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不會畫畫的人畫出來東西很有藝術感,學過畫畫的人反而畫不出那種感覺呢?

開在荊棘裡的花--


繪畫藝術的魅力就無需多言了,其中,“寫意”就是國畫的魅力;“寫實”就是油畫的魅力,因為藝術的魅力,所以畫畫的人也越來越多了,問題來了:為什麼有些不會畫畫的人畫出來的東西很有藝術感,學過畫畫的人反而畫不出那種感覺呢?



不會畫畫的人畫出來的東西很有藝術感,學過畫畫的人反而畫不出那種感覺

一個不會畫畫的人畫出來的東西很有藝術感,這種例子是極少數的,可以說是“萬里挑一”,一萬個人裡面才有一個,這就是傳說中的繪畫天賦,沒有接受過正規的訓練,可以自學成才,以至於畫出來的畫,要比那些學過畫畫的人更有藝術感,


之所以有些學過畫畫的人,畫出來的畫沒有藝術感,那是“墨守成規”,而且色彩對比效果不協調,構圖不合理,導致畫作的主次不分,主題不鮮明,也就沒有藝術感,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學過畫畫的人,就什麼都會的,學畫的時候是臨摹別人的畫,當自己畫時,就又不一樣了,

其實,一幅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具有藝術感的作品與那些平淡且又毫無藝術感的作品之間的區別,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構圖;構圖是將組成一幅畫作的各個元素嚴謹規範的組合在一起,比如,人和物的相互組合、光與影的線條、明暗虛實以及主體的運動方向等元素,被統一而協調地安排在畫面中,



然而,構圖是要通過學習的,也就是說,學過畫畫的人,要比沒學過畫畫,不會畫畫的人,更懂得如何構圖,所以,學過畫畫的人,畫出來的畫,肯定要比那些沒學過畫畫的人,畫出來的畫更有藝術感,如果專業畫家,還不如業餘畫者,那這不是笑話嗎?對吧!更何況,那些繪畫大師,在成為大師之前,也接受過正規的繪畫訓練。


詩夜城主


野生的最好

這個問題問得好,我從藝多年,一直思索這是為何?這涉及我們的美術教育。畫家喻紅讀大學時的素描作品

這種現象是事實存在的,我時常留意那些沒有受過專門培訓的人畫畫,其作品確實是很有意思,而美術專業生們卻是畫得死氣,毫無靈氣。

特別是幼兒繪畫,簡直是五花八門,異想天開。

我曾和一位家長深聊過,他說他9歲的孩子原先畫得挺好,可是進入美術培訓班後,畫得不如以前了,我說那是美術培訓班束縛了孩子的靈氣。為什麼這麼說呢?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看我以前的一篇回答,就是關於美術培訓班問題的文章。

為什麼要學習美術?其目的是什麼?如果連這個還不明白的話,我覺得這樣的美術培訓班就是騙子班,忽悠班,會誤人子弟的。

有的老師則不以為然,家長懂什麼藝術,孩子想學就得按部就班,學素描,畫得不像不行,因為十有八九要將來要考美術類大學的。

這個是培訓班的通病,因為要有升學成績,才會有名氣,學子們才會慕名而來。

可是就這麼下去,培養的是藝術生嗎?我覺得簡直是浪費時間,浪費精力,是在扼殺天賦。畫畫絕不是老師說了算的事,畫畫也絕不是隻有走寫實繪畫這一條路,而是讓習藝者懂得藝術的真諦,想怎麼走?那是習畫者說了算,我們為師的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調動每位習藝者的主觀能動性,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我曾比喻現在的美術教育如同打月餅,一個模樣。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會有什麼不同的感覺嗎?還不如多帶孩子去學學美術史,看看不同的藝術展覽來得深刻。

長此以往,就會出現打進去,但跳不出來的現象,喪失自我,毫無靈氣。以上油畫作品均是弗朗西斯·培根的作品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909-1992年),是一位生於愛爾蘭的英國畫家。培根幾乎全靠自學,運用多變的技法表現各種恐怖、憤怒和興奮的形象。他最擅長運用粗獷強勁的筆觸來表現畫面中人物的恐怖、荒蠻、孤寂、興奮和憤怒。所以,野生最好,科班刻板!


