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對那種招過來沒幾天,就辭職不幹的新員工,最後又想重新回來工作,都是什麼態度?

職場幸福路


對於題主所說的這種情況,公司通常是不太歡迎和接受的。除非這你是一個公司特別想招纜的優秀人才,否則最好還是不要再想回來了,因為你即使回來也可能會被公司拒絕,那豈不是自討沒趣嗎?“好馬不吃回頭草”,除非公司主動邀請你回來,即使是公司邀請你回來,也還需要認真分析分析,老闆(領導)的真實意圖,何況你這還是自已腆著老臉,主動想回來呢!

我的一個表弟,是一個從事餐飲業的中餐師傅,他己經在一家餐廳工作了五六年。他們餐廳比較有特色,在附近區域名聲較好,因此也提供網上訂餐,餐廳生意也十分火爆。

而老闆給表弟的工資是每月7000元,但表弟著到餐廳每月收入近十萬月,覺得老闆給的薪資有點低。於是表弟便找老闆談薪資,想要老闆加薪,沒想到最終談崩了,表弟便辭職而去。

因為他相信憑自已的能力,再找一份工作是很容易的事情。事實上也是這樣,但是新餐廳老闆給的薪酬卻只有6千元,答應三個月試用期滿便給漲工資。

可能是由於夏天炎熱的緣由,表弟覺得自已這麼辛苦,工資比原來還低,心理很快便失衡了!他幹了一週之後,便又果斷選擇辭職,希望能夠找到一家滿意的餐廳工作。

很快他便又找到一家在居民小區的餐廳,專門為網上訂餐。工作強度並不高,但工作時間較長,每天上班12個小時。

通常是隻有顧客下了訂單他才開始配料,當開遞哥到達之後才開始炒菜。如果沒有訂單他就會自由玩耍,所以他上班幾乎是一種玩耍的狀態,但老闆給的工資卻只有5千元。

上班半個月後,表弟覺得時間太長而工資又低,儘管比較輕鬆但他還是決定辭職。

此時他便想回到上家餐廳上班,第一家肯定不好再回了,畢竟和老闆談薪談崩了。 於是他便給上家餐廳的同事聯繫,向老闆打聽了一下,自已想重新回來上班,沒想到老闆直接便拒絕了。

其理由是:我這是餐廳不是自由市場,想來就來想走就走,那我還開什麼餐飲店啊!……

工作不久便辭職,然後又想重新回來工作,這很容易讓老闆(領導)覺得你是一個缺乏“穩定性”的員工,畢竟有了前面的辭職,難不保你還會再次出現這種情況。而且老闆(領導)會認為你是走投無路之後的選擇,而不是真心想在這裡工作,如果接受你回來,也就給自已留下了一個隨時辭職的“隱患”,這不是自尋煩惱嗎?

回到題主的這個問題上來,建議題主應該從三個方面來處理解決。

1、辭職跳槽不能盲目而動,應該做好理性的分析。

辭職跳槽本是職場人很尋常的事情。但是由於一些職場人缺乏理性的分析,往往會做出一些衝動的行為。

等到事情發生之後,才覺得有些後悔當初的決定,甚至是懷念以前的公司工作,想要再次回去工作,但又擔心原公司不願接納,把自已陷入到左右為難的困境之中。

所以,辭職跳槽不能單純的看薪酬,它必須要從工作平臺情況,自身發展前景,薪資晉級以及行業發展前途等多方面來分析與對比。

只有經過這樣系統性的理性分析之後,我們才能做出更為有利的選擇。

2、一旦辭職,最好不要主動再回去工作。

通常來說職場人主動離職,那就意味著自已是經過慎重考慮,才最終做出的決定,不然我們是不會辭職跳槽的。

至少是現在的工作中,一定有讓我們不滿意的情況,讓我們無法再繼續留下來工作,甚至是讓我們已經看不到希望,己經感到了絕望。只有這樣才會讓我們的心徹底死掉變涼,最後才會做出離職的決定。

