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降將丁汝昌為什麼會被清朝重用?

一德格天1


一個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首先必須自身條件要過硬,也就是說你必須是匹千里馬。再者,外部條件也很重要,有了千里馬,還要有識貨的伯樂。丁汝昌從一名太平軍降清到官至北洋水師提督,他的成功之路很好地給我們詮釋了這個道理。在丁汝昌的軍旅生涯中,程學啟、劉銘傳、李鴻章慧眼識人,都曾是相中丁汝昌這匹千里馬的伯樂。



丁汝昌是安徽廬江人,咸豐三年太平軍攻佔廬江後,十八歲的丁汝昌因生活所迫,加入太平軍佐將程學啟麾下,駐守安慶。此後,丁汝昌跟隨程學啟衝鋒陷陣,因其英勇善戰,逐漸引起程學啟的矚目。

咸豐十年(1860年),曾國藩、曾國荃率湘軍攻打安慶,駐守在安慶北門外石壘的程學啟部頑強反擊,致曾氏哥倆攻城連連受挫。強攻不行,曾氏哥倆決定招降程學啟。於是就抓捕了程學啟的養母和養母之子程惟棟逼程學啟就範。此時程學啟的上司、安慶守將葉芸來對程學啟也有點不放心,於是召程學啟入城。程學啟情知不妙,率部下三百餘人投奔了湘軍,而丁汝昌從此也成為湘軍的一員。

程學啟投清後,葉芸來將其留居安慶城中的妻子及幼子殺害,並將兩人首級掛在城頭示眾。悲憤的程學啟率清軍先行攻破安慶城,安慶失陷,葉芸來部近兩萬人全部戰死。戰後,程學啟晉為正三品參將,丁汝昌升為哨官,相當於現在的連級基層軍官。


咸豐十一年(1861年),太平軍攻打上海,上海清軍不敵。上海的富紳慌忙向兩江總督曾國藩求援,曾國藩命令他的幕僚李鴻章籌備淮軍。程學啟部改隸淮軍,丁汝昌這時又從湘軍改隸到淮軍,這是丁汝昌人生中又一大轉折點。

在上海鎮壓太平軍的作戰中,驍勇的丁汝昌又被淮軍的劉銘傳相中,轉歸到劉銘傳麾下,很快提升為營級軍官。後丁汝昌又跟隨劉銘傳鎮壓捻軍,因軍功不斷晉升軍職,在三十二歲時已躋身於總兵高級軍官行列,並獲巴圖魯殊榮。

1875年以後,清廷斥巨資加強海防建設,由於國力所限,節約開支,陸軍遭到精減。按理說丁汝昌作為高級軍官是不會裁撤的,但由於丁汝昌部遭到裁減,為此丁汝昌與劉銘傳的關係搞得很僵。劉銘傳小肚雞腸,對丁汝昌時時打擊報復,丁汝昌遂解甲歸田。

在家賦閒了三年後,丁汝昌決定北上天津,找他的老上司李鴻章謀份差使。此時的李鴻章已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籌辦海軍事宜。他知道丁汝昌與劉銘傳的關係勢同水火,所以不宜把丁汝昌再安置到陸軍,所以就把他留在天津,幫自己協辦海軍。



光緒五年(1879年),經李鴻章舉薦,丁汝昌派充炮船督操。後赴英接收“超勇”、“揚威”二艦。朝鮮兵變時,丁汝昌率艦赴朝軟禁了禍首李昰應,粉碎了日本干涉朝鮮的計劃。不久,由李鴻章上奏,丁汝昌被清廷賞賜黃馬褂。

北洋海軍正式成立後,丁汝昌出任海軍提督。丁汝昌積極創辦水師學堂,培養海軍人才。接著又率艦訪日,學習日本先進經驗,回國後請求朝廷購艦充實海防,但未被採納。

甲午海戰爆發後,身為後黨的李鴻章力主避戰,而以光緒帝為首的主戰派卻一再催戰,丁汝昌夾在其中,處處掣肘。翁同龢等人則認為丁汝昌怯戰,力請光緒帝將丁汝昌革職。在日軍攻陷旅順後,丁汝昌被革職留任。丁汝昌頂著巨大的壓力,忍辱負重,苦心籌劃威海佈防。日軍在榮成登陸後,曾勸降丁汝昌,丁汝昌不為所動,決心以身許國。在威海衛海戰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丁汝昌兵敗自殺。

丁汝昌從太平軍的一名低級軍官,官至北洋水師提督,自然是離不開李鴻章的大力提攜。但是這也是和丁汝昌自身良好的軍事素質分不開的。雖然他不是海軍科班出身,但他久經沙場、作戰經驗豐富,又虛心好學,在當時海軍人才匱乏、學生軍官缺乏實戰經驗尚顯稚嫩的情況下,丁汝昌已是合適的人選。


