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怪傑”辜鴻銘:不管你走到哪裡,都不應該忘記自己是中國人

<strong>“老夫的辮子長在頭上,諸君的辮子長在心裡。”

他曾與泰戈爾一起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回國之後,面對指責國人不卑不亢,一語道破當時國人之弊病。面對眾人嘲笑,他力挺中國文化,因此故意留辮。

他就是掌握了9國語言,獲得國外13個博士學位的大才,曾在北大執教的辜鴻銘。

“清末怪傑”辜鴻銘:不管你走到哪裡,都不應該忘記自己是中國人

當時西方人曾流傳一句話:到中國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鴻銘。就是這位集中西文化於一身的大師,卻被中國人視為“怪”才,但是也不能遮蓋他的才華,他在國外備受重視,其著作還被作為國外大學必讀的書目。

辜鴻銘做學問,一生極為可觀,他深知中西文化的弊端,在那個全盤否定中國傳統的年代,能夠清醒地評價中國傳統文化的人不多,尤其是經過西方文化薰陶之後的人才能夠認識到這一點的更是少之又少,至於敢於不與世俗同流的也就唯有他一人。

“不論你走到哪裡,不論你身邊是英國人,德國人還是法國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國人。”

“清末怪傑”辜鴻銘:不管你走到哪裡,都不應該忘記自己是中國人

這句話,是辜鴻銘10歲離開中國前往國外學習前,其父親在祖先牌位前焚香告誡他時說的。的確,辜鴻銘學業有成,也沒有忘記自己是中國人,更是帶著一身才華回到了滿目瘡痍的中國。

他深知清朝纏足,但是更認識到歐洲束腰。他意識到清朝養妾,但是還好歹有名有分,西方貴族卻只是玩弄而已。兩種文化同樣都有弊端。

但是,正是認識到了中西文化中的種種弊端,他看得極為透徹,並不盲目追隨西方文化,在兩個文化中,他更願意接受中國傳統文化。儘管當時他所前往的國家是極為強大的國家,那裡充滿了各種繁華,而且與當時的中國形成了鮮明的對照。然而,在學習國外知識的時候,他並沒有盲目地否定自己的文化,而是將中國文化傳播到了西方國家,在西方國家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堪稱了不起的國學大師。

“清末怪傑”辜鴻銘:不管你走到哪裡,都不應該忘記自己是中國人

如今,看來當初辜鴻銘的認識是對的,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堅持者,更是一位智者。他客觀地看待中西文化,儘管身穿長袍馬褂、頭戴瓜皮小帽,腦後拖著一條辮子,但是內心卻是清亮的。

中國文化足足有著幾千年的歷史,不可否認有糟粕,但是也有閃亮的精華。中國人民最為勤勞,也最為善良,它將支撐著中華民族奮勇向前。曾經那些留學的優秀科學家冒著千難險阻回到自己的祖國,感動了多少中國人。相信以後還會有更多的優秀者回國。

因此正確地看待中國的傳統文化,看待自己的國家。莫要出了國留學,就盲目地以為西方文化就是最好的文化,做一個公正的留學者,用公平的目光看待生養你的國家。或許,你會有新的認知。

可惜的是,辜鴻銘大師沒有機會看到中國傳統文化涅槃重生,但是蘊藏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會支撐和鼓舞著中國走向美好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