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有這麼多種麵包!每種都有痴迷的城與民

竟有這麼多種麵包!每種都有痴迷的城與民

每當聽到麵包掰開的聲音,心裡就有一種愉悅,那是穀物和智慧的精華,養育著千百萬生命的精萃。對於我來說,在一些城市打卡當地獨具特色的麵包店,就如同在成都吃“紅油抄手”、在長沙嗦“米粉”一般。著名的麵包歷史學家威廉·魯貝爾(William Rubel)認為,對面包進行嚴格定義是不必要的。《麵包:全球歷史》的作者魯貝爾說“麵包反映的是你的文化,它不需要用任何一種特殊的麵粉製成。”

大約在公元前一萬年,約旦黑沙漠地區的狩獵採集者就用塊莖和穀物來製作麵包,這讓我想到我在家自己研究烘焙時,經常混合各種麵粉、穀物、雜糧來做麵包,沒有章法,全靠當下心情以及現有食材,也十分美味。

如今,麵包的種類數不勝數,世界各地都有著代表自己文化特色的麵包,所使用的材料、烘焙手法等都各有特色,麵包也不再僅僅是為了飽肚而存在的主食,而是一種堪稱為藝術,又擁有讓人難忘的特色風味的美食了。

格魯吉亞奶酪烤餅

Khachapuri, Georgia

竟有这么多种面包!每种都有痴迷的城与民

圖源:ins@little photographer

奶酪烤餅是格魯吉亞美食的代表之一,作為一個奶酪控,聽這名字就流口水了,第一次在格魯吉亞朋友那吃過以後,更是深深地愛上了這道麵點。新鮮的imeruli和sulguni奶酪使Khachapuri成為格魯吉亞最受歡迎的小吃。美味的扁平面包首先是用柔軟的發酵麵糰捏成船形的搖籃,然後用大量的雞蛋和奶酪餡烘焙而成。從柔軟的內部到脆、棕色的兩角尖端,這細長的形狀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紋理的對比度。另外,奶酪烤餅不僅是格魯吉亞美食的一大特色,還是衡量格魯吉亞經濟福利的一個指標,2019年,格魯吉亞國家文化遺產保護局將傳統Khachapuri命名為格魯吉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遺產。

新西蘭本土的發酵土豆餅

Rēwena parāoa, New Zealand

竟有这么多种面包!每种都有痴迷的城与民

圖源:ins@zo_patisserie

當歐洲殖民者把土豆和小麥帶到新西蘭時,當地毛利人用這種進口原料自己創新了麵包。為了混合麵糰,煮沸土豆,然後發酵成一種類似於酸的發酵劑,使成品麵包有甜和酸的味道。現在這種發酵土豆餅被當做一種最受歡迎的款待,它可以與黃油和果醬混合,也可以與一份豐盛的生魚一起食用,這是毛利人的美味佳餚,在下次的新西蘭之旅時,我一定要嚐嚐這種奇特發酵方式製作而成的麵包,應該別有一番風味吧!

荷蘭老虎麵包

Tijgerbrood, Netherlands

竟有这么多种面包!每种都有痴迷的城与民

圖源:[email protected]

這個名字是不是聽起來就十分的霸氣?這全都歸因於其表面老虎斑一樣的裂痕,為了創造這種斑駁頂部,麵包師將未烘焙的白麵包與米粉、芝麻油、水和酵母的軟混合物混合在一起,烤箱的熱量將麵包表面烤成一種脆脆的形狀,吃起來是可以吃到碎片的哦!另外老虎麵包也是三明治的寵兒,中間橫切一刀,夾上自己喜愛的蔬菜與肉醬,美味的三明治就完成啦。