歲月是一條河流


說起丁汝昌一個太平天國的降將能夠被晚清重用,就不得不說這都是命運的安排了。當然,丁汝昌能夠平步青雲和他的個人能力是分不開的。

其實丁汝昌小時候過得十分貧寒,1836年出生的他沒趕上好時候,父親能力有限,小丁讀了三年學後就輟學了,年僅十歲的小丁便開始了自己的江湖生涯。他做過放牛娃,養過鴨子,做過擺渡人,人生經歷極為豐富,後來被老爸送到伯父家的豆腐店工作,也算是有個照應了。

可是事情並沒有想象的那麼順利,咸豐三年災荒,年僅十八歲的小丁痛失父母,丁汝昌的命運也從這一刻開始發生了改變。

也許是因為災荒沒人管,小丁看透了這個王朝,也許是在那一刻萌發了權謀之心,如果自己能夠做官也許就不是這幅場景了,於是乎小丁加入了太平軍,開始了自己的軍旅生活。也許是上天的眷顧,小丁真是跟對了人,在程學啟的隊伍裡當差,可以說沒有程學啟就沒有丁汝昌。

征戰十年,程學啟的部隊可謂是所向披靡,戰無不勝,就連曾國藩、曾國荃率領的湘軍都不是對手,可是曾國藩是誰,人家家書寫的可是牛的一比,在控制了程學啟這個孝順的孩子後,很快。1961年,程學啟投降了,當然,小丁也被納入其內。

可以說太平天國的滅亡離不開程學啟和丁汝昌,在投降清軍後,程學啟聯合丁汝昌等人攻佔安慶,小丁在這次戰役後也被升遷為千總,相當於現在的一個營長了,後來李鴻章組建淮軍,把程學啟和丁汝昌都納入其中,接著丁汝昌就開始了為大清奮鬥。

在加入清兵不到三年的時間裡,太平天國滅亡,可見小丁還是很有眼光的,可是萬事沒有一直順的,小丁被李鴻章安排在劉銘傳的部隊裡,這一次,小丁並沒有像在程學啟部隊裡那樣。

又是一個十年,李鴻章的部隊發展壯大,隨著戰爭的勝利,清政府決定減少軍隊的開支——裁兵!丁汝昌不幸被納入其中,劉銘傳命令小丁裁掉一些人,可是小丁不肯,就這樣,小丁的仕途就這樣結束了。

征戰二十餘載,丁汝昌必定是無法安於現狀,在得知李鴻章升任直隸總督的時候,小丁很快便去投靠了,在李鴻章的幫助下,丁汝昌再一次開始了自己的仕途,而這一次,與北洋水師結下了不解之緣。

甲午戰爭的爆發丁汝昌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可是無能的清政府這一次沒能給丁汝昌一個機會,輝煌的一生就這樣在硝煙與失敗中結束了。

說到丁汝昌能夠被清朝所重用,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他自身的強大,雖然丁汝昌僅讀過三年學,但是丁汝昌在進入部隊後能夠迅速擺正自己的位置,並在戰鬥中做出巨大的貢獻,在隊伍中能夠迅速脫穎而出。

正是這些不同凡人的特點才使得他能夠在每次機會來臨的時候抓住,成為晚清時期一個有故事的將才!


大國布衣


丁汝昌的確曾是太平天國軍中的一員,但他並不是將領,他只是個小兵。丁汝昌降清後被清廷重用,官至北洋水師提督。

關於丁汝昌投降清軍那點事

丁汝昌,原名丁先達,是個農民家的孩子,安徽廬江縣石頭鎮人。因為家裡太窮了,只讀了三年書,就當了童工,他放過牛、放過羊、幫人擺渡船等,什麼髒活累活都幹過,小小年紀就吃盡苦頭。他15歲那年家鄉發生災荒,丁汝昌的父母雙雙而亡,他成了孤兒。咸豐三年十二月(1854年1月)這一年丁汝昌18歲,太平軍佔領廬江,丁汝昌被徵入太平軍。他隨軍留在了安慶。

咸豐十一年(1861年),丁汝昌的人生髮生了轉折,湘軍包圍了安慶。程學啟夜半時分率丁汝昌等300多人翻牆跑向湘軍隊伍,繳械投降,被湘軍將領曾國荃收編。丁汝昌從此有了不一樣的人生,官至北洋水師提督。

丁汝昌為什麼會被清朝重用?

  • 一、丁汝昌作戰勇猛

降軍剛開始必然會引起軍中諸將懷疑,為鑑定他們是否衷心,會先把他們派往最前線鑑別。當急先鋒的丁汝昌令曾國荃非常滿意。他和程學啟一馬當前,勢如破竹接連攻破安慶北大門外的太平軍營壘3座,斷絕了安慶北面的交通,安慶一舉被湘軍佔領,這次戰鬥殲滅太平軍1.6萬人,戰績輝煌,程學啟升了職,賞戴花翎,當了開字營營官,丁汝昌在曾國荃的稱讚中升任千總,當了開字營哨官。

  • 二、丁汝昌機遇好,他和李鴻章是老鄉,在仕途上有李鴻章力保舉薦。

曾國藩的湘軍是臨時組織的鄉間軍隊,為了加強部隊的凝聚力,各個將領都利用同鄉關係組建成軍隊,因為鄉情更利於指揮和管理,戰鬥力一級棒。而這些將領們也只信任自己的老鄉,提拔自己親愛的老鄉當部將。丁汝昌恰恰和李鴻章是同鄉,都是合肥人,濃濃的鄉情,是李鴻章提拔他的先決條件。

