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蓮英是怎麼得到慈禧太后的寵幸的?

重新來過你的世界


在清王朝眾多太監中,李蓮英是最成功的太監,他不光讓慈禧分分鐘不能沒有他,而且還破格被升為二品總管太監,最後還得以善終。那麼,他究竟是怎樣討得慈禧太后的歡心的呢?

(李蓮英劇照)

李蓮英本名李進喜,順天府大城縣人,家中兄弟四人,他居第二。

在李蓮英很小的時候,家中發生了變故,一家人被迫做了北漂。

不過,李蓮英的父母勤勞肯幹,在京城裡經營皮貨生意。同時老家還有不少地,所以他家算是比較富裕的,犯不著當太監,畢竟當太監的人大多都是揭不開鍋的窮苦人家的出路。

那麼,李蓮英是怎麼走上當太監這份職業的呢?

李蓮英7歲的時候,腿上生了瘡,瘡生得很奇怪,就像一張人臉一樣。

李蓮英的父親是個把錢看得很重的人,所以一直拖著沒給李蓮英醫治。

偏偏這天來了個牽駱駝的江湖騙子,他看著李蓮英非要給算一卦。算完非說李蓮英命硬,留在家裡對父母兄弟不利,要想破解的話有兩條路走:一是當和尚,二是做太監。

江湖騙子臨走還贈了3副膏藥給李蓮英,讓他貼在腿上管好。

沒想到李蓮英貼完後還真好了。

李玉一見,立刻覺得江湖騙子是個大神,所以他帶著李蓮英東訪西訪找到江湖騙子,希望能得到江湖騙子的指點。

江湖騙子收了李玉一包銀子,也不含糊,直接告訴他,當太監,走這條路絕對出人頭地,光宗耀祖。

既然能有這麼大出息,那當然得去嘍,所以李玉把李蓮英淨了身送去當太監了。

(鄭親王劇照)

李蓮英先在鄭親王府中做當差的小太監,由於他聰明伶俐有眼力勁,在他13歲時,被鄭親王保送到宮中。

李蓮英初時在奏事處和景仁宮當過差。

咸豐去世後,同治繼承了帝位,同治的母親懿貴妃母憑子貴被尊為慈禧太后。

當時,李蓮英還只是個地位很低的小太監,有次李蓮英聽同鄉沈蘭玉說,現在宮外有種新發髻很好看,慈禧想梳,但由於這種髮髻難梳,梳頭太監們沒有一個梳得能使她滿意。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李蓮英想辦法出了宮,下功夫學會了梳頭後,才讓沈蘭玉把他推薦給了慈禧。慈禧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讓他展示一番,沒想到他梳得特別合心,從此李蓮英就跟著慈禧了。

李蓮英梳頭小心仔細,且他還很會說段子逗慈禧高興,久而久之,給慈禧梳頭這事就再也沒有換過別人了。

除了會梳頭,李蓮英還很會取悅慈禧。

有次李蓮英陪慈禧在頤和園中放生。

當慈禧把魚和鳥放生後不久,這些魚和鳥又紛紛回來了,李蓮英馬上恭敬地對慈禧說:“老爺就是觀世音菩薩轉世,這些魚和鳥看是您,都捨不得離開您呢!”

其實這些魚和鳥在李蓮英的安排下,早就餓了好幾天,放生這天,他特意在籠中放了食物,所以那些魚和鳥又被食物引了回來。

不過,經過李蓮英這樣一說,慈禧高興之極,賞了他不少好東西。

(慈禧和李蓮英劇照)

一方面,李蓮英把慈禧的好惡、性格等都揣摩的一清二楚,再加上他細緻周到,又很會給慈禧解悶,所以慈禧非常喜歡他。

另一方面,他又以安德海的事情為教訓,絕不恃寵而驕,處事為人處處低調和氣。哪怕是宮女太監們犯錯,他也儘可能地幫他們解圍。所以不管是前朝大臣,還是後宮上下,都對他讚賞有加。

光緒帝被囚在瀛臺後,慈禧經常給他吃的都是些餿飯剩菜。李蓮英數次以探望的名義,將新鮮的水果藏在衣袖中,給光緒送去。

八國聯軍攻進北京城後,慈禧帶著光緒逃到西安。

待李鴻章和洋人簽下《辛丑條約》後,慈禧這才起駕回鑾。

當一行人走到保定時,天氣寒冷,李蓮英在侍候慈禧睡下後,發現光緒還在房中枯坐,一問才知居然沒人給他被褥。

李蓮英可憐光緒的遭遇,當下跪著痛哭,並連說:“奴才們真是罪該萬死。”說完便把自己的被褥抱給了光緒,而他自己卻乾坐了一夜。

待回到宮中後,光緒還和人感嘆:“若不是李安答,恐怕現在我已經不能站在這裡了。”

由於李蓮英一直很清楚自己的定位,再加上他又很會討慈禧歡心,不恃寵而驕,更不會仗著慈禧的恩寵為難別人,會做人又會做事,更不給慈禧惹事,這能不讓慈禧寵愛他嗎?