意大利夏巴塔

Ciabatta, Italy

竟有这么多种面包!每种都有痴迷的城与民

要說麵包的發展,沒有比夏巴塔更好的例子了,它是麵包不斷進化的標誌。1982年,意大利麵包師阿納爾多·卡瓦拉里(Arnaldo Cavallari)創造了這種低矮、耐嚼的麵包,因此取代了羅馬面包店的法式麵包。這也是手工麵包捲土重來的一個分水嶺。夏巴塔是經過長時間低溫發酵的“液種” 製作而成的白麵包,該詞在意大利語裡的意思是“拖鞋”,因為這種麵包形狀非常像一隻拖鞋。麵包的組織有著大小不一的光澤孔洞,外脆內軟的微酸口感越嚼越香。傳統的吃法是沾橄欖油和意大利香醋。歐洲人也常常在該面包中加入奶酪、肉製品、蔬菜等製成美味可口的三明治。對了,我們常見的帕尼尼三明治Panini就是用夏巴塔麵包做的!坊間流傳一句話,“不用夏巴塔做的帕尼尼都是耍流氓!”,夏巴塔香脆軟韌兼備的口感讓不少麵包愛好者都拜倒在它的美味之下,使它在意大利麵包家族裡大出風采。

英國蜂窩鬆餅

Crumpets, United Kingdom

竟有这么多种面包!每种都有痴迷的城与民

圖源:mylifeisforliving

與美式鬆餅不同,英式的鬆餅是用酵母發酵的麵糊,再加入小蘇打後,發生奇妙的化學反應,形成了大氣泡,這種氣泡在鬆餅做好後會像海綿一樣吸收淋上的糖漿蜂蜜果醬。鬆餅具體制作方法是將經過發酵過的小麥麵糊倒進上了油的烤盤上的環形模具中,然後將每個烤餅的一側烤成金色,做成海綿狀蛋糕,然後塗上你喜歡的果醬或者黃油、奶油,“胖子”會立刻吸飽成為這種網格狀的點心,英國人十分喜愛這種鬆餅。

斯里蘭卡阿帕姆麵包

Appam, Sri Lanka

竟有这么多种面包!每种都有痴迷的城与民

圖源:ins@dipan_rajarshi

斯里蘭卡阿帕姆麵包是一種用發酵的米漿和椰奶做的麵包,稀薄的發酵麵糊米漿與椰奶在碗形的鍋中變脆,是斯里蘭卡最普遍的美食之一,因為它的口感屬於薄脆薄脆的,所以最好趁熱食用,可以想象一下站在科倫坡街頭小吃攤旁,手握著阿帕姆,真香!另外,斯里蘭卡最受歡迎的阿帕姆澆頭包括椰子三寶和咖喱雞,或者您也可以點一份雞蛋料的蛋鬥,這是將整個雞蛋打碎倒到阿帕姆的中心,然後在上面放上富含芳香的辣椒醬,說得我真想立馬飛去斯里蘭卡來上一口。對了,據說阿帕姆在印度南部同樣也很受歡迎哦。

葡萄牙玉米麵包

Broa de milho, Portugal

竟有这么多种面包!每种都有痴迷的城与民

圖源:ins@juliendeoliveira33

葡萄牙Albergaria-a-Velha號稱擁有歷史記載以來整個歐洲數量最多的水磨坊群。這一區域的磨坊多建於十八、十九世紀,用來研磨當地產的小麥等穀物。幾個世紀以來,這些磨坊與當地的麵包生產息息相關。葡萄牙人一日三餐的“精氣神”全在一盤面包上,除了正餐的配餐麵包,早餐、加餐、下午茶和夜宵的也可見面包,從三明治到吐司,從橢圓形的到長棍,每一家點心店都是一個麵包的魔法世界。葡萄牙的麵包主要採用三種原料製成:玉米麵、黑麥粉和小麥粉。據說葡萄牙有一百多種麵包,而玉米麵包則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種。用石頭在一個木槽裡將玉米和蕎麥碾磨、篩選和揉搓來製作這種來自葡萄牙北部最傳統的麵包,當面包在燒木頭的石爐裡烘烤時,一個由麵粉殼碎片組成的群島在深深的裂縫上擴展開來。歐洲人在到達美洲之前並沒有嘗過玉米的味道,但在葡萄牙北部土壤條件不適合種植小麥的地區,人們只能採用玉米來製作麵包。每一天,從一塊麵包開始,它就像城市的守護者,默默不語。