當時曾國藩命令李鴻章組建淮軍,支援上海,而程學啟的開字營正好派給李鴻章指揮。同治元年(1862年),丁汝昌等隨李鴻章乘輪船前往上海。劉銘傳欣賞丁汝昌並請求李鴻章把丁汝昌調入他的陣營,升任營官,授參將。


光緒十三年(1887年),清政府命令各地督撫保舉人才,李鴻章遞交《保舉將才折》,其中就有丁汝昌的名字。

  • 三、丁汝昌為清廷屢立戰功

丁汝昌協助清軍滅了太平天國後,同治七年(1868年),丁汝昌被派往剿滅另一支反清農民大軍——捻軍。李鴻章負責東捻軍的剿滅,丁汝昌因剿滅東捻軍有功被授為總兵,加提督銜,賜協勇巴圖魯勇號。

  • 四、李鴻章給丁汝昌留洋的機會,丁汝昌大充電,長了很多海上作戰的知識

光緒五年(1879年),清政府進口軍艦,北洋軍艦日漸增多,李鴻章奏准將丁汝昌留北洋海防差遣,派充炮船督操。光緒六年(1880年),李鴻章奏派丁汝昌赴英接收訂購的“超勇”、“揚威”號巡洋艦,目睹了先進的巡洋艦。在英期間,丁汝昌覲見了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拜訪了英國海軍司令和高級軍官,並與當時一些著名的軍艦設計師會面,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借這個機會,丁汝昌專門繞道德國,目睹了“定遠”艦。丁汝昌還多次遠洋操練北洋艦隊。


丁汝昌在任職期間對北洋海軍和北洋海防的建設嘔心瀝血,嚴於律己,他對一些海軍專業術語很熟練,在表達上一步到位。熟練操作,對海軍訓練有素,上午操炮、下午操槍、輪流打靶。他恪守本職工作,就連艦船修理舊洞的數量他都親自過目,事無鉅細,有一次,供應給軍隊的煤炭少10噸,丁汝昌連著5次追討,直至補齊為止。優秀的人不愁沒有用武之地。

  • 五、丁汝昌曾輕鬆粉碎了日本干涉半島的計劃,李鴻章認為他有應變突發事件的能力。

光緒八年(1882年)六月,朝鮮王朝京城爆發壬午兵變,日本出兵進入半島。丁汝昌奉命率一批艦隊開赴朝鮮,隨時採取應對措施。當時日軍已經進入半島,丁汝昌設計擒獲朝鮮大院君李昰應,並押往天津軟禁。日本措手不及,干涉半島的計劃落了空。

八月二十九日,李鴻章上奏對丁汝昌美言稱他:“創練水師,講求西法,能耐勞苦,此次揚威域外,足張國體”。清政府賞丁汝昌穿黃馬褂。


李鴻章把操練艦隊的機會給了丁汝昌,丁汝昌見多識廣

光緒十二年(1886年)七月,李鴻章命丁汝昌與總查琅威理率北洋水師主力赴半島操練、巡查。

接著李鴻章又派吳大澄等勘定吉林東部中朝國界,命丁汝昌率領艦隊到海參崴接應,當他去長崎保養船塢時,先進的軍艦在長崎引起日本民間的豔羨、妒恨。一天,中國水兵和日本人發生爭鬥,北洋水師總查琅威理要下令和日本開戰,被丁汝昌制止了。丁汝昌通過外交、法律途徑進行了一場無硝煙的戰爭,最終日本向中國賠償5萬餘元。


最終,李鴻章像海軍衙門提名,奏準丁汝昌為北洋海軍提督,不久賞加尚書銜。

丁汝昌的結局

中日海戰中,北洋艦隊戰敗。這支強大的海軍,竟然被清廷歷來所瞧不起的小日本打敗,丁汝昌無顏面對。在保衛威海衛的戰役中,丁汝昌彈盡糧絕,沒有援軍。丁汝昌仍然做出了最後的抗爭,在威海南北炮臺淪陷之時,他還組織敢死隊力圖奪回炮臺,遺憾的是失敗了。


面對日本艦隊多次勸降,丁汝昌不為所動。他對家人說:“吾身已許國”,並將勸降書上交李鴻章,表明絕不投降的心志。一天晚上他服鴉片自殺殉國,中年59歲。

他死了,日本稱他為“名將”。

清政府視他為罪人。

北洋海軍全軍覆沒,清廷把所有罪責歸咎於丁汝昌指揮不力,下旨“籍沒家產”,清廷命丁汝昌的屍身穿黑色囚衣,把棺材用銅絲捆綁,棺材用磚頭封在其原籍村頭,不許他入土為安,向萬民表明丁汝昌有罪。


小姐姐講史


作為太平軍中的悍將丁汝昌,能夠在降清之後得到重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投降的時機選的非常好

湘軍雖然把安慶圍的鐵桶一般,但城內的太平軍為了活命拼死抵抗,個個奮勇爭先,無懼生死,打的湘軍是苦不堪言,湘軍統帥曾國藩既要扛住來自北京朝廷的壓力,又要穩住久攻安慶不下,湘軍內部低迷的軍心士氣,可謂是心力憔悴。

雖然湘軍很難,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安慶城被湘軍攻破已是必然,因為安慶城裡的太平軍,外無援軍內無糧草,根本不可能與湘軍久持,一旦城破,湘軍勢必屠城,以發洩心中的怨恨,到那時想活命,將比登天還難,怎麼辦,究竟該何去何從?

