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縮句”和“擴句”有妙招


掌握“縮句”和“擴句”有妙招

縮句和擴句,是小學和初中考試中,經常會遇到的一種題型,是一項必須要練好的語文基本功。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一下縮句和擴句的答題技巧吧。


縮句

縮句,就是把“枝稠葉茂”的長句子,縮短為只留“主幹”的短句子,並且不能改變原句的主要意思。無論多麼複雜的單句,只要層層壓縮,就會越來越簡單,最後剩下的就是這個句子的“主幹”。換句話說,“主幹”就是把所有的定語、狀語、補語都壓縮了之後餘下的部分。


縮句能幫助我們準確地理解句子意思。

如:
嘴角嫩黃、頭上長著絨毛的小麻雀無可奈何地拍打著翅膀。
經過縮句,抓住句子的主幹“小麻雀拍打著翅膀。”就知道這句話是寫小麻雀。


縮句還可以幫助我們判斷句子是否正確。

如:

“六·一”節前夕,寧寧光榮地被評為“三好學生”的稱號。
這句話一經縮句成為:“寧寧被評為稱號。”我們就會發現這句話是錯的,”被評為稱號”詞語搭配不當。


縮句時,要先找出句子的主語、謂語、賓語,再逐步刪去它們前面的修飾成份,直至縮乾淨為止。“在……上(中、裡、下)”等表示特定的條件和環境的詞語應刪去。

如:
金黃色的沙灘上有許多五顏六色的貝殼。
沙灘上有許多五顏六色的貝殼。
沙灘上有許多貝殼。
沙灘上有貝殼。
我最愛看天上亮晶晶的星星。
我最愛看天上的星星。
我最愛看星星。
我看星星。
在老師的幫助下,我完成了作業。
我完成了作業。


縮句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幾種:

1、分辨句式,提出問題

先看看這句話是寫人還是寫景物的,然後可以提出“誰是什麼”、“誰幹什麼”、“誰怎麼樣”或者“什麼是什麼”、“什麼幹什麼”、“什麼怎麼樣”來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


如:“滿頭白髮的老奶奶拄著柺杖,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周總理的靈車。”這是一個長句,我們就可以提問:誰——老奶奶;幹什麼——等待靈車。縮句後就成為:“老奶奶等待靈車。”


又如:“這毛茸茸的在地上流動著的小絨球原來是剛孵出來的小雞。”我們可提問:什麼——小絨球;是什麼——是小雞。縮句後就成為:“小絨球是小雞。”


2、進行詞語比較,找出主要詞語

有些句子很長,修飾的部分較多,我們就要在幾個詞語中選出主要的,才能正確地縮句。

如“工人宿舍前的草地上開滿了五顏六色的野花。”因為“野花”只能開在“草地上”。所以“草地上”是主要詞,而“工人宿舍前”是修飾“草地”的。


3、如果是否定句縮句,就要把否定詞一起寫出來,否則就會改變句意。

如“我不相信他那種騙人的鬼話。”應縮成“我不相信鬼話”,而不能縮成“我相信鬼話”。

(1)先找出句子講的是哪一樣主要的人或物。

(2)找出句子最後一個詞語(去掉助詞“的”字後變的內容後),如果是動詞,那麼句子就縮成兩部分:人物+最後一個詞;如果不是動詞,還要找出一個動詞出來,句子就縮成三部分:人物+動詞+最後一個詞。

(3)一般情況下不保留“的”“地”前邊的詞語,還有“得”字後面的詞語。


4、如果句子是問句,縮寫以後同樣也是一個問句。


擴句

擴句與縮句剛好相反,它是在主幹的基礎上添枝加葉,也就是說,根據表達的需要添加上定語、狀語、補語等連帶成份,使句子的意思更具體形象。

如:
太陽昇起。
金色的太陽從東方地平線緩緩升起。
在這裡第二句就比第一句具體、形象得多。


進行擴句練習時,首先必須弄清楚句子的主要成分,即找到句子的主語、謂語、賓語,在它們的前面加上適當的修飾,而且一個地方可以加不止一個“枝葉”,這樣的句子才會更加完整、具體。

如:
天空掛著月亮。
深藍的天空中高高地掛著一輪玉盤似的月亮。

擴句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局部擴句法

即把句子分成兩部分——主語部分和謂語部分,先擴前面部分,再擴後面部分。如“小明讀書”,前面部分是“小明”,先補充小明 是誰,與我的關係,這樣前面部分可擴充為“我的同學小明”;後面部分可補充“在什麼地方”“怎樣讀書”,這樣後半部分可補充為“在教室裡認真地讀書”。全句擴為“我的同學小明在教室裡認真地讀書”。


2.、整體擴句法

就是把句子的兩部分一下子擴充。如“紅旗升起來了”,按 “什麼樣的”紅旗“在什麼地方”“怎麼樣地”升起來,可擴成“鮮豔的五星紅旗在教學大樓的房頂上徐徐地升起來”。
擴句時要根據表達需要合理增添有效的成份,不要生硬地堆砌意思相同的詞語,不要前後重複,也不要改變原句的意思。在完成擴句作業或試題時,如果對擴充部分有具體規定的應按規定擴句,如沒作規定的,可進行整體擴句。擴句後別忘了加標點。


3、例句分析

1、 原句:太陽光 照射著 樹林。
擴句:

(晌午的)太陽光(火辣辣地)照射著(整個)樹林。
分析:

(1)原句的主要成分:“誰”——太陽光 ;“怎麼樣”——照射著樹林。
(2)添加的詞語及作用:“晌午”——表示時間的詞語,起限制作用。
“火辣辣”——形容詞,起修飾作用。
“整個”——起限制作用。


2、 原句:青煙瀰漫。
擴句:

(飄飄蕩蕩的)青煙瀰漫(在大地上)
分析:

(1)原句的主要成分:“誰”——青煙;“怎麼樣”——瀰漫。
(2)添加的詞語及作用:“飄飄蕩蕩”——形容詞,起修飾作用。
“在大地上”——起補充說明的作用。


目前365學堂正在開展積跬步、至千里的“每日一練”活動,如果有需要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私聊發送加群,即可加入知識累積的隊伍中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