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觸不可及》和《綠皮書》:好電影,具有直擊人心的力量

有些好電影,可以帶給我們美好回憶;有些好電影,可以讓我們享受一場視覺盛宴;還有些好電影,可以打動我們的內心。

今天,我就來聊聊兩部直擊人心的好電影,《觸不可及》和《綠皮書》。

電影《觸不可及》和《綠皮書》:好電影,具有直擊人心的力量


電影《觸不可及》和《綠皮書》:好電影,具有直擊人心的力量

電影《觸不可及》和《綠皮書》:好電影,具有直擊人心的力量

這兩部電影的靈感都源於真實的故事。

電影《觸不可及》(美版)講述的是白人富商菲利普因為跳傘導致癱瘓,需要一名生活助理。戴爾因有犯罪前科找不到工作,陰差陽錯成了菲利普的生活助理。身份和地位相差懸殊的兩個人,經歷一系列事情後,成為令人動容的莫逆之交。

電影《綠皮書》講述的是一個吊兒郎當、遊手好閒的白人混混託尼,失去在夜總會做侍者的工作後,急需一份工作來貼補家用,這時一位黑人鋼琴家唐即將開始為期兩個月的巡迴演出,需要一名司機兼保鏢,託尼應聘成功。身份、地位和性格迥異的兩個人,在經歷一些矛盾後,成為可以坦露心聲的好朋友。

這兩部電影的劇情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講述的都是身份、階層存在差距的兩個人,在經過接觸和交流中,成為知心朋友的故事。雖然故事情節不復雜,但是演繹出來的真實情感卻能直擊人心。

在我看來,好電影之所以能打動人心,主要是因為它可以引發共鳴、讓我們心生敬佩,且人物身上有我們期待的樣子。

電影《觸不可及》和《綠皮書》:好電影,具有直擊人心的力量

唐在教託尼寫信


電影《觸不可及》和《綠皮書》:好電影,具有直擊人心的力量

菲利普和戴爾在討論藝術品的定價

電影《觸不可及》和《綠皮書》:好電影,具有直擊人心的力量

榮格說:“孤獨並不是身邊無人,感到孤獨的真正原因是,一個人無法與他人交流自己心中最緊要的感受”。

就像影片《觸手可及》中的富人菲利普,他身邊不缺人,但真正理解他,可以聽他分享內心感受的人,沒有。一天夜裡,菲利普突然呼吸困難,戴爾幫助他恢復過來,兩個人在陽臺外透氣時,戴爾問到菲利普,腿疼會想到要結束生命嗎?菲利普說,不會,但失去妻子會讓他想到去死。我們看到,這種內心深處的孤獨感,菲利普一直自己在承受,直到戴爾的出現,才讓他真正敞開心扉。

電影《觸不可及》和《綠皮書》:好電影,具有直擊人心的力量

菲利普向戴爾吐露心聲

影片《綠皮書》的黑人鋼琴家唐,也是一個孤獨的人。他一直想用事業有成來掩飾自己內心的脆弱。唐因為黑人的身份而焦慮,而這份焦慮背後的孤獨感,沒人可以理解。當託尼理解唐巡演的真正目的(改變白人對黑人的固有觀念)後,改變了對唐的看法。在最後一場巡演時,唐要託尼給出答案“演還是不演”時,我們看到了真正的友誼。

電影《觸不可及》和《綠皮書》:好電影,具有直擊人心的力量

唐向託尼說出真心話


電影《觸不可及》和《綠皮書》:好電影,具有直擊人心的力量

託尼和唐站在一起,對抗種族歧視

現實生活中的我們,雖然很難遇到像菲利普和唐那樣的處境,但他們內心深處的孤獨感,我們時常會遇到,這也是影片能夠打動我們,給我們帶來共鳴的原因。

心理學上有個術語,叫共情,意思是可以設身處地體驗到他人的處境,進而感受和理解到他人的情感。

雖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感同身受,但因為我們有共情能力,好的影片就會引發我們的共鳴。

其實,我們被影片中情節或人物內心的感受所打動,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因為我們自己有過那樣的感受。像這兩部影片中展現的孤獨感,我們都曾經歷過。