丁汝昌的頂頭上司程學啟審時度勢,再加上與安慶守將葉芸來產生隔閡,於是程學啟在一個夜黑風高的晚上,親率丁汝昌等三百餘人翻牆出城,投靠了湘軍,程學啟丁汝昌等人投誠,對湘軍快速攻破安慶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它們對城內的防禦攻勢一清二楚,所以在安慶城破之時後,他們二人也都因功授賞。



其二、戰功赫赫,赤膽忠心

從太平天國陣營轉投湘軍之後,丁汝昌等人由於是從敵營投降過來的,所以起初逢戰必被點為先鋒,說直白點就是去當炮灰,曾氏兄弟欲借敵人之手,來除掉他們,但是丁汝昌等人並未因此而抱怨,反而是積極備戰,全力充當湘軍的急先鋒,為湘軍最終攻破天京鋪路搭橋。

由於丁汝昌作戰勇猛,所以在湘軍陣營裡很快也混到了哨官的位置,並得到了李鴻章的青睞,李鴻章何許人也,曾國藩的得意門生,慈禧太后的心腹肱骨,在李鴻章麾下,丁汝昌可謂是扶搖直上,在平定捻軍之後,官至總兵,領提督銜,執掌三營鐵騎。

不過在內亂基本上被肅清之後,李鴻章的淮軍也面臨著裁軍的困境,很不幸的是丁汝昌的軍隊就在被裁之列,為此丁汝昌與上司劉銘傳據理力爭,險些命喪劉銘傳之手,鑑於時勢所迫,丁汝昌只好辭官歸隱,但過慣了刀口上添血的日子的丁汝昌,根本無法適應了無生趣的田園生活。

其三、成敗榮辱皆在李鴻章一人

不甘心平庸的丁汝昌,背起行囊,告別家人,獨自一人前往天津去投靠已經做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鴻章,正值用人之際的李鴻章對丁汝昌的到來非常滿意,既是故舊又是同鄉,所以很快丁汝昌便被李鴻章授予要職北洋水師提督,李鴻章把亞洲最強大的水師交給了他。

手握北洋水師權杖的丁汝昌,人生也達到了巔峰,其在光緒十二年,率領水師在日本長崎附近海域訓練,由於部分水師官兵耐不住寂寞,上岸到日本長崎嫖娼,結果與日本人發生了衝突,丁汝昌倚仗強大的水師力量,愣是逼迫日本政府賠禮道歉,並支付了五萬日圓的賠償。

由於清政府的無能,北洋水師艦隊連續三年未增添一枚炮彈,結果在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之後,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北洋艦隊,竟任由日本這個撮爾小國蹂躪,並最終全軍覆沒,作為水師最高統帥的丁汝昌,空有一腔報國之志,但無力殺賊,被迫以死殉國。
總之,丁汝昌能夠在降清之後,扶搖直上,一是個人能力突出,二是會審時度勢,順勢而為。


清史宴


在張黎執導的《走向共和》中,就有這樣一個橋段:

李鴻章一行人密訪劉公島,看到北洋水師軍紀鬆懈,官兵為所欲為,而作為水師提督丁汝昌對此一再容忍。

於是李鴻章與丁汝昌有了這樣一段對話。李鴻章告訴丁汝昌,朝中有一批以翁同龢為首的大臣,以北洋水師軍紀諸多弊端為藉口彈劾李鴻章。慚愧地丁汝昌就提出了要向朝廷請辭,以減輕李鴻章的壓力。


李鴻章大怒,反過來就再次給丁汝昌作思想工作。具體對話小子記不清楚了,總體就下面幾層意思:

  1. 以翁同龢為首大臣之所以彈劾,固然是北洋水師確實存在問題,根本上是眼紅北洋水師的這塊大蛋糕;北洋水師是李鴻章的心血,是亞洲最大的海軍力量,丁汝昌必須替李鴻章守好。
  2. 翁同龢等人彈劾李鴻章任人唯親,李鴻章就爆了粗口,認為老子不任人唯親,難道要任人唯疏不成;讓一個與自己不對付的接管北洋水師,那自己還要不要活了。
  3. 丁汝昌忠厚老實,李鴻章放心;北洋水師中比丁汝昌有能力的大有人在,但是他們沒有丁汝昌實在;就此一條,李鴻章認為丁汝昌比別人強千條萬條。