挪威拉芙茲餅

Lefse, Norway

竟有这么多种面包!每种都有痴迷的城与民

圖源:ins@serendipitybysaralynn

如果你不認為北歐是一個扁麵包(類似我們的大餅)的國家,你就沒有嘗過Lefse。挪威土豆扁麵包是他們節日裡的寵兒,樣子類似玉米薄餅,挪威的這種薄餅是由土豆製作成的,一般是卷著甜的或者其他美味的餡料一起吃,也可以代替熱狗的麵包片。有很多人喜歡用開槽的大頭棒擀軟麵糰,然後在熱鍋上煮,出鍋後,加滿黃油、糖和少許肉桂,就是一份溫暖美味的Lefse啦。雖然土豆只是18世紀挪威人飲食中的一種補充,但是Scandinavian扁平面包和Vikings一樣古老,足以體現Lefse在挪威的地位。

墨西哥玉米餅

Tortillas, Mexico

竟有这么多种面包!每种都有痴迷的城与民

圖源:ins@chezmisa

公元前700年以來,墨西哥的傳統烤盤玉米餅,無論摺疊成炸玉米餅還是直接食用,都是該國最受歡迎的食品之一。玉米粉面團看似簡單,僅由小麥或者玉米粉幾種成分製成,但仍然是一種獨特性的烹飪成就。在研磨之前,將玉米與鹼性成分(例如石灰)混合,此過程稱為氮雜硫酸鹽化,使穀物更具營養且更易於消化。在墨西哥餐廳,taco就是用這種玉米餅卷著菜肉沙拉做成的。

馬來西亞印度煎餅

Roti canai, Malaysia

竟有这么多种面包!每种都有痴迷的城与民

圖源:ins@ks_ate_here

馬來西亞Roti canaii可能是與印度移民一起抵達馬來西亞的。當它在熱烤爐上烤熟時,煙燻味被捲入一疊充滿黃油味的重疊層中,再加上成熟的甜香蕉和煎雞蛋的餡料,搭配馬來西亞蘸醬和咖喱,這就是一頓不可抗拒的美味佳餚。

古巴三明治

Pan Cubano, Cuba

竟有这么多种面包!每种都有痴迷的城与民

圖源:ins@labodeguita_hia

如果說三明治不好吃的,那你是沒吃過古巴三明治。而古巴三明治的“靈魂”是古巴麵包,這種麵包一般有20多釐米長,豬油融化後加入精磨麵粉製作的古巴麵包散發出淡淡的鹹味,其蓬鬆的麵包屑與脆脆的脆皮形成鮮明的對比。古巴麵包從哈瓦那到邁阿密都很流行,但是隻有在美國國內,才能在“古巴三明治”中找到這些麵包,這些麵包被認為是19世紀在佛羅里達州居住的古巴人發明的。

愛爾蘭蘇打麵包

Soda bread, Ireland

竟有这么多种面包!每种都有痴迷的城与民

圖源:ins@ lapetitecasserole

愛爾蘭一款經典百搭的西式麵包,這款麵包不需要酵母,而是利用化學發酵通過酸性和鹼性成分的爆炸性結合來增加空氣製作成麵包。雖然美洲原住民使用精製的鉀肥來烤制格子的麵包(化學發酵的早期例子),但這種版本的蘇打麵包在愛爾蘭馬鈴薯貧乏時期變得很流行。隨著馬鈴薯作物歉收,貧窮的愛爾蘭人開始使用軟質小麥粉,酸牛奶和小蘇打混合麵包。現在,濃密的蘇打麵包是一種懷舊美食,可與愛爾蘭黃油完美搭配食用。

伊朗石子烤饢

Sangak, Iran

竟有这么多种面包!每种都有痴迷的城与民

圖源:ins@savage_taste

石子烤饢是發麵製成,需要熟練的麵包師來製作這種令人上癮的麵包,該面包直接在熱鵝卵石床上烹製。熾熱的表面使金黃的水泡戳破了小麥麵糰,使麵包具有獨特的耐嚼性。如果你幸運地從烤箱中品嚐到了熱的烤饢,請享受脆皮和嫩麵包屑的完美結合吧。

