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放下以自我為中心的“我為你好”,愛是接納和尊重


《囧媽》:放下以自我為中心的“我為你好”,愛是接納和尊重


《囧媽》這部電影在前期的推廣中,徐崢稱得上是非常賣力了,到處宣傳影片、甚至連網紅的直播間都不放過,但並未達到預期的效果,再加上這次疫情席捲中國,更是使票房遭受了巨大的衝擊。

儘管徐崢自帶明星光環,近幾年來更是電影的“票房保證”,但今年觀眾們的反應並沒有像之前那麼狂熱,似乎應了《反常識》中所說“社會名人的影響力也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大”。

24億的對賭協議也由於電影不能如期上映而終止,最終《囧媽》以6.3億以上人民幣賣給了字節跳動,所以,就有了我們可以在抖音、今日頭條、西瓜視頻等各App中免費觀看《囧媽》。


《囧媽》:放下以自我為中心的“我為你好”,愛是接納和尊重


囧媽之印象

徐崢的囧系列從《泰囧》到《港囧》再到《囧媽》,相較於《泰囧》後兩部電影多了許多商業色彩,不如《泰囧》來得輕鬆自然。

而相較於《港囧》,《囧媽》在商業色彩上確實有所好轉,但在情節設計上依舊沒有那麼自如、流暢,例如母親盧小花在開往莫斯科的列車上不小心將兒子的手機放入了泡麵裡,隨後,她將手機取出,放在了裝滿大米的電飯鍋裡。


《囧媽》:放下以自我為中心的“我為你好”,愛是接納和尊重


在《泰囧》中王寶強飾演的是傻根的形象,所以他作出一些傻動作比較容易讓人接受,反而還覺得搞笑,如在機場過安檢時將一大瓶牛奶喝光;但在《囧媽》中母親盧小花給人的印象是中規中矩的母親,在前面沒有預設母親是一個偏信公眾號文章的形象,所以突然出現母親把手機插入大米中的做法,顯得有些突兀,讓人從現實中一般的母親形象瞬間跳到一個不靠譜的母親形象,跨度有些大。

後面母親獨自一人在異國他鄉走丟,兒子去找尋母親,母親對於兒子能找到自己絲毫沒有驚訝,反而平靜地跟兒子講起了一九八四年秋天的故事,總覺得有些不連貫。母親難道沒有一點在異國走丟後的忐忑?兒子來找自己後的興奮?


《囧媽》:放下以自我為中心的“我為你好”,愛是接納和尊重


另外,熊的出沒也非常不自然。熊突然出現,中間沒有兒子或者母親因為感動而完全忽視了熊存在的片段,也沒有兒子一直警覺熊出沒的片段,好像熊一下子從天而降。

個人覺得這些小細節處理得更好些,影片會更有可看性。當然今天這篇文章主要不是為了點評影片的好壞,而是談談除了這幾天我們所關心的疫情以外,家庭中“囧媽”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存在?這部電影又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發?


《囧媽》:放下以自我為中心的“我為你好”,愛是接納和尊重


影片中的囧媽和現實中的許多媽媽有比較相似的地方,就是看上去在教育中以為是以孩子為中心,實際是以自我為中心。

故事主要發生在中國到莫斯科的綠皮火車上,在六天六夜的旅途中以兒子和母親之間產生的衝突為喜劇元素將整個影片豐滿起來。

單向的“為你好”是個人意志的表達,當另一方無法感知到“為我好”時,“為你好”就成了另一方的綁架,而衝突也就一觸即發。

電影中以自我為中心而導致的母子間的衝突


1.伊萬登機去美國時發現護照在媽媽那裡,回家拿護照,可發現除了密碼鎖鎖了以外,媽媽還加了一把大鐵鎖。伊萬隻能去找坐著綠皮火車做莫斯科的媽媽拿鑰匙。

伊萬認為密碼鎖安全,可媽媽還是覺得要鎖上大鐵鎖才安全。後面還有媽媽懷疑娜塔莎是小偷。

這是兩代人對於安全意識之間的差異而產生的衝突。


《囧媽》:放下以自我為中心的“我為你好”,愛是接納和尊重


2.伊萬拿了鑰匙卻聽到媽媽在火車裡喊護照在她那,於是他折回去,可火車已經開動,扒著上了火車。在車廂裡,媽媽先是讓伊萬把衣服脫了舒服點,並扔給他一雙拖鞋,還關心他到了集寧怎麼回去。伊萬的反應是你不用管,我自己打車回去。再接著媽媽又開始關心他有沒有吃過早餐,要不要吃包方便麵、餅乾、大白兔奶糖,不希望伊萬低血糖。但伊萬都是一樣的反應,不要吃,甚至越問越惱火。