以上雖然出自電視劇中橋段,但也形象說明了丁汝昌為何能夠坐到這個亞洲第一水師的當家人位置上。一是丁汝昌個人能力決定的;二是李鴻章的支持是離不開的。

至於朝廷重用,完全取決於李鴻章想將自己親手創建的水師交給誰而已。畢竟北洋水師是李鴻章著手籌辦的,在李鴻章的努力下,一度成為排名亞洲第一、世界第九的海軍力量。李鴻章就必須讓這支力量始終掌握在自己淮軍嫡系手裡,而丁汝昌就是這樣的不二人選。


安定郡小書生


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本是陸軍出身,卻幹起了海軍的門路; 本是天平天國的一員降將,卻做起了清朝的官員;這其中微妙而又複雜的關係,不得不提及和一個人有關,那就是中堂大人——李鴻章。

丁汝昌個人簡介及成長經歷

丁汝昌是安徽廬江縣人,1836年出生,其家庭談不上顯赫,甚至可以說有一點寒顫。其父親長年從事務農工作,後期跟隨他人學了一門製作豆腐的手藝,但盈利卻很微薄,勞而無值。

因家境貧寒, 丁汝昌只讀過3年私塾,此後便開始自食其力,幫人放過鴨子、擺過渡子,靠著力氣活,還能勉強度日。不過這種局面並沒有維持多久,在他15歲時,父親病故; 母親也在父親病故後不久也去世了。1851年,也就是天平天國金田起義初期,此時的丁汝昌,成了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兒 。

“丁汝昌字禹廷,北鄉石嘴頭村人。少卓犖負奇氣。父燦勳, 業農,遣從族父學制豆腐, 勞而無直 (值) 。恆念家貧, 竊錢奉母, 主怪錢少,改納竹筒。厥性敏慧,潛以竹竿黏飴而取之如故,……咸豐荒旱,父母亦逝。”——《丁汝昌傳》

丁汝昌的童年遭遇,可以說很是不幸,或者是悲慘。但接之而來未卜的前途,對丁汝昌來說,是一個更大的挑戰。

丁汝昌

“太平軍過廬邑,掠人入伍,汝昌被掠,從至皖城。與同館者,則桐城程忠烈學啟也。傾懷效能,意氣相得。——《丁汝昌傳》

1851年,太平天國在廣西金田發動起義,洪秀全打著“拜上帝教”的旗幟,很快就吸引了當地一大批農民的加入。

太平軍沿著長江北進,一路招兵買馬,攻城略地,幾年時間,就佔領了清廷的“半壁江山”,這可讓在北京的清王朝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

為了鎮壓天平天國起義,清廷派出了自己看家的“八旗綠營”前去絞殺。可此時的八旗綠營,早已是腐敗不堪,被鴉片搞得“個個萎靡不振”,軍隊更是毫無戰鬥力,被太平軍一擊即潰。

在太平軍一路浩浩蕩蕩北上殺至安徽時,丁汝昌“順利”的被“掠入隊伍”,成了太平天國的一員,和他一起被掠奪的,還有他的同鄉程學啟。兩人在軍中憑藉自己的武功本事,至少把吃飯的問題總算是解決了。

但眼看八旗兵不行,清廷便組織地方興辦團練,湘軍和淮軍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崛起的,湘淮兩軍,後來更是成了抵抗太平軍的中流砥柱。隨著太平軍的節節敗退,丁汝昌和程學啟也起了“異心”

無何,湘鄉曾忠襄國荃圍皖城, 學啟偕汝昌率三百人逾城出降。忠襄猶疑慮,每戰令居前,屢獲捷。既克皖,學啟授參將,領開字營。汝昌哨官,亦授千總。”——《丁汝昌傳》

曾國藩的九弟曾國荃攻克安徽時,程學啟偕丁汝昌等人,一起出城投降,歸順了清軍。並在後來的交戰中,兩人也是竭盡全力,忠命效力,為此還獲得了官職。

曾國藩

可見兩人是憑藉自己的實力、努力和表現,一步一步投靠清軍,為其效力。其實這也很好理解,此時的清朝八旗綠營腐敗不堪,朝廷已無人可用,這時只要是投降於清朝者,清朝可謂是“來者不拒”啊。

丁汝昌怎樣和李鴻章結緣的了?

當曾國藩培養的湘軍崛起時,他的學生李鴻章培養的淮軍,也是在一步步坐大。

同治元年 (1862) 春,李鴻章奉曾國藩之命,在家鄉合肥一帶招募淮勇團練建成淮軍,並將湘軍程學啟開字二營,調入為主力, 隨即赴上海與太平軍作戰。

李鴻章劇照

丁汝昌跟隨程學啟,也是立下了許多些戰功。

旋從江蘇臬司合肥李文忠公鴻章徵吳。同治元年壬戌,乘輪船至滬。汝昌佐學啟於泗涇、新涇、四江口諸役,每戰輒先登。——《丁汝昌傳》

丁汝昌給自己掙的表現,包括在絞殺捻軍的過程中,在加上丁汝昌本身也是安徽人,和李鴻章算得上是老鄉,這正好迎合了李鴻章一貫的用人作風。

在李鴻章組建北洋水師、訓練北洋軍隊時,丁汝昌成功上位,做起了“北洋水師提督”這一關鍵的職位。

【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

丁汝昌本是陸軍出身,有著鎮壓太平天國的磨鍊,和剿殺捻軍的豐富經驗,在陸上作戰可以說是很有一套; 但對於海軍,丁汝昌是一竅不通,他根本沒有接受過正規的軍事訓練,對於海軍的那一套作戰理念,更是茫然無知。

所以當時的清政府與日本兩國,在整體上的海軍實力是相差無幾的,但為何最後還是以清政府的慘敗而告終,這和李鴻章在用人方面的不當,其實是有很大的關係!