所以,李蓮英的官職一升再升,很快就升到清朝祖制規定的“四品”極限了。儘管李蓮英聲望和地位已經非常顯赫了,但慈禧還是不滿意,最後索性破格,在他46歲時,又賞他二品頂戴花翎。

(參考史料:《清史稿》《李蓮英的身前後事》)


張生全精彩歷史


李蓮英,可謂是近代我們熟知的大太監了,他從一個莊戶的兒子,最後成了慈禧太后的心腹,權勢滔天,一生極富傳奇性。那麼,他是怎麼獨獲恩寵呢呢?



1.能猜透慈禧太后的心思

慈禧太后可是歷史上有名的不好伺候,陰晴不定,一不高興就要死人,而李蓮英呢進宮以後,練就了猜人心理的絕活,他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說什麼話。

2.有貴人的扶持

李蓮英,前期進宮以後,遇到了當時權力不小的劉老太監,這個劉老太監教會了他許多東西,比如對人和善,見人就笑,對敵人要狠。



3.自己有眼色

李蓮英小的時候,就隨養父學了一手好的梳頭的技術,到了宮裡他負責給老佛爺梳頭髮的時候,梳下來的不管是黑頭髮還是白頭髮,都會悄悄放到袖子裡,不讓老佛爺見


到。

4.做人謙虛謹慎

後期,李蓮英當個大太監,歷代朝廷為了不讓太監干預朝政,規定太監最高只能授四品的官,而李蓮英被賞了二品頂戴,可以看出他多受寵,不過就算這樣,有時勞累了一天,慈禧太后讓人給他沏茶看水時,李蓮英會連說,不敢不敢,因為他知道,太后越是這麼說,自己越得謙虛謹
慎。

由此看來,李蓮英是個情商極高的太監,做到閹中之霸,宦中精英,不是沒有道理的,關與他還有許多有趣的故事,歡迎關注貧道,我們下期再見。



止一觀史


縱觀中國古代幾千年的封建王朝統治,有不少出名的太監,秦朝時期的趙高、東漢時期的十常侍、明朝更是權宦氾濫汪直、劉瑾、魏忠賢之流,因為這些太監憑藉與皇帝的親近關係,獲得皇權的支持,干涉朝政、權勢滔天,故而稱之為權宦。

到了清朝,統治者汲取了前朝宦官干政的教訓,對宦官管束十分嚴格,他們只是服務於宮廷的傭人,絕不可妄議朝政,更不能參與其中,也不準也外大臣來往,以防結黨營私、裡外聯合,這樣的制度有效地防止了太監誤國,到如今我們耳熟能詳的清朝大太監,恐怕只有清朝末年慈禧太后身邊的安德海與李蓮英了,兩者相較之下,無論是情商還是恩寵都是李蓮英更高些,影響力也更大,李蓮英的宦海生涯可以代表清朝宦官的最巔峰水平了。

李蓮英原名叫李進喜,生於順天府大城縣,是漢族人,和無數被閹割的苦命人一樣,李進喜自幼家中貧困,父親還是個無所事事的混混,家中根本沒有什麼生活來源,還有一大家子要吃飯,生活得非常拮据,李進喜如果不閹割進宮,恐怕也遲早要餓死。

於是在咸豐年間,年僅八歲的李進喜成了一名太監,經過訓練之後入宮侍奉,這時的李進喜還保留著自己的原名,在其他宮殿裡待了幾年後,李進喜被調到了慈禧所居住的長春宮當差,由於深得慈禧的寵信,因而被慈禧賜名為“李蓮英”(也有一說法叫李連英)。

民間流傳的故事中,說李蓮英之所以能夠得到慈禧的寵信,是因為李蓮英很擅長梳頭髮,讓慈禧覺得心情愉悅,所以才會榮寵不衰,但其實李蓮英還真不是靠梳頭起家的,這段故事的主人公另有其人。

據《宮女談往錄》中記載,在宮中的確是有一名非常擅長梳頭的太監,但卻不是姓李而是姓劉。這位劉姓太監不僅非常擅長梳頭,而且待人謙和有禮,總是笑眯眯地,宮中的宮女太監們都很喜歡他,連慈禧對他都十分和善,還經常讓宮女沏茶給他喝。

李蓮英剛被調到慈禧手下時,慈禧已經有了一位特別信任的太監,名叫安德海,但是這個安德海倚仗慈禧的權勢,作威作福,得罪了不少的人,最終被以“違背祖制,擅離京師”的罪名處死。

安德海一死,就給了李蓮英上位的機會,李蓮英以安德海為誡,更加小心謹慎,他伺候慈禧時小心翼翼,揣摩慈禧的心意,對待小宮女、小太監們也都十分和善,在宮中的評價都很好,這也成為他晉身大太監的成功法寶。

李蓮英處事機敏,善於化解各種僵局。有一次,慈禧寫了個“福”字當作賞賜賞給了一位唱戲的名伶楊小樓,但是卻不小心將“福”字的“示”字旁多寫了一個點,慈禧也發現了自己寫錯字了,但都已經將字賞給了別人,也不好意思再要回來,楊小樓拿著慈禧寫的錯字也是手足無措,這弄不好得罪了慈禧,那可是要殺頭的。

這時候,李蓮英機智的開口,化解了僵局,他對慈禧說:“老佛爺之福,比平常人的都要多出一“點”啊!”楊小樓也是一個機智之人,立馬叩首說:“老佛爺福多,奴才怎敢多領這萬人之上的福呢?”

