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曼底登陸,盟軍集結288萬大軍最後傷亡是多少?

古人說歷史


諾曼底登陸戰代號“霸王行動”可以說是人類戰爭史上絕對經典的,也是規模最大的搶灘登陸戰。目的是開闢第二戰場,進一步摧毀德國實力,可以說諾曼底登陸和斯大林格勒保衛戰都是德國走向失敗的轉折點。同盟軍為贏得此次戰役共集結288萬人。官方記錄是盟軍傷亡12.2萬人。德軍是11.7萬

瞭解諾曼底我們需要了解他之前的故事

1941年德軍撕毀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莫洛托夫—裡賓特洛甫條約》),夥同僕從國匈牙利、羅馬尼亞、芬蘭以事先擬訂好的一份代號為“巴巴羅薩”的計劃,集結了190個師550萬人、4900架飛機、3700輛坦克、47000門大炮、190艘軍艦,劃分為三個集團軍群,從北方、中央、南方三個方向以閃擊戰的方式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蘇聯衛國戰爭全面爆發。通過三場戰役,每場均消滅蘇聯軍隊百萬人以上。斯大林壓力山大,之前蘇聯內部的清洗運動使大量軍官遭受迫害。蘇軍戰鬥力降,兵源緊張,局勢危機,斯大林急招各國領導人,要求開闢第二戰場,為蘇聯減輕壓力,因為海獅計劃的失敗德軍沒有繼續進攻英國,轉而進行防守,在法國沿岸建設堡壘。英國在“霸王計劃”也就是諾曼底登陸之前實行了一次小規模登陸進行試水。英國派出由6018人組成的突擊部隊在法國第厄普登陸,結果遭到慘敗,傷亡5810人,傷亡率高達96.5%。可見德國海岸防衛力量之強。

盟軍利用原有英國進攻法國的計劃用以進攻德國

諾曼底登陸準備時間為三年,但有意思的是有兩年時間裡是英國用來假想如何進攻法國的也就是說曾經用來侵略法國的進攻計劃,如今變成解放法國。英國是歐洲大陸上的攪屎棍他最不希望的就是歐洲大陸出現統一的大國家因為那樣第一個倒黴的就是英國,所以不管是拿破倫時期,還是一戰,二戰,英國除後期是為了打贏戰爭,前期就是一個攪屎棍。但英國的諜報工作還是十分優秀的。對於法國海岸的情報掌握的十分準確這也是霸王計劃得以實施的原因。艾森豪威爾也加入自己的想法將計劃進行完善。1944年6月6日,在軍事領域裡將今天稱之為“D日”用以紀念。當日凌晨1:30分左右,美國第82、第101空降師和英國第6空降師共1.7萬人,作為先頭部隊,乘1200架運輸機分別在諾曼底的科唐坦半島南端和奧恩河口附近首先傘降著陸。隨後,美、英、加等國部隊在猛烈的海空炮火支援下,在五個地點登陸法國海岸。德國由於受到盟軍假情報的欺騙,未能及時組織反擊。經過激烈的戰鬥,登陸的盟軍部隊先後鞏固了各處登陸場,並開始向縱深挺進。

前期的登陸部隊戰損在50%以上。

登陸作戰向來不易。


闡釋君


在諾曼底戰役中,盟軍集結的近300萬大軍中,傷亡約12萬人。相對應的,納粹德國在諾曼底的守軍只有38萬人,最終約11.3萬人傷亡。盟軍和德軍兵力比接近7.5:1,而傷亡數差不多,主要有賴於德軍在西線佈下的1.56萬個掩體和799座鋼筋水泥炮臺以及埋下的800萬顆地雷。盟軍選擇在五個海灘登陸,其中最慘烈的當屬奧馬哈海灘,盟軍在奧馬哈灘頭便損失了2500人!

