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手持和金剛手串有什麼區別?

千歲寒44625189


你這個問題呀,實際上是在問手串和手持有什麼區別?

手串主要以佩戴為主,起到一個裝飾作用。手串分為長款和短款。

常見的長款一般有108顆珠子組成,也有216顆或者幾十顆珠子組成的。長款珠子常見的尺寸大概有4mm,5mm,6mm,7mm,8mm基本上是一些小規格的珠子,當然也有10mm,12mm等稍微大一點的珠子

短款手串常見的尺寸和顆數,大概有12mm19顆,14mm16顆,15mm15顆,16mm14顆,18mm13顆以及20mm12顆。

這些就是手串常見的一些尺寸和規格,可以根據不同人手腕的粗細,選擇合適的規格進行佩戴裝飾。

手串除了佩戴功能以外,還有一類文玩手串主要是用來把玩的。比如小葉紫檀,黃花梨等一些高端紅木類的,還有你所說的金剛菩提等等。當然,文玩手串也是可以拿來佩戴的。

下面我們來說說手持,手持主要是用來盤玩的。相對於手串來說,一串手持的顆數比較多。而且,手串可以是單圈的,就是可以不加三通和佛塔,但是手持一般都有三通和佛塔的,並且配有弟子珠或者是尾墜。

除了一些用於宗教類的有特殊意義的手持外,通常手持珠是沒有固定顆數,但一般大於18顆,如果顆數少的話那可能就成手串了。

手持珠除了可以盤玩外,還可以作為掛飾或者擺飾,有些手持珠稍加改動還可以作為壓襟。

金剛手串和金剛手持,材質都是金剛菩提,區別也就是手串和手持的區別了,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你。

我是 ,喜歡傳統文化和中式器物。關注我,每天都會分享深度思考的內容,洞察生活和人生的本質。








洪門三少


以下是鴻璐的一些淺見,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古今文玩的內涵差距很大,文玩一詞最早出現於康乾盛世,那時候國富民強、人民安居樂業、文人雅士寄情于山水之間吟詩作對成為了流行!人們把文人雅士隨身攜帶的筆墨紙硯以及書桌案頭擺放的印章、鎮紙、筆筒等等稱作文玩,這也是文玩鼻祖的內涵!現代文玩因為受到佛教的影響所以以佛珠手串居多!要是說古代文玩充滿書生氣,那麼現代文玩則更具佛性!那麼現代文玩金剛菩提的手持和手串有什麼區別呢?



從佛教文化的角度來說

從佛教的角度來說佛珠、念珠是兩回事兒!那麼這兩樣東西如何區分呢?其實佛珠和念珠的區別在於佛頭,佛頭這個物件是佛教佛祖的象徵所以一旦有了佛頭說明這串珠子就心中有佛這串珠子就是佛珠不再是隨意盤玩的念珠,那麼金剛菩提的手持和手串區別又在哪裡呢?手持一般為18子,這個數量加上金剛菩提的大小作為手串佩戴太大,又不及108顆那麼長可以佩戴在脖子裡所以只能拿在手裡!故得名手持!金剛菩提手串則不同手串一般沒有佛頭,數量較少可直接佩戴在手腕上方便盤玩!手持雖然處境尷尬既不能佩戴在手腕上又不能佩戴在脖子上但是卻備受佛家修行者喜愛,手持正因為不變佩戴所以需要一直霸佔一隻手,佛家修行者將這種執念視為修行的一部分,這也是為什麼佛家的高僧和宮廷太后為什麼喜歡手持18子的原因!



從包漿盤玩的角度來說

現代文玩更講究盤玩,拋開誦經唸佛的功能,如今的玩家更佳追逐於手串的紅潤包漿和通透玉化!金剛菩提是出了名的難盤、磨心、磨神的菩提品種盤玩難度很大!所以人們為了盤玩出一串包漿紅潤玉化通透的金剛菩提都會準備豐富一點的備子,金剛菩提的數量一上去手串是肯定做不成了,備子也不可能多到108顆所以就出現了18、24等等數量級的手持,這種手持就是為了在盤玩中方便替換!用手持的數量盤玩,盤玩一段時間後再從手持中優勝劣汰精挑出一串手串,這樣出來的金剛菩提手串就為精品手串了!這也是盤一串精品金剛菩提手串的一個方法!



結語

不論是手持還是手串在佛家的視角中都是誦經唸佛的工具只是形式不同風格不同罷了,但是在盤玩者的角度手持是一串精品手串的前身!


鴻璐宣說文玩收藏


首先是籽的數量不同!一般大金剛手串的數量是13顆左右,戴手上大小數量正合適!手持的話呢一般都是數量在13顆以上68顆左右的居多,一般都是拿在手上盤完!

圖一是手串!圖二三四都是手持






老趙文玩小金剛


凡佛教所用各種器物不能一律歸於古玩藝術品的收藏範疇,對古和玩要有充分的理解和認識。


劉學賢85141598


金剛手持與金剛手串有什麼區別?首先金剛是對手持或手串的材質菩提籽而言,但佛曰:菩提本無樹:,又那有菩提籽呢?因而只能是指,可以作為手持或手串的植物籽如硬度大,籽質堅實耐磨就是金剛菩提籽先說手串,也可叫手圈,是作為飾物佩戴在手腕上的文玩用品,手串可按自身手腕大少,及自己的審美觀點,選擇顆粒的大小及顆粒的數量,這個因人而異,一般要以取戴方便為準則。手串經常盤玩,可使其油潤早日形成漂亮包漿,尤其是名貴木料如黃花梨,紫檀等木料盤玩更有講究。一般手串不用加佩三通,葫蘆等飾物。手持原應是佛家弟子在功課時唸經文計數之用,手持的珠粒數應為九進位,18顆,27顆36顆等。在每九顆中間可用一個小點的珠作隔斷,稱弟子珠或隔珠,也可用一個三通與一個葫蘆作為尾串裝飾以增加手持的整體美。既是手持,就經常單手持珠串來回反覆的盤玩。佛家弟子,居士等在功課頌經文時或一遍一圈的計數盤玩,很多高僧大德用過的手持,據說其功力大無限。很多已看不出是什麼材質的手持但其漂亮的外形已令人愛不釋手。最近的二十年來手持和手串一樣,在收藏的熱潮中也進入了文玩圈,並受廣大藏家青睞,尤其是一些名貴木質和玉石,瑪瑙,虎魄之類的手串和手持非常被玩家們追尋收藏。個人認識僅供參考。謝謝編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