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抵抗倭寇最著名的將領是誰?具體如何?

饒大條


導讀

公元十三至十六世紀,日本正處於極度混亂的戰國時期。狹小的國土上分裂出十好幾個國家,混戰不斷。

有很多日本人出於生計,漂洋過海,來到我國和朝鮮沿海地區當海盜,時人稱為倭寇。

倭人為寇,是為倭寇。

雖是海盜,但他們的目標卻是我國的陸上城市。而且嘉靖年間,有個出了名的漢奸將倭寇整合,成了聲勢很大、危害極深的海盜組織。

在與東南沿海地區的倭寇以及對朝鮮援助的過程中,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抗倭將領。

還東南沿海安寧的戚繼光

倭寇入侵我國沿海地區,始於十三世紀,當時正值大明立國,朱元璋同志需要對付北元,後來的建文忙著削藩,朱棣也要打蒙古,就都沒有搭理這些倭寇。


戚繼光是世襲的登州衛指揮僉事,本身也是一位相當優秀的將領。但是初到浙江的戚繼光卻被現實深深的教育了。

當地的士兵已經成了老兵油子,即便是新招募的士兵也缺少那股子狠勁。為此戚繼光開始尋找兵源地,最後選定了義烏。

戚繼光深通兵法之道,為了對付倭寇,編練了一套陣法,名為鴛鴦陣。

鴛鴦陣陣形以12人為一隊,最前為隊長,此二人一執長牌、一執藤牌。長牌手執長盾牌遮擋倭寇的箭矢、長槍,藤牌手執輕便的藤盾並帶有標槍、腰刀,長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護後隊前進,藤牌手除了掩護還可與敵近戰。
再二人為狼筅手執狼筅,狼筅是利用南方生長的毛竹,選其老而堅實者,將竹端斜削成尖狀,又留四周尖銳的枝枝丫,每支狼筅長3米左右,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殺敵人以掩護盾牌手的推進和後面長槍手的進擊。接著是四名手執長槍的長槍手,左右各二人,分別照應前面左右兩邊的盾牌手和狼筅手。

除此以外,戚繼光的軍隊還裝備了數目可觀的火炮,戚家軍的實力在明朝軍隊範圍內也僅次於李成梁的遼東鐵騎。

戚繼光憑藉著優秀的士兵,集兵家之大成的陣法,超越對方的火器,以及自己的戰術指揮,戚家軍所向披靡。


自嘉靖三十八年至嘉靖四十五年,戚繼光所率部隊共經歷大小十三次戰役,自身傷亡比例僅為30:1,而倭寇幾被全殲。

而戚繼光也因為驅逐倭寇而被尊為民族英雄。

歸宿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倭立下功勞後,被調往蒙古,鎮守北部邊疆。戚繼光鎮守的薊門固若金湯,韃靼轉而進犯遼東,戚繼光率兵增援,協助遼東守將李成梁將其擊退。

公元1582年(萬曆十年),戚繼光的靠山,內閣首輔張居正病逝,給事中張鼎思趁機上言戚繼光不應該放在北方,於是戚繼光被朝廷調往廣東。

公元1585年(萬曆十三年),給事中張希皋再次彈劾戚繼光,戚繼光因此遭到罷免,回鄉後病死。

援朝名將李如松

16世紀末,日本國內結束了戰國時期,豐臣秀吉成為當時的最高官員。而日本因為國內的自然環境等硬件一直都對大陸有著病態的渴望。



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亞洲;欲征服亞洲,必先征服中國;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朝鮮。

1592年,懷揣著對夢想的渴望,日本方面開始進攻朝鮮,朝鮮的國防軍明顯不是對手,情況萬分危急。

面對朝鮮的求援和有可能的日本的威脅,多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決定出兵。第一次的援兵因為輕敵直接慘敗,萬曆毫不含糊派出了第二支援兵,萬曆下令集結了當時大明王朝最精銳的部隊,包括排第一的遼東鐵騎和第二的戚家軍,真正的大陣仗。