諾曼底登陸通常被稱為“D-Day”,這也是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兩棲作戰,是霸王行動的一部分。整個戰役從1944年6月6日開始,1944年8月25日結束。同盟國著急的近三百萬大軍中,囊括了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自由法國、自由波蘭、自由比利時、自由荷蘭、自由挪威、自由捷克斯洛伐克、希臘王國和丹麥的士兵。在登陸的前一天晚上,盟軍便展開了大規模的空降、空中轟炸和海軍炮擊行動。

血腥奧馬哈

盟軍從東到西登陸的海灘分別是寶劍海灘、朱諾海灘、黃金海灘、奧馬哈海灘和猶他海灘。德軍雖然在諾曼底設置了諸多障礙,但還是受限於絕對實力而失敗。盟軍在登陸首日就已經上灘15萬人,傷亡的9000人中,大部分來自奧馬哈海灘。奧馬哈海灘長6.4千米,其中多處為30餘米的峭壁。由於情報失誤、潮汐影響和秩序混亂,剛登陸的美軍都被打懵了,曾經有兩個小時沒有一人衝上西段海灘。如果不是美國海軍對奧馬哈海灘的德軍一陣狂轟,美軍基本以失敗告終。

盟軍登陸後便展開了突圍戰和縱深戰鬥。最終英美軍隊在法萊茲會師,殲滅了大量德軍。


航空之家


諾曼底登陸戰,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大規模兩棲登陸戰!是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兩棲登陸戰役,此次登陸戰役的勝利,不僅成功的開闢了歐洲戰場,還進一步加快了二戰的結束。

戰前雙方都投入了巨大人力物力,雙方兵力:

盟軍:2876,000 人

德軍:1380,000人

戰後雙方統計傷亡人數:

美國: 29,000 人陣亡, 1016,00 人受傷或失蹤;

英國:11,000人 陣亡, 54,000 人受傷或失蹤;

加拿大: 5,000人 陣亡, 13,000 人受傷或失蹤;

法國: 12,200 平民死亡或失蹤

德國:23,019人 陣亡, 67,060人 受傷,198,616人 失蹤或被俘!


名小明


諾曼底登陸是二戰也是人類歷史上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戰役,在這場登陸戰中,盟軍集結了280多萬大軍,將近6000艘戰船和13000多架戰機。在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那場戰役能夠集中如此之多的軍人。

而且,這288萬人還只是在戰役初期階段的人數。在登陸之後,盟軍還迅速補充了一百多萬陸軍士兵。整個諾曼底戰役的參與人數其實超過了五百萬人。

諾曼底戰役的勝利,直接導致德國納粹兩面受敵,加速敲響了希特勒的喪鐘,迎來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但諾曼底登陸也讓盟軍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嚴格的講,諾曼底戰役從搶灘登陸到大部隊登陸完畢,總共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1944年6月6日開始的搶灘登陸戰役。

1944年6月6日清晨,在101和82空降師的掩護下,17萬餘名盟軍戰士浩浩蕩蕩從英吉利海峽越過,直撲德軍在諾曼底的灘頭陣地,一番激戰過後,盟軍攻破了德軍苦心經營,嚴密防守的五個灘頭陣地。並把五個灘頭陣地連接到了一起,把登陸地擴展到100公里寬。


希特勒得知德軍失利氣急敗壞,命令隆美爾帶領五個裝甲師前去阻擊,要他們不惜一切代價阻止盟軍登陸,奪回灘頭陣地。

可惜德軍的佈置已經註定了希特勒的反擊不可能成功。因為在登陸戰之前,盟軍已經完全控制了歐洲的制空權。德軍的裝甲部隊在向灘頭開進的過程中完全變成了盟軍的靶子。隆美爾在戰前建議將裝甲師佈置在灘頭,就是出於這種考慮。果然,五個裝甲師沒有一個開到了灘頭,全部被英美空軍消滅在了路上。

盟軍先頭部隊從發動進攻到成功登陸,為諾曼底登陸的第一階段。由於統計口徑不一,盟軍傷亡人數說法一直有爭議。

英國人說一共有2500多名盟軍戰士陣亡,美國方面卻說有將近5000人傷亡。不過美國人的數字包括失蹤士兵和後期傷而不治的士兵 。


但是總體而言,在登陸戰鬥中,盟軍陣亡約為5000人左右。其中寶劍海灘為600餘人犧牲,朱諾海灘1200餘人,黃金海灘400人。奧馬哈海灘登陸為五個海灘中最殘酷的戰鬥,因為地形複雜,懸崖陡壁多,天氣惡劣,前期沒有炮火支援,盟軍在這裡傷亡最多,有2500多名。猶他海灘因為德軍防衛薄弱,灘頭寬度不到3公里,盟軍只用短短三個小時就攻下陣地,犧牲了190多名戰士。

