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給自己的墓葬裝了什麼機關,為何有人說盜墓者進去都沒有出來過?

小龍談歷史


中國三百多個皇帝中,唯二特別的兩位,就是秦始皇和武則天了。秦始皇的特別,是他發明了皇帝這個職位,是創始人,而武則天的特別,則是在於她是個女人,幾千年的封建史,沒有出一個正兒八經的女狀元,倒是出了一個正經的女皇帝,這也是歷史的趣味性。




武則天和秦始皇,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死後非常安穩,這個安穩,說的是他們死後棲身的皇陵。 樹大招風,秦始皇算是皇帝中最招風的一棵樹了,但是千年來,卻沒有人能夠冒犯到秦陵,而武則天的乾陵一樣的獨善其身,唐朝的帝王陵墓被盜挖了個遍,但是乾陵卻是巋然不動。

要說秦始皇沒被打擾,那是可以理解的,畢竟秦陵封土成山,下窮黃泉,搬山移石的工作量,是有點太考驗古人的能力了,可是乾陵卻不同,雖然武則天也是動用了大量的人力來建築自己的寢墓,可跟秦陵比起來,還是小巫見大巫,至少從技術上來說,乾陵是可以被輕鬆拿下的。


五代十國時期,有一個人叫做溫韜,或許很多人對他並不熟知,這個人沒有什麼豐功偉績,雖然是行徑不是什麼好人,但也沒做啥太殘暴的事情,只不過提起他的名字,在考古界是臭名昭著,甚至很多考古專家恨不得食肉寢皮,這個不怎麼被人熟知的溫韜,在他生前,曾經做了七年的節度使,所管轄的地方,也正是如今的陝西全省,也就包括了長安城。

這個人是一個不通文墨的大老粗,沒有任何文化素養,人生的意義適他來說,就是升官發財娶老婆,所以做了高官後,第一個想的就是攬財,一般贓官攬財都是收刮民膏,溫韜不一樣,他覺得費勁力氣去打窮老百姓的主意,太傷腦筋,也得不到多少錢,而全天下誰最有錢,那肯定是皇帝了,而自己的轄區,就有十來個死皇帝在這裡安家,他們又有錢,又不會反抗,這樣的錢財不拿,那就太說不過去了。


做了七年的節度使,要人手有人手,要時間有時間,溫韜一鼓作氣,挖了十八座皇陵,只有看不上的陵寢,沒有不能挖的陵寢,倒黴的唐朝皇帝們,生前細心挑選的諸多陪葬品,都成了溫韜一個人的私人財產了。

可是這個喪心病狂的溫韜,挖光了所有的唐皇陵,卻唯獨沒有動武則天的乾陵。溫韜沒有挖掘乾陵,不是他對武則天有什麼敬畏,只是因為乾陵對他來說太詭異了,史書記載,溫韜令人三次大規模的對乾陵動手,可是次次都天色突變,狂風暴雨令士兵們變色。


溫韜既然敢對那麼多的皇陵動手,他就不會是忌諱鬼神之說的人,三次失敗後,他又令人穿鑿小洞,想進入乾陵,肯還是無功而返,當地人據此傳說,說是溫韜的士兵進入乾陵以後,裡面佈滿了各種天巧機關,根本沒有人能夠生還,去尋找的人也都沒了蹤跡,這才導致溫韜徹底放過乾陵。

武則天設置機關讓盜墓賊退避三舍,已經成了民間口耳相傳的故事,可是為什麼武則天能夠放置機關,而其他皇帝卻不能用這種方法來防範自己身後的安危呢?這是矛盾的。


到了1958年,乾陵附近又幾個當地百姓需要石材,幾個人購置了炮藥,進行採石作業,可就在炮藥爆炸後,他們發現有一個通道,立馬上報了政府,經過考古人員的現場勘查,這通道口就是乾陵的入口,而流傳千年的機關傳說也不攻自破,溫韜之所以沒有挖掘乾陵,一個是天氣突變的原因,另一個就是他根本沒有找到乾陵的入口。

溫韜的疏忽也成了中國文化的一大幸事,至少十八處皇陵中,能夠完好無損的保留住武則天的乾陵,如今乾陵已經被完全保護起來,礙於科技的限制,乾陵暫時還不會進行考古挖掘,武則天究竟還有什麼秘密是世人所不知道的,那也就只能留待未來才能作答了。


貓眼觀史


中國有四座神奇的墓:一座找不到,一座不敢挖,一座在海中,一座挖不動。

找不到的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墓,不敢挖的是秦始皇墓,在海中的是明朝首富沈萬山的墓,而挖不動的就是武則天和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乾陵”了。

