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是權臣也是忠臣,但他終究只是個小臣,而非大臣

霍光是忠臣還是奸臣?爭論頗多。而說他是權臣,則多無異議。他輔政昭、宣二帝,輕徭減賦、與民休息,大漢江山得以再次中興;他權力通天、慾壑難填,霍氏子孫遍佈朝堂,妻子公然毒殺皇后,終使滿門皆沒。然而,拋開這些是是非非,霍光是否真具備王佐之才?抑或只是個遵循守舊的唯命之徒?


霍光是權臣也是忠臣,但他終究只是個小臣,而非大臣

霍光劇照


大臣,以安社稷、定江山為已任,雖死而無憾,譬如漢武帝時期有名的直臣汲黯。為了蒼生百姓,他甘冒抗旨被殺頭的風險,開糧倉救濟災民;小臣,以逢迎主上為標準,唯君命是從,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霍光當屬於後者。


霍光是權臣也是忠臣,但他終究只是個小臣,而非大臣

汲黯劇照


為官二十餘年未嘗有過,深得漢武帝信任,其實只是個不學無術之徒

霍光能被漢武帝所賞識,除了他是霍去病的異母之弟外,就是身為漢武帝的近臣,二十年未嘗有過。根據《漢書 霍光金日磾傳》的記載:“出則奉車,入侍左右,出入禁闥二十餘年,小心謹慎,未嘗有過,甚見親信。”霍光在受命輔政劉弗陵前,官職是奉車都尉,其實就是漢武帝的私人司機兼保鏢,一個事關皇帝生命安全的重要崗位。從這裡可以看出,霍光在那一時期為人中庸,對漢武帝必定唯命是從。而漢武帝晚年時,已經意識到了國家的當務之急是休養生息,無為好過肆意進取。霍光這樣的性格有助於政權的平穩過渡,他甚至還被比作為周公,足見其被信任的程度。


霍光是權臣也是忠臣,但他終究只是個小臣,而非大臣

漢武帝劇照


然而,霍光最終成為漢昭帝劉弗陵的首輔大臣還是被世人所詬病,其中,他不治學業、目光短淺更被班固譏諷為不學無術之徒。根據《漢書 霍光金日磾傳》的記載,劉弗陵死後,昌邑王劉賀被立。但是,二十七天後霍光就要將其廢黜。這時,他問大司農田延年:“今欲如是,於古嘗有此不?”田延年回答道:“伊尹相殷,廢太甲以安宗廟,後世稱其忠。將軍若能行此,亦漢之伊尹也。”


霍光是權臣也是忠臣,但他終究只是個小臣,而非大臣

昌邑王劉賀劇照


身為國家肱骨之臣,通古識今、博覽群書,本應該是必備的技能,這樣才能以史為鑑,防患於未然。況且,漢朝距離古代較近,所能參考的史籍極少。即便是這樣,身為首輔大臣的霍光竟然連“伊尹放太甲”這種人盡皆知的事兒都不知道,還要田延年來提醒他,可見其平時讀書之少。


霍光是權臣也是忠臣,但他終究只是個小臣,而非大臣

霍光劇照


歪曲禮制,助長奢侈之風,害延三世

漢代的奢侈之風起於武帝朝,它的危害延及昭帝、宣帝、元帝三朝,而這當中推波助瀾的就是霍光了。根據《漢書 王貢兩龔鮑傳》記載,一代名臣貢禹曾向漢元帝上書時,提到了霍光歪曲禮制,助長奢侈之風的惡行:武帝、昭帝去世後,霍光都用了大量的金銀財寶作隨葬品。除此之外,他讓多數宮女去為皇帝守陵,違備了天道人心,即便是漢武帝本人也未必會認同這種做法。


霍光是權臣也是忠臣,但他終究只是個小臣,而非大臣

漢昭帝劉弗陵劇照


貢禹說得沒錯,在漢元帝時期諸侯及富人的妻妾、歌伎多達數百數千,娶女的費用大大超過了限度。於是就出現了“宮內多怨女,宮外多曠夫”的尷尬局面。要知道,在漢武帝之前的文景二帝都以節儉著稱。漢文帝臨死前特意下詔:“歸夫人以下至少使”,漢景帝也在遺詔裡寫明:“出宮人歸其家”。現在,經過霍光的輔政後,出現了種種有違人倫的惡行,實在是令人心痛。


霍光是權臣也是忠臣,但他終究只是個小臣,而非大臣

漢朝宮女劇照


另外,厚葬之風的盛行,讓人們爭先恐後地將大量錢財置於地下,甚至形成攀比之風。當時很多窮人都因飢餓喪命,他們連安葬的錢都沒有,其屍骨也慘遭蹂躪。這種貧富巨大的落差,極易滋生強盜、匪徒甚至農民起義,造成社會的動盪。而霍光之所以這麼做,一是不治學問,難懂禮制;二是想通過厚葬漢武帝來表達自己的忠心,宣示其首輔大臣的正統性。殊不知,此等行為非但不會被認同,反而被授之以柄,徒增了被譏諷的素材,實在可悲!


霍光是權臣也是忠臣,但他終究只是個小臣,而非大臣

漢朝百姓劇照


結語

霍光以外戚身份被漢武帝重用,又以生性謹慎被授以輔政幼主的重任。雖然在他的輔佐下,昭、宣兩朝國泰民安,有中興的美名。然而,終因他個人不治學問,一味地想討好漢武帝,為後世的奢侈之風種下了禍根。所以說,霍光只是個惟命是從的小臣,而非心繫社稷的大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