既然已經主動辭職,那就不要再主動想回去工作了!畢竟自已離職的那些原因肯定還存在,自已再回去也不會有什麼改變,一旦工作時間長了,自已還是會辭職跳槽。

而且我們主動辭職,現在自已又腆著臉想再回去,那公司會如果評價和看待我們呢?這隻會讓公司看輕我們,根本就不會尊重我們,而且還可能會被公司邊緣化,涼拌處理。

所以,“好馬不吃回頭草”,這很多時候,不僅僅是為了個人自尊面子,而是我們回去根本就不可能得到老闆重用,可以說幾乎是沒有任何發展前途。

3、為了避免再次出現這種情況,離職原因最好是找一個自已家庭情況,並希望自已處理解決之後,還能有機會再次回來。

當然這種情況其實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只不過是自己給自己留下一個臺階,好讓自己以後有一個迴旋的餘地。 因此為了避免在辭職之後,又想再次回到職場中來工作,聰明的職場人往往會為自己留下一個機會。

例如我們在向公司提出辭職的時候,可以說自己的家庭出了什麼情況,需要自己回家去處理,可能時間大概在1個月左右。為了不影響公司的正常生產與運作,所以自己只好暫時選擇辭職。一旦自己將家庭情況處理好之後,還希望能夠有一個再次回來工作的機會。

我們在選擇辭職的時候,一定不能將辭職的理由說得太絕對話了。當然如果我們已經是找好了新的工作,而且也非常確信自己不會再次回來。那麼從好聚好散的角度來說,你應該給我們留下一份良好的職場印象與口碑。

因此,我們與其在這裡分析自己想再次回到公司時,老闆會以什麼樣的一種心態來面對我們,還不如我們自己在選擇辭職跳槽的時候慎重成熟一點的好!任何事後的挽救辦法,其實都是馬後炮行為,其真正又能夠起到多大的作用呢?

好了,我就簡單的分析到這裡,希望我的回答能夠給你幫助。

以上分析,僅供參考。若有興趣,可以關注【視職場】,將會帶給你更多的職場知識,幫助你解決職場困惑。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發表你的看法與觀點!