00Art


說起來挺有意思,總有些沒怎麼正經學過書法的人,寫出來的字大家都覺得很漂亮;也總有些沒受過多少繪畫專業訓練的人,畫出來的東西令人驚歎不已。

事實上,有很多人學了一輩子畫,可能也沒有創作出一幅真正有靈氣、有藝術個性的作品,還不如別人興之所至的塗鴉之作更有藝術感,這種事並不少見,也很正常。

現在的繪畫界有點亂,真正沉迷於繪畫創作並有執著藝術追求的畫家越來越少了,更多的畫家都在迎合市場,隨波逐流,甚至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追名逐利上面,創作思維幾乎都凝滯了。正因如此,照片對於繪畫創作的幫助已經不再停留於參考層面,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畫家開始依賴照片進行創作,甚至是直接臨摹照片完成繪畫作品。就連全國美展這樣的美術界權威殿堂,竟然也被吐槽成了“照片臨摹展”,網上一片譁然。

在這樣的情形下,畫家們還有多少心思願意花在藝術思維的追求上面可想而知。所以,別看書畫市場似乎一片繁榮,天價作品也是層出不窮,但是繪畫界整體創作水準的下降已是不爭的事實。現在要想出現達芬奇、安格爾、塞尚、梵高、畢加索他們那樣的經典作品似乎變得越來越不可能了。


倒是一些業餘的或是自己摸索著畫畫的人,不時創作出一些讓人眼前一亮的繪畫作品,其作品的藝術感染力比之專業畫家的作品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原因其實很簡單,這些業餘的繪畫愛好者對於藝術的態度更為單純,在沒有摻雜那些名利思想的前提下,才有可能真正沉下心來去追求更為純粹的繪畫藝術。

不可否認,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繪畫愛好者,在繪畫技法和繪畫語言的掌控方面一定會有所欠缺,“神筆馬良”不過是傳說,憑空而來的繪畫天才幾乎是不可能出現的。我們看到的那些並非專業畫家創作出來的出色的繪畫作品,其背後大多有著鮮為人知的自學成才的故事。


現在的人都覺得梵高是個繪畫天才,但是在他生活的那個年代,一生從未正經賣出過一幅作品的梵高,充其量也就是個繪畫愛好者罷了。我們在驚歎於梵高作品中獨特的藝術感染力時,可曾想過他10年的繪畫生涯到底付出了多少?誰又能肯定,當今繪畫界就不會出現梵高那樣的“業餘”繪畫愛好者呢?

總之,繪畫作品是不是有藝術感染力,首先就要看畫家對待創作的態度。不然,專業畫家的作品中看不出創作激情,還不如那些繪畫愛好者創作出來的作品所包含的藝術魅力,或許將不再是什麼新鮮事了。


當然,這也只是驚龍軒一家之言,歡迎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謝謝!


驚龍軒


說白啦!就是繪畫藝術不是學的,學的是技術,悟的才是藝術,學的技法越多未必是好事,玩藝術更適合減法,要忘我,忘我之境,無我之境。因為繪畫藝術不等於美,技法卻離美很近。下面是我最近畫的一幅畫,沒有達到我想要的效果



無花居主人


女畫家周思聰曾說過:"兒童做畫,畫心中所想,而非眼中所觀。孩子不可能熱衷於解剖,透視,素描關係這些技巧的搬弄,而是情感馳騁,隨心所欲,“萬物皆備於我”。這正是藝術家們夢寐以求的境界。

所以現在孩子畫啥,從不干涉,給其一枝畫筆,盡情釋放想象力。

畢竟,長大後,我們都會慢慢失去這項能力。


歪踢先生


從事文學藝術創作是要靠天賦的。

就像一個生來身體孱弱的人不可能成為運動健將,一個先天缺乏審美能力和想象力的人要想通過學習成為優秀的畫家或者畫出優秀的作品是不可能的。

簡單說就是有天賦則學習會更好,沒天賦學習也枉然。

因為學習就是學習常識和基礎,學習基本技能,對世界的感覺和創造性是非常個性化無法傳授的,即使你模仿老師惟妙惟肖仍然不是藝術創造。

藝術最寶貴的是對世界天真未鑿的感覺,是水靈靈的新鮮,不是理論認識,因此很難傳授。

藝術在於創造,不能重複,沒有學習過的人沒有先入為主的條條框框,他畫出的是他的唯一。

藝術必須生動形象,而書齋和教室非常枯燥非常概念。

系統學習可以節省對藝術認識和技巧掌握的時間

,但不能保證誰會成為畫家、大畫家。



大悔憶智冰


首先回答者什麼是藝術,藝術是門檻的,門內與門外不一樣,米開朗基羅到晚年時才覺得自己的藝術才剛剛入門。再者,藝術需要通過天賦與技術相結合。有技術沒天賦就是許多培訓班的成果,有天賦沒技術不排除成一家風格。比如梵高竭力的表現與主觀用色,其實恰好是梵高的技術程度。比如培根的畫你會說他粗獷恐怖猙獰而事實上他大概只會粗獷扭曲變形的程度,他們的藝術價值是因為特色與歷史發展的需要契合。但是,讓他們去畫蒙娜麗莎那就是個死。而天賦加技藝的天才自達文西始打開美術史那燦若星河,我國可追溯到隋代展子虔。當前美術教育評價標準,不能考量出天賦,導致培養出大量的只有技術的人,令人頗為惋惜。