這次明朝共集結了四萬人,兵部侍郎宋應昌是最高領導,李如松負責具體的作戰。

他們的對手是跟隨豐臣秀吉從日本戰國時代走出來的日本國內名將,分別是小西行長、加藤清正、黑田長政、島津義弘、福島正則、小早川隆景、毛利輝元、宇喜多秀家、羽柴秀勝。

1592年12月,四萬大軍集結完畢,明軍渡過鴨綠江,戰爭一觸即發。

平壤血戰

1593年正月,李如鬆開始進攻平壤。李如松採用了圍三缺一的打法,讓開東門給日軍逃生,而東門外,是一條河。

攻城前,李如松先用火炮開路,而明軍也攜帶了大量的重武器,包括各式火炮和大將軍炮,如機關槍(明代的)、加農炮(還是明代的)。在經過炮擊後,開始了登城作戰。

而明軍在經過三輪的攻擊後,登上了城牆,並用大將軍炮轟開了一座城門,甚至主將李如松也在激戰中受傷落馬,換馬後再戰,勝利的天平開始嚮明軍傾斜。

明軍攻入城後又開始了巷戰,並將盤踞在據點內的日軍全部消滅,只剩指揮官小西行長帶領數千人逃出。

小西行長戰敗之後,各地的日軍紛紛逃竄,而李如松也開始著手進攻漢城。

漢城的收復比較容易,因為李如松燒燬了日軍的糧食基地,等於是斷了日軍的糧道,日軍被迫從漢城退出。

第一次的援朝戰爭以明朝將日軍趕到海邊為止,但是後續的談判不盡如人意,日軍復又增兵,明朝也不含糊,同樣派出了援軍。戰至最後,以明朝的勝利而告終。


歸宿

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出任遼東總兵。 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李如松在與蒙古部落的交戰中陣亡,年五十。朝廷追贈少保、寧遠伯,賜諡“忠烈”,併為其立祠。

而之所以戚繼光李如松等人在對陣倭寇時如有神助,無非是一千多年的文化積澱使得出身將門世家的兩人自小就接受了良好軍事教育,超出尋常人。

其次,先進的科技提供了強大的助力,戚繼光和李如松所使用的火器都代表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水平,甚至部分是國際領先水平,這也是他們的底氣所在。


盛夏一抹清涼


明朝抵抗倭寇最著名的將領是誰?具體如何?

明朝中後期,東南沿海倭寇猖獗,有很多著名的抗倭將領,比如

戚繼光,俞大猷,任環,傅應嘉,瓦氏夫人,左寶貴等等。但是要是說最著名的是誰,大家心裡肯定選擇戚繼光。

明朝倭寇的由來

倭寇,我在百度百科上邊查了一下名詞解釋,是這樣說的:

倭寇(わこう),是指13世紀到16世紀左右侵略朝鮮、中國沿海各地和南洋的日本海盜集團的泛稱,除沿海劫掠以外主要從事中日走私貿易,因中國古籍稱日本為倭國,故稱倭寇。

14世紀初,日本處於南北朝分裂時期,諸侯割據,混戰不止,在長期戰亂中,南朝失敗的封建主組織浪人、武士、商人去中國東南沿海和朝鮮地區搶劫、燒殺和武裝走私。但是在嘉靖之後,倭寇的組成慢慢發生了變化,中國海盜和倭寇共同對明朝進行劫掠。

戚繼光抗倭歷程

戚繼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諡武毅。漢族,山東蓬萊人(一說祖籍安徽定遠,生於山東濟寧微山縣魯橋鎮)。

嘉靖二十五年(1546),戚繼光負責管理登州衛所的屯田事務,當時倭寇已經在東南沿海燒殺搶掠,戚繼光卻不能參與,於是他寫下了“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詩句。

七年後,也就是嘉靖三十二年(1553),戚繼光張居正的舉薦之下,,擔任都指揮僉事一職,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營二十五個衛所,防禦山東沿海的倭寇。

《明史·戚繼光傳》:用薦擢署都指揮僉事,備倭山東。

兩年後,戚繼光再次被調任,任浙江都司僉事,主管防守寧波、紹興、台州三郡。

《明史·戚繼光傳》:改僉浙江都司,充參將,分部寧、紹、臺三郡。

重要戰役

岑港之戰: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倭寇進犯樂清、瑞安、臨海等地,戚繼光、俞大猷等率領軍隊前去支援,但是因為道路隔絕,沒能及時趕到,但是朝廷也沒有治他們的罪,後來汪直餘黨在岑港作亂,戚繼光和俞大猷兩軍會合,前去攻打,但是很長時間沒攻下來,朝廷罷免了他們的官職,讓他們戴罪立功,後來汪直餘黨抵擋不住戚繼光和俞大猷的進攻,打算逃跑。