乾陵的營造極為成功,歷史上多上帝王將相費盡心機,不惜一切代價給自己修造了墓穴,強勢如唐太宗、明太祖這樣的人,在死後也最終都免不了被盜墓挖掘的下場。只有如乾陵歷經時間和風霜,一直保存完好,至今沒有被盜。

由於乾陵尚未被打開,所以我們也無從知道里面有什麼機關。即便有,一千多年過去,也應該失效了。

與其說沒有盜墓者出來,不如說是沒有盜墓者進去。

民間傳說乾陵是由袁天罡負責營造的,但這實際上和大多數傳說一樣,都是個美好的故事。真正負責營建乾陵的是當時的吏部尚書韋待價。

傳說中袁天罡在武則天下葬後簽字到墓中佈置機關,幾天後才出來。並告知人們,他已經啟動機關,任何進去的人都將被殺死。

傳說固然是假的,但正因為有傳說的神棍袁天罡的震懾力,大多數盜墓者都不敢起挖掘的念頭,有少數不信邪的,在嘗試過後失敗了,也間接“證實”了傳說的真實性。

乾陵修建的時候,正直唐朝國力鼎盛。武則天花了23年時間,依山而建,將整座山掏空。

它能保存完好,防盜手段如此高超,正是大唐國力強盛的體現,也是當時人民智慧的體現。

正規軍都挖不動,更何況盜墓者

歷史上不是沒人動過挖掘乾陵的念頭。

唐朝末年,殺人魔王黃巢動用40萬大軍打算盜掘乾陵,但挖出一條40餘米深的大溝,也沒有找到入口,只好悻然作罷。

五代時期,後梁崇州節度使溫韜,組織軍隊發掘所有唐朝皇陵,唐朝一十八陵只有乾陵倖免,只因還是挖不動。

到了民國時期,軍閥孫連仲以保護乾陵為幌子,讓部下拿炸藥連續炸了一個多月,都沒有找到墓道口。

(乾陵墓前無字碑)

最危險的一次

1958年乾陵被幾個當地農民在放炮取石的時候,無意中炸出了墓道口。

當時的考古工作者、大文學家郭沫若,認為裡面可能陪葬的有失傳已久的《蘭亭序》原本,非常想打開乾陵一探究竟。

但因為他在之前的萬曆墓考古工作中的失敗,導致大量文物毀於一旦,周總理及時的制止了他,說:“給後人留點吧。”乾陵的發掘工作才就此停止。


歷史小跟班


武則天墓也就是乾陵,這是一個合葬墓,裡面住著兩位皇帝,一位時女帝武則天,另外一個就是唐朝皇帝李治。

墓葬

李治也是一個比較厲害的皇帝,但是很不幸,在他的前面有著李世民的貞觀之治,在他的後面,自己的妻子武則天又是一代女帝,主角光環實在過於強大,在兩輪皓月之下,他這一顆明星也是有些黯淡無光了。



武則天呢?更是不用說了,一代女帝,傲世梟雄。千古人物,譭譽參半。

這兩個人去世之後葬在了一起,李治先走的,他先被武則天安排安葬在了這裡,後來武則天去世以後,唐中宗也是將她安排進了這裡。或許是為了讓他們夫妻團圓吧。

未被盜墓

在唐朝皇帝的眾多的陵墓之中,武則天的這一個算是保存的最完整的了。當然,不是說他們的機關有多麼的先進,這也是未可知的。而是即使有著諸多的盜墓賊心思念想,往往連入口都找不到。



就比如在唐朝的時候,黃巢之亂,他們對這個陵墓動了心思,結果就沒有找到入口。五代十國的時候,也是如此,到了民國時期,為了錢財不少軍閥都對陵墓產生了興趣,但是即使動用了炸藥,也是毫無辦法。

發現入口

當然,或許是武則天在天有靈,看到了建國的奮勇,也看到了新時代的光芒,在1958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將墓葬的入口暴露了出來,後來有關人員也組織了發掘。後來被叫停了,保護了起來。


圍知歷史


武則天是上下五千年才出的一位女帝王,所以她的陵墓肯定被裹著神秘的面紗。

公元705年一代女皇武則天與世長辭,她決定與自己的丈夫一起沉睡在一起,武則天與李治合葬在一起,這種方式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所以他們兩個的陵墓也是早早的被盜墓賊給盯上了的。黃巢起義時就對乾陵起了歪心思,在黃巢等起義軍30萬人對乾陵進行了挖掘,30萬人找了幾天都沒有找到乾陵的入口,不久後就草草了了的撤軍。

