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驚人的巧合?

小小嬴政


春秋末年,韓、趙、魏三家分晉;三國後期,魏、蜀、吳三個政權又歸於一統,而此時統一天下的,恰巧就是晉朝。

三家分晉指的是春秋末年,五霸之一的晉國被韓、趙、魏三家大夫瓜分的事件。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周天子分封韓、趙、魏三家為侯國。司馬光的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鑑》就是從這一事件開始記載的:“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公元前376年,韓、趙、魏三家聯合廢掉晉靜公,將晉公室剩餘土地全部瓜分了。三家分晉是春秋與戰國的重要分界點,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從此,韓、趙、魏都成為了中原大國,再加上原有的秦、齊、楚、燕四個大國,歷史上稱為“戰國七雄”。

三國時期是國家大分裂民族大融合的歷史時期,有曹魏、蜀漢、孫吳等三個政權並立。三國存在的時間非常短,只有幾十年的時間,最後歸於晉朝的大一統。

公元263年,司馬昭派鍾會、鄧艾、諸葛緒分兵三路南平蜀漢,與蜀漢將領姜維發生拉鋸戰。魏軍被擋於劍閣之前,鄧艾避開姜維大軍的鋒芒,抄陰平小路直取涪城,進逼成都。漢主劉禪投降,蜀漢為魏所滅。公元265年,司馬昭死後,司馬炎奪取曹魏政權,定都洛陽,建立晉朝,史稱西晉,並開始籌備伐吳。公元279年,晉朝兵分六路,由北、西兩面向東吳進發。公元280年,晉軍成功攻克建業,孫皓投降,東吳滅亡,西晉成功統一了天下。

三、盛極一時的短命王朝

秦朝和隋朝都完成了我國曆史上兩次重要的大一統,都建立了強盛的東方帝國。然而更加巧合的是,這兩個統一強盛的王朝都一樣的短命,都斷送在了二世的手中,並且這兩位二世皇帝還都是被自己的臣屬害死的。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世襲王朝,它的建立者是秦王嬴政。嬴政消滅六國,結束了春秋戰國諸侯割據的局面,成為了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千古一帝。秦始皇消滅六國之後,北擊匈奴,南下百越,使得秦帝國的疆域迅速擴展,建立了強盛的東方大帝國。然而僅僅在15年之後,秦朝的第二代皇帝,就把大好江山葬送他人之手了。公元前210年,秦二世胡亥即位。他進一步增加苛捐雜稅,加重徭役刑罰,以“稅民深者為明吏”“殺人眾者為忠臣”。廣大民眾的生活異常困苦艱難,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已經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公元前207年冬天,宦官趙高殺死李斯,自己當上了丞相。後來趙高又施計謀殺了二世皇帝胡亥。

公元581年,楊堅建立隋朝,幾年後完成了全國的統一,結束了南北朝割據的局面。統一的隋朝在文化、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輝煌成就,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然而由於二世皇帝隋煬帝的暴政,如此繁榮強盛的大帝國很快就滅亡了。隋煬帝公元604年即帝位,年號大業,在位13年。在位時期,他修建長城、大運河和東都洛陽城,三徵高句麗,同時對國內百姓橫徵暴斂,導致了北方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在農民軍的打擊下,隋朝統治搖搖欲墜。大業十四年(公元618年)三月,隋煬帝命令修治丹陽宮,準備遷居那裡。在他所乘坐的龍船到達江都的時候,部下共謀推舉宇文化及為首,發動了兵變。宇文化及逼迫縊死了隋煬帝,盛極一時的隋朝就此滅亡了。

四、漢朝與唐朝的巧合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繼短暫的秦朝之後出現的朝代,分為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和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兩個歷史時期,後世史學家亦稱之為兩漢。西漢的創建者是漢高祖劉邦,建都長安;東漢的創建者是光武帝劉秀,建都洛陽。其間,曾有王莽篡漢自立的短暫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

兩漢是中國在世界上非常輝煌的歷史時期。漢高祖至文景兩帝時期的漢朝,經濟呈直線上升的趨勢,成為東方第一經濟強國,與西羅馬並稱兩大帝國。中亞和西域各大國都聞而懼之。而到了漢武帝時期,漢帝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匈奴戰敗後被迫向北逃竄。張騫出使西域首次開闢了著名的“絲綢之路”,開通了東西方貿易的大通道,中國從此成為世界貿易體系的中心,直到一千多年後蒙古人發生叛亂。正是因為漢朝的聲威遠播,外族開始將中國人稱為“漢人”,而漢朝人對這樣的稱謂也很滿意,“漢”從此成為偉大的華夏民族恆久的代號。

而多年以後,中國又出現了一個唐朝,也是世界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李淵於公元618年建立唐朝,以長安(今陝西西安)為首都。鼎盛時期的公元7世紀時,中亞的沙漠地帶也受其控制。公元690年,武則天改國號“唐”為“周”,遷都洛陽,稱神都,史稱武周,也稱“大周”。“大周”國號一直延用到公元705年唐中宗李顯復位。唐朝在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亂後日漸衰落,至天佑四年(公元907年)梁王朱溫篡位滅亡。唐朝歷經21位皇帝(含武則天),共289年。唐朝在文化、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都有輝煌的成就,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這兩個強盛的帝國之間有很多巧合之處:都前承一個強大而短命的王朝,都繼承了其豐富的遺產,並且除名義上的改朝換代外,實質上都幾乎是前朝的延續;都有一箇中興的過程,東西漢的承接與安史之亂前後的唐朝,都歷盡艱險而不亡;在開國初期,都有一個女人掌握朝政大權(漢朝是呂雉,唐朝是武則天),並且在權力迴歸後,都有一箇中興時期(文景之治和開元之治);都面對一個北方強悍的遊牧民族(匈奴、突厥),而且都在軍事上處於優勢地位,並最終迫使北方民族走向衰敗;都大力發展西域,並統治西域廣大地區。