戰役第二階段的傷亡要遠大於第一階段

戰役的第二個階段是盟軍288萬部隊全部登陸完畢之後,抵抗增援的德軍,穩固登陸場的戰鬥。

戰役中,傷亡最大,最殘酷的戰鬥,是盟軍對瑟堡的戰鬥。瑟堡是德軍在西線的重要據點,在丟失了灘頭防禦陣地後,希特勒下令死守瑟堡,一個黨衛軍的精銳師(代號娃娃師)在此地死守。

6月22日,盟軍出動500架次戰機對瑟堡進行狂轟濫炸,美軍三個加強師同時進攻,德軍拼死抵抗。6月25日,美軍18艘戰列艦,巡洋艦和驅逐艦集中全部火力增援地面部隊,對德軍陣地連續7個多小時炮擊。黃昏時分,美軍在海空軍炮火掩護下發起進攻,終於取得一定進展。

經過一週血戰,美軍才終於拿下瑟堡最後一個據點。拿下瑟堡之後美軍清點人數,已經損失了超過兩萬四千人,是登陸戰的數倍。

瑟堡戰役只是盟軍在諾曼底戰役登陸戰中的一個戰例。在登陸後的兩個月裡,盟軍在多處與德軍發生激戰。

關於傷亡總數,如果把失蹤和受重傷不治的士兵計算在內,盟軍方面傷亡人數在15萬到16萬之間。其中美國12萬人左右,英國不到兩萬人,加拿大和其它國家的傷亡兩萬人左右。其中一些盟軍部隊傷亡非常慘重,像為諾曼底登陸做先鋒的美軍第82空降師,由於降落在德軍重重包圍中而且缺乏重武器,傷亡居然達到了87%!全軍覆沒,被取消建制。而101空降師的副師長都在戰鬥中陣亡了。

這些人的犧牲換來了諾曼底登陸的勝利,沒有諾曼底登陸,德軍很難在1945年投降,他們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英雄。


小約翰


二戰,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場世界大戰,諾曼底登陸標誌著盟軍進入反擊階段,這場在1944年六月開始的登陸戰,是人類歷史上人數最多的一次登陸戰。

無論是參戰國的數量、還是投入兵力,死傷人數,以及損耗的財富量之大,無疑都是人類歷史上難以忘卻的戰爭記憶。諾曼底登陸徹底改變了二戰的戰略形勢。盟軍投入了288萬大軍,戰爭打的非常慘烈。

諾曼底登陸簡介:

對於第一次、第二次的世界大戰,世界的格局重新進行了一次大的洗牌,對於德國發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由美英組成的盟軍對德國發起了一次比較大的作戰衝擊。史稱“諾曼底登陸”,代號又叫“霸王行動”。

走心寫好每個問答,讓提問者滿意而歸。認真做好歷史知識傳播者,讓讀史成為樂趣。一個做事認真的歷史號,如果您看完本篇後對您有幫助或者喜歡,可以點擊紅色+號關注“烈焰糖糖品歷史”,
我會每天為您更新分享更多的歷史知識、故事、乾貨和問答,如您有任何想法可在評論區和我互動,感謝閱讀。

視頻:世紀大戰:諾曼底登陸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36, "thumb_url": "7a60008c2a81a61906e\

烈焰糖糖品歷史


關於288萬大軍,其真實性真的有待考究。

諾曼底登陸之戰,我們更應該尊重歷史事實,288萬隻能代表一個數據節點,畢竟部隊當中,人數並不可能一成不變。

根據相關資料,平均保持在153萬到165萬餘人之間,歷史正是因為時間才變得撲朔迷離,華麗的數據,並代表真實的故事。

就拿當時的諾曼底戰場來說,這一片土地的部隊人口也是不斷變化的,有不斷的支援,當然也有流失,要說總計參與這次戰爭的人數,288萬才更過於真實。

這次登陸,以英格蘭南部作為重要的盟軍駐紮地,我們也不能被華麗的數字矇蔽了雙眼,一個地區究竟能否承受這麼大的兵力也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就在登陸以前集結的部隊不僅包括步兵師23個,裝甲師還有10個,再加上空降部隊,基本維持在150萬左右。很有可能數據是那樣算的,但其實有些人離真正登陸還有一段距離,數百萬人登陸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1944年的6月份登陸的盟軍,作為第1波先遣部隊,共計37萬人。

如此大的規模,藉助5300多艘戰艦,同時還包括12000多架戰鬥機,才可以讓登陸順利如期進行。

戰爭正式打響,第1次交火,最終的傷亡記錄:英國、美國、加拿大,作為率先搶灘登陸的部隊,共計15,000名盟軍,損失接近一半,高達6500人,其中就包括4900名美國士兵,第1波交火也是最為慘烈的。

