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新冠病毒標本去哪兒了?在這群“看不見的醫生”手上

隨著疫情的發展,廣州近期每天要排查近400份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樣本。這些樣本在哪裡被採集?之後會送去哪裡?經過怎樣的處理?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近日走訪定點收治醫院和疾控部門,跟蹤整個採樣、送樣和檢驗流程,發現除了醫院醫護人員,還有一群“看不見的醫生”在為本次新型冠狀病毒的防控全力以赴。

1月27日9時半,記者在發熱門診看到,一進門就有一個服務檯,“全副武裝”的護士在值守。

疑似新冠病毒标本去哪儿了?在这群“看不见的医生”手上

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護士長羅育虹介紹,凡是來發熱門診就診的患者,一進來先到服務檯報道,護士給患者測體溫,然後做好詳細登記。隨後再掛號就診。“我們每天都有3班,還有機動班,視就診病人的多少隨機調配,確保這裡人員充足。”

疑似新冠病毒标本去哪儿了?在这群“看不见的医生”手上
疑似新冠病毒标本去哪儿了?在这群“看不见的医生”手上疑似新冠病毒标本去哪儿了?在这群“看不见的医生”手上

羅育虹介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因為發燒來就診的人還是較多的,到昨天9時,大概有5個發熱患者。“一般下午、晚上來就診的人比較多,一個班大概有20多個。”

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院長雷春亮介紹,護士登記完後就診時,醫生首先要詢問患者有沒有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接觸史,對於已經接觸過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的,或者是接觸過疑似病人的,即時現在還在潛伏期,沒有明顯症狀,也要進行檢測,馬上隔離。其次,對於有相關臨床表現,如發燒、咳嗽咳痰等懷疑感染新冠病毒的,要馬上檢測,進行隔離。

對於疑似病人,採集的病人的血常規等標本,由護士裝到密封箱裡,領著患者一起去檢驗科等候結果,“與以前不同的是,現在採集到的標本必須密封起來,裝到密封箱裡再送檢”,大概1~2個小時出結果,再根據結果來進行下一步的處理,考慮要不要送到疾控中心做進一步檢測。

疑似新冠病毒标本去哪儿了?在这群“看不见的医生”手上
疑似新冠病毒标本去哪儿了?在这群“看不见的医生”手上

9時半,記者在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收樣受理大廳外看見,大半個小時裡有四五臺各醫院的救護車前來遞送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標本。市疾控中心每天接受的待排查樣本數從開始的幾十分份增加到近期的每天接近400份,上午10時到下午6時是較為密集的送樣時間段。

疑似新冠病毒标本去哪儿了?在这群“看不见的医生”手上

<figcaption>各醫院和疾控中心向廣州疾控中心送來疑似病例的病毒樣本。 /<figcaption>

從救護車上的醫務人員“全幅武裝”,嚴密防護。

在標本運送環節,生物安全是首要保障的。生物安全轉運箱中有一個轉運罐,裡面才是標本管。3層保護保障即使意外情況下,最內層的標本也不會散落,對周邊造成汙染。

疑似新冠病毒标本去哪儿了?在这群“看不见的医生”手上

<figcaption>各醫院和疾控中心向廣州疾控中心送來疑似病例的病毒樣本。 /<figcaption>

收樣人員同樣做好了生物安全防護。

在收樣窗口,他們會對轉運箱的外觀進行評估,看是否有破損、滲漏,萬一有破損情況,將按照原進行緊急處理,對轉運箱密封后進行生物安全處理。

疑似新冠病毒标本去哪儿了?在这群“看不见的医生”手上

收樣人員還會對樣本的份數、採集日期等進行仔細登記。

根據送樣人員,這個生物安全轉運箱中包括了6個人的12份咽拭子樣本。

疑似新冠病毒标本去哪儿了?在这群“看不见的医生”手上

交接完畢後,送樣人員使用交接臺上的免洗洗手液清潔雙手。

生物安全轉運箱打開後,收樣人員取出轉運罐,拿到一旁的生物安全櫃進行操作。

在生物安全櫃是開啟轉運罐的固定工作臺。

工作人員會在此打開轉運罐,評估裡面的樣本管是否合格,對樣本進行編號後,把樣本放入轉運罐重新密封,一併放進4攝氏度的冰箱內暫存。

當冰箱內暫存的標本量達到一定數量,窗口的送樣人員會將一批轉運罐取走送到檢測實驗室。

疑似新冠病毒标本去哪儿了?在这群“看不见的医生”手上

檢測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同樣做足生物防護措施,包括口罩、護目鏡、連體防護服、手套、帽子等。

因為穿脫防護服不便,連續工作四小時才能休息、喝水,所以換衣服前先上個廁所是大家共同的“默契”。

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免疫部副部長李魁彪介紹,檢測樣本的一個週期大約六七個小時,目前市疾控中心備有足夠的檢測試劑盒。

疑似新冠病毒标本去哪儿了?在这群“看不见的医生”手上

<figcaption>廣州疾控中心呼吸道病毒實驗室。 /<figcaption>

疑似新冠病毒标本去哪儿了?在这群“看不见的医生”手上
疑似新冠病毒标本去哪儿了?在这群“看不见的医生”手上

自從廣州出現首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後,廣州市疾控中心為了提高檢測效率,縮短結果反饋的週期,無論是收樣窗口還是檢測實驗室,都是24小時不間斷排班。“我們根據樣本量的情況,不斷增加設備檢測和人手,要求必須當天出結果,不能留到第二天。要快,也要準。”市疾控中心質量控制部部長白志軍主任技師表示。在年前動員安排過年期間應對疫情的輪值人手時,一呼百應,還有工作人員退掉到英國的機票和球票參與戰鬥。

疑似新冠病毒标本去哪儿了?在这群“看不见的医生”手上

在檢測實驗室裡,標本經過前處理後,使用病毒核酸提取試劑,提取標本核酸,再使用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進行RT-PCR檢測。

疑似新冠病毒标本去哪儿了?在这群“看不见的医生”手上疑似新冠病毒标本去哪儿了?在这群“看不见的医生”手上

“他們的工作非常辛苦,有時候最後一批結果出來已經是晚上兩三點了。”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黨委書記何蔚雲介紹,疾控還有工作人員要到出現病例的疫點進行處置、做流行病學調查,到醫院、車站、碼頭等進行疫情監測,“口罩和防護服穿脫起來不方便,工作時間都很長。”

“所謂的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

其實,除了這次突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疾控人員常年都在崗位上對抗各種傳染病:流感、登革熱、手足口病……

臨床醫生是“看得見的醫生”,他們直接參與病人診治,努力讓個體病人得以康復;而疾控人員是“看不見的醫生”,他們未必會直接面對市民,但他們的努力,保護人群免受病魔侵擾。

對於疾控工作,希望大家給與更多的理解與支持。尤其是在這次疫情中,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以及近期湖北、武漢來穗人員,密切關注自己的健康狀況,當工作人員上門進行健康方式和醫學觀察時,請予以配合。

畢竟,當疫情被戰勝的那一天,受益者將是我們每一個人。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伍仞、張青梅 通訊員穗衛健宣、賈衛東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駱昌威、張青梅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駱昌威、張青梅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編輯 羅知鋒 閆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