媽媽認為不管你多大,都是個孩子,而獨立慣的兒子,在身體沒有不適的情況下,被孩子一樣照顧卻感到厭煩。後面也有很多這樣的電影片段。這是兩代人生活習慣之間的差異而產生的衝突。


《囧媽》:放下以自我為中心的“我為你好”,愛是接納和尊重


3.而後伊萬在綠皮車上感到極其不適應,埋怨綠皮火車床板硬,六天六夜不能洗澡,價格比飛機票貴。

媽媽卻習慣了年輕時的出行方式,並認為坐火車時間更長,每小時只需要29.36元,比飛機更划算。

伊萬覺得快速、高效、舒服的出行方式才是划算的,而媽媽卻習慣了之前的出行方式,並不以快速為追求的目標。這是兩代人出行方式之間的差異而產生的衝突。


《囧媽》:放下以自我為中心的“我為你好”,愛是接納和尊重


4.伊萬不去美國會在經濟上有很大的損失,而媽媽不去莫斯科“會死”。伊萬更注重經濟效益,而媽媽則更注重圓自己的夢想。這是兩代人追求上的差異而產生的衝突。


《囧媽》:放下以自我為中心的“我為你好”,愛是接納和尊重


5.媽媽會因為公眾號上發起的演出而交2萬塊錢去參加,而伊萬很快察覺到這可能是“山寨演出”。這是兩代人在信息分辨能力上的差異而產生的衝突。


《囧媽》:放下以自我為中心的“我為你好”,愛是接納和尊重


6.伊萬和媽媽在餐廳用餐,媽媽問伊萬紅燒肉好不好吃,伊萬開心地說好吃的,此時,媽媽卻把最後一塊肉收了起來,並說吃多了會長脂肪肝。而伊萬則強調說還剩一塊,媽媽開始數落起來,你看你現在臉橫著長,肚子大得像孕婦難看死了。連你的身材都管不好,怎麼管得好家裡,管得好公司。媽媽的控制讓伊萬非常受不了,可媽媽毫不在意地繼續說,什麼上個禮拜小朋友的百日宴,什麼時候生孩子,甚至問及那個事情還做不做。由此伊萬也冒出了妻子曾說過的經典的話:你看這就是我們之間的問題,在你的心裡面住著一個幻想出來的兒子,他應該吃幾塊紅燒肉,臉上肉橫著長還是豎著長,什麼時候要孩子,膀胱幾點鐘排水,你全部都設定好了,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地改造我?

這是兩代人控制與反控制而產生的衝突。

伊萬說,這麼多年過去了,難道你沒有發現嗎?我並不是那個你想象中的兒子。可媽媽的回答完全不在伊萬的思路上,你不是我兒子你是誰的兒子啊?這與伊萬回答妻子抱抱媽媽時,腔調幾乎如出一轍。

控制與被控制之間隔著一個媽媽的距離,伊萬在潛移默化中繼承了媽媽的控制慾,導致他在婚姻生活中對妻子有著強烈的控制慾。


《囧媽》:放下以自我為中心的“我為你好”,愛是接納和尊重

7.在媽媽與伊萬尷尬的處境中,娜塔莎的出現加速了伊萬對媽媽控制的逃離。娜塔莎對伊萬失戀的傾訴,讓伊萬在失敗的婚姻中找到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受。在餐廳中,娜塔莎對伊萬說,我發現你媽媽一直想控制你。伊萬像被戳中了共鳴點一樣,拼命點頭回答,絕對的。接下來,娜塔莎一連串地問伊萬,你喜歡這樣嗎?你為什麼要和你媽媽一起坐火車?難道就是為了你要孝順嗎?你為什麼不能選擇逃離呢?你敢不敢把你的心裡話告訴你媽媽?這些問話像榔頭一般砸向伊萬。