五、南朝的軍人政變

五胡亂華十六國並起之後,中國歷史進入了南北長期分裂對峙的歷史階段,史學界稱之為“南北朝時期”。在秦嶺淮河以南的廣大區域,出現了宋齊梁陳四個政權更迭的現象。劉裕取代東晉建立宋,蕭道成取代宋建立齊,蕭衍取代齊建立梁,陳霸先取代梁建立陳。這些政權更迭都是掌握軍權的重臣發動政變而造成的,故事情節如出一轍。

劉裕本是東晉北府兵的將領。公元404年,劉裕平定桓玄之亂後,就牢牢地掌握了東晉政權。接著,他通過發動北伐,使自己的威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公元420年,晉恭帝被迫讓位,劉裕即位稱帝,建立了南朝宋政權。劉裕死後,皇族內部鬥爭激烈,並且相繼出現了幾個殘酷的暴君,政局一度非常混亂。

在混亂的局勢之中,南兗州刺史蕭道成逐漸坐大。公元479年,宋順帝遜位,蕭道成自立,改國號為齊,南齊政權建立,蕭道成即為齊高帝。齊高帝和其子齊武帝在位期間,推行了一系列對社會經濟發展有利的措施,下令禁止大族招募佃客和佔山封水,減免賦稅,發展教育。齊武帝死後,他的兒子們為爭奪皇位而相互殘殺。齊明帝蕭鸞通過流血政變登上皇位以後,大肆殺伐,先後誅殺了12位親王。東昏侯蕭寶卷更加殘暴,前代皇帝的子孫被他誅殺殆盡。

公元501年,雍州刺史蕭衍起兵攻進建康,次年三月接和帝蕭寶融東歸,途至姑熟(今安徽當餘),迫其退位;四月,蕭衍在建康即帝位,改國號為梁。蕭衍在位時,努力調和國內社會矛盾,遴選賢才,重視農業生產,然而與此同時,他又大力提倡佛教,不斷加重刑罰。蕭衍統治後期,朝政日益昏暗。公元548年八月,河南王侯景作亂,攻入建康,並在次年三月攻入梁武帝蕭衍居住的臺城。五月,梁武帝蕭衍餓死於臺城。侯景立太子為帝,即簡文帝。公元551年,侯景乾脆自立為帝,建國號漢,第二年被王僧辯和陳霸先等人打敗。

公元555年,陳霸先誅殺王僧辯,並把當時的皇帝蕭淵明趕下臺,扶植蕭方智做了皇帝,陳霸先任大都督,總攝梁朝軍國大事。公元557年,陳霸先廢梁自立,改國號陳。陳朝剛建立時面臨北方政權的入侵,形勢十分危機。陳朝開國皇帝陳霸先率領軍隊一舉擊敗敵軍,使得形勢有所好轉。陳朝政權維持了32年,最終被隋朝滅亡。

六、楊家江山送給“李”

我國古代歷史上,楊氏建立的王朝總是被李氏取代。楊隋被李唐取代,五代十國中的楊吳也被李氏的南唐取代。

公元617年,太原留守、唐國公李淵在晉陽起兵,十一月佔領長安,擁立隋煬帝孫子楊侑為帝,改元義寧。楊侑即為隋恭帝,李淵任大丞相,進封唐王。公元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大臣宇文化及縊死。同年五月,李淵篡隋稱帝,定國號為唐,廢楊侑為希國公,閒居長安,次年五月又把他殺害。楊堅建立的隋朝存在了38年之後,就這樣滅亡了。李淵稱帝后,改元武德,都城仍然定在長安,李淵即是唐高祖。

到了唐朝末年,藩鎮割據,天下大亂。其中,楊吳是江南較有實力的割據勢力之一。吳國在楊隆演嗣位後,政治混亂,人心不穩,大權旁落於大將徐溫之手。徐溫的養子徐知誥藉助徐溫的勢力,逐漸掌握了吳國的政權。經過20年的苦心經營,徐知誥不僅大大緩和了楊氏舊臣對他的敵對情緒,而且還拉攏起北方和江南的兩股勢力。吳天祚三年(公元937年),徐知誥終於廢黜吳帝楊溥,登上皇位,改國號為大齊,年號昪元。第二年,徐知誥改姓名為李昪,改國號為唐。就這樣,李氏建立的政權再一次取代了楊氏。

七、滅唐朱溫被唐滅

朱溫奪取唐朝政權,建立了後梁政權,可是滅掉後梁的就是後唐,而且這個後唐的政權也姓李。

朱溫出生於唐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宋州碭山(今屬安徽)人。朱溫幼時,隨母在蕭縣劉崇家當傭工,後來參加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軍,隨軍進入長安。唐中和二年(公元882年)正月,黃巢以朱溫為同州(今陝西大荔)防禦使。同年九月朱溫叛變,降於唐河中(今山西永濟西)節度使王重榮,又被僖宗任命為金吾衛大將軍,充河中行營副招討使,賜名全忠。第二年,朱溫改任宣武(今河南開封)軍節度使,加東北面都招討使。唐中和四年(公元884年),朱溫與李克用等聯兵鎮壓黃巢起義軍。同年,宰相崔胤召朱溫入關,殺死劫遷昭宗的宦官,送昭宗出城。