文史議春秋


丁汝昌的經歷說明了一個道理:即使在人脈關係錯綜複雜的封建社會,是金子總是會發光。

出身合肥農村的丁汝昌,只上過三年私塾就因為家貧輟學,後入豆腐店做夥計,1851年,廬江一帶發生嚴重災荒,丁汝昌父母雙亡,無奈之下18歲的丁汝昌加入了佔領廬江的太平軍,成為程學啟的部下。

程學啟是一員猛將,太平天國“受天安”葉芸來十分看重他,還把小姨子嫁給他,程學啟也知恩圖報,屢屢打退湘軍對安慶的圍攻。

曾國荃自覺一時半會打不過程學啟,就學曹操把程學啟的養母抓過來脅迫程學啟投降,程學啟自幼喪母,養母恩比天高,所以左右為難,恰巧這件事情被葉芸來知道了,準備先下手為強,把程學啟抓起來,程學啟連夜帶著丁汝昌等人投降了曾國荃。

惱羞成怒的葉芸來把程學啟妻子兒子全部殺死,頭砍下來掛在安慶城門示眾。程學啟悲憤至極,立誓“滅賊以報國家”,1861年程學啟身先士卒攻入安慶城中,太平軍守將葉芸來所部一萬六千餘人戰死,安慶遂被湘軍攻佔。

程學啟雖然入了清軍,但曾國荃對這夥降軍一直不放心,只要有戰役必讓他們打頭陣,希望借刀殺人,剪除後患,但程學啟丁汝昌命大,連續攻佔無為州、運漕鎮、東關等地,不但沒有死,還累立戰功,程學啟擢為正三品參將,並受命自立營頭,擴軍為開字營,丁汝昌升任千總,充當開字營哨官。

1861年冬,為防備太平軍攻打上海,曾國藩命李鴻章籌備淮軍,程學啟的開子營因為安徽人居多,被整體劃入淮軍,成為李鴻章的部下。

1862年丁汝昌因為配合劉銘傳作戰勇敢,被劉銘傳點名要到自己麾下,仍充哨官,統領親兵100人。旋改統領馬隊,升任營官,授參將。

太平天國敗亡後,李鴻章梳理兩江軍務,丁汝昌升為副將,統先鋒馬隊3營,隨劉銘傳北上,與捻軍作戰,捻軍被剿滅後,丁汝昌因功被授為總兵,加提督銜。

1874年劉銘傳打算把丁汝昌的三個營裁掉,雙方發生衝突,丁汝昌一怒之下辭官回家,解甲歸田。躲過了一場殺身之禍。後李鴻章興辦洋務,不甘心就此消沉的丁汝昌找到李鴻章,李鴻章素知丁汝昌“才略武勇”,委任他籌建北洋水師。由於早年表現突出,正指揮兵馬收復新疆的左宗棠也來信邀請丁汝昌出山助陣,但被李鴻章以“傷病復發”為由留在身邊。

光緒十二年,丁汝昌率北洋水師遠洋操練,在長崎補充給養,北洋水兵因為嫖妓問題在日本大打出手,此事原本是北洋水兵挑起,但自恃兵強馬壯的北洋水師竟然以炮擊長崎威脅日本政府,最後以日本賠償五萬元了事。

此事被日本方面認為是奇恥大辱,也為後來甲午海戰埋下伏筆。

光緒十四年,根據李鴻章的提名,奏准以北洋水師記名提督直隸天津鎮總兵丁汝昌為海軍提督,不久賞加尚書銜,丁汝昌達到一生榮譽的頂點。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二月十二日,全軍覆沒的丁汝昌服鴉片自殺,以死謝罪天下,臨死前,將北洋海軍提督印截角作廢,年僅59歲。在他死後,光緒帝下旨“籍沒家產”,不許下葬。丁汝昌的子孫輩被迫流落異鄉。直至宣統二年(1910年),經載洵及薩鎮冰等人力爭,清廷才為丁汝昌平反昭雪。

丁汝昌的一生可謂大起大落,但他做官兢兢業業,對上級忠心耿耿,雖然中途變節,但受到重用並不奇怪。

(1)有能力

丁汝昌雖然是太平天國的降將,但他並非大官,所以對他後來仕途影響不大,韋俊還是韋昌輝的弟弟,一樣在投降後混的風生水起。而丁汝昌之所以在投降後受到重用,與他的能力有很大關係,程學啟曾國荃劉銘傳李鴻章左宗棠,凡是和他有接觸的上級都認同他的能力,可見貨真價實,確實有兩把刷子。