隨後,媽媽找到伊萬,覺得伊萬和娜塔莎喝酒是貓三狗四、橫七豎八不正經的行為,將其教訓了一頓,而伊萬並不認為自己的行為有什麼過錯,覺得自己受夠了和媽媽的爭吵。他在媽媽面前回答了娜塔莎的問話,我根本就不應該上這趟火車,我根本就不應該陪你去莫斯科,我要逃離!我要浪跡天涯!這是兩代人對婚姻觀的差異而產生的衝突。


《囧媽》:放下以自我為中心的“我為你好”,愛是接納和尊重


8.伊萬和娜塔莎在火車尾扔戒指,媽媽認為伊萬把結婚戒指扔掉了,又扯上了生孩子的事情,伊萬壓根不想聽這事。伊萬對媽媽喊道,你不要再跟我講什麼孩子不孩子,你整天逼著我跟張璐生孩子,在她面前我要維護你,在你面前我要維護她,為了這件事情我跟她不知道吵了多少次。媽媽希望伊萬早點生孩子,而伊萬則因為妻子不想要孩子而感到為難。這是兩代人生育觀的不同而產生的衝突。


《囧媽》:放下以自我為中心的“我為你好”,愛是接納和尊重

致使伊萬最終情緒的失控是在於媽媽想要插手伊萬生孩子的事。

媽媽覺得伊萬的婚姻有問題,所以打電話給張璐,但伊萬完全不希望媽媽管他們倆的事。伊萬覺得媽媽擔心得過多就是問題,在你眼裡我的婚姻是問題,身材是問題,接不接電話生不生孩子都是問題,我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啊,我不是你養的寵物狗啊。他終於把心裡話大聲地講給了媽媽。

《囧媽》:放下以自我為中心的“我為你好”,愛是接納和尊重


而伊萬情緒的爆發使得母子的關係走向了崩潰的邊緣。我受夠了跟你呆在這個包廂裡面,我受夠了你的教導,我受夠了你的強迫症,還有你的疑心病。

在伊萬提及父親的事後,媽媽也徹底生氣了。伊萬對媽媽說,我現在知道爸爸為什麼要喝酒了,就是因為你什麼事都管著他。你管他吃管他喝,管他調工作的事情,管他怎麼穿衣服,管他怎麼樣交朋友,管他要不要喝酒,還把當年媽媽對著廣播站大喇叭跟單位所有人喊不要跟爸爸交朋友的事情翻了出來。

伊萬覺得媽媽對爸爸不好,覺得爸爸喝酒是因為太壓抑,覺得爸爸不自由不幸福,甚至覺得爸爸不是喝酒喝死的,而是被媽媽氣死的。

其他的事都能忍,但關於丈夫,媽媽再也忍不了了。她反問伊萬,你爸爸不幸福,難道我就幸福了嗎?媽媽的反問終於將一輩子放在丈夫和兒子身上的焦點轉移到了對自己身上,也引起了伊萬的反思。


《囧媽》:放下以自我為中心的“我為你好”,愛是接納和尊重


《囧媽》:放下以自我為中心的“我為你好”,愛是接納和尊重

在電影中的衝突成為了喜劇元素,但在生活中的衝突如果不能好好解決,就成為了永久的傷疤。

衝突往往是由不同的觀點、立場、視角和解讀展開的,在家庭中也不例外。如果每個人都只能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孩子以自己為中心,媽媽也以自己為中心,那麼矛盾、衝突就永遠也得不到解決。

影片中的伊萬和媽媽的衝突不斷地升級,雙方在衝突中不斷地受傷,傷得無法承受時,就嚎啕大哭,然後冷靜,冷到默默流淚、心如死灰。其實,究竟母子間誰對誰錯呢?誰又不是為對方好呢?只是如果不放下以自我為中心的“我為你好”,對方又怎能真正感受到是為他好呢?