昭宗回到長安以後,朱溫盡誅宦官,廢神策軍,從此昭宗便處於朱溫的掌控之下,成為傀儡。天佑元年(公元904年),朱溫逼迫昭宗遷都洛陽,隨即遣人殺之,立其子哀帝,後又貶殺宰相獨孤損等朝官三十餘人。天佑四年(公元907年)四月,朱溫由唐宰相張文蔚率百官勸進,正式稱帝,更名為朱晃,廟號太祖,改元開平,國號大梁,史稱後梁,升汴州為開封府(今河南開封),建為東都,而以唐東都洛陽為西都。

後來,朱溫與據有太原的沙陀貴族李克用、李存勖父子連年征戰,損耗了大量的人力和財物,並且逐漸喪了失軍事上的優勢。晚年,因皇位繼承人未定,皇室內部矛盾尖銳。幹化二年(公元912年),朱溫被次子朱友珪殺死。龍德三年(公元923年)四月,李存勖稱帝於魏州,就是莊宗,改元同光,國號唐,史稱後唐。同年十月,後唐滅後梁,十二月,遷都洛陽。就這樣,朱溫在滅掉了李家唐朝僅僅16年之後,其政權就被另一個李姓的後唐滅掉了。

八、大宋皇位繼承人

北宋王朝的第一代皇帝是宋太祖趙匡胤,而從第二代皇帝起就開始是他的弟弟趙光義及其子孫了;然而南宋王朝的第一代皇帝是趙光義的子孫,從第二代皇帝起就又重新回到了趙匡胤的子孫這一脈上。趙匡胤一脈的子孫從失去帝位到重新登上帝位,時間相隔長達186年。

趙匡胤通過發動陳橋兵變登上了帝位,建立了北宋王朝,不僅統一了大半個中國,而且因為治國方略得當,使得北宋王朝的經濟和文化都達到了我國曆史上的又一個高峰。

公元976年,趙匡胤一夜之間猝然離世,正史中沒有他患病的記載,野史中的記載又說法不一。他的死因,從此成了歷史上一宗離奇的懸案。後世許多人認為,趙匡胤的猝然死亡與其弟趙光義有很大的關係。宋太祖的死亡蹊蹺離奇,但趙光義搶在太祖之子趙德芳之前登極卻是事實。太宗的繼位也就留下了許多令人不解的疑團,因此,歷來便有太宗毒殺太祖的說法。

趙光義在位21年,死後將帝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趙恆,即宋真宗。以後北宋又歷經了宋仁宗趙禎、宋英宗趙曙、宋神宗趙頊、宋哲宗趙煦、宋徽宗趙佶和宋欽宗趙桓等六帝,他們都是太宗趙光義一脈的子孫。

北宋被金國滅亡以後,徽宗第九子、欽宗的弟弟趙構逃至應天即帝位,建立南宋。高宗趙構在位初期,起用抗戰派李綱為相,以宗澤為東京留守,發動軍民抗金。不久,他罷免了李綱,啟用投降派黃潛善、汪伯彥,把宋軍防線由黃河一線南移至淮、漢、長江一線,從而使抗金形勢逆轉。使得金軍分兵三路輕易地渡過了黃河,並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之內就佔領了西自秦州、東至青州一線的廣大領土。從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到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的十餘年間,高宗一直輾轉在東南沿海各地,躲避金軍。他否定了張浚“權都建康,漸圖恢復”的建議,南逃至臨安(今杭州市)定都。東京留守宗澤欲渡河北伐,力勸高宗回汴京坐鎮,高宗置之不理,沉迷於偏安一隅。

雖然趙構縱情享樂,在政治上昏庸無能,但他卻做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在死之前將帝位傳給了宋太祖趙匡胤的後代趙昚,即宋孝宗。孝宗之後又有宋光宗趙惇、宋寧宗趙擴、宋理宗趙昀、宋度宗趙祺、宋恭帝趙顯、宋端宗趙惇和衛王趙惇等,他們都是太祖趙匡胤一脈。

趙構為什麼要將帝位還給太祖的後代呢?即使自己無子,也可以傳給太宗一脈的其他子孫呀。究竟是他自願的,還是僅僅是個巧合呢,這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九、亡於異族嘆兩宋

宋朝(公元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時代,根據首都及疆域的變遷,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值得注意的是,北宋和南宋都是被異族所滅,投降後,皇帝和皇族都被擄往北方。

北宋是由後周將領趙匡胤建立的。趙匡胤本來是後周的殿前都點檢,由於戰功卓著,成為了後周世宗的左膀右臂。周世宗死後,繼位的周恭帝年幼,趙匡胤於是有了稱帝的野心。顯德七年春天,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做了大宋的皇帝。後來,北宋經太宗、真宗、仁宗、英宗至神宗,這一時期社會趨於穩定,經濟規模空前,文化更是盛極一時。

公元1126年,金國滅遼後,決定向北宋發動大規模進攻。金軍很快打到了宋朝京城開封。宋徽宗非常恐慌,趕忙退位,讓太子趙桓繼位,自己則逃到南方的鎮江去了。宋欽宗即帝位,年號“靖康”。抗戰派主將李綱主持開封事務,得到軍民的支持,士氣高漲,打退了金兵。金兵北撤後,北宋統治者以為萬事大吉,又過起了醉生夢死的生活。

金軍在經過一個夏天的休整後,再次南侵。這時,控制朝政的是主和派,他們根本不組織力量進行抵抗,一心只想求和。沒過多久,開封陷落,宋徽宗與宋欽宗皆被金兵俘虜。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正月,金軍將徽、欽二帝和后妃、皇宗貴戚等3000人全都擄往北方。當時的開封城中幾乎被劫掠一空,北宋王朝也至此滅亡。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的“靖康之變”。