慈禧一聽,立馬接著臺階下,說:“既然如此,那就改天再賞賜你吧!”李蓮英這一番話不僅給慈禧一個臺階下,而且還巧妙地將這次尷尬的場面給化解了,所以李蓮英受到慈禧的寵信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慈禧作為清朝末年的實際統治者,因為生活奢靡、統治期間內憂外患不斷、還與列強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遭到後人的詬病,名聲並不好,李蓮英作為深得慈禧信任喜愛的太監總管,在清宮中地位聲望還是蠻高的,但礙於清朝宦官制度的限制,他沒有參與到政治中,自然也沒幹過什麼禍國殃民的壞事,故而人們對他的定位就是慈禧身邊一個受寵、很會做人的大太監罷了,沒有受到慈禧差評的影響。


史論縱橫


在大清王朝的兩百多年間,最有權勢的太監當屬慈禧太后時期的李蓮英了。

李蓮英出生於河北大城縣臧屯鄉李賈村。在他十三歲那年當了太監,從一個膽小怕事的小孩子,歷經四五十年慢慢的成為了慈禧太后身邊的大紅人,成為了眾多官員們巴結的對象。如果說沒有獨到的過人之處,肯定是沒辦法的。

在26歲之前,李蓮英是一個沒有主子的奴才,26歲那年,李蓮英成為了慈禧所在的儲秀宮首領太監。攀上了慈禧這棵大樹之後,李蓮英的聲望、地位便開始一天天地顯赫起來。到了他31歲那年,已經能夠和敬事房大總管(清宮太監總頭目)平起平坐。46歲那年,慈禧太后為了嘉獎李蓮英不惜違背祖宗家法,委任李蓮英為二品頂戴花翎(雍正皇帝規定太監以四品為限)。等到了慈禧太后死後,失去大靠山的李蓮英居然成功的從清宮裡面全身而退。

傳奇的太監生涯,李蓮英靠的其實不僅僅是慈禧太后,更重要的是他獨到的為官(為奴)之道。

詼諧的性格是李蓮英受寵的先決條件。相傳李蓮英性格詼諧,喜歡說笑話,雖然讀書少,但講出的笑話玲瓏圓轉,不粗俗,十分招人喜歡。慈禧太后就是因為李蓮英的這個性格而將他留在身邊,讓李蓮英為她講笑話,給大家解悶。李蓮英則是充分利用自己的這一優勢逗樂慈禧太后及其身旁之人。

如果只是能夠逗樂慈禧太后,李蓮英的上限肯定不會那麼高。事實上,李蓮英作為大內總管對於自己的本職工作也是十分精通。對宮中物品的擺設和禮儀程序無不爛熟於心,宮裡的太監遇到事情往往要向他請教。如果是碰到宮裡有喜慶大事,在安排調度方面,他都能安排得井然有序。為此當王公大臣們接待慈禧太后時,都會請來李蓮英協助安排,每次都能討得慈禧太后的歡心。

除了性格跟"業務能力"之外,李蓮英之所以能夠在四五十年的宦海生涯當中長盛不衰,跟他時刻能夠擺正主子和奴才之間的關係息息相關。作為一個奴才,揣摩主子的脾氣和愛好,討主子歡喜都只是基本功,能夠不恃寵而驕、擺在主子跟奴才的關係才是最重要的。

關於這點,李蓮英就做得非常到位。1886年4月,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以北洋海軍已經訓練成軍,奏請朝廷派大臣前來巡閱。為了紀念這榮耀的時刻,慈禧太后派出了總理海軍衙門大臣醇親王奕譞去天津、旅順港巡閱。因為奕譞是光緒皇帝的生父,雖然地位崇高,但是也備受猜忌,為了避免受到慈禧的猜忌,奕譞主動請求慈禧派李蓮英一同前去巡視。

作為慈禧太后在這次巡閱當中的代言人,李蓮英的身份可不低。在這一路上,李蓮英沒有一絲的欽差架子,一直都跟著奕譞旁邊認真伺候,彷彿是奕譞的家奴。甚至到了晚上李蓮英還為奕譞打了洗腳水,盡心竭力的伺候奕譞,把奕譞感動的一塌糊塗。

到了巡閱的當天,李蓮英也時刻保持著與奕譞、李鴻章的距離,儘可能的躲在後面不去喧賓奪主。而在奕譞會客的過程當中,李蓮英也是保持著作為奴才的職責,盡心盡力的伺候奕譞。奕譞沒有會客的時候,李蓮英則是閉門不出,謝絕會客,讓那些想要巴結他的官員們無從下手。

李蓮英並非趨炎附勢才如此低姿態的伺候奕譞。事實上,就連戊戌政變後已經失勢的光緒皇帝,李蓮英也是以奴才的身份盡職盡責的伺候他,並沒有像其他太監那樣對光緒皇帝冷眼相看。