電影《觸不可及》和《綠皮書》:好電影,具有直擊人心的力量

好電影的魅力,不僅可以引發共鳴,還可以讓我們心生敬佩。

我們常說,勇氣可嘉,這說明勇氣難得,值得嘉獎。

影片《觸手可及》讓我心生敬佩的地方是,菲利普在戴爾的助力下,去見筆友。雖然菲利普對自身的殘疾現狀有所顧慮,但因為愛,他鼓起勇氣去嘗試。雖然以失敗告終,但敢於嘗試就是勇者。

另外,菲利普因見筆友莉莉被拒後,心情一直處於低落狀態,他無法真正接受身體殘疾的事實,更不敢正視自己的懦弱。現實的生活,讓他失去活下去的動力。直到戴爾再次出現,菲利普變得勇敢堅強,通過坐滑翔傘來直面當年的痛苦,而這對他來說,需要的是接受現實的勇氣。

有些痛苦需要直面,才能走出來,而直面需要的是勇氣。菲利普做到了。

電影《觸不可及》和《綠皮書》:好電影,具有直擊人心的力量

菲利普和筆友莉莉見面

影片《綠皮書》中的唐,一直渴望他人的認同,特別是想得到白人的肯定。從和他一起演出的白人那裡得知,唐堅持在美國種族歧視嚴重的地方巡演,就是為了改變人們對黑人的刻板印象,這樣的決定同樣需要勇氣。而唐的勇氣,在某種意義上,比菲利普更值得嘉獎,因為唐要改變的是多數人的觀念,這個更難。

電影《觸不可及》和《綠皮書》:好電影,具有直擊人心的力量

觀影時我們被感動或被觸動,是因為我們的心在動。而影片中的勇氣,讓我們心生敬佩,主要原因是自己身上缺少。

比如,我們遇到問題很可能會退縮、擔心被拒絕就不去表白、內心的焦慮和恐懼想方設法去逃避,以及不願接受難堪的現狀等等,而這些日常生活中的困境,想要擺脫需要的就是勇氣。

生活的勇者,就應該是那種看清不如意的現實,依然熱愛生活的人。

就像法國著名思想家羅曼•羅蘭說的:"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電影《觸不可及》和《綠皮書》:好電影,具有直擊人心的力量

好電影,不僅在情感上給我們帶來共鳴,還會在行動上給予我們力量。

這種力量,來自於影片中的演員身上有我們期待的樣子。

比如,害怕談戀愛的觀眾,被電影《觸不可及》打動,很可能是因為菲利普勇敢去愛;犯過很多錯誤的觀眾,被電影《觸不可及》觸動,很可能是因為戴爾勇於面對現實的生活態度;內心一直自卑的觀眾,被電影《綠皮書》感動,很可能是因為唐為了證明自己而付出的努力;性格孤傲的觀眾,被電影《綠皮書》吸引,很可能是因為託尼後來的轉變,願意去傾聽……,總之,我們喜歡一部電影,就會在裡面看到自己期待的樣子。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我們內心深處有一種“活出自己”的衝動。

電影《觸不可及》和《綠皮書》:好電影,具有直擊人心的力量

菲利普和戴爾一起坐滑翔傘

就像我們看到影片《觸不可及》的最後,菲利普和戴爾坐著滑翔傘在空中飛的時候,不禁會嘴角上揚,心中充滿陽光和快樂,因為那也是我們期待的時刻;影片《綠皮書》的最後,託尼和唐在一家小酒吧,自由地享受生活,也是我們期待的樣子,而這些都是活出自我的感覺。

電影《觸不可及》和《綠皮書》:好電影,具有直擊人心的力量

唐和託尼在小酒吧吃飯

其實,影片帶給我們不僅是憧憬美好的期待,還會給予我們改變現狀的動力。因為我們想要活出自己,享受自由,電影給了我們力量。

最後,我想說,電影給予我們的力量要付諸行動,才會成為真正的力量。

首先,選擇一個自己,是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其次,設定可操作的小目標,行動起來;

再次,堅持下去,改變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別是“活出自己”,是一生的事業。

總之,選擇一個自己,然後堅持下去!

本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