金朝在靖康之變中俘虜了眾多的宋朝宗室,康王趙構卻是其中的一個漏網之魚。靖康二年(1127年),他從今天的河北南下到陪都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為南宋高宗,改元建炎。南宋偏安於淮水以南,是中國古代社會經濟發達、科技文化水平水平和對外開放程度較高,但軍事軟弱、外交無能的一個王朝。南宋在宋孝宗、宋寧宗時期比較安定。宋寧宗以後,國勢日衰。

蒙古汗國滅金後,又相繼滅亡了西夏、畏兀兒、吐蕃和大理等政權,威脅著南宋的安全。公元1271年,蒙古定國號為元,並於當年攻佔南宋都城臨安。6歲的宋恭帝和太皇太后等人被擄往北方。公元1279年,元軍在崖山海戰中,消滅了南宋最後的抵抗力量。陸秀夫揹著9歲的小皇帝趙昺投海而死,至此南宋滅亡。

十、明清兩朝的巧合之處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君主專制王朝,一共有16位皇帝。明朝的疆域除囊括清朝時期所謂內地十八行省之外,還包括今天的東北地區、新疆東部、西藏、緬甸北部、西伯利亞東部和越南北部等地,並曾在東南亞的安南、舊港等地設有管理機構,勢力遠及印度洋和中亞。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君主專制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由少數民族統治中國全境的中央政權,統治者是滿族人。這兩個君主專制王朝有許多相似的地方,值得討論。

它們都是在打敗異族政權後,建立的自己的王朝。1356年到1359年,起義軍朱元璋不斷擴充自己的勢力,佔領了江南的半壁江山。1367年,朱元璋開始北伐,在大將徐達、常遇春等人的率領下,於1368年八月攻陷元大都,元惠宗北逃,元朝結束在全國的統治。

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王朝稱汗,國號金,史稱後金,定都於赫圖阿拉,1625年遷都瀋陽,改稱盛京。1636年,清太宗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改族名為滿洲。1644年,統治中原的明朝被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所滅。原明朝將領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打敗李自成的大順軍。隨後,多爾袞迎順治帝入關,遷都北京,清朝從此取代明朝建立了我國曆史上最後一個君主專制王朝。

兩個王朝都有三位皇帝沒有後代。明朝的建文帝、明武宗和明光宗三位皇帝沒有子女;清朝的同治帝、光緒帝和宣統帝三位皇帝,同樣在死後沒有子嗣。

明朝和清朝開創之初,皇權都受到過叔父的威脅。明朝建文帝被叔叔朱棣趕下了臺。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建文帝的叔叔即當時的燕王朱棣起兵“靖難”,於1402年攻克南京,奪取帝位,並且殺害了方孝孺等人。清朝順治皇帝一直生活在叔叔多爾袞的陰影之下。順治五年(公元1648年)十一月,多爾袞憑藉自己的權力,改皇叔父攝政王為皇父攝政王,用皇帝的口氣批文降旨。順治七年(公元1650年)七月二十五日,他操縱追封自己的生母、努爾哈赤的大妃納喇氏為太皇太后,他自己完全以皇帝的面目出現。順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福臨對諸王大臣回憶當時的事說:“那時墨爾根王攝政,朕只是拱手做點祭祀的事,凡是國家的大事,朕都不能參與,也沒有人向朕報告。”

王朝快要滅亡的時候,明清兩朝都遇上了皇帝無子兄弟相傳的情況。明熹宗是明朝第十五個皇帝,在位七年,因為嬉樂過度成病,死於1627年,終年23歲,葬於德陵(今北京市十三陵,是明朝營建的最後一座皇陵)。明熹宗有三男兩女,無一長成,最終遺詔只好立五弟信王朱由檢為皇帝。同治帝是清朝第十代皇帝,1862~1875年在位,死時年僅19歲,無子女,其帝位只好傳給了堂弟光緒。

明清兩個王朝都亡於內憂外患。明朝在李自成等人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和滿清的打擊下,走向了最終的滅亡,可謂內憂外患。清朝末年,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列強紛紛爭奪勢力範圍。孫中山、黃興等人同時發起了民主革命,最終推翻了清朝的統治。


希芸汐月256


歷史上有很多難以預料偏偏巧合的事情,這是就是歷史的弔詭之處。


毛澤東與8341的不解之緣分。秋收起義時,毛澤東有一把漢陽造的步槍,槍的編號是8341。1964年前後,中央警衛團才第一次使用“8341”這個代號。巧合的是,“8341”四位數字還代表著毛主席活83歲(1893年-1976年正好83年),當領袖41年(1935年遵義會議確立毛主席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至1976年正好41年)。

一、慈禧太后是大清王朝的滅亡的罪魁禍首,誰能想到這是當年的一個預言呢!當年滿族還是女真族的時候,女真族除了愛新覺羅部落之外,還有其他的幾個大的部落,相互征戰,其中愛新覺羅有一個大敵就是葉赫那拉部落。最後葉赫那拉被努爾哈赤率領軍隊給滅了,使其成為一個小部落。當時的葉赫那拉首領金臺吉就說過,就算葉赫那拉氏就算只剩下一個女人也要討回血債。結果這個女人就是慈禧太后了。

二、美國有個作家叫做摩根羅森,1898年的時候寫了本小說叫做《徒勞無功》。小說講了一艘號稱永不會沉沒的輪船泰坦號撞到冰山從沉沒的故事。然而在小說出版

4年之後,和小說中類似的泰坦尼克號也已相同的方式沉沒了。

三、隋朝的第二代皇帝楊廣為了謀權篡位,親手密謀殺害了自己的親哥哥楊勇,成功地登上了皇位,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一千四百年後,一位開發商在開放地產時意外的把楊廣的墓穴給挖了開來,而這位開發商的名字正好就叫楊勇。

