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布局

北京故宫布局

其实故宫要说的实在太多太多,除了博物馆收藏的文物、本身的建筑结构、宫殿的故事,还有它本身的风水,都是大有学问在里面,我们今天就来浅谈一下。

坐向方位紫禁城坐北向南,这是为什么呢?南,在八卦方位中属“离卦”。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

南面,意味着皇位官爵与权力的象征和尊严。古人认为,世间所有事物孕育始生于北方(坎);而生命萌芽于东方,开始逐渐从(震位)东方升起;事物不断发展,到达其顶端,如同正午(离位)的太阳挂在南方;太阳升到最高以后就要开始慢慢下落了,也就是所有事物、生命的开始衰落,到了黄昏的时候,太阳已经没有威力了;最后太阳消失在西方(兑位);最终事物、生命的终结北方(坎)。因此古人得出南是最好的原始观点。中国古代的建筑融入的天地山川宇宙星辰、阴阳五行及气的流动,包含大量古人智慧及艺术之美建筑的宏大精神面貌也是统治者主宰世界的表现。以自己为宇宙中心的我们古代建筑的精髓。北京城是在明朝永乐皇帝在元朝大都的旧址废墟建立出一座中天之城,在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包含天地人的元素以及完整的风水考虑。

故宫龙穴晋人郭璞,把风水定义为葬者乘生气也,修墓建宅的目的是乘生气,生气必须要有个归宿。这个“归宿”也就是吉祥的地点,所以风水也叫做相地,风水师的职责就是寻找吉祥的地点,也是现主人修墓吉建宅的目的。气是紫禁城的根本。元气是生命之本,它先天地而存在,在天表现为星辰,在地表现为山脉,故古人认为山泽通气,所以建城,修墓必须要有山脉九位考生,山脉又称为龙脉,龙脉要高大要深远。这样元气才会充沛,以实现城市以及墓地乘生气的目的。元气运动,分而为二,清则上升,浊者下降,清者则为阳气,浊者为阴气,阴阳相交,生命孕育,产生万物,风水依据这个理论,认为找到了龙脉,还必须确定龙脉潜藏之处,也就是龙穴的理论,龙穴是阴阳相交汇的地方,这样的地点是风水宝地的吉祥地点,把墓地还有都城建在龙穴之上,这阴阳相交,生命孕育生气无限。古代天文学认为,天为圜形,所有的星宿,都绕着北极星,昼夜转动不停,因此古人假想有一根天轴,贯穿天地,北极星相对应着大地的中心的投影,是在大地的东北方也就是幽州,也就是明代的北京城。

在北京城的中轴是天轴的投影。所有的山川都绕着它布局,北极星是天的中心,它含精而生一,是元气的藏身之处分阴阳,定四时主存亡,北京城的中轴,分阴阳定四十的作用,所以北京城的中轴,也就是宇宙原气的投影。我们很清楚的可以在北京城的中轴线,可以看到干清宫坤宁宫,之间的的交泰殿,这也是属于阴阳交汇之处,也就是整个紫禁城龙穴的所在。

交泰之泰

上面我们提到故宫的交泰殿是龙穴所在。那么接下来,我们也来研究易经上的地天泰卦。地天泰卦,泰卦,乾下坤上,乾为天,坤为地,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阴阳,交合。万物的生养之道畅通,泰者通也。物大通之时,故泰象征安泰亨通。九二:为本卦之主,阳刚得中。上应六五君主,有心胸开阔,不畏艰难,广纳远方贤者不结党营私之象,能用宽广无私的胸怀,辅佐公正有德的君主,治世以达通泰。六五:阴柔得中居中为下应九二,上下通泰。获得福泽可称大吉。

卦象 上卦坤地,下卦乾天,构成地天泰的卦形。现实世界的天是在上,而地在下,构成此卦形的理由何在?主要有三个假定: 假设一:阴阳相交天是阳性’凡阳性物体的“气”乃往上升’而地是 阴性’阴性物体的“气’’乃往下降。如果天在上,地在下,阴阳两气就背离,无法相交;阴阳不交,就无阴阳融合,产生闭塞,万物自然无法生长 了。在“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概念下,要阴阳两气产生作用,就必需将天地的位置颠倒。天地交,并非两者的实际之交,而是理想之交。 假设二:“君为轻,民为贵”的心态。在古时。天代表君。地代表民、天在下,地在上,象征“君”、“民”的应有关系,也是孟子所讲的“君为轻,民为贵”。这为领导者应具有的—种心态。这样君民或领导者与成员之间的关系才能有良好的沟通,促进和谐。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其实与这心态也有关系。如果政府认为是人民的公仆,并非高高居上的“官”’而是居于下的“公仆”,两者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融洽一些。以上的两种假定都认为“交流”或“沟通”为任何组织的领导与其成 员应具有的关系。例如上卦的地可象征民众或公众。下卦的天可象征政府或企业,透过—交流或沟通的过程,双方的关系将倾向和谐。 假设三:“重”者在下,“轻’’者在上,代表“天”的三阳爻有“刚重”的性质,而代表“地”的三阴爻却是“柔轻”,“下重上轻”为稳当和谐的正常情况,而“下轻上重”则为不稳当和不和谐的情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