在光緒失勢後,慈禧派人送去的食物都是餿臭的。李蓮英知道之後,便藉著請安之名,將乾淨、新鮮的糕點藏在衣袖當中,暗中送給光緒。八國聯軍侵華之時,慈禧、光緒等人一路向西逃竄。逃亡的時候,正值隆冬,光緒皇帝因為被軟禁的身份,居然連鋪蓋都沒有。天寒地凍,對於從小嬌生慣養的光緒而言豈能入睡。李蓮英知道後,先是大聲哭泣:"奴才們罪該萬死",然後將自己住處的被褥抱過來給光緒皇帝使用。所以李蓮英能夠成功,也是不無道理的。


煮酒君


在古代宮中最常見的一種職業,就是太監,他們大多是因生活的困難所迫,不得不進宮,成為了這麼一個不完整的人。可是能當上太監的人很多,但是真正出名的太監卻非常少。我們熟知的幾個大太監中,李蓮英在其中的名聲絕對不小。我們今天就來講一下李蓮英的生平,以及他為何受慈禧所喜愛。早年的李蓮英並不在宮中做事,反而是在地方當差。一直到同治三年,這時年僅16歲的他才被調到長春,從此與慈禧有了聯繫。

而當時受此一所寵愛的太監,也是一個十分有名的人,他就是安德海。但是安德海得勢之後,便用自己的權力為自己謀私,最終引得宮中上下人們不滿,以至於被砍頭。

隨後李蓮英便得到了慈禧的重用,替代了安德海的位置。李蓮英的情商很高,並且十分的善解人意,一直用各種各樣的方法讓慈禧開心,並且不做出任何越軌的事。他在底層摸爬滾打10年之後,便在26歲時被封為大太監,從此之後步入了人生巔峰。慈禧這個人十分多疑,但是她能一直信任並且任用李蓮英,

最主要的一個原因便是李蓮英自己的野心也不大,李蓮英一直忠心耿耿,從來不敢用自己的權力做以權謀私的事情,這也是清朝末期沒有出現宦官專權的一大原因。

李蓮英在成為慈禧身邊紅人的時候,當時的慈禧年歲也並不大,女人都是愛美的,即便自己已經開始步入中年。李蓮英為了討好慈禧的歡心,便學了一首精湛的發技,每天給慈禧盤出十分美麗的頭髮,討慈禧開心。並且李蓮英經常將一些宮內外的小道消息講得慈禧聽,讓慈禧得知深宮之外的事,每天給她講些笑話來解悶。

而李蓮英這個人也並非僅僅是一個只會用花言巧語討主子開心的人,即便在外敵入侵,皇宮內外都開始向西安方向逃難時,此時的李蓮英仍然對光緒帝和慈禧忠心不二。在天冷的時候還為光緒找來厚實的床被,防止光緒帝受涼。

由此可以看出李蓮英的情商之高,他並非只是靠著慈禧這一棵大樹過河,反而是與各個方面的勢力都關係較好。可以說李蓮英之所以一直受到慈禧的喜歡,並且在慈禧身邊就任官職多年,最大的原因便是他的情商之高。


尚武菌


關於李蓮英和慈禧,民間有很多野味十足的軼事和猜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李蓮英死後有頭無身,那他屍身的消失會不會是為了掩蓋其下半身的秘密呢?

沒人說的清楚。

因為留下了下半身是否真空白的懸疑,所以在民間,他和慈禧的關係總是瀰漫著一股曖昧甚至那個啥的味道。

野史向來在歷史的空當中肆意生長,看著過癮,多數卻很難真正站得住腳。就說李蓮英下半身這事,實在沒有懸疑的必要,信不過他,清宮中戒備森嚴的規制可不是紙糊的。

所以說,李蓮英得慈禧恩寵並且常年不衰,他的過人長處不在下半身,而在心智。

和大傢伙通常的認識略有不同,李蓮英不是入宮就在慈禧跟前聽差,而是進宮9年後才被調到長春宮,才認識的慈禧。

13歲入宮,1864年5月調入長春宮,李蓮英當時多大呢?二十剛出頭。

另一個和大傢伙認識略有不同的是,李蓮英並不是在安德海被殺後立刻就取而代之,成了慈禧身邊紅人的。事實恰恰相反,安德海因為張狂驕縱1869年被山東巡撫丁寶楨砍頭後,李蓮英很長時間不僅很鬱悶,而且還受到了連累。

安德海被殺有政斗的意味,所以當時的慈禧就如同被摸了屁股的母老虎,肅殺氣很重,但慈安太后、恭親王以及朝中重臣的勢頭在那時候是略佔上風的,這樣一來,慈禧只能把怨氣發洩到宮中太監的身上。

因為這個,李蓮英和其他太監一樣,不僅被降了職,而且降了俸。

但李蓮英的鬱悶還不僅僅是因為這個。在大傢伙的印象中,安德海被殺,李蓮英應該是幸災樂禍的,但事實上李蓮英卻很為他這個師哥叫屈,為此,他甚至產生了情緒上的對抗。

因為有情緒,消極怠工不當差,他還受到了額外的懲處。

仔細讀這個時候的李蓮英,你能發現,安德海被殺事實上是讓李蓮英在鬱悶中領悟到了至關重要的東西,簡單說,他悟明白了何為擺正自己的位置。

李蓮英真正開始贏得慈禧寵幸是從1872年開始的,至於他做了什麼,因何緣故突然受到了慈禧的青睞,清宮文獻中均沒有記載。

這確實讓人有些遐想。

但一定沒有民間野史說的那麼簡單,到八大胡同苦學了三天梳頭手藝,回來給慈禧梳個婊子新發型,跟著就受寵了。

更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自1872年開始受寵,李蓮英是一路開掛,僅僅兩年之隔,他就被慈禧賞了四品頂戴花翎,照規制論,這可是有清以來太監能達到的最高位。

然而到了1881年,為了李蓮英,慈禧更是直接打破了宮中規制,賞三品頂戴花翎。

到了1894年,李蓮英居然成了二品總管大太監,這個品位,在太監身上可是歷朝歷代都沒出現過的,李蓮英獨一份。

由此可見,慈禧對李蓮英真不是一般的寵幸!

