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鈺廢黜朱見深太子之位,朱見深卻為他平反,朱見深為何這樣做

前言

明朝在朱棣與朱高熾、朱瞻基祖孫三代的努力之下,終於實現了邊疆安定,與民更始,休養生息實現了仁宣之治。朱祁鈺是朱瞻基的第二個兒子,母親吳氏地位低賤,這樣的出身,很難讓朱祁鈺有機會成為太子。

朱祁鈺的生母的身份尷尬

在《大明風華》中,朱祁鈺的母親是皇后胡善祥,也算是嫡子了,而他因為母親與漢王有私的緣故,錯失太子之位。而歷史上的他,卻比劇中的身世更慘,一直沒有得到父親朱瞻基的承認,而是養在宮外,直到朱瞻基快死時,才被接回宮中。

朱祁鈺廢黜朱見深太子之位,朱見深卻為他平反,朱見深為何這樣做

▲大明風華-胡善祥劇照

朱祁鈺的母親吳氏的出身也一直是個迷,關於他母親吳氏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朱瞻基當太子時的婢女,另一種是:她是漢王朱高煦的侍妾。從朱祁鈺一直養在宮外來看,朱祁鈺的生母吳氏曾是漢王侍妾的可能性更大,當父親的哪有不愛兒子的道理,更何況在重視子嗣的皇家,朱瞻基當時只有朱祁鎮一個兒子,子嗣如此稀少,都不願意承認朱祁鈺,只能是因為他的生母讓他覺得受到侮辱。

在這種背景下,朱祁鈺是絕無可能染指皇位的。

朱祁鈺廢黜朱見深太子之位,朱見深卻為他平反,朱見深為何這樣做

▲大明風華朱瞻基劇照

突如其來的臨危即位

明宣德十年,朱瞻基病重,詔朱祁鈺母子二人進宮,託孤於張太后,這才讓朱祁鈺有機會走向前臺。按正史的正常走向,朱祁鈺成年後,應該同明朝宗室一般就藩,做一個混吃混喝的閒散王爺。然而正統十四年,土木堡之變不僅改寫了朱祁鎮的命運,同時也改寫了朱祁鈺的命運。

朱祁鎮成了瓦剌俘虜,而此時的太子朱見深年僅兩歲。正是內憂外患之時,嗣皇帝年幼不能掌事,外有也先兵臨城下,正是這樣特殊時刻,國賴長君,朱祁鈺上位了,年號景泰,遙尊朱祁鎮為太上皇帝。

朱祁鈺上位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解北京之圍,朱祁鈺重用於謙,調山東軍隊增援北京,組織北京保衛戰,這場戰爭不僅挽救明朝江山,也讓大臣們見識到了朱祁鈺的實力。

朱祁鈺廢黜朱見深太子之位,朱見深卻為他平反,朱見深為何這樣做

▲朱祁鎮劇照

易儲風波

朱祁鎮在瓦剌呆了一年後,瓦剌決心放無用的朱祁鎮回大明,面對朱祁鎮的歸回,朱祁鈺如鯁在喉。而他的處境尷尬,畢竟自己是代理皇帝,如果輕易殺了朱祁鎮必然引起文官的不滿,恐自己也皇位難保,於是,他將朱祁鎮囚禁在南宮之中。

景泰三年,朱祁鈺皇位穩固,作為小宗,他能繼承皇位實屬百年難得一遇的機會,他希望將這種好運氣延續下去,要讓自己的兒子朱見濟成為太子,就必須廢除現有的太子朱見深。而朱祁鈺廢除太子的手法也是別出一格,他先賄賂了內閣大臣,再以廣西武官奏請重立太子的摺子為引子,終於成功改立太子。

朱祁鈺廢黜朱見深太子之位,朱見深卻為他平反,朱見深為何這樣做

▲大明風華劇照

有時候命運真的很會捉弄人,朱祁鈺費盡心機將太子換成了自己兒子,而朱見濟卻在第二年因病夭折了,此後的五年,朱祁鈺都沒有一個兒子出生。景泰八年,朱祁鈺病重,大臣們奏請立太子,而朱祁鈺卻不願意立太子,也許他的內心認為自己只是小病,而且自己年輕,以後還有機會生兒子,還是想將太子之位留自己的親生兒子。