下面我們來說說的具體位置,乾陵位於咸陽市郊區,乾陵在海拔為1000多米的梁山上,梁山面積有幾十公里左右,像這樣規模宏大的陵墓在整個中華大地上是沒有幾個的。武則天是盛唐時期的皇帝,這個時期的唐王朝人力物力都很充足,這些物質足夠武則天建立一個宏大的陵墓。

武則天當時請了兩個為玄學大師一個是袁天罡,還有一個是李淳風,這兩位都是當時著名的玄學和道學上的大師,在機關設定和風水上都有很深的造詣所以在裡面內部的設計構造肯定是很精妙的。

我們再說說為什麼有人進去就沒有出來過呢,梁山的周圍是由沙子和巨石組成,如果盜墓賊強挖盜洞到後面如果稍有不慎就會導致沙石分離,導致盜洞坍塌就會被活埋,這或許就是為什麼盜墓賊進去過後就沒有出來的原因,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乾陵是大陵墓,陵墓的深度肯定會很深,陵墓達到一定的深度就會缺氧,如果沒有現代設備進去隨時可能會喪命。

我們再說說武則天的陵墓有哪些機關吧,武則天執政時期,政治清明,國民經濟也穩步發展,國力也得到了快速發展,這個時期的唐朝國際影響力雖然還沒有達到頂峰,但是建築一個大陵墓還是沒有問題的,武則天是跟自己的丈夫合葬的,所以在自己的陵墓設計和安全性肯定是花了大把的時間。

乾陵最初的設計者傳說是袁天罡和李淳風兩個人,在設計陵墓的時候袁天罡和李淳風兩人在墓道處設置了許多機關。唐朝時期的軍事裝備水平較前朝是有很大的提升的,諸葛連弩和墨家的機關結合,導致了乾陵機關重重,所以說盜墓者就是進去了能不能出來就是另一回事了。

至於武則天給自己的陵墓裝了什麼機關,只能等考古學家對乾陵進行挖掘才能知曉,至於有沒有對乾陵進行盜過肯定是有的,但是能不能活著出來應該沒有幾個人。


無筆


武則天同其他帝王一樣,生前享受帝位,死後也想享受非一般的待遇,於是在沒死之前,就費盡心思準備自己的陵園,武則天的這座陵園修建了整整23年,名為乾陵!光聽這個名字就非常高端上檔次。古代帝王的陵墓,是盜墓賊最想一探究竟的地方,畢竟帝王墓聚集了當朝最多的財寶,那麼從唐朝到現在,武則天墓多次經盜墓賊光顧,卻沒人能打開,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其實玄機都在這座墓的傳說當中!


公元683年開始,武則天下令修建乾陵,當時的負責人是吏部尚書韋待價,但總工程師並不是這個人。而是一代神人袁天罡和李淳風,這兩人是武則天手下的天相師,負責觀測天象,推測國運。這類型的人在古代非常受歡迎,尤其是受皇帝歡迎,武則天的乾隆,就是這兩人選定的地址。


選擇地址,也發生了一些奇異的事情,兩人沒有約定,卻都選在了這個地方作為最佳陵墓,武則天因此也十分開心,重賞了兩位神人。開始修建陵墓時,武則天已經預想到自己的墓室可能會被盜墓賊光顧,於是先給墓地周圍的百姓下達通知,告誡他們世世代代都要為其守墓。

接著就是採用類似混凝土的建築方式,加固自己的陵墓,除此之外,武則天多次視察陵墓,規定在墓地周圍建設非常多的鎮墓獸,來恐嚇盜墓賊。但這些都是面子工程,盜墓賊也不畏懼這些。接下來,武則天還為自己的墓地搞出不少傳說,比如她說此地是極陰之地,只要盜開,天誅地滅。這都是用來嚇唬盜墓賊心理的,但的確做到了。

之後便到了民國時期,有不少軍閥來窺探此地,但皆因種種異常現象,讓這些盜墓賊嚇退,不是狂風暴雨,就是天打雷鳴,總之一挖此墓,此墓就會出現各種奇異現象。所以也就沒人挖了,到了新中國之後,乾隆成為國家重點保護建築,就更沒有盜墓賊去了。


源起炎黃


武則天——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82歲),與漢朝的呂后並稱為“呂武”。她與秦始皇,分別為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和歷史上第一位男皇帝,二人的陵墓一個挖不動,一個不敢挖。



武則天的墓葬——乾陵,是唯一座歷經千年未被盜掘的唐代帝王陵。它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合葬墓,“一陵葬兩帝”,這在中國皇陵中是唯一的一座。被譽為“世界史最難挖的墳墓”。



乾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千米的梁山上,佔地面積40平方千米。

武則天修建乾陵時正是盛唐時期,國富民強。陵園修建的規模宏大,建築雄偉富麗。史書稱其為“歷代諸皇陵之冠”。人們認為乾陵裡面有數不勝數的隨葬寶物。據專家推測,若能打開,乾陵將會成為世界上最大、最具觀賞性的博物館。一位資深的文物工作者推算:保守一些說,裡面的文物最少有500噸!