那究竟是因為什麼呢?

首要的一點,李蓮英從安德海之死中領悟出了一套安身立命之道——“事上以敬,事下以寬,如是有年,未嘗稍懈。"

何為事上以敬,事下以寬?《宮女談往錄》中曾記述了一個劉姓的太監,李蓮英和這劉姓太監比起來,那是有過之無不及。說這劉姓太監伺候人任何時候都是不溫不燥,恰到好處,被伺候的人也感到很舒服。對宮中的其他太監、宮女呢,不僅永遠保持善意,而且時不時地還拿些針頭線腦的小玩意出來撒給眾人。

這是一方面,還有要緊的另一方面,對上絕不做蹬鼻子上臉的事,對下絕不做狗眼看人低的事。這兩點其實說的是尊重和謙虛,大事上容易,細微處其實不易。李蓮英在這兩點上可以說是做到了家,真正是把平時當成瞭如履薄冰,細微處絕沒有越雷池的時候。

最鮮明的例子就是太后讓宮女賞茶,事雖不大,但極其體面,李蓮英從來都是跪地不受。

這就是越給臉,越謙虛小心。

有些人就不這樣,領導賞識,一開始還能不翹尾巴,可賞識的時間長了,小處不知不覺就翹出了尾巴。其實這是大忌,一旦讓上頭看見了尾巴,一般都難長期受厚待。

夾著尾巴做人,很多時候不是貶義,而是一種謙恭美德。

咱們有很多真知灼見都藏在表面難聽的話裡。

這是李蓮英受寵最關鍵的地方,但光有這個,也不行。

任何時候,做人是一方面,做事又是另一面。

在做事上,李蓮英也有自己的過人之處,獨門絕技可能算不上,但一定有為把事情做好的狠琢磨、巧琢磨在裡面。

還是拿李蓮英給慈禧梳頭來舉例。

說到李蓮英給慈禧梳頭,一般都是說李蓮英的技術有多好,梳出來的式樣多討慈禧歡心。這不是要害,要害其實是李蓮英在梳頭的時候能繪聲繪色地給慈禧講故事,而且他挑出來講的那些故事還都是能讓慈禧高興的。

如此一來,梳頭的時候輕了重了的自然就被巧妙忽略掉了,加之梳頭的技術本身又好,慈禧看著滿意,聽著高興,能達到這樣的效果才是別人代替不了李蓮英的關鍵。

說白了,比的其實是軟實力。

在做人、做事之外,李蓮英還有第三個過人之處,情商特別高。

雖說伴君如伴虎,但君也有凡人的時候。如李蓮英這樣高情商的人,他很善於去抓慈禧的凡人時刻。每每在這樣的時刻,李蓮英總能用他的高情商、小聰明,或化解尷尬,或製造愉悅——久而久之,在有些時候,他就成了慈禧的朋友;再久而久之,他就成了慈禧某種意義上的伴。

領導在神壇上會捧,還能適時地引領導走下神壇,並分擔領導的常人煩惱——這樣的人,慈禧怎能不善待。

有些細節很能說明問題,到了後期,慈禧和李蓮英很多時候就是伴的感覺,一起散散步,一起談談心,這樣的事情被記載下來的很多!

所以說,庸俗地看待慈禧和李蓮英,咱們能談出很多八卦;理性地看待慈禧和李蓮英,咱們能看到很多精華。


黑句本


今天就以李蓮英的一些故事來講講他是如何得寵的?

(李蓮英劇照)

一:幫助慈禧物色男寵

據說有一次李蓮英去工廠採購瓷器,在付完錢準備回宮的時候,突然瞥見了一個人,這個男子皮膚皙白,文質彬彬,是一個古董商,姓白,李蓮英二話沒說,命人上去就是一頓綁,最後帶到慈禧太后的身邊。

慈禧太后看見之後趕緊命人鬆綁,對這個古董商老白甚是喜歡,當晚都沒有放他回去,之後的一段時間也將他留在宮中,成了慈禧太后的男寵,結果慈禧太后也不注意安全措施,竟然懷孕了,最後還是在李蓮英的隱瞞下偷偷請來民間醫生幫助解決的。

原來李蓮英知道慈禧太后喜歡什麼樣的男子,他在工廠一眼就認定老白定是慈禧喜歡的類型,從這裡可以看出,李蓮英對慈禧是相當瞭解的,如果你瞭解一個人,並且處處為這個人著想,我相信這個人對你肯定不會差。

