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明朝皇帝幾十年不上朝,為何還能穩坐江山?

安守-


首先給介紹一下明朝的萬曆皇帝,萬曆皇帝10歲登基,沒有執政能力,所以由他的老師張居正代為執掌朝政,張居正可謂權臣,大權獨攬,掌權後進行一系列的變法改革,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諸多領域裡面都取得不錯的成績。在政治上實行“尊主權,課吏職,信賞罰,一號令”,這是明朝官制的一次重大變革,使明朝在經濟和政治達到了一個新的頂峰。

後來萬曆皇帝長大了,突然間覺得張居正老師教我的是八榮八恥,而他自己所做的卻是八恥八榮,一定程度上導致萬曆皇帝心灰意冷,把老師墳扒了,追奪爵位,三十年不上朝,把後宮改成天上人間,從萬曆皇帝開始,明朝一天不如一天,也是明朝由勝到衰的一個轉折點。

萬曆皇帝算是比較奇葩的皇帝,萬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還能坐穩江山,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明太祖朱元璋所設立的內閣制度,朱元璋廢丞相後,直轄六部,丞相的活都需要老朱自己幹,老朱覺得太累,老朱便提拔了一批四品五品的文官,封為殿閣大學士,閣大學士的領導便是內閣首府,說白了就是皇上的秘書處,內閣的工作任務是批閱奏章,批閱之後進行票擬,草擬一個意見,皇帝進行最後的批紅,內閣的大學士有一定參與權,但沒有決定權或者最終仲裁權。內閣好比奧運精神,重在參與。

朱元璋發明的內閣制度也算是中國歷史上的首創,明朝內閣制度可以簡單的理解為英國的內閣制度,政治上的事情由內閣處理,女皇不問政治,不同點在於明朝的內閣制度是建立在封建王朝的專制體制下,而英國的內閣制度是建立在資本主義制度的君主立憲大環境下。很多人說朱元璋在位時,內閣並沒有實權,但在縱觀明朝中後期的幾位皇帝,大多都疏於朝政,朝廷事務實際上大多都由內閣處理,所以萬曆皇帝雖三十年不上朝,內閣基本都能處理,況且萬曆皇帝不上朝,也可以私下裡召見大臣,處理朝政,並不妨礙國家基本上的運轉,接了張居正改革後留下的好底子,坐穩江山便不在話下。


歷史課課代表


這不得不說朱元璋的厲害之處了。

公元1368年,朱元璋南京稱帝,最終一統江山,建立明朝。又在“胡惟庸案”之後,廢除丞相,自此帝國所有的權利都集中在皇帝的手裡。之後朱元璋又為了監視百官,設立了錦衣衛,這個明朝最大的特務機構,聽著使人聞風喪膽。

之後朱元璋為了分擔下自己的工作建立了內閣,但是那個內閣只相當於皇帝的秘書沒有什麼實權,最後隨著內閣處理的事情越來越多,有著類似宰相的作用,但是絕大部分權利還是集中在皇帝的手中。而且明朝的內閣只是管著行政系統,明朝還有一個監察系統,那是屬於言官系統,言官系統直接向皇帝負責,可以越級彈劾內閣首輔。

由此可見,在明朝的政治系統中,不會有哪一方的勢力特別大從而控制朝政,他始終在一個平衡的狀態,這也正是明朝的皇帝幾十年不上朝還能掌握大權的根本原因。

大明皇帝幾十年不上朝還能統治帝國的原因:一是沒有丞相分權;二是有遍佈全國的特務機構錦衣衛;三是官場的行政系統和監察系統的相互制約,相互平衡。


風雨奕生局


明朝幾十年不上朝的皇帝指的是萬曆皇帝,明神宗朱翊鈞,明穆宗朱載垕第三子。

萬曆皇帝是明朝在位時間最久的皇帝,其創造了一個二十年不上朝的世界紀錄。幾十年不上朝而且大權從未旁落,這就是明朝和其他朝代不同的之處,皇權從未衰落。


皇帝利用內閣和司禮監之間互相制衡,內閣和司禮監把小事直接處理了,大事上報給皇帝,由皇帝定奪。這樣幾十年不上朝也可以控制朝廷,這就是明朝厲害之處。不管是誰專權,只有皇帝出門,基本上能解決,皇權擁有絕對的實力。