【視職場】青雲計劃獲獎者,優質職場創作者,一個有著20年職場生涯的老司機,專注分享職場知識,解決職場困惑,建構職場關係。

~~~分享職場知識,快樂職場人生,感謝你點、評、分、轉、收!


視職場


朋也觀點:這種員工不能一概而論,主要還是看員工的辭職理由和態度吧,如果我是一名HR,對於那種辭職沒幾天的員工,之後又想回來繼續工作,我會結合他當初辭職的理由和交接工作時的態度,綜合判斷來決定是否重新錄用。但前提是這位員工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如果公司對這種員工持歡迎太態度的話,那就是為了樹立典型。

我在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就遇到過這種事。由於工作本身就是做電銷的,再加上公司招得員工大多數都是剛畢業的職場小白,人員流動性比較大。

其中也有好幾個員工,剛剛工作沒多久,受不了公司壓力,天天打電話感到很厭倦,就離職了,再過個十天半個月又回來,主管對這種員工是很歡迎的,因為可以為公司樹立典型。

每次有老員工又回來工作的,主管都會召開一次會議,說說外邊多麼難,其他公司加班多麼嚴重(當時那個公司確實不加班。),一次來突出公司的優勢,降低人員流動率,有沒有用不知道,不過有現成的例子在這裡,對剛畢業的職場小白來說,確實有一定的穩定作用。

辭職沒幾天,又想回來的員工,絕大多數情況下,公司都不會有什麼好態度。

在一家公司幹了沒幾天就辭職的員工,現在又想回來,無論什麼原因,給人的感覺都不怎麼好,對HR來說,員工這純是閒的沒事幹吃飽了撐的,這種行為就是在強行增加自己的工作量啊,繞了一圈又回來了,HR絕對不會對這種員工有什麼好感。

從公司的角度來說,這種員工幾乎是不可能會被重用的,特別是對於剛畢業的職場小白,因為公司沒有義務為你的草拽決定買單,而且當初把你招進來了,沒幾天就辭職不幹了。

現在還想回來,那麼公司肯定會覺得一定是外邊不好混啊,所以又想回來,那麼公司的領導可能讓員工輕易進來嗎,就算進來了,也不可能作為重點培養。

寫在最後。

對這種員工什麼態度,關鍵是有什麼用處,不過能做出這種事的,估計也就是畢業沒幾年的職場小白。

俗話說“兔子不吃窩邊草。”很多工作好長時間的老員工一旦辭職了都不會輕易回去,何況是剛在一家公司幹了幾天呢,說實話有點丟人啊。


朋也


如果走了還來工作的,那請您給他一次機會。我曾經在一家公司上班,後來走了想回來,老表同意了,但是大老闆說:說走就走,說來就來當這裡是什麼了?於是不同意。後來我在另一家公司上班,工資是那邊的一倍。假如當時老闆同意了,我估計現在也許還在那裡幹著。


追求幸福5642


作為一個經驗豐富的招聘官,我簡單說說我個人的看法。

從公司角度

  • 對於剛入職沒幾天就辭職不幹的新員工,由於公司前期投入了較大的成本,包括招聘成本,培訓成本。所以他們辭職的時候,公司肯定會挽留,挽留不住只能放行,當然,公司肯定不爽,成本出了,人卻沒留住,工作也沒人做,損失比較大。
  • 對於剛辭職沒幾天的員工,如果他們又想回公司工作,這種情況要區別對待。
  1. 如果公司的確緊缺相關人員,而且短時間也招聘不到合適的,不妨讓他回來工作。
  2. 分析他們的辭職原因,如果是因為嫌棄工資低,嫌棄工作不好,嫌棄公司環境不好等這類原因,公司沒必要理會他們。
  • 對於剛入職沒幾天就辭職,然後又想回來的員工,公司幾乎都不會理會。畢竟就入職幾天,環境與團隊都還沒熟悉,都還沒融入,工作也沒上手,既然辭職,說明他沒有心在這裡工作。辭職後又想回來,說明他對待工作非常隨意,職業發展目標不明確,在公司眼中,這類員工異常不穩定,一般公司都不願意聘用這樣的員工。


從辭職新員工角度

  • 在新公司剛入職幾天,就辭職,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對當前公司不滿意,或對當前工作不滿意。這種不滿意可能是福利待遇,可能是制度文化,可能是工作方式,可能是人際關係。
  • 如果辭職後又想回到原公司,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沒有找到比之前工作更好的,或者說乾脆就沒找到工作。
  • 這類員工屬於機會主義者,屬於投機主義者,當然,他們眼中只有利益,只有想著自己更好,從不去考慮別人的感受。

最後總結一下:

從我做招聘官的這麼多年中,也碰到過類似這樣的員工,但從公司角度考慮,這類入職沒幾天就辭職,辭職沒幾天又想回來的員工,公司堅決不能再次錄用,有再一就會有再二,公司不是超市,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陪娃樂趣多