前期無異於拿命血拼,步兵傷亡損失近半,但是更為嚴重的那就是先遣的空降部隊,足夠用慘烈來形容,高達76%的傷亡率,也付出了一位將軍死亡的代價。

但他們的付出是值得的,最終成功在搶灘地建立據點,並以此為根據地,進一步向周邊擴散,小小的據點也已經成了一個又一個的登陸場,沒多久在七月初的時候,就已經建立了很大的優勢。

登陸的盟軍達到25個師,美國和英國幾乎平分秋色,儘管加拿大遜色不少,但好歹也算其中的一份,據統計已經達到100萬人之多。

登陸也逐漸進入白熱化階段,從此前的25個師,人數激增到後來的39個師。

以美國為首,以20個師遙遙領先,英國也從此前的11個師增加到14個,加拿大也已經演變為3個,後來又新增加了法國和波蘭這兩位新夥伴,分別只有一個是師,其中不僅涵蓋步兵,當然也少不了裝甲兵和空降兵,整體的綜合實力都有了極大的改觀。

德軍察覺到了局勢的緊張變化,很快便反應過來調兵支援諾曼底,和加拿大傘兵及英國盟軍的遭遇戰,戰況空前慘烈。

當時卡昂也已經被炸燬,成為一片廢墟,傷亡人數高達50000多人,當時美軍負責攻克的港口,也遇到了德軍的負隅頑抗,要不是德軍主動撤退,可能還要一直僵持下去。直到6月25日戰爭結束,美軍的傷亡也達到了24,000人左右。

關於著名的“眼鏡蛇行動”,當時德軍共派遣4萬餘人駐守,最終以德軍的投降告終,相關的死亡數據並沒有詳細記載。

第一階段的結束,也意味著第二階段徹底拉開序幕,盟軍總共集結了14個師的兵力,但是面對德軍的7個師,也顯得舉步維艱。

10天左右的時間傷亡高達1萬人,受當時地形壓制,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盟軍的發揮,一半實力幾乎被削弱,沼澤遍佈、障礙頻頻,雖然最終取得勝利,但也付出了4萬人的代價。

縱觀整個諾曼底登陸,據統計在7月24日左右,戰死人員高達12萬,後來隨著戰況的進一步變化,德軍也使出了渾身解數,拼死抵抗,這也給盟軍造成了極大的困擾。

美軍作為登陸的主要作戰力量,戰後傷亡達到13萬左右,當然真實的損失數據,還要包括其他盟軍,遠比這個數字還要高,這裡僅做參考!


大國布衣


諾曼底戰役的全面打響

1944年6月6日上午6時30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在西線戰場的法國諾曼底正式打響。戰役從“霸王行動”到渡過塞納河解放巴黎,前後共歷時74天之久,最終以德國軍隊全面失敗、法國全境解放而告終。

根據歷史資料的統計,諾曼底登陸作戰中,以英、法、美三國為首的盟軍部隊總共投入兵力達288萬,光陸軍就有36個整編師,此外英美兩國的強大海空軍火力(包括5300艘船隻,13700多加戰機)也整裝待發,為陸軍及空軍空降師的登陸作戰提供火力掩護。

微乎其微的戰爭損失

那麼如此龐大的軍力,在戰爭結束後傷亡情況如何?其實在諾曼底登陸戰結束後,盟軍方面對整個戰爭的戰損做了一個統計:美國方面陣亡29000人,101000人受傷失蹤;另一大參戰核心英國同樣損失慘重,有11000人死亡,54000人失蹤;除此之外,法國、加拿大等國的損失相對而言卻比較小,死傷人數沒有超過2萬人次。

所以說,整個盟軍的288萬人,到最後的傷亡總人數在215000人左右;而相對的德國方面傷亡人數是29萬多人。這對於盟軍方面而言是一個完全可以接受的戰爭結果,也可以說是一場徹徹底底的大勝,因為解放了法國,開闢了第二戰場,對二戰的徹底勝利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盟軍全面獲勝的兩大原因

但是問題來了,為什麼盟軍如此龐大的軍力,在經歷了最大的登陸作戰後,卻只有不到十三分之一的戰損,要知道當時在諾曼底的德軍人數同樣不容小覷,多達138萬人次。其中的原因有兩點:

第一,1944年德國軍隊的整體素質已經下降了許多,不管是作戰能力還是火力配備,跟二戰初期橫掃歐洲的德意志戰車不可同日而語,可以說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在諾曼底戰役中數次的小戰役中,德國人在盟軍的強大攻勢下是單方面的徹底潰敗。這一點從戰役結束後德國士兵被俘虜19萬人,死亡23000人的戰損上就可以看出來。

第二,諾曼底登陸戰役和其他東線或者德軍當初對波蘭等地的“閃電戰”不同,是一場陸軍為主,海空軍為強力輔助的大型戰役。而德軍的劣勢也恰恰是在海軍和空軍方面,當固守法國境內的德國陸軍在面對英美強大海空火力支援的時候,能做的只有一瀉千里的潰敗。

諾曼底登陸戰役的勝利,成功開闢了歐洲的第二戰場,全面擊潰了納粹德國最後的有生力量,使二戰徹底勝利的步伐進一步加快,為消滅法西斯、解放全人類做出了重要貢獻。


與狼共舞的歷史和旅行


答:諾曼底登陸雙方的傷亡人數不是什麼秘密,一句話就可以回答完畢。

但諾曼底登陸的偉大意義,恐怕不是一兩個簡單的數字可以表達出來的。

所以,不妨就這個問題多說上幾句。

諾曼底登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場決定雙方勝敗的超大型軍事行動,該行動結束,就奠定了盟軍勝利的堅實基礎。

說起第二次世界大戰,又不得不順帶說一下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雖然結束,但帝國主義時代所固有的各種基本矛盾依然懸而未決。

反而,又增加了戰勝國與戰敗國的矛盾。

甚至,帝國主義戰勝國之間也是矛盾重重。

表現最突出的是德意志第三帝國,其對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簽訂《凡爾賽和約》的嚴酷條款怨氣沖天。

在這種背景下,意大利人又率先作出了嘗試——意大利受世界性經濟危機衝擊,其首領墨索里尼決定通過戰爭轉換國內矛盾,以對外擴張來減輕國內經濟壓力,於1929年悍然進攻埃塞俄比亞。

主要受英法兩國操縱的國際聯盟,因為英法兩軍奉行的綏靖政策,沒能起到維護和平的作用,埃塞俄比亞很快淪陷。

意大利人這次行動,極大地鼓勵到了軍事實力發展較快的德、日,他們互通聲氣,聯合到一起,向外表現出重新劃分世界勢力範圍的強烈訴求。

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了中國東北,從而在世界東方形成第一個戰爭策源地。

西方大國仍在奉行綏靖政策,致使日本得以自行其是,氣焰越加囂張。

1936年7月17日,西班牙內戰打響,紛爭的兩方中,一方由蘇聯和墨西哥在支撐;另一方由納粹德國、意大利王國和葡萄牙在支撐。

最終,親法西斯的一方獲勝。

納粹德國因此加快了擴張的腳步。

1938年3月,納粹德國併吞了奧地利,並對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領土要求。

英法兩國仍以綏靖至上,他們以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並與希特勒達成協議,希望德意志第三帝國把戰火燒向蘇聯。

蘇聯覺察到英法使壞,於是也與希特勒達成協議,雙方約定互不侵犯條約,並商討了與納粹德國瓜分波蘭和東歐勢力範圍的計劃。

納粹德國一看英、法、蘇三大國都是心懷鬼胎,大喜過望。

1939年九月,納粹德國、捷克斯洛伐克與蘇聯軍隊一併入侵波蘭,一個月之後,佔領了波蘭全境。

受此鼓舞,納粹德國盤算侵佔法國、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於1940年5月10日發起法蘭西戰役,戰爭一開始,荷軍投降;英法聯軍倉皇失措,從敦刻爾克撤退;法國首都巴黎淪陷;比利時投降。

由此,西歐落入法西斯勢力之手。

可以說,英、法兩國為之前自己所奉行綏靖政策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緊接著,蘇聯也開始嚐到英、法所遭受的痛了。

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發出了關於入侵英國的 “海獅”戰役;同時,也把注意力投向東方,加強與意、日的侵略同盟。

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國昂然進犯蘇聯,一開始就高歌猛進,侵佔了大片蘇聯領土。

而日本也在1941年12月7日突襲美國在太平洋的軍事基地珍珠港,挑起了對美戰爭。

這樣,法西斯同盟和反法西斯同盟兩大陣營全面形成,戰爭全面展開。

諾曼底登陸是反法西斯同盟國在歐洲西線戰場發起的一場大規模攻勢,時間是1944年6月6日早6時30分,集結起來的總兵力達288萬人,其中陸軍有153萬人,也是迄今為止世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兩棲登陸戰役。