《明史·戚繼光傳》:三十六年,倭犯樂清、瑞安、臨海,繼光援不及,以道阻不罪。尋會俞大猷兵,圍汪直餘黨於岑港。久不克,坐免官,戴罪辦賊。已而倭遁。

次年,倭寇造好大船,準備連夜逃跑,但是戚繼光、俞大猷連夜發起進攻,擊沉了倭寇的大船,餘黨向閩南逃竄。

《明史·俞大猷傳》:乃自岑港移柯梅,造舟成,泛海去。大猷等橫擊之,沈其一舟,餘賊遂揚帆而南。

倭寇從岑港逃跑後,又到台州燒殺搶掠,這時候朝廷後人彈劾戚繼光,說他故意放走岑港的倭寇,要治他的罪,但是戚繼光因為平叛汪直餘黨有功,朝廷沒有治罪,反而讓他官復原職,讓戚繼光守衛守臺、金、嚴三郡。

《明史·戚繼光傳》:他倭復焚掠台州。給事中羅嘉賓等劾繼光無功,且通番。方按問,旋以平汪直功復官,改守臺、金、嚴三郡。

戚繼光赴任之後,發展兵丁的戰鬥力已經很一般,於是大力招募民風彪悍的地方民眾,大概有三千多人,這支部隊,戚繼光親自訓練,稱為

“戚家軍”。戚繼光又根據南方的沼澤水地,制定出了專門的戰術戰法,又給他的部隊配備火器、兵械、戰艦等裝備,戚家軍的名號揚名天下。

台州之戰: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大舉進攻桃渚、圻頭等地,戚繼光率領“戚家軍”駐守桃渚,在龍山大破倭寇,戚繼光一路追殺至雁門嶺。倭寇不敵,一直逃走,,沒想到他們趁台州兵力空虛由來偷襲,戚繼光一馬當先手刃倭寇首領,剩餘的倭寇群龍無首,最後大多在瓜陵江淹死了。而圻頭倭寇竟又來侵犯臺州,戚繼光馬不停蹄,再次率軍於仙居將其全殲。台州大捷後,戚繼光被朝廷表揚,官升三等。

《明史·戚繼光傳》:四十年,倭大掠桃渚、圻頭。繼光急趨寧海,扼桃渚,敗之龍山,追至雁門嶺。賊遁去,乘虛襲台州。繼光手殲其魁,蹙餘賊瓜陵江盡死。而圻頭倭復趨台州,繼光邀擊之仙居,道無脫者。

此後,閩、廣一帶的倭寇流入江西一帶作亂,總督胡宗憲無法平定,於是讓戚繼光來增援,戚繼光率軍於上坊巢將其擊破,倭寇奔走建寧,戚繼光引軍回浙江。

福建之戰: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倭寇大大舉侵犯福建,先後攻陷壽寧、政和、寧德等地,廣東方面的倭寇也跟著行動,攻陷玄鍾所,並進犯龍巖、松溪、大田、古田、莆田等地。朝廷命令戚繼光率兵前去進攻,在橫嶼大破倭寇,斬首兩千二百餘級。戚繼光乘勝追擊,一直追殺到福清,搗毀了倭寇的大本營,倭寇剩餘的人像無頭的蒼蠅一樣,又朝著興華奔逃,戚繼光馬不停蹄,一路追殺,又搗毀倭寇據點六十餘營,斬首無數。

《明史·戚繼光傳》:閩中連告急,宗憲復檄繼光剿之。先擊橫嶼賊。人持草一束,填壕進。大破其巢,斬首二千六百。乘勝至福清,搗敗牛田賊,覆其巢,餘賊走興化。急追之,夜四鼓抵賊柵。連克六十營,斬首千數百級。

平定福建之後,戚繼光回浙江,再回去的路上,又遇到少量的倭寇從東營澳上來,於是戚繼光直接殺了過去,消滅了他們,至此,閩廣一帶的倭寇幾乎被戚繼光殺光。

興化之戰:戚繼光回到浙江之後,新來的倭寇休養生息,伺機侵略,等他們發展起來之後,用計策奪取了興化城,倭寇佔據興化,周圍的將領率軍來攻,都打不下來,反而失敗,並且丟失了平海衛,這是戚繼光受命前來,會同俞大猷,譚綸圍攻平海衛,一舉告破,斬首兩千餘級,戚繼光等率兵追擊,倭寇道路不通,又被斬殺三千多人。戚繼光因為戰功卓著,被朝廷任命為都督同知,世廕千戶,代替俞大猷為總兵。

仙遊之戰: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二月,倭寇仍然不甘心之前的失敗,於是再次集結一萬多人,攻打仙遊,圍攻了三天都沒有打下來,戚繼光趕來解圍,率軍追擊,倭寇逃到漳浦蔡丕嶺,戚繼光在此處與倭寇短兵相接,連俘帶殺一百多人,剩下的倭寇用搶奪來的漁船,逃到海上,隨後侵擾福寧,戚繼光再次領兵追殺,將倭寇擊敗。

