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如何套養黃金鯽和鯉魚?

1799012983


稻田養魚最多的為鯉魚和鯽魚,主要在浙,閩,黔,湘蜀等水稻主產區。利用稻田養魚好處非常多,稻魚共生即可減少病蟲害,魚的排洩物也可肥田為水稻提供養份,可以說是一種非常高效的共生系統。一般可使水稻增產10%左右。魚在50公斤左右。



稻田養的鯽魚,鯉魚靠水中蟲類,浮游生物,水稻的花粉為食。魚肉的味道非常鮮美,比較出名的貴州稻花魚,在當地也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食食材。


在稻田種植前首先要加高加寬水用提埂,保水防滲漏。並在水田中預留水溝或水坑,並設置好魚柵。稻田每畝可放魚苗1000尾為宜,在放養魚苗後一定要保持較高水位,利於魚苗生長。

在水稻的生長過程中需施肥,噴藥和除雜草時要注意魚類的生長,可分間隔施實,這樣既可以管理水稻的各種問題,也不會影響魚類生長。


在水稻田養魚前期水質較好魚類生長良好,經過不斷生長和水稻枯葉掉落腐爛,對水質影響較大時可以在雨水天利用雨水或流動水體對水田進行部分換水。既改善水質也增加了水體含氧量。促進魚類正常生長。

稻用養魚魚稻共生的和諧生態,對土質的保持養份減少農藥化肥使用量。可以增產,收穫魚類還可以增收。是農業生產中一條很好的發展道路。

請朋友們關注留言,謝謝!!!!


山落青天外


稻田養魚是一種新型的稻魚一體種養模式,其前身是由湘西一帶的稻田養殖稻花魚發展演變而來,以後再逐步向南方水稻主產區進行擴散。稻田養魚有效彌補了單純水稻種植經濟效益不高,以及預防水稻生長過程中的病蟲害,併為清除水田雜草和提供水稻肥源取到了積極作用,在有條件的地方得到了應用推廣。

稻田養魚也是有選擇性的,不是什麼魚都能養,它要結合水稻的生長特性來放養適宜的魚種,從目前我國稻魚種養成功範例來看,在水稻田裡養養個體小、適應性強、食雜性好和生長迅速的魚類最合適,而尤其是以放養鯉鯽魚為首選。

稻魚混作與單純種植水稻不同,它既要田塊適合水稻生長,又要讓魚類在深水區生活,因此,實行稻魚混作的田塊要事先進行特殊處理,即:

【1】要加高田埂,為日後蓄水和防止魚類跳躍逃跑作預防準備。

【2】在稻田裡要預先開好井字形的魚槽,在田的四角和中間各開挖一個與魚槽相連的蓄魚池,方便水稻在放水曬田和收割水稻時讓稻田裡的魚集中到魚槽和蓄魚池中生活。

【3】水稻插秧後不能放養魚苗,只有到水稻秧苗發棵分櫱完成後才能放養魚苗,魚苗放養量為每畝鯉鯽各150尾左右,鯽魚也可略比鯉魚多放一些,鯽魚苗以寸苗為宜,鯉魚苗以10到15釐米長為宜。

【4】稻田養魚田不般不噴施農藥,確實是要噴灑農藥的,應儘量選用對魚類無重大藥害的農藥事前放水將魚集中到蓄魚池中再噴藥,待噴藥後三至五天後再重新放水灌田,讓魚游回到稻田中。

【5】稻田養魚要注意經常換水,否則魚群活動面積小,排洩物增多也會對魚生活不利,易患各種魚病,同時,為預防起見,在蓄魚池中應懸掛以漂白粉為主的消毒袋,以方便魚體自然消毒滅菌,一個池中以四角各掛一到兩個為宜。