二:高超的梳頭技藝

這個傳言大家應該不陌生,據說慈禧太后從記事開始就不喜歡梳頭髮的時候掉頭髮,本來就是一個很注重養生的女人,給她梳頭的宮女一直都是小心翼翼,有時候掉的多了,梳頭的宮女還會受到處罰。

然而再一次機緣巧合下,慈禧讓李蓮英幫她梳頭髮,結果李蓮英在整個過程中,沒有讓慈禧“掉”一根頭髮,這讓慈禧太后很是驚訝,他問李蓮英是怎麼做到的?李蓮英說從小跟一位老師傅學來的,留著手裡也沒用。慈禧一聽:“怎麼會沒用?”以後你就待在我身邊,幫我梳頭髮,從此李蓮英一直在慈禧身邊,也得到慈禧的寵幸。

話說梳頭髮怎麼可能不掉頭髮?原來這是李蓮英小時候在進宮的時候發現一個老太監,他每次梳頭的時候地上、梳子上從來不會沾上頭髮,於是李蓮英覺得這個對他以後肯定有用,所以就去請教,結果老太監說要50兩銀子,李蓮英足足湊了一個多月才湊齊學費。

其實這個哪裡是技術,用的就是靜電吸附的原理,李蓮英在自己的袖口上綁上兩塊貓皮,在給慈禧梳頭髮之前就將梳子在貓皮上摩擦靜電,所以梳下來的頭髮就一直被吸附到自己袖口上的貓皮裡,這樣慈禧自然看不到掉下來的頭髮了。

據說慈禧到去世的時候都還不知道,在這裡我們的確可以看出李蓮英的成功與自己的目光也有很大的關係,他從進宮的那一刻開始就為自己的人生做了規劃。一步步討慈禧的歡心,並不是慈禧有多寵幸他,而是李蓮英一直在想方設法讓慈禧離不開他。

三:要做人上人,先要做狗下狗

一個人要成功就要不斷的學習,李蓮英就是這樣的人,他為了拉近和慈禧的距離,稍有空閒時間就會學習文化知識,這天在一篇“狗有溼草之恩”的典故中受到啟發,但是自己一開始並不理解其中的奧妙。

後來李蓮英決定詢問宮中飽讀詩書的老夫子,這位老夫子告訴他:“這是三國時期的典故,講的是吳國的李信純有一隻狗,取名“黑龍”,有一天李信純在外喝酒,結果在回家的路上睡著了,正在此時有許多獵人在此地圍獵,放火燒了這塊地,黑龍擔心李信純被燒死,於是就是附近的水溝將自己的身體弄溼,再去將水甩到李信純的身上,往返好幾次,還將李信純周圍一圈的草打溼,這樣才救了李信純一命。”

而後李信純對黑龍甚是寵愛。

(狗有溼草之恩)

老夫子說這是黑龍為了報恩,李蓮英得知後,心想:“我在老佛爺身邊不就是一條狗嗎?”既然是這樣我就要將這條“狗”做好,只有先做狗下狗,才能成為人上人

所以大家即使看電視也能看出來,李蓮英的搖尾乞憐之術,一般人還真的學不來,這必須發自內心,

四:鬥蛐蛐

據說李蓮英每次趁慈禧太后閒暇之餘就會找慈禧太后鬥蛐蛐,慈禧的後宮的蛐蛐有100多隻,每次和李蓮英比的時候,她都會將這100只蛐蛐進行比鬥,最後選出最厲害的三隻來和李蓮英的蛐蛐比鬥,賭注是500兩銀子。

可是每次慈禧與李蓮英比鬥蛐蛐都是慘敗,最好的結果也只能贏一次,其實李蓮英早就知道結果,因為慈禧的那100只蛐蛐本就是李蓮英幫她抓來的,這100只蛐蛐最厲害的都不是李蓮英手中三隻蛐蛐的對手。

無奈慈禧只能給李蓮英500兩銀子,但是李蓮英接過銀子之後,就說老佛爺,我把這三隻蛐蛐給您吧,下次可要努力啊!慈禧一看,甚是高興又賞賜500兩給李蓮英,這樣看來,李蓮英還是掙了,要真是這樣李蓮英早下崗了。

就在李蓮英給慈禧蛐蛐的時候,慈禧的目光總是在這個裝著蛐蛐的罐子上,原來這罐子就價值1500兩了,每次罐子都不一樣,這樣慈禧在每次鬥蛐蛐的時候又能娛樂還能掙500兩,雖說在她眼裡不算什麼,但是高興啊!