這類情形,在很多公司裡並不少見,甚至已成為職場常態。

身為職場人,很多過往的觀念需要同步升級,個人關於工作的方方面面認知也要與時俱進了。確定自己目前所處的階段,你目前需要的是什麼?工作中看重的是什麼?未來的發展可能如何?沒有絕對的不合適,就看你如何進行自我利弊的分析。覺得值得的事情,就別太過猶豫,先做然後或許會有新的轉機出現,讓你豁然開朗。

據我所知,現在工作中的很多人常常處於各種忙碌與焦慮。他們每天一到公司就需要面對各種工作信息,事無鉅細都落在自己的身上,總感覺有做不完的工作內容,長此以往身心疲憊那是必然。一旦這種壓力,超出了自己所能承載的極限,一部分人就會選擇辭職,換一個工作環境,以求暫時脫離那種氛圍,讓自己暫時緩緩鬆口氣。可是,出去一段時間後,才發現原來外面的工作環境遠遠沒有預期的那般美好,甚至不如上一份工作,百般後悔又不知所措。

每個人的職場之路,起起伏伏實屬正常。我們需要心懷平常心,做好當下事。因此,辭職了再回去合適嗎?你得反問自己,如果這樣去做,有無價值,值得與否?接下來,結合自身職場經驗,詳細分享個人的經驗與看法。

一、問問自己,當時是因為什麼原因,選擇了離開公司?

工作中的我們都並不容易,公司內外的大小事情都在隨時變化。

有時候真的是感覺分身無術,卻又不得不去應付。領導一聲令下,下面的人就得忙前忙後,為之奔波不停。更可怕的是,朝令夕改讓大家的努力付之東流,白白浪費了大家時間與精力。

有時候實在忍無可忍,一時心血來潮就選擇了辭職,另謀高就。

問問自己,為什麼會選擇離開一家公司?

是複雜的人際關係、上班不自由、領導太苛刻、薪資太低、福利不好、壓力太大?

你需要對號入座,找到自己的那個核心點。

就身邊的職場此類現象,大致總結為以下六種辭職原因:

1.有人是不安現狀,現在的一畝三分地自己已經太熟悉,厭倦了現在所從事的崗位。

這類人,更多是想再出去看一看外面的新天地。

他們關注的點是能否找到一些新的機會和發展,一旦時機到了,想離開公司的念頭就會從想法轉為行動做法,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為了去看全新的外在世界而離開。

2.有人是崗位技術再升級,到另一個平臺“鍍金”,在專業成長上希望更好的發展。

他們或許會去到業內一個更具品牌力的公司,有的也會選擇相對更有影響力的企業為自己的職業發展“鍍金”,為以後自身的發展進行良好背書。

簡單說,目前的這家公司或平臺已經無法再為自己提供影響力和價值塑造,為了發展前途,他不得不選擇離開。

3.有人是環境所迫,不堪公司裡的種種人情世故,勾心鬥角,無奈之下選擇離開。

這類人,其實就是被公司的環境(人)所擠走的。

通常來講,他們在工作中屬於老實巴交且本分型的,在職場情商方面相對遲鈍些。

在工作當中跟某些同事玩不到一塊兒,在爾虞我詐之間,不知道如何有效處理辦公室的同事關係,到某一刻終於爆發出來,自己主動選擇離開這個是非之地。

藉此來自我安慰,暫時脫離複雜的職場環境,其實自己也是需要總結反思的。

4.有人就是被業內同行給“挖”走的,其個人能力與口碑得到了業內人士的認可。

本來在公司某一個部門乾的好好的,或許是因為之前已離職的同事去到了同行的某家公司,基於大家對你的認可,再加上你有某一項特別突出的專長,恰好是人家所需要的。

於是,此時業內同行就拋出橄欖枝,給出更高的薪水,更好的福利待遇,想把你挖走。

你在沒有成熟考慮的前提下,只看到短期的利益薪水,就選擇離開公司跳到了競爭公司的那邊。結果,人一去那邊,發現並沒有跟之前所說的那麼美好。

不僅工作壓力大,業績考核多,工作福利以及團隊氛圍其實也就那樣,你發現跟自己的預期相差甚遠,心裡就打起退堂鼓,內心各種糾結想回到原來的公司。

5.有人是無法跟上公司的發展步伐,頑固守舊不思進取,最終被淘汰出局的。

公司每天都在變化發展,作為公司員工有些人卻不思進取,混一天是一天。

這些別以為領導不知道,更多時候要麼是時候未到,要麼是在考驗你。身為你的上司,你的工作能力與態度,他們是瞭如指掌很多事情都有目共睹。當你自身的職場能力持續退化,直到無法勝任目前的崗位時,淘汰你的時候也許都不會打招呼,那時候也別怪職場太殘酷,淘汰出局,有時候就那麼一下子的事情。

被動離職的你,在業內圈子的口碑也會傳來傳去,持續影響你的整個職業生涯發展。

因此,發現自己跟不上的時候,別混趕緊自我提升。

6.有人是因為違背公司原則或觸碰職場禁忌,而被開除的。