同一年,倭寇會同海盜吳平劫掠潮州,雖然武平被俞大猷擊敗,並被收服,但是吳平本性難改,夥同流散倭寇一萬多人,

先後在走馬溪、泊浦澳登陸,洗劫南村堡和港口村。戚繼光即刻率軍前來圍剿,吳平得知後放棄之前據守的梅嶺,集合大船一百多艘,逃入南澳,並修築大寨防禦。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俞大猷率領水軍,戚繼光率領步兵,二人合力圍剿吳平,吳平破敗,孤身逃往鳳凰山。

《明史·戚繼光傳》:尋與大猷擊走吳平於南澳,遂擊平餘孽之未下者。
《明史·俞大猷傳》:大猷將水兵,繼光將陸兵,夾擊平南澳,大破之。平僅以身免,奔據饒平鳳凰山。

這就是戚繼光抗倭的主要事蹟,之後他被調往北方,防抗韃靼。

戚繼光結局:

因為戚繼光是被張居正舉薦的,所以他在朝廷內被人歸為張居正一派,在張居正死後,戚繼光被有心之人參劾,被朝廷調往廣東,萬曆十三年(1585年),戚繼光再次被參劾,最終被罷免官職,病死在家鄉。

戚繼光是一名職業軍人,他再幾十年的軍旅生涯之中,寫了兩本軍事著作,即《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這是他幾十年帶兵打仗的經驗總結,在軍事學上有很高的地位。

鄭觀應:古之為將者,經文緯武,謀勇雙全;能得人,能知人,能愛人,能制人;省天時之機,察地理之要,順人和之情,詳安危之勢。凡古今之得失治亂,陣法之變化周密,兵家之虛實奇正,器械之精粗巧拙,無不洞識。如春秋時之孫武、李牧,漢之韓信、馬援、班超、諸葛亮,唐之李靖、郭子儀、李光弼,宋之宗澤、岳飛,明之戚繼光,俞大猷等諸名將,無不通書史,曉兵法,知地利,精器械,與今之泰西各國講求將才者無異。
黎東方:鄭和、于謙、張居正、戚繼光、鄭成功,都是千古不朽的豪傑。

筆削春秋話史家


既然題主提到的是最著名的,那無疑是大家都知道的戚繼光了,這可是在咱們教科書上的歷史人物了。

倭寇侵擾邊境,一直是明朝的問題,但歷代出現了那麼多的將領,就沒有一人是能夠將倭寇根治,即使戚繼光的上司胡宗憲也一樣,都沒能完成大任,只有到了戚繼光的時期,倭寇才被徹底解決。

戚繼光擊退倭寇經歷

戚繼光本人確實不是什麼名門之後,雖然他祖上確實也做過官,但到了他這一輩的時候,他只能給別人當一個助理,就在他老家山東那邊。

而山東在當時就經常遭受到倭寇的侵擾,戚繼光也是經常受到一定的迫害,只可惜自己那時候能力有限。

後來,張居正引薦了他,讓他能夠施展個人才華,而他也確實真正開始了驅逐倭寇的道路。

在他打倭寇的時候,他是從山東打到了廣東,在此期間,他培養了自己的軍隊,也就是被人稱呼“戚家軍”,軍令也是十分嚴格,最關鍵的是,他們裝備精良,即使是普通的工人,經過戚繼光的訓練,都能參與抵禦倭寇。

而戚繼光也是依靠這批軍隊,征服了整個海岸,使得倭寇聽到“戚家軍 ”的名號,都感到害怕。

擊敗倭寇之後

海邊的戰事結束之後,他被朝廷任命到北方打擊韃靼,他因為有之前的作戰經驗以及培養士兵的方法,最後成功地打擊了時北蠻子等遊牧民族,保衛大明朝的國土。

不過不久之後,提拔他的張居正已經去世了,而且萬曆皇帝已經同張居正有很大的矛盾了,張居正一死,戚繼光必定沒什麼好結果。

這不,張希皋就彈劾了戚繼光這位老將,這就很迎合了萬曆皇帝的心願,戚繼光唯有告老還鄉,而回鄉之後,三年之後就病死了。

他晚年過得並不好,就沒有功成身退的說法了。

不管怎樣說,戚繼光是我們的民族英雄,他為明朝做出的貢獻,足夠讓人們對他有起碼的尊敬,但晚年的他確實遭受了同僚的排擠,抑鬱而終。

不過在現代,他依舊是一名英雄,他的英名永遠會被人記住。


小吳閱歷史


是戚繼光。

戚繼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諡武毅。漢族,山東蓬萊人(一說祖籍安徽定遠,生於山東濟寧微山縣魯橋鎮)。明朝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進了蒙漢民族的和平發展。