冰島黑麥麵包

Dökkt rúgbrauð, Iceland

竟有这么多种面包!每种都有痴迷的城与民

圖源:ins@sugiimm

Rúgbrauð是冰島著名的黑裸麥麵包,只需將揉搓好的麵粉漿放到特製的木桶裡,然後把木桶埋在溫泉或火山口等地熱資源豐富的地方,自然燜烤約24小時後,口感鬆軟的黑裸麥麵包就新鮮出爐啦!聽起來真是懶癌晚期人士的福音呢!由於麵包的原材料選用冰島當地純正黑麥,麵粉經高溫發酵後會自帶香甜味道,不僅看起來如同巧克力蛋糕,還味同焦糖,綿密鬆軟。

德國粗黑麥麵包

Pumpernickel, Germany

竟有这么多种面包!每种都有痴迷的城与民

圖源:ins@gemueseliebelei

德國麵包擁有紮實的口感、純純的麥香味道,因為多無糖無油,用黑麥、全麥、雜糧等製作。而Pumpernickel大概也是德國黑麵包中戰鬥力最強的一款。製作它的要求是麵糰必須含有至少90%的黑麥粉或者黑麥粒,而且必須經過16個小時以上的烘焙,有人說這款麵包大概只有德國胃才能消受。它的名字其實源於拿破崙對它的厭惡,他認為這種黑麵包只適合給他的馬吃。由於拿破崙的馬叫Nickel,這種黑麵包後來被稱作Pumpernickel。由於烘烤時間長,這種幾乎是黑色的麵包因焦糖化而略帶甜味。烘製裸麥粉粗麵包需要先將穀物(至少90%黑麥或全黑麥粉)浸泡很長時間,然後慢慢烘烤至少16小時。裸麥粉被認為特別健康:100g中含有的膳食纖維可以覆蓋每日攝取量的三分之一。此外它還含有維生素B3,鉀和鎂等微量元素。

法國長棍麵包

Baguette, France

竟有这么多种面包!每种都有痴迷的城与民

圖源:ins@fumigrafico

法國每秒鐘要賣出去320根法棍,每個法國人平均一年要吃掉58公斤的麵包。法棍是法國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樣美食。你若問一個出國旅行的法國人最想念的家鄉美食是什麼,99%的法國人會回答是法棍。標準的法棍只能以小麥麵粉、水、酵母和鹽製作。法國國內不同城市、不同機構對於法棍的尺寸標準都不盡相同,根據“巴黎法棍評選大賽”的比賽規則,法棍的長度要在50-70釐米之間,重量在240-340克之間,每公斤麵粉含18克鹽。如果法棍放久了,就會變得韌性十足!說白了就是很難嚼,費腮幫子!終於發現為什麼法國人的臉都那麼小了,原來是天天嚼長棍,面部肌肉經常得到鍛鍊,想瘦臉的趕緊去吃法棍吧。

埃塞俄比亞煎餅

Injera, Ethiopia

竟有这么多种面包!每种都有痴迷的城与民

Injera的形象可能會讓我們目瞪口呆,它大得像桌布。這個酷似竹篩子的Injera製作過程也非常詭異。它的麵皮需要用無筋麵粉發酵2-3天,直到熱帶的氣溫讓它發酸——然後就可以攤成餅了!這種煎餅需要配合滿滿的幾盆子手抓菜(wot),葷食包括燉的雞羊牛肉,還有一些素食沙拉。從巨大的餅皮上撕下一小塊就著手抓菜食用吧, 有時候盤底下還會墊著一張餅,所有的injera撕乾淨,這頓飯才算吃完。當然,現在改良版的injera摒棄了鋪成桌布這種略顯原始的做法。

竟有这么多种面包!每种都有痴迷的城与民

globaltravelerclu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