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幸福來敲門》“比起成功,我更希望得到自己認可”


《當幸福來敲門》“比起成功,我更希望得到自己認可”

你有過氣餒的時候嗎?突然開始慌張,想著自己的未來不夠明朗,一份窮途末路下的絕望,也是看不見方向的痛苦,然後定義自己依然還是那個一無所成的人。

面對生活的暴擊,有的人一蹶不振,有的人奮發圖強,不同的選擇,一定會是截然相反的結局。和命運反抗或許不會是每個人的堅持,卻是擺脫厄運的“捷徑”,因為觸底反彈是對挫折最好的反擊。

有人說,當你覺得生活看不到希望的時候應該去看這部電影,因為它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告訴你,越是處於低谷,越是逆著風前行。

《當幸福來敲門》是一部傳記類的劇情片,講述了主人公克里斯因為一次選擇失利成為了一個窮困潦倒的底層業務員,身無分文的他面對老婆離家出走,只能獨自照顧五歲兒子,卻依然奮發圖強成為股市交易員,最後成為知名金融投資家的故事。

《當幸福來敲門》“比起成功,我更希望得到自己認可”


貫穿影片始終的,是一種堅韌不拔的意志,克里斯經歷的絕望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扛得過,但他卻用行動交出了一份讓所有人都能為之動容的答卷,人生路上有人抱怨,有人放棄,他卻用堅持告訴我們,什麼是和自己死磕到底。

一份恰到好處的尊嚴,讓他不會示弱,也不會妥協,他曾被生活暴擊,卻用被暴擊過的手證明觸底反彈的奇蹟。

這是在“勵志”之餘帶著鼓舞人的力量,也是讓每個人都能相信,當你一無所有的時候,反而因為再沒有什麼可失去而無所畏懼。

我很喜歡這個故事,每當覺得自己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我總能從克里斯的身上感受到太多讓人再努力一把的力量。

生活從來沒有那麼多一帆風順,更多的是在跌跌撞撞中摸爬滾打,我們需要給堅持一個更美好的答案,我們也需要釋放自己還想要實現夢想的渴望。

電影是以一個直觀的角度告訴我們面對人生的打擊究竟應該怎麼辦,也是站在克里斯的角度告訴我們如何實現自我價值的最大化。

《當幸福來敲門》“比起成功,我更希望得到自己認可”


如果問你絕望是什麼?或者說傾其一生追求的又是什麼?我想並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因為站在感性層面,每個人都會有一個相似卻不相同的答案。

也許絕望的時刻有很多,但成年人的崩潰也是不動聲色的,喜怒不形於表成了越來越多人的保護色。

電影裡克里斯最狼狽的時候,也從來沒有在同事面前低過一次頭,他的倔強讓我明白,或許當我們相信我們能觸底反彈的時候,便不僅僅因為自尊而“傲氣”,更多的也會因為“相信自己”而有底氣。

但當人們沒有一個確定的方向的時候,其實是如一株隨風飄揚的蒲公英一樣,脆弱而渺小,還會在風雨面前不堪一擊。

克里斯的選擇,始終是給家庭一個致富的契機,因為貧窮意味著渺小,也意味著永遠不會成為他想要成為的那種人。

他有著出眾的才華,卻沒有遇到幸運的機會,他曾因為交不起罰單被侮辱,也因為沒錢而被妻子嫌棄,甚至窮到和兒子露宿街頭,連個安身之處都沒有。

但他又有些特別如一而堅韌不拔的決心,無論多艱難的時候,他沒有向任何人示弱,更沒有向自己示弱。

《當幸福來敲門》“比起成功,我更希望得到自己認可”


電影有個特別讓我動容的點:克里斯的兩次落淚。

一次是被房東掃地出門,和兒子躲在地鐵站廁所,外面有人敲門,他在那一瞬間因為絕望而哭,第二次是公司通知他通過實習期的考核,六個月的心酸與艱難終於有了一份應得的回報,那是他因為有了更明確的追求,因為破繭成蝶的喜悅而哭。

兩次截然相反的情景,也是情緒截然不同的釋放,對於“勵志”的答案,在我而言其實並不是什麼高深的東西。

有人喜歡用一種“毒雞湯”的方式告訴很多奮鬥中的年輕人,如何吃苦耐勞,如何絕處逢生,定義“吃得苦中苦,就一定能為人上人”但現實往往是殘酷的,所有的磨難都只是過程,是每個人成長路上必須要學會的過程。