四、公元900年左右,趙匡胤黃袍加身發動陳橋兵變,脅迫了周恭帝讓位給自己。當時,後周也只剩下年僅七歲的皇帝和符太后,只能俯首稱臣,把皇位讓出來。趙匡胤是從人家孤兒寡母哪裡奪來的江山。可是宋朝滅亡的時候,蒙古兵臨城下,趙匡胤的後代也是隻剩謝太后和宋恭帝孤兒寡母。

五、歷史上的元朝,建造皇帝登基的宮殿,被元朝皇帝命名為“大明殿”而起這個名字的皇帝也萬萬想不到下一個朝代竟是明朝,而在明朝也建立了一個“乾清殿”明朝滅亡後的朝代是清朝,不得不說這個驚人的巧合真是太奇妙了。

六、孔子和釋迦牟尼二人之間的年齡之相差14歲,一位是開創了東方傳統儒學文化的聖人,一位是創建世界最大宗教之一佛教的創始人,不得不說二人之間也真是神奇。

七、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金字塔王朝建立,恰與司馬遷著《史記》中記載的中國炎帝、黃帝產生在同一時間。兩者俱為東西方古代文化的始源。

八、英國著名劇作家莎士比亞與中國傑出劇作家湯顯祖不僅是同時代人,而且同於公元1616年去世。莎士比亞被譽為西方戲劇之父,湯顯祖則為中國戲劇之祖。


非常道畢延河


偉大領袖毛主席一生的三個歷史巧合。

第一、1927年9月9日

這一天,領受了一個月前在八七會議上確定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任務的毛澤東奉命到湘贛邊界領導武裝起義。結果在途中被國民黨反動派的清鄉隊給抓住了,把他銬起來準備送到當地團防局去處死。

急中生智的毛澤東本想用身上僅有的幾十塊作為盤纏的袁大頭賄賂押解他的清鄉隊士兵,結果由於隊長不同意,只好尋找機會自己逃跑。

就在距離目的地民團總部不到200米的地方,毛澤東終於找到機會,掙脫了束縛,甩開清鄉隊往旁邊的田野裡跑,躲到一個水塘旁邊的草叢裡。清鄉隊搜了半天居然沒搜到,還強迫一些當地的農民參與搜捕,從中午一直搜到天黑,結果還是一無所獲。按照毛澤東回憶的,有好幾次眼看著敵人就在跟前,他自己都準備放棄了,但奇怪的是愣是沒被發現。

後來天黑了,清鄉隊撤了,毛澤東這才鑽出來翻山越嶺連夜趕到目的地,組織秋收起義。

2、1935年9月9日

長征途中,紅一、四方面軍兩大主力紅軍會師後,本來按照黨中央的統一部署,確立了北上抗日的總戰略。

但是由於掌控紅四方面軍的張國燾擁兵自重,不顧組織原則,堅決要求南下,最終導致了兩大主力紅軍的分裂。

1935年9月9日,黨中央率紅一方面軍部隊1.3萬人先行北上。毛澤東稱這一天為“一生中最黑暗的時刻”。

3、1976年9月9日

這一天,新華社廣播沉痛宣告:偉大領袖毛主席與世長辭!


大將軍威武K


蔣委員長這個自詡為曾文正公及王陽明最虔誠的信徒做夢都沒想到,在我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隊伍中,第一個衝入自己“老巢”的不是別人,不是別人,而是素有有倒戈大王之稱的前國軍將領吳化文,這一神奇的“巧合”足以讓人驚掉下巴,估計微操大師要哭暈在廁所裡了。

吳化文可以說是“投機”界的大神,一生“投”過四家大公司(馮玉祥集團、蔣氏集團、汪偽集團、人民集團)都很成功。


馮玉祥可以說是吳化文走上“投機”界的引路人,甚至說成導師也不為過(抗戰後馮為其選了績優股人民集團)。吳化文在十六歲那年為了生計投到了馮玉祥部下當了一名小卒,由於為人機靈辦事利索受到了馮玉祥的賞識,二十來歲被馮保送入軍校深造,學有所成後的吳化文擔任馮部師參謀長,對於曾經走投無路的年輕人來說,如今前途一片光明,從此踏上了“投機”之路。首先是背板了恩師投到了同門師兄韓復渠部,混得可謂風生水起,從一個團長幹至濟南警備司令,吳化文的第一次“投機”馮玉祥集團可以說相當的成功。

韓復渠因抗戰不力被蔣委員長處決後,吳化文換股第一次“投”了蔣氏集團,成為了蔣在山東地區的主要打手之一。令其出乎意料的是,非但沒任何收益還虧了不少,主要是委員長眼裡揉不進雜牌軍這顆沙子,吳化文賬下的兩萬大軍吃喝拉撒委員長一概不管,誰叫是後孃養的部隊。因此在面對日軍對山東地區瘋狂大掃蕩時,嚴重缺槍少彈的吳化文損失慘重氣得要罵娘。

一九四二年底也是抗戰進入到了最艱難的時刻,曾多次與我軍搞軍事摩擦的吳化文在消停了一陣子後,閒來無事時竟然主動向委員長提出了“要不要去披日偽這身皮囊”,反正髒活在山東一帶已為委員長幹了不少,多一件又何妨。而蔣委員長非常爽快,“你大可去吧,但注意槍口,至於日偽這身皮囊,到時我親自為您摘下。”吳化文率領兩萬餘人就這樣“投”了汪偽集團,官至日偽第三方面軍上將司令官,還受到了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的接見。