寫下了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等著名兵書,還有《止止堂集》及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呈報朝廷的奏疏和修議。

同時,戚繼光又是一位傑出的兵器專家和軍事工程家,他改造、發明了各種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戰船、戰車,使明軍水路裝備優於敵人。

他富有創造性的在長城上修建空心敵臺,進可攻退可守,是極具特色的軍事工程。

向左轉|向右轉

聽覺有道周村驗配中心


明朝的四大抗倭名將

1、戚繼光

戚繼光年少時雖然家境貧寒,但他非常喜歡讀書。後來,戚繼光承襲祖上職位,當上登州衛指揮僉事。不久,戚繼光得到張居正的推薦,成為掌管山東沿海二十五衛所的署都指揮僉事。嘉靖三十四年,戚繼光被任命為浙江都司僉事,前往東南沿海平定倭亂。之後,先後參與了岑港之戰、台州之戰、福建之戰、興化之戰、仙遊之戰等戰役,屢屢得勝。後來倭寇平定後,戚繼光還被調往北方修建長城,地域蒙古族的入侵。


2、胡宗憲

胡宗憲祖上都是錦衣衛出身,早在嘉靖十七年,他便考中進士,前往山東青州府。嘉靖三十三年,明世宗鑑於東南沿海地區倭亂日甚,決定挑選一員大將出任浙江巡按監察御史,胡宗憲被選中。胡宗憲到任後,嚴明軍紀,訓練軍隊,使得軍隊面貌煥然一新。之後,胡宗憲培養七俞大猷、戚繼光等年清將領,並將大文人徐文長納入麾下,在對倭戰爭中取得了較大成功,浙江一帶的倭寇基本上被平息。


3、俞大猷

俞大猷的一生幾乎都在作戰。早在抗倭之前,俞大猷便曾參與抗擊蒙古的戰爭。後來,嘉靖皇帝很賞識俞大猷的軍事才能,任命他為寧波、台州等府的參將,自此之後俞大猷便開始了長達幾十年的對倭戰爭。先後參加了浙東戰役、浙西戰役、偽倭戰役、興化戰役、潮州戰役等重要戰役,可謂戰功赫赫。


4、楊文

楊文是浙江台州人,自小便遭受倭寇的侵害,深知倭寇之亂的危害極大。長大後,楊文立志參軍,跟隨譚綸征討倭寇。先後參與了平海衛、仙遊等重要戰役,並攻破了盤踞在臺州的倭寇“苟稷寨”,消除了當地的一大禍害。


我與春風共踏青


眾所周知,戚繼光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位英雄。他一生戰功無數,所創建的戚家軍更是讓倭寇聞風喪膽。在戰場上他能夠冷靜無比的分析局勢,指揮千軍萬馬斬殺倭奴。在明朝平定不了的倭寇氾濫,讓戚繼光和他的軍隊打得服服帖帖。但縱然是這樣鐵骨錚錚的漢子和英雄也有懼怕的人。

戚繼光在中國的歷史上留下了赫赫威名,然而他的祖先同樣有著碩大的功勳。那就是明朝的開國元勳戚祥。戚祥當初跟隨朱元璋,在元朝末年那個民不聊生的時代裡,建立了宏偉的大明朝。也正是因為戚繼光有著這樣的家庭,導致他從小就受到了嚴格的教育。這才造就了一個勇有謀,武功了得的抗倭名將。

在當時明朝除去北方的韃虜作亂,在東南沿海的倭寇才是最頭痛的問題。根據記載,明朝對於倭寇來犯的時候沒有任何處理方案。因為他和北方的遊牧民族一樣,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沒有任何固定的居住地點,突如其來的就對沿海居民進行搶掠。而且他們使用的武器多為長槍、東洋刀,比起明朝官兵使用的武器還更先進。即使明朝的軍隊英勇殺敵,做出了頑強的反抗,但是依舊會捲土重來。

但是戚繼光的出現改善了這種局面,戚繼光上任以後組織起了自己的戚家軍。當時戚家軍全是民間勇武兇猛的人,打起架來是相當的猛烈。同時在武器上戚繼光改革創新設置出了戚家軍刀。同倭寇作戰當中也是演練出了鴛鴦陣,打的倭寇有來無回。