盜墓賊研究推斷:乾陵下面一定有大量稀世珍寶!李治生前酷愛書法,臨終遺囑把他所收藏的書字埋在墓內,據說王羲之的絕世之作《蘭亭集序》也在乾陵之中(也有傳說被陪葬於唐太宗昭陵中)。因而歷代盜墓賊都對乾陵垂誕三尺,乾陵也成為盜墓賊光顧次數最多的古代帝王陵,有確切記載的,就有17人之多,且是裝備精良的大部隊,其中有名的有:

1,第一個向乾陵進軍的名人是唐末黃巢,他是個盜墓狂,又是個愛模仿的的鹽販子,可惜用錯了腦子。他曾效法項羽,掘秦始皇陵;學赤眉軍、董卓,掘漢武帝的茂陵,又將黑手伸向乾陵。

他發動了40萬農民大軍,鏟子、鐵鍁、钁頭齊上陣,在梁山西側大挖不止。為什麼是梁山西側呢?原來他的手下發現西側的黃土地下埋藏著大量碎石,於是他判定碎石處就是墓穴入口處。


可是當他們浩浩蕩蕩挖了近半座梁山時,已挖出一條40餘米深的大溝,也沒找到墓道口,勞民傷財後的絕望,讓黃巢嘆氣而止。因沒文化沒腦子,他帶領的大軍挖錯了方向,所幸乾陵躲過了劫難。至今在梁山主峰西側仍有一條深溝被稱為“黃巢溝”,他被稱為“最愚蠢的盜墓人”。

2,第二個向乾陵進軍的名人是節度使溫韜。他是個盜皇陵專業戶。五代時梁國人,曾經擔任過七年的耀州節度使,以“行政長官”為幌子,幹著盜墓勾當,成為最專業的盜墓高人。唐代共經歷了21個皇帝,其中19位皇帝長眠於關中地區的18座陵墓——“唐十八陵”,除了武則天跟李治合葬的乾陵外,其餘17座皇陵都被他盜掘。當他籌劃好盜乾陵的計劃,開始行動時,出現奇怪現象:他們在山下時清空萬里,當他上山靠近乾陵時,突然狂風驟雨、電閃雷鳴。就這樣一連三次,溫韜被嚇的退去了。


對此宋人程大昌著的《考古編》中的所記之事:

“史載溫韜概發唐陵,獨乾陵不可近,近之輒有風雨。”

3,第三個向乾陵進軍的名人是孫連仲

民國初,兵荒馬亂,盜墓更是猖狂成為流行風。國民黨將領孫連仲以保護乾陵為幌子,帶領部下駐紮到乾陵。他的盜墓和孫殿英套路一樣,以士兵槍炮演習當藉口,封鎖乾陵周圍。他用掩護一個師的兵力盜掘乾陵。埋好炸藥炸陵墓,瞬間碎石亂飛,梁山多處被炸,但沒找到地宮的入口,當他們繼續尋找時,忽然雷電交加,伴有龍捲風和飛沙走石,一會暴雨傾盆,一連幾日反覆如此。


軍中一時謠言四起,士兵們再不敢動手,孫連仲趕緊帶領部下離開乾陵。從盜乾陵以後,孫連仲似乎再未動過盜墓的念頭,在抗日戰場上留下“抗日悍將”的威名。1949年孫連仲追隨蔣介石去了臺灣。孫連仲一生並未遭到什麼報應,活了近百歲,直到1990年才去世。

自從武則天入睡入乾陵之後就沒安穩過,盜墓賊層出不窮,他們絞盡腦汁,挖空心思卻無人找到入口。原因何在?