正是因為朱祁鈺沒有兒子,又不願意立太子,這才讓石亨、曹吉祥等人有了可乘之機,發起奪門之變,讓朱祁鎮復位。朱祁鎮復位後,將朱祁鈺幽禁宮闈,一個月之後,朱祁鈺便突然去世了。對於朱祁鈺的死,談遷的《國榷》中說:“太監蔣安希旨,以帛扼殺王,報郕王薨”。併為他選了一個”戾王“的惡諡。

朱祁鎮上位後,殺了當初擁立朱祁鈺的于謙,全面否定了朱祁鈺的執政。還給他一個“不孝、不悌、不仁、不義,穢德彰聞,神人共憤”的評價。

朱祁鈺廢黜朱見深太子之位,朱見深卻為他平反,朱見深為何這樣做

▲朱祁鎮劇照

而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上位後,卻一反常態,不僅為這個叔叔恢復了名譽,還稱讚朱祁鈺:"朕叔郕王踐阼,戡難保邦,奠安宗社,殆將八載……始終八載,全護兩宮。仁恩覃被於寰區,威武奮揚於海宇。

朱祁鈺曾經廢除了朱見深的兒子,還囚禁了朱祁鎮數年,如果朱祁鈺再多活幾年,那朱見深可能再與皇位無緣,那他為什麼還要為朱祁鈺恢復名譽呢?

朱祁鈺廢黜朱見深太子之位,朱見深卻為他平反,朱見深為何這樣做

▲朱祁鈺劇照

朱見深的明君風範

朱祁鈺上位後,首先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成功。如果不是這場保衛戰的勝利,也許明朝的國祚就結束在正統14年了,再無後面的百年延續了,從這個角度來講,是朱祁鈺延續了明朝的基業,朱見深能平穩地坐上皇位,其實最大的功勞是朱祁鈺。

朱祁鎮第二次上位後,也並沒有因為磨礪多年,身受苦難而成為一個仁君。朱祁鎮上位後第一件事就是殺了功臣于謙,而於謙實質上是朱祁鎮能復位的關鍵人物,石亨等人發動南宮之變時,于謙作為兵部尚書,其實早已提前知曉,若他真要阻止,石亨等人根本不能成功。

朱祁鈺廢黜朱見深太子之位,朱見深卻為他平反,朱見深為何這樣做

▲朱祁鈺劇照

而殺于謙這事,在全國引起了民憤,朱祁鈺與于謙相互成全,在位期間整飭吏治、治理黃河、發展經濟,軍事上也重建了軍營,所得功績深得民心。所以朱見深上位後,恢復朱祁鈺、于謙的名譽,這也是收服民心的一種常用手段。

朱祁鎮復位後,朱見深再次被立為太子,而由於曾在朱祁鈺朝被廢等原因,朱見深再次當太子後也並沒有多順利,其他兄弟對他多有詬病,甚至連朱祁鎮對他也多有責備。

朱見深與其父朱祁鎮相比,確實是一個明君,他重用賢能,平定荊襄流民、西南少數民族等多處造反,收拾朱祁鎮留下的爛攤子。

朱祁鈺廢黜朱見深太子之位,朱見深卻為他平反,朱見深為何這樣做

▲朱祁鈺劇照

《明史·本紀第十四》:憲宗早正儲位,中更多故,而踐阼之後,上景帝尊號,恤于謙之冤,抑黎淳而召商輅,恢恢有人君之度矣。時際休明,朝多耆彥,帝能篤於任人,謹於天戒,蠲賦省刑,閭里日益充足,仁、宣之治於斯復見。

從朱見深的執政來看,他明顯是一個明君,朱祁鈺雖然曾經廢除他的太子之位,但他也沒有否認朱祁鈺對明朝所做出的貢獻。所以朱見深為朱祁鈺復位,一是民心民意的需要,二是,朱見深是一位明君,這也符合他的明君所為,正如乾隆為多爾袞恢復名譽是同一個道理,當然那時候朱見深還沒有乾隆這個先例可以參考。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