通過這些也不難看出李蓮英的成功並不是偶然的,他深得慈禧的寵幸,是慈禧身邊的紅人,就連朝中大臣也得阿諛奉承,這就是李蓮英得寵的原因。


貓眼觀史


我覺得李蓮英得寵,用現代的話說,主要是他情商高,智商高,還懂得知識迭代。這樣的人莫說做太監,就是在當今職場,也會如魚得水吧。我下面講幾個她的小故事。


1.情商高:李蓮英不是命好,是情商高。情商高的表現是什麼?奇葩說告訴我們情商高的表現是好好說話,再上升一個層次講好好說話為處理好人際關係。李蓮英人緣好不好?金易的《宮女談往錄》記載:老太監溫和,馴順,斯文,有禮貌,永遠透出笑意,伺候人也是不溫不燥。宮女們見面向他行禮,他也謙和回禮。慈禧知道她人緣極好,也常說:下去,讓她們給你沏口茶吃。這在公里不是主子,卻賜茶,可是老給面兒的事兒了,他卻連稱:奴才不敢受。這是不是情商高的表現,越給臉兒越謙虛小心。還知道待人和善,自己居高位卻不裝蛋(歐漏,他沒蛋)這是情商高的表現啊!即使有一天自己下來也不至於招致禍端。所以墓誌銘上說:事上以敬,事下以寬,如是有年,未嘗稍懈。真是對李蓮英一生很好的總結。


2、智商高:我也講個小故事,光緒和慈禧向來不和,李蓮英作為慈禧的人怎麼對待皇帝呢?其實在慈禧率皇室百官出逃時逃到保定。慈禧的地方肯定被褥質量最好,不是蠶絲的,也得是保定那個地界最好的吧!李蓮英作為慈禧的寵臣也不會太差,但光緒就慘了,李蓮英伺候慈禧睡下了就去看光緒,注意⚠️知識點:是伺候慈禧睡下後去的。看了光緒連被褥都沒有,值班的太監也沒有,真是落魄的皇帝太監都不如啊!當時可是冬天,沒被子睡覺非得凍出病來。李蓮英當即跪倒抱著皇帝的腿痛苦說:奴才罪該萬死。馬上把自己的被褥拿給光緒用。光緒後來回憶說,若無李安達,朕活不到今天。若說李蓮英會不會是假惺惺,我覺得沒必要,小太監都沒人理皇帝,難道李蓮英不知道光緒的處境?只是李蓮英智商高,眼光遠,倘若光緒有一天得勢,他如何自處?只有將自己位置擺正,伺候好慈禧和光緒才會無論誰在位都能保全自己。這是智商高的表現。


3、知識迭代:這裡說的知識迭代,是說李蓮英手藝好,幹活好。這說的呢就是李蓮英的絕活:梳頭,您可別小看這梳頭,李蓮英之前的太監不是因為給慈禧梳頭,髮型不好看挨板子,頭髮掉的多就挨耳光,這可絕不是個討巧的工作。李蓮英呢,和宮外的風塵女子學了很多新發型,由鄭親王送入宮給慈禧梳頭,這頭自然梳的很成功,討得慈禧歡喜。其實李蓮英成功避開了掉頭髮和髮型舊的兩個坑。把慈禧掉了的頭髮藏在衣袖裡,給慈禧更換了新發型,還能說出新發型的道道,這算不算幹活經驗的知識迭代?就靠著這個手藝,獲得賞賜無數,還成了清朝獨一無二的二品總管太監。晚年的慈禧更是離不開李蓮英,在圓明園要每天和李蓮英每天通一個電話,這不成老伴了嗎?!但退休離開清宮前,還盡數將賞賜歸還,這般為人處世慈禧能不喜歡?


脫離高級趣味的王閃爍


李蓮英的晉升之道其實是最有意思的。首先我們來看看李蓮英這個人。

李蓮英原名叫李進喜,又叫李英泰。入宮以後才被賜名“李蓮英”,出生在順天府大城縣(今河北大城縣臧屯鄉李賈村人),祖籍在山東齊河。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出生,自幼家境貧寒,家中有兄弟三人,李蓮英則是排行老二,父親以修鞋為生。

咸豐初年的時候,李蓮英一家人隨著抬皇槓進了京城,定居在海淀大有村,父親仍是修鞋為生,人稱“俏皮李”。雖然一家人過得很艱辛,但是也算是餓不死。只是這樣的日子沒有持續太久,最後終於生活出現問題,家中已經揭不開鍋。

這時候他父親聽說,只要能進皇宮,那就能賺到很多錢。但是進皇宮的唯一辦法就是——當太監。

就這樣,年僅七歲的李蓮英被父親強行拉著,去淨了身。

兩年後,李玉拖人將李蓮英引薦入宮。最後再選拔的時候,因李蓮英長相俊朗,會說話,於是很快便被選進去了。於是便在慈禧身邊做了一名小太監。

身在儲秀宮的李蓮英一直沒有晉升的機會,他知道,只有主子喜歡自己,那麼自己才可能得到很大的發展機會。也才能有飛黃騰達的那一天。

有一天,機會終於來了。

原來,他們的主子慈禧有一個喜好。那就是喜歡打理頭髮,最近城裡流行著一款時髦的髮型,很多青年婦女都在梳。當然,愛好美髮的慈禧當然也想嘗試一下。但是自己身邊的這些宮女,太監只會梳一種老式髮型,幾乎是千百年不變。這讓慈禧很不開心。

有一天幾位小太監在談論此事,剛好被李蓮英聽到。

從那天起,李蓮英每次看到有車馬出宮去採買,自己也會跟著去,目的就是去看看最近城裡流行的髮型有哪些,並想出宮去學習一下。

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李蓮英在不斷地學習中終於掌握了梳就好幾種髮型的手藝,現在就差一個引薦之人了。

李蓮英找到太監總管“劉印成”說:“我可以給主子梳流行的髮型,勞煩劉公公幫奴才引薦一下。”

其實劉印成起初是不想的,因為畢竟誰的心裡都沒有譜。但是最後還是答應引薦了。

果不其然,李蓮英在給慈禧梳頭的時候,專門給她定製了一款髮型,這讓慈禧非常高興,便重賞了李蓮英,從此李蓮英也就成了慈禧身邊的紅人。


所以李蓮英被寵愛,一開始是因為梳頭。但是這只是一部分。李蓮英被慈禧寵愛的原因有很多。想要了解更多慈禧和李蓮英之間的私密關係的小夥伴,可以進作者主頁的專欄中查看!