武則天特別注重反盜墓。

1,乾陵的選址很專業,史書記載了乾陵的選址故事,當年唐高宗在洛陽病逝後,陳子昂等人力主在洛陽設置陵寢,但武則天為了遵照高宗“得還長安,死亦無恨”的遺願,決定在關中渭北高原選擇吉地。


據說乾陵選址由當時掌管大唐陰陽和天文曆法的太史令、風水大師李淳風和為李世民昭陵選址的袁天罡合力敲定。他們兩個都選擇了梁山的同一個位置。

袁天罡剛開始沿黃河兩岸,來回走動思索尋覓後搖頭而退。他接著來到關中,半夜子時異夢驚醒,職業的敏感讓他立即出來觀看天象。他驚喜地看到梁山一處紫氣沖天,恰好與北斗相交。他急忙連夜奔上山巒,找準方位,放上一枚銅錢,又蓋上浮土,然後做好標記,興沖沖地下山稟告武則天。



風水師李淳風,是唐朝的厲害人物,據說他隨便聽一下風的聲音就能判斷出何處有福禍。他踏遍千山萬水,當他放眼望梁山時驚詫不已,蒼茫煙雲襯托著三座挺拔峻峭的山峰,呈北高南低之勢,聳立於茫茫蒼穹之下,遠望就象一剛出浴的美女,長髮垂下,頭北足南,仰面躺在蒼穹之下,有一種貴氣和霸氣環繞。

這是一座自然形成的石灰岩質的山峰。北峰最高為美女頭,海拔1047.3米。南二峰較低為美女胸,東西對峙,當時群眾稱為“奶頭山”。於是他抓緊上山,以身影取子午,以碎石擺八卦找到合適的位置,用髮簪扎入土中,也下山覆命。




武則天派大臣去查,當大臣來到梁山後,發現原來李淳風的那根髮簪正紮在袁天罡那枚銅錢的錢眼裡!武則天非常堅信這就是風水寶地,於是武則天就下令在此立即開工。因梁山位於長安西北,在八卦中屬乾位,乾為陽,為天,為帝,因而得名乾陵。

2,乾陵內有機關暗器,阻止盜墓者入侵

據說乾陵裡面機關重重,是袁天罡按照陰陽五行,用五行封殺術佈陣,又用古代的搬運之法來建立的乾陵,只要有人盜墓,墓中的陣法就會起作用,讓盜墓賊找不到入口,更不能靠近。


3,依山而建,乾陵堅如鋼鐵。

武則天徵調大量民工和專業工匠修建乾陵,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年),武則天任命吏部尚書韋待價負責乾陵的工程,當時動用的兵士和民工超過20萬,日夜施工,他們以山為陵,從半山腰開鑿墓道,在大山內部修築墓室。鑿石砌築異常堅固。

684年八月李治下葬,之後乾陵工程繼續進行。歷時23年才修建完成。705年武則天病逝。神龍政變之後,武則天將大唐江山歸還給李氏皇族。唐中宗神龍二年(706年)5月,中宗李顯下令將武則天葬入乾陵。

無意中發現乾陵墓道,證明其堅固與記載相同

1958年,當地幾個農民放炮炸石,炸開了乾陵地宮外側的露天塹壕,1960年2月,經初步發掘確認被炸處是地宮墓道,並於4月3日開始發掘乾陵地宮墓道。5月12日,墓道砌石全部披露。塹壕深17米,全部用長1.25米,寬0.4至0.6米的石條填塞。墓道呈斜坡形,全長63.1米,南寬北窄,平均寬3.9米。石條由南往北順坡層疊扣砌,共39層,平面裸露410塊,39層約用石條8000塊。作為地宮的封堵材料,石條之間鑿凹槽,用鐵栓板嵌固;上下之間鑿洞,用鐵棍貫穿,使石條固死,不能移動。層層用鐵水澆築。封墓的時候,在墓地現場再熔化鐵水,用鐵水澆築,將石頭之間完好地連接在了一起,並牢牢固定在一起。“鐵水封陵”的方式對盜墓賊來說,就是銅牆鐵壁,無法挖開。



以上的挖掘情況同《舊唐書·嚴善思傳》:

“乾陵玄闕,其門以石閉塞,其石縫隙,鑄鐵以固其中”的記載相同。

郭沫若也說過自己發掘乾陵最希望看到的東西就是《蘭亭序》。

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對《乾陵發掘計劃》作出批示:

“我們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後人來完成”

國務院又再發通知要求“全國帝王陵墓前先不要挖”,乾陵的發掘就此停止。

1961年03月04日,乾陵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層層設防盜墓賊難以入主地宮內。據史書記載,陵墓原有內外兩重城牆,四個城門,還有獻殿闕樓等許多宏偉的建築物。經勘探表明:城牆四面,南有朱雀門,北有玄武門,東有青龍門,西有白虎門。陵園仿唐都長安城的格局營建,分為皇城、宮城和外郭城,內城象徵京城長安的皇城,外城相當於官員和土民居住的郭城,規模龐大。經考古工作者勘查得知,陵園內城約為正方形,其南北牆各長1450米,東牆長1582米,西牆長1438米,總面積約230萬平方米。城內還有獻殿、偏房、迴廊、闕樓、狄仁傑等60朝臣像祠堂、下宮等輝煌建築群多處。