職場百態,形形色色。

免不了在某些關鍵崗位,因為職務之間就心生歪念,謀取一己利。

公司裡總會有那麼幾位,沒有經受住一些考驗,觸碰了公司的原則與禁忌,去做一些對公司有負面影響或者損害企業利益的事情,最終被發現,只怪自己定力不夠,沒有辦法被公司開除,甚至被行業圈子拉入黑名單。

這個是大忌,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職場人,都應謹慎對待之。

工作中,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是一種傳遞自身價值的信號。每一個語言或行為,不是加分就是減分。都說現在上班不容易,要處理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想少讓自己後悔,請多做好自我定位,尤其是懂得公司裡的分寸感,自然就可以安心,好好做事。

二、工作起起伏伏,基於怎樣的經歷,讓你又想回到原來的公司?

職場中很多人都在經歷這一幕,在一個公司做了兩三年,無聊了厭倦了,就辭職離開。

換了一個新的工作環境,重複做了兩三年,又開始各種厭倦無聊,於是又選擇離開,不斷在環境,很少沉下心來思考自己。

你有沒有職競爭力?個人的核心聚焦點在哪裡?

感覺什麼都會一點,對個人的職業生涯發展而言,並非好事。

因為你會發現N年過去以後,你並沒有得到實際價值的提升,而且無論是專業技能上或行業沉澱,你的沉澱積累厚度,是遠遠不夠的,才在跳來跳去之間,蹉跎了時間,甚至荒廢了自己。

公司裡有一位同事與之類似,白經理在公司做了三年多,覺得自己方方面面不錯。

當時想南下闖一闖,然後就跳槽去了廣東的一家企業,結果去到那家公司以後,發現自己能力出現短板,現實競爭太過激烈,發現自己無法完全勝任崗位,沒呆多久無奈出局離開,期間又換了幾家公司,來回折騰,發現都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

最後,基於現實所迫,無奈想回到原公司,幾經周折後老闆也表示接受,歡迎他重新回到公司。回來後白經理各種奮發圖強,目前在集團已經做到了項目總監的位置。

相信白經理,出去這一趟所走過的彎路、收穫、經驗總結、吃的虧等等他會銘記在心,這些寶貴經驗將為他提供或者指導創造出更大的價值,也能影響他的前行步伐。

有時候人出去轉一圈回來,反而更加懂得珍惜,尤其是對老闆或企業的忠誠這一方面。

少一點眼高手低,多一點腳踏實地,工作當中記得看清形勢務實,安穩踏實。

不同的人,不同的經歷,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他們又選擇回到老東家這邊來上班?

相信每位重回公司的人,都有一本各自難唸的經,有著不一樣的原因。

原因①:信誓旦旦出去,結果被活生生的職場現實打臉,無奈主動重新回到公司。

過去總是抱怨公司這個不行那個不對,就選擇離開。

出去後,本以為自己可以有一片廣闊天地,大展拳腳實現自我目標。結果,剛剛到新的崗位,就開始逐漸後悔了。很多人平時總覺得自己的工作能力很強,在公司這邊沒有發展的空間,才能都全部被埋沒,領導無能看不到自己的工作水平。

個人處於長期持續壓抑狀態,於是就想去外面試一試自己的真實能力。於是辭職離開,去到了其他的公司和整個大的市場當中,會發現原來競爭這麼殘酷,市場變化這麼快。

你以為的可以大展拳腳,其實不過是掌握了一點皮毛。

原因②:因為崗位獨特性或專業技能,被公司領導再次請回公司上班。

這類以技術崗位偏多,之前領導下面有這麼一兩個能人頂著,覺得這個工作開展沒有問題很正常,殊不知這兩個人其實還是有一定含金量的。

某一天,或許被同行挖走以後,領導覺得走就走,無所謂,大不了再招人或者從公司內部提拔人員,殊不知這兩個崗位的核心技術其實都在他們的身上,當這兩個人離開公司以後,新人接替或者老人來跟蹤這個工作的時候,出現了很多漏洞錯誤,甚至影響到整個項目的有序開展,這個時候領導才意識到離開的兩個人還是有幾把刷子的,於是就起心動念,通過各種途徑邀請離開了這個同事回到公司。

當然,這種領導為之付出了相應的代價。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是這一類原因導致你重新回到公司,恭喜你,你的身價和專業度是毋庸置疑的,在公司自然有你的一席之地,可喜可賀。

原因③:善於為人處世,跟公司某些領導關係不錯,開後門讓你又回到公司了。

一般來講,這類情況重回公司的人,在外混的都很一般。