戚繼光平定倭寇之亂以後,就算到了北方預防韃虜,也是立下了赫赫戰功。但是戚繼光非常的怕自己的夫人。小編認為雖然戚繼光可能是有點懼內,但是對於一個男人來說也正是愛情的表現。鐵骨錚錚的漢子怎麼會怕一個女人?更多的是對她的關心和寵愛吧。在外是一個錚錚鐵骨的漢子,在家就要做到小男人的樣子,這對於現在的很多家庭來說是非常和諧的一幕。好了朋友們,小編這篇文章就先說到這裡。如果你們對於倭寇的剋星,明朝著名將領戚繼光,立下戰功無數卻怕一個人這篇文章有不同的看法。歡迎在下方積極的評論。


小胖講歷史


明朝中期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福建,浙江,山東)倭患頗為嚴重。倭寇在我國沿海地區日益猖狂,簡直到了敢於與明朝正規軍交戰的境地。

其實從明朝初期開始倭寇就經常襲擾我東南地區了。而當時明成祖朱棣正忙於平定漠北的殘餘元朝勢力,大明的幾十萬軍隊全都調往了北線戰場。導致我沿海地區的海防極為薄弱和鬆懈,讓流竄在海上的倭寇有機可乘,時常登陸我國領土殺我子民掠我財寶。

大明的富裕讓日本人唾涎三尺,幾十年間大批倭寇侵犯大明疆土,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使我沿海人民深受倭患之苦。尤其在大明實行了嚴酷的海禁政策後,本意是為了抑制住倭寇的騷擾,不料事得其反。到了大明中期倭寇竟有十多萬人流竄在我東南三省,嚴重威脅到了大明領土主權的安全。

至嘉靖皇帝坐鎮時期,大明對倭寇發動了攻勢。其中著名的三位抗倭名將就是戚繼光,俞大鄭,譚綸。他們三人為抗倭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其中功勳著著的當數民族英雄戚繼光了。他是山東登州人,幼年就天資聰慧,且對兵法韜略頗為所長,在父親的悉心教導下戚繼光立志忠君報國,為大明剷除倭患為己任。

十七歲的時候就毅然投身於軍隊,當他來到登州衛任職的時候,看見大明的士兵都喜於玩樂,軍紀煥散,且長期缺乏訓練和實戰經驗。這樣一支軍隊怎麼可能與兇悍無比的倭寇對陣且能取勝呢?

作為一個朝氣蓬勃,立志建功立業的戚繼光怎麼會在這裡長留呢?他立即辭去了登州衛的軍職。快馬加鞭趕赴正在浙江魯港與倭寵激戰的俞大鄭將軍。並在首戰中獻計大破敵軍,俞將軍看到戚繼光不僅頗具頭腦,且武藝超群作戰勇敢。於是讓他帶領一支三百人的隊伍駐守在龍山所。

不料次日就遇見一支八百人的倭寇在龍山氣勢洶洶地登陸,眼瞅著倭寇一個個手持長刀,目露兇光地衝殺過來。本來就是新兵蛋子的明軍撒腿就跑,儘管戚繼光本人奮勇當先,連續斬殺倭寇的三個小頭目,仍舊收攏不了敗軍,挽回不了不堪的敗局。

龍山之戰後,戚繼光看到了大明軍隊的腐敗,實戰能力差的致命弱點。他意識到要想真正徹底的剷除倭患,保住大明江山就必須得有一支紀律嚴明,戰鬥力強悍的軍隊。

於是他就到民風兇悍的義烏與永康兩縣招兵,並以在戰場上殺倭寇可以得賞錢的承諾來吸引豪傑壯士,果然前來面試的人人山人海,戚繼光挑選了體質優良的三千人。進行整編並立即進行嚴酷的軍事化訓練。

幾個月之後,一支紀律嚴明,戰力兇悍的鐵軍,戚家軍誕生了。

在之後的二十三年的時間裡,戚繼光和戚家軍的將士們在浙江橫掃倭寇,打得倭寇聞風喪膽,望風而逃。在整個抗倭戰爭中,戚家軍不畏強敵與重重困難,面對著數倍於己的敵人,依然發揚不怕死的鐵軍精神。戚家軍在抗倭軍隊中是吸引敵人最多,壓力最大,但也是消滅倭寇最多的明軍。他們不朽的功勳永遠閃耀在歷史的長河中。

在臺州戰役中,戚家軍將士憑著過硬的身體素質,愣是從新河城一夜之間強行軍八十餘里趕赴到台州戰場,挽救了台州百姓的生命安全和崩潰的敗局。在花街之戰中一舉殲滅倭寇八千多人,殘餘的倭寇大驚失色,倉皇退出台州並逃躥向出海口,準備跑到船上去避難。