吳化文的這次“投機”可以說相當的成功,兩萬入股不到三年的時間掙了五萬多,年收益超過百分之五十。精明的吳化文判斷汪偽集團大勢已去後,提前拋售率領五萬大軍再次“投”到了蔣氏集團,其部被改編成第五路軍,吳化文擔任總司令兼津浦路南段司令,主要(津浦路一線蔣鞭長莫及只能用日偽)給委員長當炮灰幹一些偷雞摸狗之事。但也正是蔣委員長這一致命的微操,迫使罪孽深重已經裡外不是人的老吳萌生了“退股”的念頭,並由老上級馮玉祥為其指路。

至此,吳化文開始拿出一小部分“資金”嘗試著投了人民集團。但是,在長達兩年多時間裡,吳化文對多人民集團操作十分頻繁,買了又賣,賣了又買,一直在岸邊觀望。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第二次“投”了蔣氏集團總算有收益了,覬覦已久的美式裝備如今得逞所望,第二綏靖區司令長官王耀武還將其當大爺供著,況且蔣氏集團暴跌之勢尚未明顯;二是人民集團這支股上升趨勢尚未明朗,可先觀望著,而有著同樣出身和經歷的、腳踏兩隻船的同門師兄郝鵬舉因“投”得太早掛了,這可是前車之鑑。所以,“投”早不如“投”得巧。

自豫東戰役結束不久後濟南周邊方圓數百里的區域已經被我軍所控制,濟南實際上已經成為了一座孤城,守城司令王耀武曾建議放棄濟南將兵力撤往徐州,但是被蔣介石給否決了。王耀武深感守城兵力不足不得不讓吳化文部吃好喝好睡好,放下身段當大爺供著,而擔任濟南西線防衛任務的吳化文也知道濟南很難守得住,這次被逼到了牆角已無迴旋之地。因此,“投機”大神吳化文認為時機已到了,切勿步入郝鵬舉的後塵,在濟南攻堅戰打響的第三天,吳化文正式“投”了人民集團,而且是永久性持股。

蔣委員長得知吳化文濟南反水後估計要氣暈,因為他怎麼也料不到這個曾在沂魯犯下重罪而且還曾披過日偽這身皮囊的老吳,還能得到原諒。更讓他驚掉下巴的是,老吳起義後其部被成的部隊,在渡江戰役中跟開了掛似的,居然成為了攻入自己“老巢”的首支部隊,歷史總是如此巧合。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在“投機”蔣氏集團和汪偽集團時曾幹了太多不光彩的事,但吳化文後半生過得還不錯並且安穩地走了。而“走得好,不如走得巧”,要不或者能再多活兩年估計就難說咯,走得如此之“巧合”。進一步來說,對於曾經裡外不是人的老吳“投”了人民集團後能獲如此結局,不愧為“投機”界的大神。


賽門之略


毛主席一生竟與這些數字相關

9月9日

1927年9月9日,毛主席領導了秋收起義,失敗之後,毛主席率領剩餘的部隊由城市轉入敵人統治比較薄弱的農村,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49年之後的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在這一天逝世。


28

毛主席的名字為毛澤東,繁體字這三個字加起來有28畫。因此,毛主席年輕時在湖南第一師範學校讀書時以28畫生“嚶鳴以求友”。中國共產黨成立於1921年,1949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使中國從此站立起來,奮鬥的時間正好是28年。


8341

大家都知道中央警衛團的代號為“8341部隊”,這個部隊的代號與毛主席有關。毛主席生於1893年12月26日,逝世於1976年9月9日,享年83歲;毛主席自1931年的寧都會議之後就坐冷板凳,直到1935年的遵義會議才被確立為軍事上的領導地位。因此,從遵義會議到1976年,毛主席當了41年的主席。


歷史軍魂


二十年前,我們這兒一對,剛結婚的兩口子打架,男的失手把女的打暈瞭然後呢,這個男的媽媽看見了,以為他媳婦死了,認為他兒子要坐牢了,母子兩個合夥把這個剛娶進門的女人真的打死了,那女的躺在地下,碰巧了旁邊的鄰居看見了,婆婆就說他兒媳婦怕熱在地下睡著,那你鄰居呢?鄰居就沒理會這件事,這母子兩個就把兒媳婦用大石塊綁著扔進了那個水庫裡,公公知內情,心裡害怕,就自殺了。他們家辦喪事,兒媳婦沒有回來,婆婆說兒媳婦在外打工沒有回來,兒媳的孃家人來參加喪禮,參加完喪禮,回家的時候路過那個水庫,他們死去的女兒,碰巧那天從水庫裡漂起來了


願賭服瑜


看小辮兒說歷史,聽聽不一樣的故事。


今天小辮兒來說一個農村老家真實的故事,由於不方便透露具體名字,全部用甲乙丙丁代替。

婆婆和兒媳婦驚人相似的奇葩經歷

大約80年前,甲(男)和乙(女)在媒婆的介紹下,結為夫妻,兩人在進入洞房之前從來沒見過面,由於甲的性格比較懦弱,比較強勢的乙對他的意見也越來越大,基本天天罵甲,而且罵的很難聽,但畢竟是兩口子,別人也不好說什麼。就這樣兩人磕磕絆絆生活了幾年,生了3個孩子。