迫於種種的壓力,比如房貸車貸,需要養家餬口等等,各種生活成本壓在自己身上,沒有辦法,走投無路後跟之前的公司領導開口,說出自己的艱難困苦和不容易。

通常來說只要你往日的人品不錯,有點崗位技能,沒有犯過什麼原則性錯誤,領導基本上都會接納你。

畢竟一個知根知底的熟手,比重新招一個陌生人去慢慢培養,會來得更快。

任何人,誰都會有低落的時候。從工作人情的角度來說,有些領導也願意幫你一下。

工作中,記得學會珍惜眼前的工作,當你每天偷懶打晃的時候,其實就要謹慎了。珍惜才能擁有,感恩才能天長地久。身在職場,沒有誰比誰過得更容易,只有誰比誰更懂得珍惜。

三、只要是積極正向,存在更多新的可能性,重回公司未嘗不可。

以前有人說:“好馬不吃回頭草。”

真正意義上的成熟職場人,最多將其當作笑談罷了。笑過之後,他們懂得權衡利弊,前後分析,只要有新的成長空間和可能性,時機合適再回到原來的公司,不一定是壞事。

張經理,在之前的崗位做了三年多,職業疲倦後離開了公司。

在去年年底,公司舉辦的年會聚餐上,突然看到張經理的身影,和另外一位領導一起,挨個桌子在那裡敬酒,有說有笑好不熱鬧。當時很多同事奇怪,不是離開公司了嗎?怎麼會出現在公司的年會聚餐場合。

當然,也有人開玩笑說:“張經理,準備回公司了吧?歡迎你的歸來。”

張經理沒有表態,笑而不語。

果不其然,年後沒多久,張經理回公司上班了,接手了集團的一個全新項目。

從人員招募、團隊建設、項目管理、文化塑造等等,一點點從頭開始,這些對於張經理其實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因為在這之前,以他的工作經驗有很大的差異。但是,他坦然接受了這份擔子,一點點發力。

最終,這個項目運營非常成功,在年終集團大會上大受嘉獎,得到大家一致好評。

他,也從一位普通的經理,順利躍遷成為公司的項目總監了。

職場中的每一個行為動作,要善於去充分考慮未來的成長性,可能會產生的代價。評估後認為值得去做,不妨分步驟,在尋求小成功的前提下,穩步推進。

不驕不躁,在限定時間內一點點取得想要的工作成果。

如何進行自我提升,搭建更多職場新機會與發展的可能性?

1.職場中最忌諱的就是被動工作,推一步動一下的人,很難有精彩未來。

在公司的每個部門中,都會存在一類人群。

他們喜歡做事拖延,領導安排一件事情如果不被問起來,就堅決不會主動去跟上司進行彙報進度與達成情況。

這看上去好像能省去很多麻煩事,實際上一旦你在工作中養成了被動的慣性,在具體事務的執行中,很多機會就會與你擦肩而過了。

千萬別隻顧著解決眼前的問題,凡事學會多想一步,結果自然精彩。

2.職場更多的可能性,源自榜樣的力量,你要進行成長對標。

一個人的眼界始終是有限的,為了保持持續成長的動力,你需要在身邊尋找標杆。

可以是專業成長、為人處世、溝通表達等等,方方面面都會有不同的高人,你要做的事情是謙虛謹慎,好好找到各自方向的標杆人物。

當你在一個方面自我感覺良好的時候,慢下來,看看其他方面自己的成長可能性,確定目標與方向,遵循榜樣的成長軌跡,去看齊努力。

高手其實不在天邊,就在你的眼前,關鍵是你得學會去發現。

3.成為獨一無二的行家,每天必須按質按量的去完成規定的動作。

工作中想要在崗位專業上有所建樹,務必讓自己成為一個規律的人。

例如,設計師,每天至少設計一份新的作品。電話銷售人員,每天至少跟80個意向客戶進行電話溝通。文字工作者,每天至少創造輸出7000字的原創內容。客服專員,每天務必回訪10位以上老客戶,進行產品體驗的反饋。

以上都是在單位時間內,有質量的去完成規定的動作。

只有保證這個基礎,再加上得當的方法,你才可能在實際崗位上精益求精,做出自己的卓越成績。

每天在公司,不妨問問自己,今天我是要數量還是質量?方向對嗎?

這個一個變化萬千的職場時代,沒有絕對的一成不變。惟其如此,你的職業生涯才能有序推進,步步為營。

總結

辭職了,再回去合適嗎?

身在職場中的我們,既不要意氣用事,也不要隨意而為之。

想要取得更好的發展,我們在必要的時候,不妨以退為進。對自己有清晰認知、對專業有足夠了解、對企業有充分期待、對行業十足有信心。

當我們自身足夠優秀,有口皆碑,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大嘴影視圈


【紙箱客】觀點:其實這個問題很矛盾:

1.作為老闆來講:只要是你能為他創造價值,無論你辭職幾次,都可以再回來上班。

2.對於招聘者來講:不願意招聘這種反覆無常的員工,浪費招聘成本不說,單是其他在崗的員工都是一種不好的影響。