說白了內閣和司禮監就是總經理,而皇帝就是董事長,總經理基本上把事處理好了,董事長只是在上面籤個字,決定與否。


百花爭豔只為你


大家好,我是歷史朝代說。

很高興能夠同大家分享我個人的觀點:

在明朝皇帝中,確實有長時間不上朝的皇帝,其中以萬曆皇帝和嘉靖皇帝比較突出。他們不上朝的時間都長達數十年,卻還能坐穩江山,就我個人認為,其主要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原因1:內閣、東西廠相互牽制

明朝自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定後,皇帝的權力高度集中,此時的皇帝坐江山,十分穩固。朱棣設立內閣後,在後來,內閣權力逐漸增大,似有威脅皇權的形勢,於是設立東廠,以親信太監領班。後來,明憲宗又增設西廠,依舊以親信太監領班,東西廠本質上是皇帝為了維護統治和自身安全而設立的特務監察機構,爪牙遍佈全國,其首領太監通常直接對皇帝負責,並且因受皇帝信任,權力越來越大,甚至可以凌駕於內閣之上。因此,東西廠的運作大大加強了皇帝對外部世界和內閣的監察和掌控能力,防止出現野心大臣篡權,所以皇帝能夠坐穩江山。


原因2:內閣與司禮監的相互牽制

除了設立東西廠加強對內閣以及外部的監察控制以外,為了進一步限制內閣的權力,加強皇帝穩固統治,明宣宗時期,內廷宦官機構開始登上明朝的政治舞臺,司禮監代理皇帝批紅奏摺,其首領仍舊是皇帝的親信太監。後來,司禮監的權力越來越大,類似發展成為了內廷的決策機構,內閣權力受到嚴重限制。

總結:

可以看出,明朝皇帝為了穩固江山和皇帝的地位,處處打壓權力膨脹的內閣,加強特務組織建設,加強對外臣民的管控,因此產生了許多宦官機構(東西廠,錦衣衛,司禮監等)。這些機構的權力由皇帝直接授予,因此機構中的宦官對皇帝負責。故而後來的嘉靖和萬曆黃的,即使幾十年不上朝,也能夠穩固統治江山,因為有東西廠和司禮監為他牽制內閣和監察全國臣民動向,有司禮監協助處理奏摺。所以,皇帝即使不用上朝,也能夠掌握朝廷情況,坐穩江山是很容易的事情。


歷史朝代說


明朝在2000多年的封建長河中,是一朵璀璨的奇葩!朱氏子孫簡直就是奇葩中的奇葩,比如有和尚、有木匠、有丁克、有獨身主義者,還有一夫一妻的踐行者。不上朝這件事兒,比起其它光怪陸離的極端事件,反倒讓後人覺得見怪不怪。




皇帝不上朝,還能保證國家正常運行,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1.底子打得好。老朱是窮苦出身,當了皇帝之後生怕有人搶走金飯碗,於是絞盡腦汁想出一個辦法,廢除宰相制,實行內閣制。一般情況,內閣成員從老大排到小七,老大也叫首輔。首輔有票擬權力,可是是否生效,你得找司禮太監去蓋章,而司禮太監的任命完全由朱老大任命,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完美的權力閉環。結果我來判,事情你得辦,高,真高!



