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主的角度真實看我國中小製造企業真實的生存狀況

一、企業的情況。

為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基本信息會稍作一些修改。企業坐落在珠三角一個民營製造業發達的小鎮,生產出口家用電器,有少部分內銷,員工常年維持在400人左右,年銷售額2億多一點,沒有什麼特色,也沒有什麼核心技術與品牌知名度。是珠三角里面一個典型的中型偏小的民營製造企業,這類企業在這裡非常多。 

在企業主的角度真實看我國中小製造企業真實的生存狀況

二、企業成長的過程

工廠大約是在2010年初成立的,時光穿梭,一晃也快10年了,時間過得真快!樓主當時也在一家大型製造企業做高層管理,正好有一個兄弟因為打工10年,已經厭倦了這種生活,想出來自己做點事,於是一拍即合開了這個工廠。因為決定到實施太快了,所以不記得當時是什麼心情,或者有什麼顧慮。只記得當時在網上搜索了一個廠房租賃的信息,然後找到房東,也是一談即成。於是買一條生產拉線,一些檢測設備,辦公設備及生產工具,一個工廠就這樣張羅起來了。因為自己與那個兄弟都是做這行很多年,所以各項準備工作還算輕車熟路,沒費多大周折。有一些既有的小客戶訂單,因此,招兵買馬後就開始敲敲打打做起來了。  

1、兼職過渡期

剛開始的時候,因為工廠太小,訂單也不穩定,員工難招,或者招到也難留。樓主那時也還沒從原來的工廠辭職,所以,經常是晚上下班後趕回去自己的工廠幫忙,在拉線上做打螺絲、疊彩盒等工作。想想那時還真是有激情,角色轉換也毫無違和感。現在還記得有個員工說,從來沒見過老闆自己來拉線做工的,當時樓主一點都沒感覺到自己做老闆了!就這樣,工廠在瑣瑣碎碎、繁雜忙碌中,稀裡糊塗的就慢慢發展起來了。

2、命懸一線

成立當年,工廠銷售額就達到2000萬元,然後連著兩年翻倍增長, 2013年銷售額已經達到1.2億元了。到了2014年,銷售額達到1.5億元,工廠面積接近2萬個方,有自己的裝配車間、五金車間、注塑車間、模具車間了,職能部門也一應俱全。2015年,由於租賃廠房的侷限性,以及租金大幅漲價,樓主與兄弟一咬牙,購買了一處二手廠房,花費5000多萬元。接著馬上在該地塊的空地上加建了一棟廠房。一下子投資太大,雖然有銀行支持,也事先做了充分預算,但是,接下來的兩年,日子過得還是苦不堪言!然後又遇上2017年人民幣匯率變態式升值,工廠雖然銷售額已經增長到2億元以上,但是卻出現了可怕的虧損,一年虧了幾百萬元。當時資金鍊一下子繃得快要斷裂,很多供應商的貨款一再延遲,員工的年終獎金少了,士氣低落,少數供應商還到法院起訴,資金部分被凍結,一時間,工廠搖搖欲墜。好在天無絕人之路,經過工廠上下大家的不懈努力,也恰逢特朗普發起了貿易戰,人民幣匯率在2018年4月份之後快速貶值,救了類似樓主這樣以出口為主的企業一命。所謂“福兮,禍之所伏”大概也就這樣吧。反正,樓主的工廠暫時逃過一劫,很多類似的工廠應該也是一樣吧!

在企業主的角度真實看我國中小製造企業真實的生存狀況

好了,工廠的發展簡況就是這樣,跟千千萬萬的中小製造企業一樣,在經歷著酸甜苦辣中平凡走來走過,希望後續能走得更遠更好一些!

這幾年,大家都在講,輿論也在說,製造業太苦逼了,甚至說“”前世沒修,這世做製造業”等等。作為當局者,樓主的感覺是,製造業確實辛苦,但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苦,只是製造業的從業人員佔了絕大多數,所以影響面較大,輿論反應更強烈。其實,製造業在任何時代都是苦逼的行業,即便所謂的高科技製造業,也是如此,先進如富士康,還不是一樣的煩惱。社會上對製造業的誤解很深,後面再慢慢聊吧。

在企業主的角度真實看我國中小製造企業真實的生存狀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