由於乾陵墓道完整,且尚未發現新的盜洞,許多專家認為乾陵是唐十八陵中惟一未被盜掘的陵墓,綜上,盜墓者壓根就沒有進去過乾陵,所以不存在盜墓者出不來的情況。



關於乾陵一遇到盜墓,就出現怪異天象的問題。翦伯贊、郭沫若這些專家也說不清楚。郭沫若只留下三首《遊乾陵》,其中一首寫道:

“巨墳雲是舊梁山,山石崔嵬頗耐攀。南對乳丘思大業,下臨后土望長安。千秋公案翻雲雨,百頃陵園變土田。 沒字碑頭鐫字滿,誰人能識古坤元。”

乾陵雖然沒有被打開。但其周圍一些陪葬墓室已被打開,其中永泰公主、章懷太子、懿德太子、中書令薛元超、燕國公李謹行等5座陪葬墓,出土珍貴文物4300多件。


小姐姐講史


武則天的一生可以說是傳奇的一生,她是我國曆史上第一也是唯一的女皇帝,在位期間創造了無數的歷史,傳奇的一生死後也是傳奇的。

公元705年,武則天結束了她傳奇的一生,但是她的墓室卻沒有被打開過,武則天的墓地名叫乾陵,是和李治合葬在一起的,小太陽認為,與其說是盜墓者進去從來沒有出來過,還不如說是沒有人真正的進去過。

歷史上有很多人對乾陵動過心思,出名的也有很多,不過他們都沒有成功過,比較出名的就是在黃巢起義的時候,他就對武則天的乾陵十分心動,他當時召集了30萬的軍隊從各個方位開始挖掘,但是經過了好幾天,仍然沒有發現乾陵的入口,由於黃巢的主要工作還是造反起義,在本職工作的壓力下,他就打消了挖掘乾陵的念頭。

武則天在給自己選墓地的時候,曾經派了兩位能人去定位置,第一位就是術士袁天罡,當時這個神棍還是很有威望的,第二位呢就是李淳風,相傳袁天罡和李淳風都在訪遍名山之後選擇了乾陵所在的涼山,袁天罡在選定之後扔下一枚銅錢作為依據,也有把風水定住的意思,那後來的李淳風呢,也是選擇了涼山,他扔下一枚銅釘(意思和袁天罡差不多),但巧的是,李淳風扔的銅釘正好紮在了袁天罡放置的銅錢眼裡。小太陽覺得李淳風不當道士去奧運會也行,哈哈。

書歸正傳,經過了袁天罡和李淳風的選址之後,武則天就下令在這裡動工,涼山位於長安西北,在八卦風水學中是一個風水寶地,而且在八卦中屬於乾位,八卦中乾為陽,是天,代表帝,因此武則天的墓地命名為乾陵。

正是因為袁天罡和李淳風的神話事蹟,再加上歷史上的多次盜墓都沒有成功,為乾陵披上了這麼神秘的面紗。那麼到底為什麼傳言說武則天的墓室裡有很多機關而且進去的盜墓者沒有出來的呢?

小太陽認為第一點,涼山的地勢多巨石和沙土,如果盜墓者在上山挖了一個盜洞,稍微不注意的話,就可能因為沙土結構不堅韌,沙土和巨石分離就被沙子活埋了。第二點,我們要知道,乾陵的墓室群佔地面積很大,而且縱深極深,當它到達一定深度並且常年不見光,會產生很多有毒氣體,沒有一些知識以及專業的設備,哪怕真的進去了,也是有去無回的。

那麼要說武則天在自己的墓室裡到底裝了多少的機關,又有多厲害,由於我們還沒有對他進行深度的挖掘,進去的人也幾乎沒有出來的,所以小太陽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機關,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機關一定會有的,而且裡面還會有很多我們現在所不知道的宮廷秘辛,希望乾陵能夠儘快的重見天日,讓我們能夠更加完整的瞭解這位傳奇的女帝。

關注小太陽,每天都有新鮮的歷史知識雙手奉上哦。


小太陽D


武則天的陵墓據說是唐朝的兩位頂級風水大師,袁天罡跟李淳風選的“風水寶地”,當他們二位接到了武則天尋找陵墓的聖旨後,就動身前往全國各地尋找“風水寶地”。


當兩位風水大師先後來到關中地區後,袁天罡在選址的“風水寶地”上埋放了一枚銅錢,選完後,就回去交旨了,而李淳風來到這裡時,在選址的“風水寶地”上插了一個銀釵,巧合的是銀釵正好插在了銅錢眼裡,而這塊“風水寶地”就是後來的乾陵所在地!