丙和甲是好朋友,妻子很年輕時就已經去世,後來一直單身。有一天,甲的妻子乙突然來到丙家裡,說不跟甲過了,對他沒有一點好感,想跟丙一起搭夥過日子,問丙行不行。

丙一來沒有一點思想準備,二來和甲是好朋友,這樣的事當然不會同意。但在乙幾次三番的要求下,丙同意了,就這樣,乙和丙如同夫妻一樣,在一起過了二十多年,在這期間,甲從來沒過問過此事,也沒有上門尋過妻子,三個孩子就像串親戚似的經常來丙家看看自己的母親,丙對孩子們也挺好。

甲的二兒子長大以後(以小甲代替),性格和甲很相似,也是特別內向,做事唯唯諾諾,成人以後在別人的介紹下,娶了妻生了子,妻子名字用小丁代替。

小丁與婆婆的性格很像,也是一個強勢的女人,在與小甲過了幾年後,生了一兒兩女後,對小甲厭煩至極,然後驚人相似的歷史就發生了……

上文說到的丙的兒子小丙,也是小甲的朋友,也是早年喪偶,後來一直單身,小丁找到小丙要求一起搭夥過日子,最後兩人在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小甲也從來沒有上門找過。

後來小丙和小丁上了年紀,小丙的兒子和小甲的兒子商量以後,決定讓小丙和小丁分開,各回各家。

將近70歲小丁回到自己原來的家中後,仍然不和小甲說話,後來乾脆搬了出來,住在村裡一處常年無人居住的房子裡,一個人生活。

兩年後,小丙去世,小丁知道後,自己哭了一場,但並沒有去小丙家裡看他最後一眼,因為她知道,小丙的兒女們和自己的兒女們這時都不會讓她去的。

兩代性格相同的女人,分別嫁給了性格相同的父子,兩人全部選擇生了孩子以後分別跟另外一對父子搭夥過日子,並且這兩對父子還分別是對方的好朋友,天下還有比這更巧合的歷史麼?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這句話在所有人看來,都會覺得有一種說不出的玄妙感,不能細想,越想越覺得太有道理了。歷史上很多事情特別巧合,最經典的一個例子,強大的秦朝,只經過兩代皇帝,就被漢朝取代,延續了四百多年;與其相似的就是隋朝,也是經過兩代皇帝,就被唐朝取代,也延續了將近三百年。但這些歷史事件離我們很遙遠,還是身邊活生生的例子比較有意思。


小辮兒說歷史,堅持原創,歡迎關注,本文為悟空問答首發,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刪。

小辮兒說歷史


說到歷史中令人不敢相信的巧合,我第一時間想到了蘇聯和俄羅斯的禿頂定律。

在蘇聯和俄羅斯的歷史中,有一個非常奇特的髮型巧合,那就是他們的元首會輪流一般地出現禿頂、有頭髮、禿頂、有頭髮……的巧合順序。

如果第一代元首是禿頂,那麼第二位元首們必然有著一頭茂盛的頭髮、第三代元首就會重新出現禿頂的情況、第四代元首又會有著一頭茂盛的頭髮,如此循環,一直到俄羅斯時期都是如此。

這點我們通過蘇聯和俄羅斯元首們的照片就可以看出來。

首先,蘇聯的開創者是列寧,通過圖片我們可以看出他的頭上並沒有多少頭髮。

作為列寧接任者的斯大林就不一樣了,很明顯,他的頭髮非常茂密。

然後,我們再來看一下蘇聯的其他幾位領導人。

赫魯曉夫,禿頂。勃列日列夫,有頭髮。

安德羅波夫,禿頂。契爾年科,有頭髮。戈爾巴喬夫,禿頂。

在蘇聯解體之後,這種巧合仍舊在俄羅斯沿續。

作為俄羅斯第一代總統的葉利欽,天然裡留有一頭茂密頭髮,到了普京的時候,髮型就再度變成了禿頂,而在總統位置輪流到了梅德韋傑夫的時候,則又變成了有頭髮……


看著這種驚人的巧合,有時候我們也不得不驚歎命運的神奇。

乾隆皇帝和華盛頓

乾隆皇帝是清朝中早期的皇帝,在我們很多人的印象中,乾隆皇帝和我們有著很遙遠的距離。

而華盛頓是美國的開國總統,因為美國現在還存在著,所以很多人感覺他和我們的距離並不是多麼遙遠。

但是大家並不知道,其實乾隆和華盛頓是同一個年代的人,巧合的是,他們還是在同一年去世的,去世時間都是1799年。


丘吉爾和弗萊明的故事是假的

想必大家都看過一個故事,說青黴素的發現者弗萊明出生在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在他小的時候,他家裡非常貧窮,供不起他讀書。

後來,因為他父親在糞坑裡救了年紀還小的丘吉爾,所以丘吉爾的父親為了報答他父親,就把他接到了城裡去生活、學習,在丘吉爾父親的培養下,弗萊明接受到了高等教育培養、最終發現了青黴素。

丘吉爾在長大後,有一次不小心得了肺炎,那時候就是用了弗萊明發現的青黴素才挽救了自己的生命。

每當說到這個故事的時候,很多人都非常驚歎裡面的巧合。

但是大家並不知道,這個故事其實是假的,現實歷史中的弗萊明根本就沒有得到過丘吉爾父親的資助以及培養,他之所以能接受優質的教育,主要跟他姑父的一筆遺產有關。

他從13歲的時候開始,就進入城裡幫別人打小工,後來是得到了他姑父的一筆遺產,他才有錢入讀了倫敦大學聖瑪麗醫學院、才有機會創造了後來那般巨大的成就。

非洲車禍

最後,我們再說一個前段時間發生的巧合事件。

前段時間,非洲尼日利亞有個年輕人躺在棺材裡自拍了幾張照片,開始的時候,他可能覺得這樣比較好玩,於是就在網上炫耀一般地發了幾張自己在棺材裡面的自拍照。


只不過讓他自己想不到的是,在他拍了自拍照不到24個小時的時間,他就被一輛快速行駛的汽車被奪走了自己的性命。


孤客生


英女王問卡梅倫:“卡中堂,都談什麼了”?

