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春節,煙臺人面缸裡都要放個聖蟲,它的來歷我第一次知道

春節是闔家團圓的時刻,春節前幾天是最為忙碌的時候,而做聖蟲,就是姥姥忙活的重頭戲。

臘月二十五,一踏進家門,就看見她在揉麵團,桌面上已經放好了面做的豬頭,大棗做舌頭豆子做黑眼睛,炯炯有神,非常可愛。姥姥忙招呼:我接下來要做聖蟲了,過年家裡麵缸得放,你回家的時候記得帶一個回去。


過春節,煙臺人面缸裡都要放個聖蟲,它的來歷我第一次知道


話音兒還沒落,三姨就喜洋洋地進門,搬了一個大紙箱說:俺們公司發年貨了!一打開,是一大箱子聖蟲還有棗餑餑,比起姥姥做的,這些還上了顏色。


過春節,煙臺人面缸裡都要放個聖蟲,它的來歷我第一次知道


如果你生活在煙臺,春節前趕個集市,走兩步就會發現小攤子擺著聖蟲,它可真是過年的絕對主角。為啥過個年,煙臺人都要放“聖蟲”呢?我也是今年過年,第一次知道背後的故事。


為啥每家煙臺人都要放聖蟲

去北京讀書才知道,不是每個人都頓頓吃饅頭長大的,喜好麵食說起來也是煙臺人的特色了。過年的時候,吃大棗餑餑才有儀式感,卻沒怎麼放注意力在聖蟲上,現在才發現,它們的模樣真的好有動漫感。姥姥說五六十年前就開始學做聖蟲,放在麵缸裡寓意著“越吃越多,越來越有”,但問起為什麼這麼說,姥姥卻懵了。


過春節,煙臺人面缸裡都要放個聖蟲,它的來歷我第一次知道


後來查資料才發現,“聖”蟲諧音“剩”,因此有物產豐足吃不完的含義。深挖下去,居然發現一個“聖蟲報恩”民間故事:傳言寒冬臘月,神蟲凍到瑟瑟發抖,路經的新娘子偷把它抱在懷裡,轎伕雖然覺得轎子越來越沉卻不知所然。新娘子到了婆婆家,順便把神蟲藏在了糧倉裡。恰逢村裡鬧饑荒,新娘鼓勵婆婆開倉救濟村民,救濟完家裡糧倉卻還是滿的,這才知道是神蟲報答新娘救命之恩,大家將神蟲供奉起來,祈求五穀豐登。


看姥姥做聖蟲

我也是第一次聽說這個故事,卻每年過年都看見家裡放著聖蟲。雖然現在集市上也能買到,但是每年姥姥都堅持親手做,親自看到,才知道姥姥多厲害——幾秒就捏出一個。姥姥做聖蟲,只需要一把剪刀,幾個棗還有胡椒。麵糰在它手裡捏成糰子,剪刀剪一剪,聖蟲身上就長出了刺,棗來做舌頭,在聖蟲眼睛上沾點水,胡椒就粘上去了。


過春節,煙臺人面缸裡都要放個聖蟲,它的來歷我第一次知道


每家做聖蟲的手法不同,姥姥家的聖蟲,個個都有一個蓮花寶座。這些聖蟲的長相都很可愛,聽姥姥唸唸有詞,它們的模樣居然各有不同,有金蟾有小刺蝟還有桃子,多餘的面還可以做小元寶。


過春節,煙臺人面缸裡都要放個聖蟲,它的來歷我第一次知道


最為有趣的是,雖然一個聖蟲我覺得模樣很俊秀了,姥姥卻覺得它不夠精神,直接塞了半個棗給它墊個脖子。聖蟲做好模樣後就可以進鍋蒸了,出來後圓滾滾胖了一大圈。姥姥還會拿顏料給它們化個妝,就更精神了!


過春節,煙臺人面缸裡都要放個聖蟲,它的來歷我第一次知道


煙臺人手太巧了,麵食被玩出了花

姥姥做聖蟲已經讓我眼花繚亂,媽媽卻拉著我去看麵塑,她說這才能見到煙臺人做麵食的手藝。煙臺人逢年過節祝壽孩子出生,都需要好看的麵食來湊個熱鬧。燕子麵塑是我們那裡比較出名的手藝店了,阿姨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還曾代表山東去陝西去參加中國面饃節。一進門,就看到了一隻面做的大老鼠——老鼠胖嘟嘟的,背後還有個大福子,嘴巴里叼著棗,很是惹人喜愛。今年是鼠年,阿姨居然這就與時俱進做起來了!


過春節,煙臺人面缸裡都要放個聖蟲,它的來歷我第一次知道


燕子阿姨家的麵塑種類非常多,有活靈活現的紅樓歷史人物,還有八仙過海,彈琴的伯牙是所有裡面最貴的,因為他的鬍子需要費時雕刻;而萌萌的熊本熊是所有裡面最便宜的,阿姨說這個只是小朋友央著她做,她才做的,並不知熊本熊是個超級網紅。


過春節,煙臺人面缸裡都要放個聖蟲,它的來歷我第一次知道


燕子阿姨甚至能夠用面做畫,她說因為自己有美術功底,所以做任何東西都難不倒她,只是有些東西需要提前一年準備。


過春節,煙臺人面缸裡都要放個聖蟲,它的來歷我第一次知道


說起做麵塑這件事,她說本是家裡人瞧不上的活兒,本是奶奶在做。爸媽覺得她白唸書了,坐辦公室多好。現在非遺大熱,她漸漸有了名氣,家裡人才更為理解。


過春節,煙臺人面缸裡都要放個聖蟲,它的來歷我第一次知道


臨走的時候,還送了我們個團圓餅,中間坐著一個小聖蟲,她一解釋,我們發現,吃了這麼多年的團圓餅有12個瓣,寓意著12個月,月月富足。

過春節,煙臺人面缸裡都要放個聖蟲,它的來歷我第一次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