走其門。既以私憾殺于謙、範廣等,又以給事中成章、御史甘澤等九人嘗攻其失,貶黜之。數興大獄,構陷耿九疇、嶽正,而戍楊瑄、張鵬,謫周斌、盛顒等。又惡文臣為巡撫,抑武臣不得肆,盡撤還。由是大權悉歸亨。”三年後的天順四年,石亨因大肆培植黨羽,干預朝政。朱祁鎮不能忍受,罷其職,得罪病死獄中,盡誅其黨羽。後又以家屬不軌,下詔獄,坐謀叛律斬,沒其家資。

徐有貞奪門之變後被封為首輔,後來與石亨等人爭權,被石亨陷害。英宗以“圖擅威權,排斥勳舊”的罪名逮捕徐有貞 。後來因天象突變,雷電交加,冰雹大作,狂風吹折樹木。英宗認為這是上天示警,便釋放徐有貞,將他貶為廣東參政。後來,徐有貞再度被小人讒害,因為“常以大禹、曹操自比,有非份之望。”刑部侍郎劉廣衡認為應將徐有貞斬首棄市。最終,明英宗將徐有貞貶為庶民,流徙金齒。石亨死後,他才得以回家養老。

曹吉祥本閹宦,心有異志。1461年,曹吉祥的嗣子曹欽舉兵叛亂,曹吉祥被英宗設計逮捕,事後被磔刑處死。當時的旨意為“司設監太監曹吉祥及其侄、昭武伯欽等反,命懷寧伯孫鏜等率官軍討之,欽敗死,執吉祥下獄……曹吉祥伏誅,上出吉祥,命群臣廷鞫之,具伏,詔磔於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