2.信息抓得牢。掌握信息就掌握了主動,兩耳不聞窗外事,你咋治國理政。各朝代均有信息情報部門,遠到黑貂近到中統再到CIA,古今中外歷來如此。情報工作者到了大明朝,他們的名字叫錦衣衛。有次,皇帝跟大臣閒聊,昨晚你與張三李四王五四人打麻將,輸了一塊六,還罵娘了,有這事兒不?皇帝潛臺詞是,別看我不上朝,你幹啥,我可都知道。大臣當場嚇尿!內外大員無隱私,四面八方無死角,情報工作純粹而到位!



3.夜宵很重要。不上課不等於不學習,我找家教!神宗萬曆皇帝是逃課最多的一個,但他找了最好的家教老師,前十年靠張居正,後十年靠申時行。反正我手握軍權,任你前方戰火狼煙,我在後宮天上人間!抗倭援朝不就贏得很漂亮麼。



4.社會穩定。張居正施行一條鞭法改革,GDP呈現指數倍增,老百姓從古至今都很簡單,有飯吃,有衣穿,造哪門子反呢。


江山史話


帝制自出現之後就有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權臣、門閥、將領專權都會引發政局動盪。秦二世就出了個趙高。所以歷代都會有相應的應對方法。漢武帝這種級別的帝王都還任用外戚。



歷代為了平衡朝中勢力就會採用殺功臣、誅殺權臣、軍隊調配權與領兵權分離、任用外戚、使用宦官等方法。朱元璋登基後發明了一套穩定政權的方法。先是誅殺了功臣,讓朝中沒有了可以居功自傲的權臣。裁撤宰相設內閣,這樣就變成了一個集體議事、集體領導的機構,可以相互牽制。又搞出司禮監太監和錦衣衛直接由皇帝本人執掌,用於牽制和監視大臣、封疆大吏、帶兵將領等等。相當於在皇帝之下實現了多權分立、相互制約。朱元璋唯一沒有處理好的是自己在外封王的兒子。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殺了功臣總得要有能放心領兵的人。尤其是北面還有強敵。



明代這套制度確實能讓他的後世子孫不用太擔心權臣弄權,制約機制足夠有效,信息獲得暢通無阻。一般情況大臣、太監都不敢愚弄、糊弄皇帝。在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裡這方面表現得淋漓盡致。嘉靖不是不知道實情,只是不想承認自己知道而已,海瑞則非要捅破窗戶紙。所以不上朝不代表皇帝對朝局一無所知,更不代表失控。否則怎麼敢這麼幹呢?萬曆後期不理朝政也是因為朝局不會太危急自己的統治,所以才敢那麼幹。但是史書記錄得似乎有些過頭,不授權也不批覆奏摺文件,甚至說三十年不出宮門。這個記錄真實性是不是有點問題,是不是有點過頭了。說萬曆什麼都不管、沉迷酒色,那為什麼這一朝並沒有出什麼大問題,這有點不符合常理。你可以不太管,但完全不管,甚至不過問,它還能不出問題?其實一旦出現這種情況,時間一長,多方勾結是一定會出現的。你的特務機構也好、太監掌印機構也好與大臣之間一定會勾結的。因為這套制度是少不了皇帝左右搖擺、收繩放繩這一環的。如果他這麼也可以,那是不是完虐那些勤政還政局動盪的朝代。歷史上很多勤政被冠以暴君的皇帝,比如隋煬帝。很唏噓。



關於明史我覺得是需要重新梳理,重新審視的,因為有些東西過於離譜了。


國病


這個說起來其實很簡單。明神宗明四中,也就是嘉靖皇帝和萬曆皇帝紛紛三四十年不上朝,但是朝廷依然有效運轉,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他們的能力還是可以有效的控制朝廷內閣,而內閣作為一個熟練的管理證府運作的機構能夠有效的去運行政府。


所以皇帝在那時只是作為一個制約內閣的象徵,只要操縱好內閣,其實國家就會正常運轉,畢竟內閣制是一個非常行之有效的政府管理機構。


其實即便現在也是如此,無論是內閣制還是總理制,最終都是隻要求彙報就可以,其他的我們只要做到行之有效的工作分派就將能夠有效的運作政府。而並不會造成政府的停擺,所以即便萬曆皇帝和嘉靖皇第幾十年不上朝,但明朝依然在運行,但很明顯沒有有效的控制,在某些方面,比如說東林黨這一塊就有,越來越尾大不掉的危害。