從安全意識、生活習慣、出行方式,再到追求、對信息的分辨,甚至婚姻觀、生育觀等等,兩代人之間存在著非常多的差異,如果不能以更高的視野,跳出個人的侷限去理解對方,我們所謂的“為你好”,不過是自以為是罷了。

也許我們也像伊萬的媽媽一樣,對孩子充滿了期待和愛,希望把最好的一切都給孩子,可換來的卻是孩子無數次地不解,甚至是咆哮、反抗。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為你好,你卻不知道”。

終於善於自我消解的媽媽,被伊萬的話徹底惹怒了,她沒有到莫斯科,而是在前一站弗拉基米爾不告而別,走的時候沒有任何留戀,而伊萬意識到媽媽已走時,緊追而去,最後在一片下滿雪的樹林裡找到了坐在倒下的樹幹上的媽媽。

當媽媽離去時,崩潰的豈止是媽媽,還有那在雪地上放聲大哭的伊萬。媽媽的痛永遠牽動孩子的心,因為孩子同樣有一顆希望媽媽好的心,只是不知道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掙脫媽媽自以為是的“為你好”。當掙脫的力度過大而傷害到媽媽時,孩子除了自責、愧疚,還有深深地無助。


《囧媽》:放下以自我為中心的“我為你好”,愛是接納和尊重


衝突的背後是平行的愛

伊萬找到了媽媽,並向媽媽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媽媽也向伊萬講述了過去的故事,一九八四年秋天我們一家還在伊寧生產建設兵團住著,我記得那天下著毛毛雨,廣播裡播著《瑪依拉》,你興沖沖地拿著一份考卷回來,說你考了一百分,結果看到家裡亂七八糟,東西碎的碎,倒的倒。你問我胳膊上的傷是怎麼回事,我告訴你是家裡進了賊,你扔下書包就要去追。那時候你才七歲啊,其實哪有什麼賊啊,我和你爸文化背景和家庭背景都不一樣,我們倆確實過得不幸福。

有時衝突,僅僅是因為我們看到的僅僅是我們看到的,是我們認為的事實,並不是事情的全部,衝突有時只是因為我們太把自己的偏見當真理。伊萬看到的是僅僅是爸爸的一面,卻看不到爸爸作為丈夫的一面。與此同時,媽媽看到的也僅僅是伊萬兒子的一面,卻看不到兒子作為丈夫的一面。

伊萬這才意識到媽媽為了保護自己,在這個家庭中承受著自己想不到的委屈和不幸,而當母親坦誠當年下定決心為自己而活時,又對傷害母親的行為感到更深的歉意。

《囧媽》:放下以自我為中心的“我為你好”,愛是接納和尊重

而此時媽媽也意識到自己在教育中的錯誤,她接著對伊萬說,我知道了,雖然你是我的兒子,但你也有自己的人生啊,我管你管多了,對不起!

衝突就像牙齒咬到舌頭那樣不可避免,每個人都有自己認知的盲區、自以為是的“為你好”,有這種差異的存在,衝突就不可能消失。但是,衝突除了會讓人感到不愉快,也會讓人成長,它在生命中並非全然扮演著壞的角色。

在衝突中伊萬看到了平時不曾看到的媽媽的艱辛,媽媽看到了伊萬作為獨立個體對把握自己的人生的渴望。雖然在衝突中,雙方都使用過激的言語傷害了對方,讓對方感到不舒適,但也在衝突中,讓雙方更瞭解了對方,擴充了對雙方的認知,同時找到了各自安好的邊界。

伊萬懂得了媽媽“控制”背後的愛,而媽媽懂得了伊萬“反控制”背後對自由的渴望,他們找到了相處模式裡不可逾越的邊界。媽媽管的太多,會對兒子造成困擾,而兒子也更能體會媽媽的管是因為愛。所以,衝突何嘗不是一種成長,既是對父母,也是對孩子。

在衝突後,伊萬選擇了用行動彌補,用言語認錯,而媽媽也選擇了語重心長地道出過往,使得母子關係在衝突之後有了質的變化和提升。

《囧媽》:放下以自我為中心的“我為你好”,愛是接納和尊重

《囧媽》:放下以自我為中心的“我為你好”,愛是接納和尊重

愛是接納和尊重

伊萬發給張璐的短信也許是對電影主題思想的最好詮釋:

我們的出發點是對彼此的愛,只不過這份愛是希望對方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都應該是完整的,愛不是控制和索取,愛是接納和尊重。

而影片中媽媽最後的一句話也頗有深意,似乎媽媽終於認清了記憶和現實:電影裡的伊萬是個小男孩,我的伊萬已經是大人了。


《囧媽》:放下以自我為中心的“我為你好”,愛是接納和尊重


個體的差異產生了衝突,而接納和尊重化解了衝突。當媽媽真正用愛,用接納和尊重的心去看伊萬時,彷彿突然看到了一個長大了的伊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