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後,有一位大唐皇帝,差點重現大唐榮光

憲宗是德宗的孫子,憲宗父親順宗當時是太子,德宗老了特別喜歡這個孫子憲宗,小時候抱著他在腿上玩,覺得他長得像太宗,逗問孩童的他你是誰啊?憲宗霸氣的說:第三天子!


德宗彌留時順宗中風權力迅速過渡到皇孫憲宗手中,順宗即位不久權力即被憲宗掌握退位成太上皇,憲宗這次和德宗一樣,年少踐祚,意氣風發,雄心勃勃要削藩!

不同的是,憲宗做成了。

(順宗在位的短短200天,任用做太子時親信王叔文、王伾主導集權改革,內外兼修,打擊藩鎮宦官兩大患,失敗。因為順宗中風,二王文人集團主事,直屬親藩巴蜀韋皋、劉闢因為想脫離朝廷掌控也被打壓,投靠太子憲宗,憲宗又借勢同樣被打壓向自己靠攏的宦官,逼順宗禪位。隨後鞏固合法性大清洗永貞革新集團,集權改革新黨韓泰、陳諫、柳宗元、劉禹錫、韓曄、凌準、程異及韋執誼八司馬被貶。文化史上的大案。憲宗借宦官之勢上位,利益相關,結為聯合體,所以不能除內部宦官大患,但宦官在憲宗時期臣服君權,朝廷集權鞏固,一致對外削藩。可是最後憲宗削藩功成,要著手收拾內部宦官的時候,被太子穆宗聯合宦官和後宮郭子儀軍功家族的嫡妻郭氏害死了,史界對憲宗被害真兇有爭議,但利益所得者就是穆宗郭氏母子和宦官!於是內部隱患反彈,穆宗上臺,外部削藩功業功虧一簣。)

憲宗和太宗、玄宗一樣依靠政變上臺,高祖、睿宗、順宗都是太上皇,和兩個先祖相似之處還有很多,史書寫這三人,用詞很一致,外貌英明神武,為政勵精圖治,但太宗、玄宗開創的太平盛世憲宗並沒用做到。那他做了什麼可以和二位先祖並論?
朝廷集權削藩恢復聲威!國家再次短暫實質統一安定!

從憲宗踐祚後一步步謀劃施行的集權復興大業來看吧。

第一步:整頓吏治。
清洗掉二王八司馬的永貞革新集團鞏固合法性後,繼承改革政策,任用名臣杜黃裳、武元衡、裴度、李絳等人相繼為相。德宗削藩失敗不死心留的後手,軍隊精良,財賦充足。朝中經過整頓後萬眾一心,大好家國,恨不能蒸蒸日上拉回正軌,再來一次削藩功業!

第二步:收拾巴蜀後花園,正式削藩。
元和元年806年
直屬親藩巴蜀德宗末年朝廷勢弱趁機做大,有脫離直屬控制的趨勢,第一個拿他開刀!


節度使主事者韋皋死後二把手劉闢想直接上位,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馬上撲滅,一戰立威!
後方根本之地無虞。
(順便把邊防軍京畿附近的河套夏綏也收拾了,消除心腹周圍隱患,以防涇原之變再現。)

第三步:鞏固江南財賦。
元和二年807年
鎮海鎮節度使(江蘇鎮江)李錡是宗室,江南離關中天高皇帝遠,野心膨脹趁機獨立,就地撲滅。
賦稅之源國家財政運行暢通,經濟支持,後花園根本和經濟支持鞏固已畢,向刺頭下手吧!

第四步:軟硬兼施收回各藩鎮實質控制權

元和四年809年
成德節度使王士真死﹐其子王承宗自為留後﹐憲宗以宦官吐突承璀領兵討伐﹐暫時未能取得勝利﹐只能隱忍妥協承認王承宗繼位。
第一次下手強力打擊失敗。
元和七年812年
魏博節度使田季安死﹐其子田從諫年幼接任﹐部下擅自擁立大將田興(後改名弘正)。


李絳獻奇策在此時拉攏魏博。
田興為鞏固權位投靠朝廷﹐遵守法令﹐申報戶籍﹐將本鎮人事任免權僚屬配置上交﹐送田從諫入京,與唐廷聯盟。
長期割據鐵桶一塊的河北三鎮因為魏博叛變出現了一個突破口。
局勢一片大好。
河北三鎮因此老實了。

元和九年814年
淮西鎮當年代替李希烈的部下吳少誠,死後被部下吳少陽殺掉兒子篡權,吳少陽死後吳元濟接任。想要從蔡州威脅東都洛陽。
第二年河北三鎮安穩馬上拿他下手。
元和十年815年
唐廷正式討伐淮西鎮,領道最強藩鎮平盧淄青鎮李師道和河北成德鎮兔死狐悲、同氣連枝暗中支持淮西。
李師道派人焚燒河陰轉運倉﹐試圖斷官軍糧道。又派刺客入京行刺﹐主戰派領袖宰相武元衡犧牲,御史中丞裴度被刺傷﹐企圖以此震懾朝中主戰派,阻止朝廷進攻。
憲宗心腹社稷之臣於京畿慘死,大怒力排眾議,以裴度為相﹐堅持平叛。朝中主和派經此打擊反而向主戰派靠攏。

裴度升任宰相﹐加大打擊目標淄青鎮堅持平叛。

藩鎮和唐廷的大決戰

拉鋸兩年後,
元和十二年817年
十月﹐軍事史上的傳奇,唐鄧節度使名將李愬雪夜襲克蔡州﹐擒吳元濟﹐取得最後勝利。
元和十三年818年
七月,憲宗調宣武、魏博、義成、武寧、橫海諸鎮聯軍集全力討伐淄青鎮李師道。大兵壓境,李師道內部人心惶惶,矛盾激化。
元和十四年819年二月,淄青鎮部將劉悟投誠殺李師道降唐,最強最大藩鎮淄青鎮淄、青、江等十餘州全部收回控制權,復為唐廷所有!

最大的淄青鎮都被滅了,削藩大事已成,河北諸鎮見大勢已去,不戰而降,歸附唐廷。
河北三鎮自從魏博投誠後,成德王承宗﹑盧龍劉總相繼自請離鎮入朝﹐朝廷另委節度使﹐恢復河北三鎮控制!


中原親藩滄景、宣武等見最強的刺頭都倒了,全部接連入朝。

憲宗天縱之才,君臣相得,一時奇士並出,唐廷削藩功成,中央君權恢復,朝廷壓制地方,大有興復大一統帝國榮光趨勢。
集權趨勢回升,元和中興!
可惜最後憲宗犯了老祖宗太宗、玄宗老毛病,功業鼎盛自己馬上就膨脹了。身死政滅。

安史之亂後,有一位大唐皇帝,差點重現大唐榮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