戰鬥於7月24日結束,盟軍傷亡12.2萬人,德軍傷亡和被俘11.3萬人。

諾曼底登陸成功,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略態勢由此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覃仕勇說史


在電影《拯救大兵瑞恩》中,將諾曼底登陸拍的異常慘烈,更是將這場戰役稱作是二戰的轉折點。認為這場戰役左右了戰局。

然而不得不為英美的諾曼底登陸潑一盆冷水,因為如果不是東線戰場的蘇軍,諾曼底英美軍就算是打光了也不能推進十公里。


當時的背景是美軍參戰之下,盟軍海空力量被大大的壯大,整個諾曼底登陸中,只有155萬陸軍,其餘全部都是海空軍。

而德軍的人數據記載,一共不超過二十萬,且正面戰場防衛的不到十五萬。其中都是德軍的二流,甚至三流部隊。

就是這些部隊,硬是讓盟軍留下了十三萬多人的傷亡,要知道這是在海空力量絕對佔優的情況下。

對比當時的東線戰場,只能說諾曼底登陸比不上蘇德一次戰鬥的傷亡,可以說德軍一流部隊,都被牽制在了一線。

近些年西方國家的宣傳中,刻意去磨滅中國和蘇聯在二戰中的功績,硬是將那場戰爭定義為英美主導的戰爭。

要知道當初二戰結束之後,有超過百分之八十的美國人認為,蘇聯是打敗德軍最重要的一環,而中國是太平洋戰爭能勝利的關鍵。


可以說現在沒經歷過戰爭的年輕一代,愈發開始被西方媒體的宣傳帶偏,開始了質疑先烈的付出。

去年有人問我是不是美軍的原子彈救了中國,當時我就回了一句,假如沒有中國,日軍早就北攻蘇聯、南下印度了,屆時大洋彼岸的美國又能如何?

所以越發去查詢史料,越是會感謝當時的中國和蘇聯,尤其是蘇聯的犧牲,才是真正改變二戰走向的關鍵。

一場諾曼底,百分之八十是為了面子和戰後利益打的,正如當時斯大林所說,沒有美英軍,蘇軍照樣可以推到柏林。


小司馬遷論史


在諾曼底登陸戰役,美軍戰死16293人,其實損失不算很大。美軍在塔拉瓦那麼一個小環形礁,登陸戰還戰鬥負傷3318名,戰死1085名。

德軍在整個法國海岸和水域投放了200多萬枚水雷和地雷。B集團軍群直接負責守衛海岸線,有38個師的兵力。龐大的高射炮兵軍沿集團軍群整個正面分開配置。希特勒已經下令:軍隊在任何條件下都不會退到新的防禦地區,每個軍人都會與敵人拼殺到流盡最後一滴血,而決不退後一步。

如果計算整個盟軍的戰鬥陣亡,負傷,非戰鬥傷亡,那麼,盟軍在諾曼底戰役傷亡12.2萬人,德軍則損失了40萬人。德軍被擊斃,俘虜的師長到集團軍司令就有20人,還損失了3500架飛機和3萬多輛坦克裝甲車和汽車。整個B集團軍群完全被打爆了。

盟軍的288萬軍隊,實際上陸軍就只有36個師,其中有10個裝甲師。總體來說,諾曼底戰役德軍打的很差,畢竟從1941年開始就建設陣地,光是地雷水雷就用了200多萬顆。

建立了大量永備鋼筋混凝土工事,俯視灘頭的堅固而隱蔽的火力點,大量的鐵絲網,地雷,木樁等等防禦措施。結果都沒有發揮出太大的作用。

盟軍在6月6日登陸,6月7日,希特勒把5個裝甲師給了隆美爾,要打反擊。結果這5個裝甲師在向登陸點推進的過程中,從100-200公里預備隊位置趕來,全被強大的盟軍航空兵火力壓制了,根本沒有辦法成建制地投入作戰。

登陸戰,灘頭第一線的部隊只能組織有限的戰術反擊,真正大規模的戰役反擊,必須依靠在縱深的機動裝甲部隊,但是,德軍在縱深的裝甲部隊在半路上,就被美軍航空兵打了。結果就是,諾曼底戰役,德軍隨後發生了崩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