天行健84534896


繪畫是藝術不是技術,有的人功夫下的很大但由於缺少天份而始終不能登堂入室,這類人往往碑技巧所束縛,被技法的規則束縛了創造性,使作品失去了靈魂而空留一個軀殼。而另外一部分人天資聰穎,不被技法規律所困一任自己隨性而為,恰恰使作品具有了最可貴最難得的“生命和靈魂”,技法反倒變得不那麼重要。正如一些畫家專門找來幼兒園小朋友的繪畫以激發靈感,就很能說明問題。


張彪書法工作室


藝術感並不一定非要取決於技巧。

技巧只是一種手段,真正要展現的是創造力和思想。

學習畫畫的人很多,但成為大畫家的不多。

有時候科班反而會成為一種限制,太體制化的東西,就沒有了藝術性和震撼力。我覺得畫畫不能太注重技巧,思想才是最主要的。

真正會畫畫的,是遵從自然和本心,是以對美的感受,和對生活、藝術的激情去創造性的表現。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就像狼一樣,它得是自由的。藝術也得是自由的。


寬寬字畫


的確是有這種現象,這種情況自己就有親身經歷,但還是應該只是很少數的情況,要不然藝術就真的太膚淺了,那九大美院也該關門了。再者,問題中說的很有藝術感自己也有異議,覺得應該是更有靈氣比較準確。

首先說為什麼會是少數,這有三層意思,

第一能夠沒學過畫畫就能畫出有靈氣畫的畢竟就是少數。

就像常常講的藝術天賦,也許其天賦點就是繪畫,就是有畫畫天分。

藝術依賴天賦的比例有多大,畢竟也沒有一個科學的標準,但對於繪畫來說,的確很重要,甚至一直如果可以發展下去,可能是繪畫成就更高層級的分水嶺。

第二沒學過畫的有靈氣並不一定學過以後就沒有感覺了。

沒學過畫的好學過以後畫不好,也不是一個必然結果,也許是自己學藝不精,也許是教導五方,至少正確的教育是提高最好的辦法,如果只是因為一些少數的個例,就否定人類整個的教育體系就太可怕也太大了。

更多的人是因為通過正確的學習後,不但靈氣不減,還更具有了藝術性,畢竟繪畫要表達內心,還是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高超的技術基礎是繪畫表達內心的不可或缺的輔助手段,就像中國畫常說的意在筆先,但意到手不到也是不行的。

第三天然去雕琢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藝術的最高境界。

繪畫最注意自然天然,沒有學過的時候繪畫,更是一種天然無雕琢的狀態,更符合藝術的本質,所以我們會覺得多了靈氣少了匠氣。

中國畫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追求的最高境界,而要達到這種境界,沒有前面技的積累,沒有各方面的修養是達不到的,就是西方繪畫也是如此,只有學習了更復雜的素描,速寫才能有一定水平,畢加索的公牛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自己親身經歷的是自己孩子的一些表現,自己頭條文章悟空問答很多過於如何發現天賦,是否什麼時候開始學習畫畫的相關文章中,都提到過自己雖然一直畫國畫,但卻從來沒有教過孩子畫畫,至於原因有興趣可以找來看看,這裡就略過。

但既然筆墨紙硯都有,孩子自然也會有興趣時畫畫臨臨,畫出來的的確很有靈氣,用其他人的評價來說,更加活靈活現,甚至會有這樣的評論,自己畫的一看就是畫的,而孩子畫的像活了。

現在孩子從事了美術專業,也並沒有失去所謂的感覺,而是有了更大的提高,現在孩子自己也更著急的學習繪畫的基礎,因為如果沒有繪畫技術的功底,其自己就感覺能想到但卻畫不出來。

所以,對於問題的回答,只能說有這種現象,並不是必然的結果,而且最重要還有一點,就是對繪畫作品藝術性的判定,也是一個比較深奧玄妙的東西,也有很多方面的因素,並不能簡簡單單就說具有了藝術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