【6】稻田養魚一般不需要投餵餌料,只有在魚群長膘過程中才投餵一段時間,投餵要少喂勤喂,晴天多喂,雨天不喂,早晨少喂,午後多喂。

到水稻成熟後期和收割前兩三天,要及時將田放水驅趕魚群進入魚槽和蓄魚池生活,以便種稻田塊濾水方便收割水稻。水稻收割後,再重新又放水灌田,這時水面可以高於種水稻時的水面,以便魚苗加速成長成商品魚出售,當鯽魚長到半近左右,鯉魚長到一斤半左右便可排水捉魚出售了。


大別山鷹


稻田養魚是農村作為一種副業養殖的形式,在廣大農村普遍實施,通常稻田裡只要水源充足,排放方便,保水力強,就可以養殖。



稻田裡的水不深,水生生物的種類比在池塘裡的要少,對魚類生活條件來看,並不理想。從天然食料來看,草魚,鯉魚和鯽魚的食料為較為豐富,稻田養殖能充分給予,因此,這幾種魚類均可以在稻田裡放養。

那麼如何進行鯉魚和鯽魚套養呢?

首先選擇在稻田中以飼養1到2年,個體較大的鯉魚放入冬水田中,到了春季,鯉魚產卵前, 就要選擇稻田裡的一小塊範圍,建成飼養魚種的池子,加高田埂,耙平除淨雜草,讓鯉魚在此產卵。

一般以雌雄比例為1比3的配種放入池中,當鯉魚產卵後約4到5天后就可以孵化出小魚苗,此時就可以把小魚苗撈到稻田裡放養了。

放養前最好用2%的食鹽水給幼苗洗澡五分鐘進行消毒,如果稻田裡放養的是鯉魚和鯽魚,要根據稻田的大小來決定放養魚苗的數量。如果是在不投放餌料的情況下飼養的話,每畝可放三寸長的魚200到300尾,在投餵餌料的情況下,可放養300到500尾。

放養時也可以分批放養魚種,即在插秧半個月後,先把鯉魚苗放入坑內飼養,每畝稻田放約1寸的鯉魚苗100尾。25天后,就可以放入一寸長的鯽魚了。

稻田養魚的設施比較簡單,要防止魚逃脫,那麼就要加高田埂和在排放水口上安裝擋網,以防魚逃脫。二是水源要充足,保持水的新鮮度。三是在稻田裡要增挖魚溝,魚溜等設施。


在以前,我家養魚,除了種水稻時養,還在冬天水田閒置下來後養,主要以鯉魚和鯽魚為主,也放養一些泥鰍。這段時間養魚,可以一直養到春節前,時間雖長,但魚很大。

總之,稻田養魚,除了套養魚種要選擇對外,日常管理也同樣重要,比如說消滅天敵蟲害,投放餌料施肥,噴施農藥和換置清水等方面都要面面具到,才能有好的收穫。




泥糖小丫


一、稻田養魚的條件:

稻田的水源和土質要好,保證在養 魚後不怕缺水,其次是稻田的地形地勢保證在雨季中不會被 大水淹沒,同時要肥料(主要有機肥料)充足,而且要選種耐大肥、莖粗壯不易倒伏的水稻品種。 稻田為作養魚水體來看,其特點不同於池塘、湖泊等水體,稻田水極淺,一般水深只有1—2寸,最深3—4寸左右,由於水淺,水溫受氣溫的影響甚大,在夏季烈日照射下,有時水溫可高達40℃。在餌料條件方面,稻田中主要是雜草和底棲動物較多。而浮游生物較少,所以稻田最適宜養殖耐淺水、高溫,而又是雜食或草食性等魚類。在我們的通常養殖魚類中,鯉、鯽魚及草魚,(當年魚種)等是符合這些條件的,因而是主 要養殖對象。有些地區也少量搭配鰱、鱅。

二、稻田養魚主要分四種類型

1.單季稻田養殖魚:

主要放夏花魚種,一般早稻田中,3 月中旬播種,4月下旬插秧,插後10天左右放魚苗或鯉夏花 或放鯉魚卵,孵化育苗(田水至少6cm深),當魚苗長成2cm 時,便挖通田埂,讓魚苗自行遊散四周,稻田中,這方式成本低,但魚產量不高。

