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備孩子之前您是否先聆聽並瞭解過事情原委,孩子犯錯是真的錯嗎?


這裡忠告各位家長:

不管是什麼樣的事情,一定要問清楚是什麼事,孩子怎麼想的,為什麼這麼做?因為成年人的思維和孩子是不一樣的,任何人都有一個成長的過程,孩子有孩子的想法,他們始終會長大的,過度的批評,對於孩子的成長,以及和父母的關係都可能產生不可彌補的損害。傷害孩子的同時,其實也在傷害自己。所以,對於任何事,發生了就應該先理解事情,明白了才好方便做出評價及指導。使孩子有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是我們的責任。


愛讀書的二斗兒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歸正孩子,是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不過,在事兒查清之前, 父母還需要給孩子民主申辯的機會,以便家長清晰判斷。

1、孩子期待父母透明,有錯就認,大人首先要做到!

教育孩童,是雙向的。

一方面,父母對孩子施加影響力,另一方面,孩子的表現,也將大人內心隱秘的畫面展現出來。

正所謂,有其父必有其子。

孩子天真無邪,能清楚地反應出家教的水平。

若大人盼望孩子能夠誠實面對自己的錯誤,那麼大人身教的感染力則最具力道。

簡單說,當大人出錯,發脾氣,亦或冤枉孩子的時候,若成人能及時迴轉,真誠地面對自身的錯誤,而不是在孩子面前擺架子,爭面子,那麼,孩子也能很快學會這樣的態度。

因為,態度直指人心。


2、聆聽之前提,大人要按耐住浮躁的心!

若孩子的頑皮勁將大人折磨的精疲力盡,這時候需要警惕,浮躁的心已經佔據你了,已經沒有多餘的空間去「存儲」孩子的額外的信息。如果修養再好一點,聆聽孩子也只是走程序而已,其實內心早已斷案了。其實,這已經失去聆聽的內涵了。

我們為人父母,亦為人師表。不過,我們首先要承認一點,自己的角度與視角未必就是全貌,即令我們博才多學,見多識廣,我們也是在有限時空下的人類而已。

聆聽,是「謙虛為懷」的表現。我們暫時放下自己,靜心聆聽,而非先入為主。

這樣的心態,才能讓孩子敢於表達,而非因害怕懲罰而在那裡無理狡辯。

心對心,才能聽到真心話。


3、聆聽是給予孩子申訴的機會,也是民主的體現!

父母很容易陷入獨裁的陷阱。也許父母本人在小時就深受其害,併發誓以後再也不對自己的孩子獨斷專行。但是,碰到事情,父母感覺獨裁的招兒很好使,一吼就靈。

不過,吼時間長了,就失效了。「審美疲勞」就這樣產生了。

若孩子的心門緊閉,再怎麼吼也無濟於事,尤其到了青春期,父母會碰一鼻子灰。

為此,聆聽其實是給孩子一個申訴的機會,體現家長的民主作風。

以德服人,總比以大欺小要好百倍吧!


4、點題:態度直指人心,心對心,才能聽到真心話!

歡迎關注:甲骨遊學,青雲計劃獲獎者,優秀教育領域創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