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傳承“活”在當下——廟會中的宗教文化「春節習俗」

廟會是我國一項重要的民俗活動,流傳歷史悠久、流行區域廣泛,與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關係密切。不論古今中外,在每一位中華兒女關於春節、元宵節等傳統佳節的美好記憶中,總歸少不了“趕廟會”這一項。廟會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信仰與文化印記,被譽為傳統文化中的“活化石”,它的產生和發展更是與中國傳統宗教文化淵源深厚。


千年傳承“活”在當下——廟會中的宗教文化「春節習俗」


廟會,顧名思義,是在“廟”周圍進行的集會。按照“廟”的繁體字“廟”來解釋,它由“廣”和“朝”組成,意思是朝拜祖先的大房子,也就是古人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有著祖先崇拜和神靈崇拜的古代先人,為了尋求祖先和神靈的庇護,會在廟中供奉祖先牌位和信奉的神靈塑像,通過特定時節的祭祀活動,達到與祖先和神靈對話、溝通的目的。進入階級社會,古人逐漸把在廟中舉行的朝拜、祭祀活動固定化、儀式化為“會”的形式。昔日主要用來敬拜祖先、祭祀神靈的廟會活動,逐漸具有了鞏固統治和教化百姓的功能。根據《左傳》記載:“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和打仗是當時國家最重大的活動。根據周禮,統治階級定期在宗廟舉行祭祀活動,並且在整個活動中貫穿著嚴格而程序化、規範化的禮樂儀式,這種固定時節、固定儀式、固定階級主持的廟祭活動就是後世廟會的發端。除了國家性的祭祀活動,民間也有以“社”為單位進行的祭祀活動,比如祭祀土地神、龍王廟等等,這一類的社祭活動常伴有大眾化的音樂、舞蹈形式,表達了普通民眾祈求五穀豐登、風調雨順、生活安康的美好追求。這種基層的民間性的廟祭活動成為後世民間廟會的雛形。


從歷史發展看,廟會在先秦時期主要是指統治階層和民間的祭祀活動。到了漢代,伴隨著佛教傳入中國,道家文化以宗教的形式進入民眾生活,“廟”也從過去供奉祖先、神靈的廟堂,變成了佛、道教的寺廟、宮觀,廟會變成了具有宗教意義的信教群眾的聚會活動。傳統道教作為最具民眾信仰基礎和民間信仰色彩的本土宗教,有著內涵豐富、名目多樣、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廟會活動,比如財神廟會、龍王廟會、城隍廟會、娘娘廟會、奶奶廟會、真武廟會、土地廟會、文廟會、關帝廟會等等。其中以財神廟會、城隍廟會以及娘娘廟會在百姓中的影響最廣。歷史上這些道教廟會活動與民間信仰統為一體,寄託著普通百姓求財、求業、求子的世俗生活訴求。隨著歷史變遷,具有集會性與聚眾性的宗教廟會活動逐漸具有了經濟功能。小商小販們看到燒香拜佛者多,就在廟外擺起各式小攤賺錢,久而久之,廟會演變成了具有經濟效益的固定節日活動,特別是在春節期間,廟會更是普通民眾參與最廣的一項娛樂活動。


千年傳承“活”在當下——廟會中的宗教文化「春節習俗」


除了本土的道教,在中國傳播的印度佛教為了適應中國社會,主動開啟中國化進程,積極融入中國百姓的文化信仰。每到中國傳統的春節、元宵節以及佛誕日、浴佛節、盂蘭盆節等重大佛教節日,佛教寺院就舉行燒香祈禱的廟會活動。為了吸引善男信女,在固定的宗教儀式外,佛教廟會還會增加一些具有觀賞性、娛樂性的活動,比如雜技、煙火、戲劇表演等。南宋的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就記載:“拘肆樂人自過七夕便演《目連救母》的雜劇,直至十五日止,觀者倍增。”佛教寺院通過這種寓教於樂的廟會活動,把高深玄奧的宗教文化信仰傳播給普通民眾,而曾經單一的、具有神聖色彩的宗教廟會,逐漸走向多元化、世俗化,成為了集宗教信仰、文化藝術、娛樂休閒、商貿往來於一體的民間文化活動。


現如今,傳承千年的傳統廟會活動為了更好地融入現代社會,貼近民眾生活,藉助現代科技手段,通過發揮各自地域文化特色的方式,使廟會文化“活”了起來。目前聞名全國的大型廟會,有北京的地壇廟會、龍潭湖廟會、廣廟廟會,上海的龍華廟會,河南的太昊陵廟會、浚縣廟會、洛陽關林廟會,山東的東嶽廟會,廣州的廣府廟會,江西的繩金塔廟會等。這些廟會或地處繁華都市,或處於鄉廛之間;無論是在現代繁華中感受文明先進,還是在歷史遺存中探尋祖跡遺風,都特別注重貼合普通百姓的文化心理與現實需求,達到了民俗與高雅、傳統與現代、世俗與神聖之間的完美契合。


千年傳承“活”在當下——廟會中的宗教文化「春節習俗」


廟會作為一種傳承千年的文化形態,既具有民族性與傳統性,又在不同歷史時期體現著現代性與時代性。它既是精英性的國家祭祀文化的起源,又是大眾化的民間信仰文化的代表。它既存在於市集廟堂之上,又活躍於民間鄉野之中。它起源於宗教,又超越宗教本身。它是神聖的、高雅的,又集宗教文化、經濟價值於一體。當前,我們積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作為傳統文化代表的廟會文化,自然是繼承與發展的重點。挖掘其中的現代價值,我們必須堅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方針,一方面發揚其尊崇孝道、尊奉祖先的文化教化功能,使現代人尊奉祖先、尊重歷史;另一方面在活躍假日經濟、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需求的同時,要特別注意避免庸俗化、功利化的傾向,杜絕宗教搭臺、經濟唱戲的弊端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