藝軒文學社


太監是封建社會里的一種奇特的產物,僅以太監的出現與興盛這一件事情,就足以見識到階級社會的弊端。一開始太監只是統治者使用的奴隸而已,但隨著千百年的發展,很多太監在結黨營私、干預朝政上面做到了極致,歷史上有不少有名的太監,其地位甚至凌駕於皇帝之上。

一、李蓮英是怎麼當上太監的?

李蓮英就是慈禧太后身邊最得寵的太監,根據李蓮英墓前《墓誌銘》的記載,李蓮英生於1848年,家裡兄弟五人他排行老二,由於他家境實在貧寒,於是他的父親就想辦法給他送進宮裡當太監。

明朝太監最多的時候達到了九萬人,清朝為了避免太監亂政,太監人數最多的時候只有九千人。為什麼他的父親想要給他送去當太監呢?原來李蓮英的家鄉大成縣是明清時期盛產太監的地方。

李蓮英的父親見識過太多混的好的太監,“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情形屢見不鮮。加上李蓮英自小聰明伶俐,家裡人也指望他進宮之後能給家裡人帶來榮華富貴,於是通過在宮裡當太監的老鄉沈蘭玉介紹,李蓮英在七歲的時候淨了身,在家修養一年多,快到九歲的時候進了宮。

二、機智過人改變命運

李蓮英進宮後是跟著大總管安德海的,他很快就摸透了安德海的脾氣,加上他天賦的風趣、腳默,很受安德海寵愛,不久就被安德海派到坤寧宮幹些上等活兒。


那時上海正流行一種新式髮髻,京城很多貴族婦女爭先模仿。宮中也受到了外來的影響。慈禧太后也刻意追求打扮,命梳頭房太監到宮外學習,可換了幾次人回來給太后梳頭,都不合太后的心意。

李蓮英得知此事,認為這是向太后靠攏、獻媚的極好時機,絕不能放過,忙找安德海毛遂自薦說他能學好新發髻,並且誇下海口說保準太后能夠喜歡。安德海一聽能夠讓慈禧太后開心,於是就批准他去宮外學習。

李蓮英到了宮外並沒有到剃頭房去請教,而是到各大妓院去仔細觀察妓女所梳的新發髻,回來後反覆推敲、比較。漸漸地他摸索出了梳新發髻的竅門,後來他又去妓院為妓女們梳頭,而學到了手藝。


回宮的第二天,李蓮英就讓安德海帶他去給慈禧太后梳頭了。當李蓮英給慈禧梳完,慈禧對著鏡子一照,“撲哧”一聲笑了,稱讚道:“換了幾個人到宮外學習都不中用,沒想到你梳得這樣好!”

李蓮英急忙下跪謝恩,奉承道:“多蒙太后誇獎,不是奴才梳得好,是太后您的頭型長得好!”慈禧笑道:“往後這梳頭的事就歸你了。”於是李蓮英一躍而起,成為了慈禧太后身邊的紅人。

三、摸透太后心思,地位直線上升

李蓮英當上了梳頭太監之後,時時事事察言觀色,不久便把慈禧太后的好惡全摸透了。在日常生活中,凡事不等慈禧開口,李蓮英往往就給準備得妥妥帖帖。因此,慈禧更加對他寵信異常,甚至一刻也離不開他。


每逢李蓮英休假之時,別的太監便沒有一個不換罵的,因為他們都摸不透慈禧的脾氣。於是太監們競紛紛向李蓮英哀求、行賄,希望他不要休假,使李蓮英在慈禧面前的地位更加鞏固。

但李蓮英深知,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必須一刻也不能失去慈禧的歡心。如慈禧太后每年都要大搞一次“壽辰慶典”。她不顧國勢衰微,民生困苦,也要花費鉅額財物,供她擺排場,揮霍享樂。每一次慶典,都是人民的一場災難。

可是對李蓮英來說,卻正是迎合主子心意、討好效忠、乘機勒索的大顯身手的機會。他善於描摩慈禧太后的心理,指使手下買來鳥雀,加以馴養,待“壽辰放生”時,自然有被馴化的鳥,在打開籠子後也不飛走。


每當這種情景出現時,李蓮英便跪下讚頌:“老佛爺福氣大,這些鳥感到老佛爺的慈悲,情願在宮中伺候老佛爺。”馬屁拍得恰到好處,讓慈禧心裡十分得意。正是這些舉措,才讓他一直都離不開慈禧的寵信。

要說李蓮英的成功之道,還有不少值得人們學習的地方,俗話說“千穿萬穿,馬屁不穿”,在面對領導的時候,能夠將馬屁拍的盡如人意,這也是一門處世的學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