卡梅倫:“回老佛爺,洋人要來給我們修鐵路了”。

老佛爺:錢從哪來?

卡中堂:洋人帶了四大洋行給咱借款。

老佛爺:洋人意欲何為?

卡中堂:洋人要求五口通商。

老佛爺:有啥附加條件?

卡中堂:洋人要求自由入境旅行,多開設孔子學院,通商口岸開埠唐人街。


明初時候,一個普通農家婦女嫁給一個姓馬的人做妾,生了一個兒子,取名馬樂。後來因為這個馬某的正妻醋意太濃,她在馬家活不下去了,就改嫁給一個姓李的,又生了一個兒子,取名李馬。後來馬樂考中狀元,朱棣嫌他名字土,給他改名馬鐸。再後來,李馬也考中了狀元,朱棣也嫌他名字土,給他改成李騏。一個普通女子,和兩個男人生了兩個兒子,兩個兒子都考中狀元,還都被皇帝改了名。夠不夠巧合


嘉靖年間,一連三次科舉都有“李春芳”這個名字,不是一個人考了三次,是三個同名同姓的人。而且這三個人還都考上了,這其中一個就是考中狀元后來做到內閣首輔的李春芳,另外兩位一個做到知府,一個做到左給事中。

太子報仇,千年不晚——

挖隋煬帝陵的開發商老闆名叫楊勇。

2013年,國家文物局正式公佈了位於揚州邗江區西湖鎮的隋煬帝墓葬。而這次挖到隋煬帝墓穴的開發商老闆的名字,竟然和一千五百年前的隋煬帝楊廣的哥哥,前太子楊勇重!名!了!

在一千五百年前,楊廣先設計廢黜了楊勇的太子位,然後又假造隋文帝遺詔,縊殺了他的可憐的哥哥。

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

奧迪與標緻的互相傷害

2009年, 奧迪品牌誕生100週年,奧迪希望通過贏得勒芒24小時耐力賽冠軍來慶祝品牌誕生。結果這一年的冠軍是標緻車隊,它終結了奧迪的5連冠。

2010年,標緻品牌誕生200週年,標緻希望通過贏得勒芒24小時耐力賽冠軍來慶祝品牌誕生。結果這一年的冠軍是奧迪車隊。

下面是2007-2014年勒芒24小時耐力賽冠軍車隊名單。你說標緻、奧迪好死不死,相互傷害。

恩佐·法拉利死於1988,厄齊爾生於1988

馬克吐溫生於1835,死於1910,出生和死亡的時刻哈雷彗星都正好經過地球

最後不多說,上圖


動漫萌宅腐


美國被詛咒的自殺心臟,移植到另外一人身上竟然還是出現了自殺現象,令人匪夷所思。

1995年,美國喬治亞州一名叫桑尼的56歲中老年男子深感不適,到醫院檢查被診斷出患有充血性心臟衰竭病,這令他大感意外,感覺人生失去了方向,已經沒有了繼續活下去的勇氣。於是回到家後,度日如年,頹廢至極。

一天裡,他接到了檢查醫院打來的電話,說是有醫院裡一位死亡病人,家屬願意心臟捐贈,移植給有需要的人。這樣,桑尼馬不停蹄的趕到了醫院,各項指標檢查正常後,當天晚上便是正式接受了心臟移植。

桑尼當時只知道這是一位33歲年輕男子的心臟,並不是很清楚心臟的主人是來自於南卡羅萊納州,而且還是飲彈自殺,更加不瞭解的是這位提供心臟的年輕男子還留有28歲的年輕妻子謝麗爾和四個孩子。

1996年,桑尼移植心臟手術已經不需要再回醫院觀察。捐贈機構也解除了捐贈者的保密協議,所以重獲新生的桑尼為表恩情,寫了幾封感謝信郵寄到了捐贈者家屬家裡,一來二往,桑尼與捐贈者妻子謝麗爾連續通了兩個月的書信後,決定見上一面,當面表達感謝。

1997年1月,他們定在了查爾斯頓市見面。

兩人見面後,桑尼竟然感覺自己好像和謝麗爾認識多年,倆人有著很多共同話題,相談甚歡,像是老朋友一樣。而在謝麗爾心理,感覺桑尼像是有已故丈夫的影子存在,至此之後兩人一直保持著聯繫。

我感覺好像認識她好多年了,我無法將我的眼睛從她身上移開,我目不轉睛深情地凝視著她。

2004年,桑尼和謝麗爾結婚,共同撫養四個孩子。

2008年,一件令人深感意外的事情發生了,69歲的桑尼在自己房子後院小木屋裡飲彈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而根據桑尼的朋友敘述,桑尼平日生活裡很開朗,喜歡各種戶外運動,和朋友們也經常聚會聊天,自殺前兩週,還和他一起外出釣魚,根本沒有任何透出自殺的跡象,事情讓人離奇萬分。

桑尼的妻子謝麗爾事後拒絕採訪,悲痛異常,和家人一起舉行完了桑尼葬禮,閉門不出。

就這樣,那顆飲彈自殺的心臟被桑尼帶著長眠在了泥土之中。

誰曾想過,世界上竟有如此巧合,一顆心臟兩個主人,會產生出如此詭異之事,而最終也都是飲彈自殺,令人大感意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