玉龍45825


明朝皇帝之所以幾十年不上朝主要還是在於明朝實行的是內閣制度,就相當於英國的首相制度一樣,只不過明朝皇帝手中的全力肯定比英國女皇要大的多,在明代,皇帝的命令如果要出皇宮必須要得到內閣的允許,如果內閣不允許,那麼皇帝的命令可以直接被駁回,如果連續三次,那麼這件事情就無需再議,當然內閣也不會什麼事情都駁回,都會經過內閣成員商談,以投票的形式要決定事情的執行。一項命令必須要經過大部分成員的同意才會下發下去。

到了明朝中期,除非是高級官府的任命以及關於軍方的一些政策需要皇帝的首肯內閣才能做決定,其他方面的事情內閣完全有權利無需經過皇帝就可以發佈政令如賑災等等,當然大規模的災害還是需要統治皇帝的,正式因為這種內閣制度,所以即便明朝先有嘉靖後有萬曆兩位皇帝接連幾十年不上朝,明朝無論是對外戰爭還是對內平息災害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當時這種內閣制度的優勢必須是在皇帝不喜歡管事的情況下,因此明代只要當政的皇帝不喜歡指手畫腳,一般國家的整體趨勢還是比較明朗的,比較內閣的命令都是經過多方商討的,在一點程度上會比皇帝的直接命令完善的多。

而到了喜歡管事的皇帝手中就容易出事,如明英宗喜歡管事,明明一名將軍就可以搞定的時期,偏偏要御駕親征,結果有了土木堡之變,明末崇禎皇帝從繼位開始每天就睡幾個小時,結果換來的確實國破家亡。


部落文文


呵呵呵明朝的皇帝個個都是奇葩,尤其這個明神宗――萬曆皇帝,更是奇葩中的奇葩。怎麼說呢,這傢伙幾十年不上朝,如此的懶政竟然沒有人造反,讓後人整不明白。

仔細想來無外乎三種情況,首先,明朝的東廠和西廠,這倆機構比雍正爺的血滴子牛逼,可以刺探任何人的隱私,可以先斬後奏,沒人敢搗亂,哪怕有一句怨言都被“咔嚓”。其次內閣制,有一句話“三角形是最穩固地”三人組閣互相牽制,分化了權利,除了皇上誰都可以牽制對方。玩黨爭沒有贏家,皇帝在後宮傭三千佳麗看你爭我鬥不亦樂乎。最後一點,皇帝用人不疑,放權得當還不被架空也算一種用人藝術。




熊大的人生時光機


明朝皇帝幾十年不上朝,卻還能統治帝國?關於這個問題,只能說皇帝不上朝不代表不處理朝政,不代表對國家事務不關心,那麼皇帝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理由如下。


明朝廢止了宰相制度,以內閣制代替,皇權高度集中,大事小事都由皇帝說了算。

在後面的發展中,內閣首輔有了宰相的部分權利。一些重要的事物,在內閣首輔的帶領下,討論出一個結果,然後交與皇帝,皇帝閱覽後,再做出批示。



自明朝成立後,就成立了專屬皇帝管轄的錦衣衛,後面的皇帝又加以發展,增創了東廠和西廠。這些機構直接聽命於皇帝,權力很大,他們可私自執行一些特殊任務,如偵察、抓捕、審訊等,對於藩王和大臣的一舉一動,他們瞭如指掌,一旦發現有絲毫的叛逆,便會立即將其逮捕,並告知皇帝。



明朝時期皇帝,太監,內閣三者相互制約,正是這樣才使得就算皇帝不上朝,也能統治國家,也能對所有大小事情瞭如執掌,無人敢叛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