不料戚家軍將士越戰越勇,一夜之間與倭寇打了十次遭遇戰,在混戰中消滅了大量殘存之敵,至第二日只有幾百人的倭寇逃躥到了船上。

這一役可把倭寇的瘋狂氣勢徹底打滅了,活下來的倭寇連戚家軍的威名都不敢提。這一戰殲滅倭寇一萬三千五百多人。是抗倭戰爭以明軍所取得的最大勝利,極大的振奮了國人誓死抗擊侵略者的決心。

經過幾十年的鬥爭倭患終於徹底平息下去。戚繼光完成了他: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愛國胸襟。在平定倭患之後他被調到北境護國安邦,為大明的邊防穩定立下了不朽的功勳。在一五八二年的的候戚繼光病逝于山東登州老家。

雖然一代名將離去了,但是他英勇抗擊倭寇的豐功偉績與忠君愛國的胸襟永遠為後人所傳頌與敬仰。英雄己故,威名長留!






愛而無悔931


1、戚繼光。戚繼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諡武毅。漢族,山東蓬萊人(一說祖籍安徽定遠,生於山東濟寧微山縣魯橋鎮)。明朝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

2、俞大猷。俞大猷(1503年-1579年),字志輔,又字遜堯,號虛江,晉江(今福建泉州)人,明代抗倭名將,軍事家、武術家、詩人、民族英雄。

3、唐順之。唐順之(1507年11月9日-1560年4月25日),字應德,一字義修,號荊川,諡襄文。明朝南直隸武進(今屬江蘇常州)人,官右僉都御史卒。唐宋派文學家,嘉靖八才子之一,與歸有光、王慎中兩人合稱嘉靖三大家。順之亦善武,通兵法,曉武術。

俞大猷一生幾乎都在與倭寇作戰,戰功顯赫,他所率領的“俞家軍”甚至能將敵人嚇退,與戚繼光並稱為“俞龍戚虎”,掃平了為患多年以及趁機作亂的偽倭寇。俞大猷雖然戰功累累,卻經常被彈劾而遭到免官,仍舊全力打擊倭寇。

唐順之,嘉靖八年(1529年)會試第一,官翰林編修,後調兵部主事。當時倭寇屢犯沿海,唐順之以兵部郎中督師浙江,曾親率兵船於崇明破倭寇於海上。巡撫鳳陽,1560年四月丙申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禎時追諡襄文,學者稱“荊川先生”。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進了蒙漢民族的和平發展,寫下了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等著名兵書。


雜言彙編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一代抵抗倭寇的將領,保護明朝的海疆,最後的下場不是很好。

提起海禁的政策,很多人會想到清朝時期。但是海禁政策真正開始實施是在明朝的末年,主要是由於當時日本的倭寇不斷的侵犯明朝的海岸線,掠奪糧食,以及其他的物資。給明朝的東南沿海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所以在抵抗完倭寇之後,明朝就開始實施了海禁的政策,這個政策可以有效的維護明朝海岸線的和平,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斷絕了與世界其他國家的聯繫,也是有利有弊的。在抵抗倭寇中,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那就是戚繼光,相信大家非常想了解戚繼光,下面就帶領大家認識一下吧。


戚繼光是明朝時期抵抗倭寇的著名將領,當時戚繼光是在東南沿海用很長的時間才趕走了那些危害人民的倭寇。後來戚繼光更是在北方,抵抗蒙古的侵犯很長時間,可以說,當時明朝的安定以及和平,戚繼光是做出很大的貢獻的。戚繼光不僅僅是一名出色的將領,並且他還製作了很多先進的武器,以及制定了許多先進的戰術,同時還發明瞭許多的先進的作戰武器。明代長城上面也有戚繼光改造過的身影。但是為什麼就是這樣一位出色的,軍事家和發明家,他的下場卻是非常慘的呢?