選好了“風水寶地”,武則天找來了當時的建築大師閻立德和閻立本設計自己的墓穴,據史料記載這兩位建築大師是根據當時長安城的模樣建造的乾陵,至於防盜,他們找來大批的盜墓者來提供反盜墓的手段,並且還由袁天罡和李淳風在墓穴里布下機關,暗器,來對付盜墓者!至於具體佈置了什麼機關,暗器,這要等到哪天乾陵被開啟之後才能知道!



而做為一座帝王陵墓,裡面的奇珍異寶肯定不少,所以乾陵在歷史上遭到了幾次大規模挖掘!

五代十國時期的節度使溫韜,他是古代最大的盜墓賊,曾動用軍隊挖了十八座皇陵,武則天的乾陵當然他也不會放過了,但是他每次挖乾陵都會天相大變,狂風暴雨驟起,最後不得不放棄!


國民黨將領孫連仲,也曾動過乾陵的腦筋,他用軍事演習作幌子,進駐乾陵地區,用炸藥炸開了墓道,當他帶兵正準備進去的時候,突然從墓道里冒出一股濃煙,瞬間是天昏地暗,飛沙走石,前面的幾個挖墓士兵當場吐血死亡。跟在後面的人一看這架勢,就沒人敢上前了。而孫連仲這回是“賠了夫人又折兵”灰溜溜的回去了,而後來再也沒人再敢挖乾陵了!


唐古看今


【精選回答】來自優質賬號→野史日記


古代所有皇帝的墓葬都面臨著一個嚴峻的問題,那就是被後世的毛賊盜掘,中國相信陵墓如何能影響活人,所以都害怕自己的陵墓被盜後影響自己的後人,也打擾自己的“休息”。

有的皇帝選擇“疑冢”,說白了就是弄一堆假的墳墓,讓盜墓者找不到自己真正墳墓的位置,挖一個假的,挖一個假的,最後就放棄了,畢竟挖墓葬也是有成本的嘛。

還有的皇帝乾脆來一個隱藏式的墓葬,讓建造墓葬的人最後都滅口,讓全世界都找不到,來一個“人間蒸發”,避免被挖掘。

還有一種皇帝,就是像武則天這樣的皇帝,她將自己的和丈夫合葬,一墓葬兩帝。墓葬規模很大,位置很明顯,但是建造的堅固。有的朋友要說了,這樣的話,她的墓葬不就被盜了嗎?

武則天的墓厲害就厲害在這裡,它就在那裡,哪也不動,就是沒人進去或者出來過,總之沒有被盜,這是為什麼呢?原因讓人有點蒙。

第一、武則天的墓葬地理環境成為天然屏障

武則天的陵墓離咸陽不遠,在咸陽的梁山之上,這座梁山海拔有一千多米,是一座名符其實的高山。

修建在這這座山上的乾陵,有一個特點,砂石比較多,砂石一旦躲起來,挖盜洞就極為困難,倒不是因為堅硬,而是因為不好找到入口,因為砂石流動,所以不好發現。即使找到了入口,挖開了盜洞,這種洞口也不會穩固,當盜賊進入的時候,很可能砂石流動坍塌,那就再也出不來了。

第二、武則天的墓葬機關重重

既然沒有人進入過,也沒人活著出來過,咋知道武則天墓葬裡機關重重呢?這都是因為一個傳說,這個傳說極有可能是武則天自己散佈出來了的謠言。

傳說武則天的墓葬是兩個大佬建造而成,這兩人正式善於風水和機關的袁天罡和李淳風。這二位的名頭就足以震懾住一些宵小之徒,再加上確實一直以來沒人進入或者從武則天的墓葬中出來,所以人們都相信,一定是因為袁天罡和李淳風在墓葬之中設計了重重機關。

當他們建造好墓葬之後,其中的機關就已經啟動,一旦有人進入,必然是死路一條。

當然了這個是一個傳說,就算機關重重,這一千年的時間也足以讓大部分的機關失效了。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經過這麼長時間,墓葬裡有毒氣和一些稀奇古怪的生物不足為奇,恐怕進入其中也是凶多吉少。

實際上,當年負責建造武則天墓葬的人是吏部尚書韋待價,並不是袁天罡和李淳風。

堅固的墓葬

我相信,武則天的墓葬之所以一直沒人能盜,應該與武則天所處的時間有關係,當時的唐朝財力雄厚,建造墓葬的時候一定是耗費極大,在雄厚財力的支持下,武則天的墓葬修建的極為堅固,或許這個墓葬在建好之後就沒留什麼出口,所以盜墓賊無法找到進入的位置。