3.對於在崗員工來講:既然他可以辭職了又回來,我是不是也可以出去看看再回來呢?總之:紙箱客建議對於這種員工,儘量不要放開口子,能不讓他復職就一定不要復職!

態度一、寧肯空崗一段時間,也不要該員工復職。

新員工剛來沒幾天就辭職不幹了,一方面說明其本人不適合目前公司的環境、團隊以及工作安排,另一方面就是其本人心裡浮躁,這山望著那山高,即使再回來,一旦不如意或有別的單位有意,就會再次離開。

這樣的結果,不僅對公司不利,同時招聘的成本以及對於招聘者的影響也很大。

1.老闆會批評:怎麼剛招的人就又走了,你們是怎麼招聘的?

2.員工會質疑:光說我們工作做的不好,你看這些招人的,還不是一樣,連個人都把握不好,還幹什麼【人事】呀!

所以,寧肯空崗,也不同意該員工復職。

態度二:來也可以,但要有條件。

既然已經有前車之鑑,那麼負責招聘的一定要有條件的讓該員工復職:

1.簽訂就業協議,增加違約條款;

2.如果在多長時間內再離職,則對於工資或獎金要有說法。

等等。

這樣的做法目的就是給予其本人有所警示,而不是聽之任之,否則其他在崗的員工也會效仿,到時候就不好管控了。

總結:

題主提到的員工雖然不是佔大多數,但只要有一個,就會帶了一些【負面】的影響,雖然這些影響不會傷筋動骨,甚至也不會持續很長時間,但這些都會對現有員工和工作帶來衝擊的,因此,紙箱客的態度是:堅決杜絕復職。

個人觀點,感謝閱讀和關注。我是紙箱客,【關注】後可以看到更多的回答和分享。

紙箱客


就這個問題而言,我覺得所述對象主要是指那些剛畢業的大學生們,他們剛從象牙塔裡走向社會,有著太多的傲氣和桀驁不馴,不熟悉人情世故,不瞭解社會發展,就像一張白紙一樣,單純而脆弱。

首先,我們來探究下為什麼會出現剛入職不久就辭職的現象。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第一,自身角色轉變較慢,好多剛畢業的學生在學校既沒有從事學生會等社團活動,也沒有參與公司實習等入職預熱環節,而是一畢業就直接工作了,連一個基本的緩衝期都沒有,這會造成心理上極大的不適應,一旦出現一點小狀況就容易手忙腳亂。有的人都會覺得這跟自己想象中的職場,工作根本不一樣,所以想去尋找自己理想中的那份完美。這時候有些人會選擇辭職,而有些人選擇繼續讀研深造去了。

第二,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現在畢業的學生基本都是90後,剛好趕上計劃生育最後一波,在家裡都是獨一無二的阿哥跟格格們,在家父母寵,在外老師寵,離開親人和朋友的庇護之後,沒有調整好心理落差,很可能因為一個低級錯誤被領導批評後憤憤不平,一不做二不休把領導休了。高喊一把,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爺還不伺候你呢。

瞭解了以上兩種可能存在的原因,我們再來說下為什麼還會有人想要重新回來工作呢?

俗話都說,好馬不吃回頭草呢?當時辭職提的慷慨悲壯,怎麼出去轉一圈又成孫子了呢?

這證明,這些職場小白撞南牆撞的太少了,缺少歷練。

我認為,首先肯定是意識到自己頭腦發熱,不成熟才幹出這種幼稚的事情,是真心為自己的過失埋單,希望能夠將功贖過;當然還有的就是出去找了一圈之後發現沒有更合適的,也只能死皮賴臉的回來跪舔。

不過,就我自身經歷,我是沒有碰到這種辭職之後還要想要再回來的,這也太沒臉沒皮了,自尊難道真的不值錢嗎?如果是我,一旦決定離開一家公司,即便領導出面挽留甚至以漲薪等豐厚條件加以承諾,我都不會動心。因為從你提出離職那一刻,就已經沒有退路了, 即便領導要給你漲薪,也都是緩兵之計,很可能是因為他目前還沒有找到能替代你的人而已。另外,公司是你說走就走,說回來就回來的地方嗎?不要太天真的把公司當成家,公司是一個真真切切的沒有一點人情味的地方。切勿頭腦發熱,自取其辱。



職場聊吧


這種現象不是很多,但在某些企業還是會出現的。這種事情,是否屬於比較讓人驚奇的事情呢,那要看不同的企業和這個崗位是什麼層次。

① 根據公司文化來判斷

有一少部分企業對這種事情非常嚴格,不要說是來工作幾天的人,只要是在職員工一旦離職,此生不得再踏進公司半步。這就是公司的價值觀所決定的。

② 根據崗位職級來判斷

一些人員眾多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對一線員工的需求量特別大,人經常的走來走去,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離職率特別高。針對這種情況,有些人到了公司兩三天就走了,後面幾天又想過來,一般會接受的。