2.冬閒田養魚:

它是利用晚稻收割以後到翌年春季早稻 生產前的一段稻田休閒期養魚,也有在水稻插秧後就放魚,一直養到農曆春季前起魚,冬閒田養魚,應選擇蓄水深、當陽避風、靠近住宅、便於管理的稻田。冬閒田養魚,水溫低,天然餌料少,除重施基肥,及時追肥外,還要投餵菜餅、糠餅、棉餅、熟紅薯之類的精飼料。此外還應搭棚防寒。

(二)養魚稻田工程建設

為了防逃、護魚、便於飼料管理和捕魚起水,養魚稻田而要按要求修建和製備一些簡易設備和工具。

一、加高加寬田埂

魚類有跳躍的習性,如鯉魚有時就會跳越田埂;另外,一些食魚的鳥也會在田埂上將魚啄走;同時,稻田時常有黃鱔、田鼠、水蛇打洞穿埂引起漏水跑魚。因此,農田整修時,必須將田埂加高增寬,必要時採用條石或三合土護坡。田埂高度視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稻田而定:丘陵地區應高出稻田40一50cm,平原地區應高出稻田50一70cm,冬閒水田和湖區低窪田的田埂應高出稻田80cm以上,田埂頂寬50cm以上。

二、開挖魚凼、魚溝

為了滿足水稻淺灌、曬田、施藥治蟲、施化肥等生產需要,或遇乾旱缺水時,使魚有比較安全的躲避場所,必須開挖魚凼和魚溝。開挖魚凼和魚溝是稻養魚的一項重要措施,魚凼是關鍵性設施,最好用條石修,也可用三合土護坡。魚凼面積佔稻田總面積的8%左右,每田1個,由田面向下挖深1.5—2.5米,由田面向上築埂30cm,魚凼面積50一100平方米。田塊小者,可幾塊田共建一凼,平均1畝稻田擁有魚凼面積50平方米。魚凼位置以田中為宜,不要過於靠近田埂,每凼四周有缺口與魚溝相通,並設閘門可隨時切斷通道,寬溝式稻田養魚以溝代凼,同樣以放凼的要求設計和設工,其面積可按本田面積80--100%設計,溝寬1.5--2.5米,深1.5--2.5米,長度則按田塊而定,其位置可橫貫田中部,或田邊,但離田埂應保持80釐米以上距離,以免影響田埂的牢固性。

魚溝,是魚從魚凼進人大田的通道,早稻田魚溝一般是在秧苗移栽後7天左右,即秧苗返青時開挖,既稻田可在插秧前挖好,魚溝寬60釐米,深50釐米,田埂面積1畝以下,開條縱溝連接魚凼,1畝以上可挖成“十”字形、“井”字形或“目字形等不同形狀。

三、開好進、排水口

稻田養魚要選好進、排水口,進、排水口的地點應選擇在稻田相對兩角的田埂上,這樣,進、排水時,可使整個稻田的水順利流轉。進、排水口要設置攔魚柵,避免跑魚,攔魚柵可甩竹、木、砂網、尼龍網、鐵絲網等製作,安裝時使其呈弧形,凸面向田內,並插入田埂157釐米以上,左右兩側嵌入田埂口子的兩邊,攔柵務必紮實牢固,若在進水口內側附近加上一道竹簾或樹枝籬笆,可有效地防止魚頂流躍逃與攔截渣雜塞攔而引起阻水或倒欄。

四、搭設魚棚

夏熱冬寒,稻田水溫變化很大,雖有魚溜、魚溝,對魚的正常生活仍有一定影響,因此,可在魚溜上用稻草搭棚,讓魚夏避署,冬防寒,以利魚正常生長。此外,稻田養魚還需要一些必備的簡單漁具和用具,如罾、魚撮子、小抄網、小提桶和裝運魚的水桶、魚盆等。