直到可以暴力打開武則天墓葬的時候,這樣的大動作自然是違法行為,自然沒人想被抓進去,最後,有賊心的沒能力,有能力做到的不能那麼做,所以就一直沒人進得去,自然也就沒人出得來了。


野史日記


在最近幾年興起的盜墓筆記小說和影視作品中,每一個古墓中都有非常厲害的暗算機關,各種各類的機關遍佈整個陵墓之中,讓人防不勝防,一旦踏入古墓之中,大多數人有進無出,只有個別的人,當然是影視劇的主角才能安全回到地面。甚至有的盜墓小說中描述古墓中還有很多其他的變異生物在保護墓葬等等,總之,人們能夠想象到的各種各樣的機關暗算、各類不明生物在古墓中應有盡有。

當然,影視劇不誇張、不神秘也就失去了觀眾,真實的古墓中哪來那麼多的機關暗算,哪有什麼秘密生物在暗中保護。不過古代帝王在建造陵墓的時候確實會考慮到防盜的問題,所以在位自己建造陵墓的時候,歷代帝王都非常重視此項工作,所以古墓中確實存在一定的防盜功能,如流沙墓、墓毒、弓弩等等,甚至有的墓葬竟然以詛咒的方式避免被盜,如山東濟寧發掘出土的一塊漢墓碑上就刻著:諸敢發我丘者,令絕毋戶後。翻譯過來就是要是盜我墓,就讓你斷子絕孫,墓主也夠幼稚的,要是盜墓者如此忌諱這個就不敢盜墓的買賣了。

而如題目所問,武則天的乾陵究竟有多少裝了多好機關,才使得盜墓者進去都沒有出來的問題,不是說她陵墓中裝有多少機關,而是盜墓者始終就沒有找到乾陵的地宮入口,更別說盜墓了,所以根本就沒有人進入乾陵的地宮。

乾陵歷經千年風雨,一直被盜墓者所覬覦,而且它確實也經歷了多少次盜墓者的盜掘,但最終都沒有成功而已。

1. 唐朝末年黃巢起義,他動用40萬大軍盜掘乾陵,挖出一條40餘米深的大溝,也沒有找到墓道口。

2. 五代時期,後梁崇州節度使溫韜組織軍隊挖掘,唐諸陵都被盜掘,唯獨乾隆得以倖免。

3. 民國初年,國民黨將領孫連仲以保護乾陵為幌子用真槍真炮演習的辦法掩護一個師盜掘乾陵,最終也沒有找到墓道口。

而之所以唯獨唐高宗和武則天的乾陵如此堅固,主要還是在於乾陵建造模式,乾陵建造模式是“因山為陵”。因山為陵、鑿山為葬是我國古代葬制的一種它將墓葬埋在自然山體中,形成背依大山的恢弘氣勢,與山完美融為一體,它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豎穴葬,一種是橫穴葬,西漢後期隨著橫穴葬的逐漸流行而逐漸消失。而唐高宗和武則天的乾陵就是採取橫穴葬的模式,在梁山的北峰,於唐高宗弘道元年即683年,武則天任命吏部尚書韋待價負責乾陵工程,次年八月李治下葬,之後乾陵工程繼續進行。唐中宗神龍二年即706年5月,中宗李顯下令將武則天葬入其中。

由於是硬生生的在山體上開鑿出一個諾達的地宮,所以首先在防盜方面就略勝一籌,山體要比在平地向下挖掘地宮要好很多,下挖式地宮由於受地殼運動、地震,以及人為等因素會造成地宮塌陷、被盜等等,而以山為陵最大的好處是能夠儘量保持地宮內部的完整性。同時,當地宮被封死後,封堵地宮出口是用巨大岩石來進行,將進入地宮的通道緊緊夯死,就如《舊唐書.嚴善思傳》所記載的:乾陵玄闕,其門以石閉塞,其石縫隙,鑄鐵以固其中。也就是它的封堵時岩石的石縫都進行了專門的處理。當地宮巷道出口被死死封住之後,完成了乾陵與整個山峰融為一體,不知道的人根本就找不到地宮是修建在哪裡,而明清很多皇陵被盜正式因為陵墓建在平地,雖然地宮也有一定的隱蔽性,但是它是有一個固定的範圍的,只是需要稍加時日就可以找到,而乾陵已經與山為一體,在外人看來整座山哪個部位都有可能,所以黃巢、溫韜、孫連仲們動用了眾多的人力,甚至用上了火藥炸藥都沒有能夠發現乾陵的地宮入口,反而是幾位農民放炮炸石將乾陵地宮墓道口炸出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