電影的主旨在於通過這樣一種無論多艱難都不放棄的精神告訴我們,人生激勵你前行的其實是一個結果,一個能讓你出人頭地的結果。

有人說這是庸俗的,因為所謂的結果不就是金錢利益嗎?但這只是站在最基本的層面,“出人頭地”是一個很大的概念,它包含了先成為被自己認可的人,再成為被社會認可的人。

而所謂的名譽地位,它只能代表被社會認可,卻並不一定是被自己認可,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會看到貧窮卻活的滿足而開心的人,也會看到富有卻活的孤獨而狼狽的人。

對於物質的界限,並不能劃分出“成為一個有用的人”的標準,追求是每個人自己定下的要求,也只有達到那個要求,才能有一份“自我認可”。

《當幸福來敲門》“比起成功,我更希望得到自己認可”


克里斯在而立之年依然決定從一個實習生重頭開始,那是一個很大的風險,六個月的時間,他會焦頭爛額的忙碌,還會時刻面臨“破產”的危機,甚至競爭名額中也不會給他一份萬全的保證,在一切可能“空歡喜一場”的前提下,他依然義無反顧陷進去,就是為了“先得到自己的認可”。

他曾是一個很聰明的人,卻因為很多外在因素的干擾讓他並沒有成為他想要成為的人。

而我把他歸類到“勵志”的範疇,也不是因為他的努力讓他得到了一份期待中的成功,而是在“證明自己是一個有用的人”的路上,他的竭盡全力,讓我看見了太多映照現實世界裡相似卻又不相同的影子。

能和自己較勁兒的,一定是對現狀不甘心的,不甘心就意味著你有更大的野心去成為更好的人,我欣賞這樣一份“我的野心配得上我的能力”的自信,而這對於每一個前行路上奮鬥的人來說,也是他們最需要聽到的答案:

我相信我能成功,所以磨難在我面前變成了不足輕重的問題,我會有絕望的時候,我也會有不知所措的時候,但在成為我想成為的人之前,我一定不會放棄。

《當幸福來敲門》“比起成功,我更希望得到自己認可”


生活的壓力比我們想要中要艱難,但成功的機遇也比我們想象中更隨處可見,當我們有了一份“認可自我”的決心,下一步需要我們做的,就是獲得的“過程”。

克里斯經歷的最大一次經濟危機,是在銀行戶頭全被凍結以後,身無分文的他徹底宣告“破產”,吃飯,睡覺,普通人眼裡最稀鬆平常的事,卻成了他的世界裡最遙不可及的事,但他在此期間,並沒有因此變得頹廢,反而讓他開始學著加倍努力。

他身上有一份特別難得的氣質,就是他能抓住每一次或許會給他帶來改變的契機,無論是在出租車上展現他對於魔方的天分,還是在球場上收集的名片,或是後來決定進入這場競爭激烈的實習,他都是為自己的前進而嘗試。

所謂機遇不會追著你,它需要你抓住它,在最沒有希望的境地,克里斯反而把一切他所面臨的都積累成了他前行路上的動力,而後苦盡甘來,也讓一切都有了更美好的意義。

一份始終和自己較勁兒的過程,便是“獲得自我認可”的過程,我們可以在短暫裡讓自己當一個“看起來一無是處”的人。也許是曾睡地下室,曾食不果腹,曾在同齡人的光鮮亮麗裡映照著自己的卑微與貧賤,但在屬於我們的遠方里,要相信自己一定會成為那個一直想要成為的模樣。

為了這個標準,我們會學會把苦往肚子裡咽,在一點一滴的嘗試中,化一切不可能為可能,所謂的觸底反彈,就是要始終向著心中那個方向前進。

《當幸福來敲門》“比起成功,我更希望得到自己認可”


曾在“讓成年人崩潰的瞬間”話題中看到很多特別讓人淚目的案例,如同克里斯一樣掙扎在社會底線的很多人,都會因為看不清方向而崩潰,沒有人願意當一個不體面的大人,但現實世界裡就是會有太多“遺憾與委屈”。

我們都想要像小時候一樣幻想成為一個了不起的成年人,卻在一次次不如意裡慢慢懷疑自己是不是什麼都做不好,一個“得到自己認可”的過程一點不比“得到社會認可”簡單,後者還可以通過努力得到,前者卻只有我們自己能給予。

我一直希望很多人明白,當我們學會“愛自己”的時候,我們也才有能力愛世界。

如果你現在還處在上升階段,我希望你要相信自己會實現夢想,相信自己會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如果你已經到了社會眼光定義裡“有出息的人”,卻依然不開心,我想或許可以停下來想一想你的初衷是什麼,你並不需要成為別人世界裡“羨慕的榜樣”,你只需要成為自己世界裡“喜歡的模樣”。

請先獲得自我滿足,再去滿足這個世界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