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本體一詞,才是宋、明哲學核心的真正名稱——完人智能科學


唯有本體一詞,才是宋、明哲學核心的真正名稱——完人智能科學

宋明哲學的核心觀念,實際上,就是作者說的,一個形而上的,可實證的、靈明的本體世界。

以其發於自性之呈露,故謂之自性本體;以其富於光明靈知之妙用,故稱靈明本體;以其由個人內心高度淨化而來,故又稱心本體;以其充實無妄,不隨時空變化,而常照常寂,故又謂之本性真體。儘管名目繁多,實則仍不外一形而上的,可實證的,靈明本體而已。

故唯有本體一詞,才是宋、明哲學核心的真正名稱,其他種種,名言之差異,都不外由於各人入門路徑不同,揭舉宗旨各異,才造成他們學術思想上的種種歧異和差別。

王陽明的“良知”,陸象山的“本心”,程明道、程伊川的“天理”,張橫渠的“太虛”、“太和”,周濂溪的“太極”和“誠”,乃至邵康節的“先天”等等重要觀念,縱然各人創的名言互異,但究其所用工夫,及闡述的理境—皆指謂這個靈明本體,則絕無二致。

宋明理學是以學為聖人作研究的起點,以確定人生的目標,在人生過程中,抱持無窮的嚮往與追尋。由是儘量昇華人格,展出人性的光輝,於自性中湧現出一無邊無際、明瑩澄徹的本體,作聖人境界的內涵。此本體系由工夫所證成,故工夫與本體,實為理學兩大支柱。由精湛的工夫證成之本體,便形成理學的核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