(2)有忠心

早年的程學啟,後來的李鴻章,丁汝昌因為是降將的關係,一直尾巴做人,尤其是跟著李鴻章後忠心耿耿,在朋黨政治講究門庭的封建社會,忠誠是優秀的品德。

(3)有運氣

將軍百戰穿金甲,一將功成萬骨枯,和丁汝昌一起投降的老上級程學啟早早戰死,而丁汝昌卻又活了幾十年,帶兵打仗,運氣必不可少,丁汝昌戎馬一生能堅持下來自然有上天眷顧。

關於丁汝昌的功過,歷史自有公論,最後以當時《紐約時報》的一段話收尾:

三名中國海軍將領,北洋艦隊司令丁汝昌將軍、右翼總兵兼“定遠”艦艦長劉步蟾將軍和張將軍,在目前的戰爭中表現出了比他們的同胞更加堅貞的愛國精神和更高尚的民族氣節,他們值得中國的人民引為驕傲。他們是通過一種令人哀傷的、悲劇性的方式--自殺,來表現出這種可貴品質的。。。不管這些軍官在他們的實際生活中是否像他們離開時表現的那樣,但至少他們在展現一箇中國人的愛國精神方面做出了貢獻,他們向世人展示:在四萬萬中國人中,至少有三個人認為世界上還有一些別的什麼東西要比自己的生命更寶貴。

日慕鄉關


說起丁汝昌,大家都知道他是滿清末年北洋水師的提督,對甲午戰爭中北洋海軍的失敗有著重大的責任。但是仔細查看他的簡歷,卻發覺他原來不是滿清的軍官出身,而是從太平天國投降過來的。

這讓人感覺到太不可思議了,因為一般情況下作為降將很難得到重用。而尤其是對於如此重要的海軍提督,居然任用一個降將。丁汝昌起初是跟隨程學啟,然後他們在太平天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後來因為某些原因最終投靠了清軍,反過來攻打太平天國。太平天國滅亡之後,程學啟和丁汝昌都加入了李鴻章所組建的淮軍,當時丁汝昌在劉銘傳部下。

不過丁汝昌後來和劉銘傳關係搞得並不好,最後劉銘傳要殺丁汝昌,丁汝昌只好逃回老家。後來李鴻章升任直隸總督,丁汝昌前去投靠老上司。正好當時李鴻章要組建北洋海軍,然後任用丁汝昌為水師提督,這樣丁汝昌就達到了個人仕途的頂峰。雖然丁汝昌對於水師來說是個外行,但是他進入水師之後還是非常銳意進取,一直努力學習海軍方面的知識。

對於日本海軍的威脅,丁汝昌早就有清醒的認識,屢次上書朝廷要做好萬全的準備。可惜當時朝廷對這些根本就不重視,並且為了給慈禧太后祝壽,大規模挪用了海軍的經費,導致海軍經費各方面都不足,艦隊保養也不到位。至於想購買新式軍艦和火炮,壓根兒就沒錢。在甲午戰爭爆發之後,丁汝昌還是非常英勇的迎戰,雖然最後因為軍艦和火炮落後而戰敗,但是在最後一刻,丁俊昌還是服毒自殺,沒有投降敵人。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題主的問題兩個前提設定都是錯誤的。

第一、丁汝昌不是降將。所謂丁汝昌出身太平軍的說法,是民國時期一個叫陳詩的人寫的野史,之前官方和民間都沒有這麼說過,包括甲午戰爭丁汝昌遭受帝黨汙衊攻擊的時候,都沒有人說他是長毛餘孽。

《清史稿》寫得很清楚:丁汝昌,字禹廷,安徽廬江人。初隸長江水師。根本沒有所謂太平軍降將的說法


現在可以確定陳詩是一個歷史發明家,因為民國對太平天國比較推崇,對滿清非常貶低,陳詩就給丁汝昌偽造了一個太平軍出身。而恰好新中國繼承了民國這個歷史觀,於是丁汝昌出身太平軍就被弄假成真,流毒至今。

丁汝昌雖然是水師出身,不過晉升最快的時期是當騎兵指揮官,所以後人忘記了他本來是水軍

第二,丁汝昌所謂平庸,不知道是怎樣一個評價標準?丁汝昌是同治元年(1862)年進入銘軍當了一個大頭兵,三年以後就因為戰功赫赫,已經提升為統領馬隊三營的分統(相當於團長),“從劉銘傳徵捻,積勳至參將。捻平,賜號協勇巴圖魯,晉提督”,這能叫平庸嗎?

