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事包办不是爱:怎样是父母和孩子的安全距离?


上海17岁男孩和母亲吵架选择自尽的事,曾经引起震动,不用赘述。

我能理解,不用百度,单在自己周围,就偶尔会听说类似极端的事情,所幸,有的孩子被救回来了。

上午跟孩子爸爸聊天,我说17岁孩子的事情出来后,在微博上,匪夷所思的是这个孩子被一堆陌生的家长骂。

他说这样的家长都......,他说你不要再传播这个镜头,不要关注点再放在这个孩子身上。

也有老师跟我说:你不要再转那个视频,不要再刺激那个妈妈了。

他们没多说啥,我理解,这不仅仅是一个特殊的个体事件。而是,其实每个父母包括我自己,在这样的事件面前,都值得反思。


事事包办不是爱:怎样是父母和孩子的安全距离?


01.慈母多败儿

先说说自己看到的一些现象吧。

自己的孩子九月份要上一年级,最近开始混迹在一些幼升小的群里。

在一个比较有名的、大家削尖脑袋都不一定能进去的学校招生意向群里,经常会有一些讨论,诸如孩子要上什么课,报什么班,应该参加什么课外活动。

有时候别人说了一个新玩意,其他人就怕被落下地赶紧打听和跟队,有的甚至孩子还在肚子里,就已经开始焦虑和筹谋。

事事包办不是爱:怎样是父母和孩子的安全距离?


我是从小被放养的,父母鲜少过问成绩,就自己疯玩,或者一边看电视一边写作业,就是考了第一名父母也不多表扬说怕孩子骄傲。

所以,我看到家长们这样地安排孩子,我作为旁观的家长,都觉得很有压力,有点透不过气。

他们咋不问:孩子喜欢不喜欢呢?

我在想,这些父母们都是好心,但就像一个温室,如果没有孩子发自内心的自我驱动的生命体验和链接,一颗小苗要怎样才能长成苍天大树?怎样面对这漫长一生的沟沟坎坎。

记得娃两三岁时曾经很宠溺他,让他几乎没有规则地去“探索”世界,有时候不免打扰别人。

于是,敬重的老师给我转了一个链接:《慈母多败儿》,文章列举了很多事事替娃包办的父母,事事铺路的父母,但是孩子的心理承受力,离开他们,还是很差,一遇到挫折,就很难自我调适,一些恶性事件就会发生。

那时候,我理解老师的意思是让我多给孩子吃一些苦,不要管太多,让他自己经由磨砺习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内心面对困难的力量慢慢增强起来。

直到现在,都获益匪浅。


02.孩子希望无拘无束的天空

孩子慢慢大了。前段时间,6岁的孩子不知道咋地跟他爸爸说起死亡的事情来。他问:人是不是都会死,然后问他爸爸,爸爸和妈妈啥时候会死?

sigh......

事事包办不是爱:怎样是父母和孩子的安全距离?


他爸爸问:为啥这样问呢?

孩子说:因为这样的话,就没人管我了阿。我想干嘛就干嘛了。

孩子一脸天真和释放。

我和他爸爸都一脸“黑线”。

童言无忌,不过娃真的是很认真的,嘿嘿。

我问娃:那样的话你不是很孤单么?没人陪你啦。

娃说:不会啊。还有朋友们啊,那时候幼儿园的同学们都长大啦!

一颗颗自由自在的灵魂,期待自由自在的空间。

足够我们深思......


03.管好自己就好

记得以前经常有父母遇到孩子教育问题就去跟老师哭诉、求教。

老师通常云淡风轻地说:你不要太管他,让他自己该干嘛干嘛,他就会好,你也会好。说完就神秘地笑。

事事包办不是爱:怎样是父母和孩子的安全距离?


父母们一脸错愕。

老师曾说(大意,原话不记得):大人怎么可以自大到觉得孩子是可以管就好的呢?

老师常常说的是:不是管,而是我们要去爱别人,这种爱,就是尊重别人,给别人空间,平等地交流和探讨。

有的网友说:怎么不管别人,只管自己,如果孩子不管,他能好么?

实际上,这不是说真的啥也不管了,自由放任了。不管别人更多是一种心态,是想呼吁父母对孩子,更多不要是管理、控制的心态,而是互相尊重、平等协商、平静引导。

我就常常被孩子的智慧震到,常常,他带给我很多思考,让我学习到很多。

我真的从来不认为:孩子是我苦口婆心能够管出来的,他们,智慧着呢。

就默默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尽量做好示范,因为身教甚于言教。

然后在衣食住行方面尽量给他一个基本但不浪费的方便,同时,尽量给他一个比较良善的环境,保护孩子不误入歧途或者到一些不好的环境中,因为境教甚于身教。

事事包办不是爱:怎样是父母和孩子的安全距离?


其他的,就交给孩子的命和时间吧。

这样,也许孩子和大人都会舒坦很多。

04.做一个温柔而有力的家长

说这么多,好像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

由于个人的修为不够,我和他爸爸,还是经常会“居高临下”地让孩子干这干那,自己气得不行,还偶尔把孩子整哭。

但我想,我们还是会一边犯错,一边提醒自己,下次情绪再收敛一些,再收敛一些。

六岁的孩子常说:很喜欢现在的幼儿园。

事事包办不是爱:怎样是父母和孩子的安全距离?


我问他:为什么呀?

他说:因为老师好温柔呀。

我和他爸对视一笑,这么小的毛孩子,还知道“温柔”这个词儿了......

“爸爸、妈妈不温柔么?”我问。

“嗯,是啊,老师温柔”孩子说。

愿我们都能做一个温柔而有力量的家长,让孩子喜欢和信服, 共勉噢!


禅喜:聚焦心灵关怀,正能量治愈系文字,欢迎关注~

号主:P大小硕、前21报编辑,心理小文,希望能开你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