③ 個人支持接受再來者

為什麼這樣說呢?我認為人員的招聘應該是一種理性的行為,還不能帶太多的情緒,假設一個員工來了幾天就走了,確實是一件不開心的事兒,但是最後幾天又想回來,說明這個人來了之後再離開的概率就很小了,反而有利於員工的穩定性,那為什麼不接受她回來呢?

【蝸牛觀點】

管理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企業不僅要掙錢,更要擁有用人的胸懷。


非知名首席人事官


發生這樣的情況,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門一般會綜合三個方面來考慮再做決定。

明確這個人的價值

  • 這個員工是什麼崗位的?難招嗎?屬於稀缺人才嗎?急用嗎?

如果是稀缺人才,難招的崗位,公司急用,缺了這個人就會影響項目進度,那一定要慎重考慮了。

不能急著拒絕或接納。

  • 這個員工的薪水如何,性價比高嗎?

看看之前一起工作的領導同事對他的評價怎麼樣。

  • 這個員工的背景資源如何?是否與公司存在利益關係?

如果這個人是背景資源較強,別急著錄用。一定好好做背景調查,查清關聯人員,看看有沒有可能是競爭對手公司派來的商業間諜。有沒有可能是公司某高管的選房親戚。

如果是商業間諜,說不定是來了幾天發現沒什麼可以竊取的,迅速離職。之後那邊又發現有新的情況需要了解……(呀呀呀,腦補商戰電視劇畫面了)

看看這個人離開又回來的原因

  • 瞭解這個人當時是什麼原因辭職,又因為什麼想回來。

是與公司、工作無關的原因還是個人原因?比如因為家裡有急事,不得不暫時離職去處理,現在處理完成後想再回到工作崗位,這就是正常可以理解的原因。

如果是因為嫌棄公司的行業、工作環境、領導同事的相處,客戶的溝通,或者是薪資等,就不能輕易接受他再回來。

還有一種情況是這山望著那山高,有很多候選人都是入職公司以後接到了另外一家公司的邀請,因為福利好,薪資開的更高而選擇去那邊。但是去了那邊以後綜合感受並不好,比如上班太遠,工作強度太大,領導要求很高,轉而又回來這裡。這是把你們當備胎了……看看他會不會珍惜。會不會又來一個福利好工資高的,又跑了……

看他能不能自圓其說。

  • 當初錄用這個人是因為什麼。

先問問面試他的幾位面試官,對這個人的印象如何。

再問問之前共事過幾天的人,有沒有接到過他說的什麼關於公司的負面信息。

他之前的工作態度怎麼樣。交付出來的結果如何。

如何面對這樣的人

  • 看之前共事幾天的同事願不願意接受他回來。
  • 看公司領導,幾位面試官願不願意接受他回來。

我恰好遇到過這樣的人。

當時我是人力資源部門的招聘人員,有一個男生,形象氣質非常好,溝通表達也挺強,因為其他公司的邀請,他入職後對比了又想二次入職。

當時的一次入職是給他定了高級職位。

二次入職,領導建議給他箇中級職位,相當於降了一級,但薪資不變。並且跟他談說六個月以後如果成績可觀,可以升回高級。

和他共事過的同事對他評價還可以,確實很有能力。

最終他也答應,六個月後因為業績表現優秀升為高級,一年後再次升級。

兩年後,聽說他離職去了更好的品牌,是被挖走的。

有人說,他太現實了。離開了悉心培養他的領導。

但我覺得,人才和公司,和領導都是互相成就。你沒有價值,別人也不會挖你。

不會被挖的人,市場價值可能要打個問號。

當時公司沒有留住這個“人才”,公司也有一定的缺陷。

只要他不會對公司的商業信息造成一定的損害,就可以祝福他。

很多企業還在歡迎離職員工再次“回家看看”。對待離職員工也很包容。還會給離職員工家屬郵寄新年禮物。

如果接受他二次入職,就做好他還會再走的準備

我們遇到這樣的人才,需要儘量客觀理智去對待。

不能錯失為公司創收的人才,也不能因為急招人就洩露公司的商業信息……

做事很重要,做人更重要。


better小手掌


我們這邊,剛開始跟你們網友說的一樣,都不要,但是現在遇到用工慌,現在那些老闆們求爺爺告奶奶都沒用,一年四季都貼招工廣告啊!我們這裡80%的工廠都是這樣……哎!如果老闆們想開一點,放寬一點,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啊!畢竟公司是靠員工吃飯的,少了一個就少了一份力呀!何必拿公司跟員工過不去呢?所以遇到這樣的,寧願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何樂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