丁汝昌之所以能成為北洋海軍提督(艦隊司令),是靠著他的個人品行和努力實現的。

出任北洋炮船督操時期的丁汝昌

1879年,因銘軍大裁軍已經下崗多年的丁汝昌被北洋大臣李鴻章任命為北洋炮船督操。當時北洋水師很弱小,只有4艘被稱為“蚊子船”的淺水重炮艇,以至於都沒有資格叫水師,其指揮官只能叫“炮船督操”,意思就是管訓練的臨時負責人。

首任督操許鈐身是個文官,不懂軍事,品行也不好。一是有煙臺條約談判期間洩密的前科,因此被李鴻章奏請取消了出使英國副使和出使日本大臣的資格;二是李鴻章坐船出海演炮,因潮淺不能入口,許鈐身卻率炮艇隊先行離去,極不尊重李鴻章;三是性情輕浮,有貪汙受賄的汙點,還公然帶著妓女招搖過市。

丁汝昌指揮的蚊子船

而丁汝昌相比之下優點比較多。

首先丁汝昌在長江水師當過炮船管帶,與太平軍水師多次作戰。雖然他指揮的炮船隻是沒有蒸汽動力的槳帆船,也只是在內河作戰,沒有航海經歷,但畢竟不是“旱鴨子”。

當時接受過近代海軍教育的船政生,都只有二十多歲,資歷太淺,沒有功勞,也沒有戰鬥經驗,難以擔此重任。所以南洋輪船統領李成謀、船政輪船統領羅大綱,都是沒有學過海軍的“宿將”



其次丁汝昌有過九年戰爭經歷,可謂身經百戰,官職為記名提督,是武官中最高一級,資歷完全夠。而當時福建船政培養的海軍學生年紀輕、資歷淺,舊水師將領充當蒸汽軍艦管帶和統領也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最後丁汝昌性格忠厚老實,而且上過私塾,有文化,與他級別相當的淮軍將領大多數都是文盲,而且粗魯桀驁,而且也不願意“屈就”一個小小的“督操”。用丁汝昌指揮炮船,可以確保李鴻章對這支小艦隊的絕對權威。

在英國建造的撞擊艦

丁汝昌任職的第二年,就奉命赴英國接收訂購的2艘小型撞擊艦,成功帶著2艘新軍艦遠航返回中國,完成了中國海軍歷史上第一次跨洋遠航。兩年後,朝鮮發生反日兵變,殺死在朝日本人,燒燬日本公使館,日本乘機出兵朝鮮。丁汝昌帶著當時還很弱小的北洋水師,掩護商船載運淮軍吳長慶部2000餘人往朝鮮登陸,迅速平定了朝鮮兵變,使日本干涉朝鮮的計劃落空。

擔任北洋水師統領時期的丁汝昌



因為這兩件功勞,“前往英國督帶快船回華,創練水師,講求西法,能耐勞苦,此次揚威域外,足張國體”,丁汝昌得到黃馬褂的賞賜。

在丁汝昌出任督操的第十年,北洋海軍正式成立,指揮了這支艦隊整整十年的丁汝昌被任命為海軍提督。需要注意的是,丁汝昌這個海軍提督,只是北洋海軍的行政領導,主管人事、後勤,負責日常訓練的,前有英國顧問朗威裡,後有兩位船政畢業的總兵林泰增、劉步蟾。所以指責其不是海軍學校畢業出身是沒有道理的,因為他負責的事情本來就不需要多少專業知識。

擔任北洋海軍提督時期的丁汝昌


海軍史研究會員


看到這個題目想必大家一定充滿了疑惑,畢竟根據清朝的官方史料,從未提過丁汝昌的太平軍出身;而且在大家的印象中,太平軍基本被清朝剿滅殆盡。

其實,丁汝昌是真真出生於太平軍,至於他為何能受清朝重要還是因為自己的本事與得到李鴻章、左宗棠之青睞!

丁汝昌,1854年於太平軍進攻安徽之時加入太平軍,在1860年安慶保衛戰中向清朝投降。只不過當時的丁汝昌只是一個小嘍囉而已,他是跟隨主將程學啟一起投降清朝。當然當時他的老大程學啟也只不過是太平軍中一個統領數百人的小軍官而已。

也就是說他們的級別不高,無足輕重,並非太平天國中的主要領導人,這也是為何丁汝昌能活下來的主要原因。


不過雖說丁汝昌隨著自己的老大投了清朝,就職於湘軍之中。但是曾國荃也是對他們很不放心,所以每戰必讓他們衝鋒在前面做炮灰。不過這個丁汝昌也是個狠人,在平定太平天國和捻軍的戰爭中,每每衝鋒在前,更是表現出了極高的軍事素養。

1862年時,丁汝昌被劉銘傳點名到自己麾下,先是統領親兵100人,後旋改統領馬隊,再到升任營官,授參將。太平天國別消滅後,李鴻章將丁汝昌升為副將,統先鋒馬隊3營,跟隨劉銘傳北上,與捻軍作戰,捻軍被剿滅後,丁汝昌被授為總兵,加提督銜。


到了後來,左宗棠甚至想讓他參與收復新疆之戰,只是,李鴻章早就定下讓丁汝昌統領新建的北洋海軍,丁汝昌這才沒有隨左宗棠前去。

我們其實不難看出丁汝昌之所以能升遷的這麼快,還是因為其作戰勇猛,無論是在剿滅太平軍還是捻軍的過程中,不斷的立功而獲取高升的機會。

其次便是,丁汝昌投降清朝之時,其也不過只是太平軍中一個小官,如此一來也容易獲得清廷的信任,最主要的還是因為有李鴻章等人的提攜,因此太平軍降將身份並沒有給他帶來過多的困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