首先,在萬曆皇帝的時候,當時的首輔張居正去世了,張居正的逝世給明朝帶來了很大的影響。而戚繼光能夠在外面取得如此大的功績,也是來源於張居正的支持,在張居正的去世之後,戚繼光也就失去了靠山,所以就落了一個很慘的下場。


雖然在張居正去世之後,戚繼光被調任為廣東總兵。但是實際上,戚繼光是被降職了,雖然當時的大臣都建議皇帝能夠保留戚繼光的位置,但是萬曆皇帝是非常不願意的,萬曆皇帝對於張居正也是非常忌憚的。就這樣,有著非常多功勞的戚繼光退休了,但是,這並不是代表著事情結束,對於戚繼光來說這才剛剛開始。在戚繼光退休之後,他的弟弟突然去世,戚繼光的弟弟戚繼美也是一名將領,他經常跟著戚繼光到處去打仗。後來不久,戚繼光的弟妹也去世了,但是不久之後,戚繼美的孩子也突然病逝了。這一切並沒有結束,在戚繼光的弟弟一家都去世之後,戚繼光的妻子也帶著他的財產離開了戚繼光。其實這與戚繼光是非常有關的,主要還是由於當時戚繼光在外找了幾個小妾。才導致他們夫妻關係破裂,可以想象,戚繼光這個時候是非常難過的。


戚繼光的家庭,背景並不是非常好,生活也是比較貧苦的,但是他努力學習,而且非常喜歡讀書,並沒有像同齡人那樣安於現狀,結婚生子。後來隨著航海技術的不斷髮展,一些新的航路被開被,再加上明朝統治者的無能統治,導致國家非常混亂。海上鄰國的倭寇,看著明朝的情況,便趁機來侵擾東南沿海,想搶佔地盤,獲得更多的資源。他們在侵擾的時候,並不是說針對某一個點進行進攻的,而是搶了一個地方就換另一個地方,以至於當時的東南沿海各個城市都受到了倭寇的侵襲。

而戚繼光,也就是在這個時期開始出名了,他的武藝非常高超,而且抵抗倭寇的效果是非常好的。所以,當時的戚繼光上司也決定提拔戚繼光。後來戚繼光在軍隊裡大展自己的身手,製作了許多先進的武器以及制定很多先進的戰術,為明朝抵抗倭寇,穩定國家局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但是,戚繼光晚年時期的下場並不是很好,相信這主要還是因為他的靠山張居正的逝世給了他很大的影響。相信另外一點也是皇帝可能要打壓功臣,防止權力過大,威脅到皇帝的統治。以上就就是我給大家帶來的的關於戚繼光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饒大條i


自明朝中期以後,東南沿海的倭亂便日漸嚴重,倭寇十分猖獗,給當地老百姓的財產和安全造成中重大破壞和威脅。明朝政府頁十分重視倭寇,因此不斷排定平定,這期間便湧現出不少抗倭名將。

1.胡宗憲祖上都是錦衣衛出身,早在嘉靖十七年,他便考中進士,前往山東青州府。嘉靖三十三年,明世宗鑑於東南沿海地區倭亂日甚,決定挑選一員大將出任浙江巡按監察御史,胡宗憲被選中。胡宗憲到任後,嚴明軍紀,訓練軍隊,使得軍隊面貌煥然一新。之後,胡宗憲培養七俞大猷、戚繼光等年清將領,並將大文人徐文長納入麾下,在對倭戰爭中取得了較大成功,浙江一帶的倭寇基本上被平息。胡宗憲堪稱明朝的抗倭四大名將之一。

2.俞大猷的一生幾乎都在作戰。早在抗倭之前,俞大猷便曾參與抗擊蒙古的戰爭。後來,嘉靖皇帝很賞識俞大猷的軍事才能,任命他為寧波、台州等府的參將,自此之後俞大猷便開始了長達幾十年的對倭戰爭。先後參加了浙東戰役、浙西戰役、偽倭戰役、興化戰役、潮州戰役等重要戰役,可謂戰功赫赫。

3.戚繼光年少時便非常有個性,雖然家境貧寒,但他非常喜歡讀書。後來,戚繼光承襲祖上職位,當上登州衛指揮僉事。不久,戚繼光得到張居正的推薦,成為掌管山東沿海二十五衛所的署都指揮僉事。嘉靖三十四年,戚繼光被任命為浙江都司僉事,前往東南沿海平定倭亂。之後,先後參與了岑港之戰、台州之戰、福建之戰、興化之戰、仙遊之戰等戰役,屢屢得勝。後來倭寇平定後,戚繼光還被調往北方修建長城,地域蒙古族的入侵。戚繼光堪稱明朝的抗倭四大名將之首。

4.相比上述三人,楊文的名氣稍微遜色一些。楊文是台州人,自小便遭受倭寇的侵害,深知倭寇之亂的危害極大。長大後,楊文立志參軍,跟隨譚綸征討倭寇。先後參與了平海衛、仙遊等重要戰役,並攻破了盤踞在臺州的倭寇“苟稷寨”,消除了當地的一大禍害。因此,楊文堪稱明朝的抗倭四大名將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