(四)稻田養魚生產技術

一、養殖種類的選擇

稻田作為養魚水體來看,特點不同於池塘、湖泊等水體。稻田水淺受氣溫影響大,盛夏時水溫有時可達40~C。在餌料方面,稻田中雜草、昆蟲和底棲動物較多,浮游生物較少,所以,稻田中適宜養殖耐淺水、耐高溫性情溫和、不易外逃而又是雜食或草食性魚類。所以,稻田養食用魚以鯉魚為主,培育魚種可以草魚為主,適當搭配鯉、鰱、鱅及鯿魚、團頭魴等,養食用魚之所以要以鯉魚為主,這是因為鯉魚具有食性廣、生長快、適應性強的優點,特別是苗種來源廣泛,肉質又好,很受群眾喜愛。有條件的地方,也可養雜交鯉、羅非魚、鯽魚等。如利用稻田養魚種後,草魚種來源增多,商品草魚可提前一年上市,從經濟上來講是合算的。總之,在選擇稻田養魚種類時,應根據需要,因地制宜地選擇。

二、魚種放養

1.放養種類及規格:

放養鯉魚,一般都放養當年魚種,3.3釐米以上即可放養,二個月後可長到50克,三個月後可長到100克,雜交鯉可長到150克,如放養50克左右的隔年魚種3個月可長到250克以上。鯽魚在3釐米左右即可放養,一季稻田可在當年養成50克左右的食用魚,當年繁殖的羅非魚在一季稻田中也可養成50克左右的食用魚,放養規格50克左右的隔年草魚種三個月可長到250克以上。

2.放養密度與時間:

稻田養魚是一種粗放養殖方式,一般說來養食用魚的稻田,早稻田每畝放3.3—6.6釐米的鯉魚種200—300尾,1.0一1.4釐米長的鯉魚苗500一800尾,雙季稻田放3.3—3.6釐米的鯉魚種300~400尾,搭配3.3—6.6釐米的草魚種150尾左右。放養草魚為主的稻田一般是培育魚種,每畝可放養草魚夏花1300尾左右,再搭配混養鰱、鱅、鯉、鯿魚等400~500尾,收魚時,草魚可長到13.0—20.7釐米,鰱魚可長到13.0一16.0釐米,氣溫高生長期長養魚條件好的則可多放,反之,應酌情少放。放養時間,如當年魚種應力爭早放,一般在秧苗返青後即可放入,早放可延長魚在稻田中的生長期。放養隔年魚種不宜過早,約在栽秧後20天左右放養為宜放養過早魚會吃秧,過遲對魚、稻生長不利,晚稻田養魚,只要耙田結束就可投放魚種。

3.放魚注意事項:

如用化肥做底肥的稻田應在化肥毒性消失後再放魚種,放魚前先用少數魚苗試水,如不發生死亡就可放養。放魚時,要特別注意水溫差,即運魚器具內的水溫與稻田的水溫相差不能大於3℃,因此在運輸魚苗或魚種器具中,先加入一些稻田清水,必要時反覆加幾次水,使其水溫基本一致時,再把魚緩慢倒入魚溜或魚溝裡,讓魚自由地游到稻田各處,這一操作須慎重以免因水溫相差大,使本來健壯的魚苗魚種放入稻田後發生大量死亡。

三、日常管理

管理工作是稻田養魚成敗的關鍵,為了取得較好的養殖效果,必須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1.專人管理、注意防逃:

養魚稻田要有專人管理,每天檢查巡視,做好防洪、排澇和防逃工作,特別是下大雨要防止田水漫埂、沖垮攔魚設備,造成逃魚。平時注意維修及清理進、排水口的攔魚設備,曬田前要疏通魚溝和魚溜,田埂漏水要及時堵塞。

2.適時調節水深:

養魚稻田水深最好保持7—16釐米深,養魚苗或當年魚種水深保持10cm左右,到禾苗發蔸撥節以後水深應加到13—17cm養二齡魚的水則應保持15—20cm。

3.做好防暑降溫工作:

稻田中水溫在盛夏期常達38—40℃,以超過鯉魚致死溫度,(當年鯉魚38—39℃,二年鯉魚30一37℃)如不採取措施,輕則影響魚的生長,重則引起大批死亡,因此當水溫達到35℃以上時,應及時換水降溫或適當加深田水。

4.做好魚類轉田工作:

魚類轉田有幾種方法,但最好的方法是在一丘稻田裡、各半種植成熟期不同的稻作品種,例如種植早熟、中熟或晚熟品種,這樣在收割早熟或中熟稻穀時,魚就會自然游到晚熟稻那邊去,而收割晚稻時,原來早熟品種的那一半稻田已插入晚稻秧苗;魚又會自動游到以插晚稻秧苗的這一部分稻田中來,晚稻品種的這部分稻田耕作可照常進行。另外,同一魚田,因稻穀成熟早晚有別,其病蟲害發生時間也不一樣,撤農藥時間也必然前後不同落到水中的藥物濃度也低,魚類有避難之處,如不採用此法也可利用魚溝和魚溜,把魚集中後再進行轉移。

5.病害防治:

定期藥物預防能有效地防止魚病發生,主要魚病(如細菌性腸炎,寄生蟲性鰓病,皮膚病)的發生,掌握魚病流行季節,在發病前採取藥物預防,對防止魚病發生十分重要。稻田中危害魚類的敵害有泥苔、水網藻、水蜈蚣、蜻蜒幼蟲、水斧蟲、紅娘華、黃鱔、水蛇等,隨時威脅著魚的安全,魚放養後要絕對禁止鴨子下田,以免養魚失敗。

四、捕撈收穫  

捕魚前先把魚溜魚溝疏通,使水流暢通,捕魚時於夜間排水,等天亮時排幹,使魚自動進入魚溝魚溜,使用小網在排水口處就能收魚,收魚的季節一般天氣較熱可在早、晚進行。

水產實踐人士,共謀漁業繁榮!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漁人劉文俊。如有不同見解或者內容補充請留言或評論分享!


漁人劉文俊


1、加高加固田埂,外田埂高50釐米,頂寬40釐米,底寬60釐米。內田埂高40釐米,頂寬30釐米,底寬50釐米。

2、設置攔魚柵。進出水口呈對角設置,寬度為30~60釐米。在進出水口安裝攔魚柵,採用網片、鐵篩均可,最好設置2層。

3、挖魚溝、魚溜。在稻田內挖魚溝、魚溜,魚溝一般寬50釐米,深30釐米。魚溝距田埂1米左右,一般挖成“口”字形、“日”字形或“田”字形。魚溜設在魚溝交叉處,長寬各為1米,深80釐米。魚溝、魚溜的面積一般佔整個田塊面積的5%—10%。

4、稻田消毒施肥。在魚種投放前10—15天,每畝7平方米施腐熟有機肥150~250千克、磷肥40千克;放養前7~10天,稻田及魚溝、魚溜用適量生石灰化漿潑灑捎毒。


農婦恬禎的生活


首先每年開春為種水稻先把農田耕好,灌水;

下秧苗,同時在下魚苗;

等秧苗長到可以種水稻的時候,魚苗也長到手指頭般大小。

當農忙種莊稼時,把秧苗田裡的魚苗全部抓來,再按每畝田裡放多少個。

因為鯉魚是主要吃細土,草,以及稻田裡的小蟲為生,為了鯉魚長的個頭肥大,所以每畝田裡不能多放,以免少了食物來源。

在催莊稼的幾個月裡,給田裡倒入豬牛糞,發酵,這樣不僅給莊稼追肥,而且發酵後的豬牛糞產生更多的微生物為鯉魚供食。


老吳後半生


開春的時候先把水罐好,進行必要的稻田清理,消毒,水深七八十公分就好,離田埂一定的高度,防止鯽魚跳出來!


有你就足夠668


鯉魚當年2斤鯽魚當年1斤左右,需配抽水機,增氧抽水兩用。


張維春換個什麼


稻田的選擇:稻田要求進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質良好、保水性強、交通方便,面積一般為8~10畝一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